学术活动
“中国经济建设70年暨澳门回归20年经济发展学术座谈会”在澳门科技大学举行

2019-04-22

调整字号:

来源:澳门科技大学;时间:2019418

  由澳门基金会赞助,澳门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中国经济建设70年暨澳门回归20年经济发展学术座谈会”于2019年4月18日下午在澳门科技A座501室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室主任赵学军研究员、副主任隋福民研究员、曲韵副研究员、肜新春副研究员、于文浩副研究员,澳门政治经济研究协会唐继宗理事长,以及澳科大副校长兼商学院院长林志军教授、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刘成昆所长、商学院宋宇副教授、伍向豪副教授、赵世勇副教授、马如飞副教授等出席座谈会。    

 

嘉宾合影

  林志军副校长在致辞时指出,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亦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70年风云际会,中国从1949年时的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历史性跨越举世瞩目。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自身发展将中国再一次推向新的历史起点。澳门回归20年来,与祖国共奋进,经济蓬勃发展,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成为中国与国际社会交流的重要窗口。而随着去年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今年《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出台,澳门在国家发展的新阶段也将迎来新机遇。站在新的历史坐标,回溯既往,探讨中国70年经济建设和澳门20年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共同展望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愿景。

  座谈中,赵学军研究员回顾了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过程中的制度创新,以混合所有制为代表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公有制经济未来发展,应寻求在全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有适度比重。

  隋福民研究员基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逻辑框架总结了中国农业农村70年的历史,他认为,以互联网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让中国农业农村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历史和国情、不同于欧美和东亚的新型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

  肜新春副研究员分析了200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交通商路的变迁既是空间的位移,更是对经济区位的再造,挖掘其中蕴含的脉络和演进规律,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古代陆海丝绸之路的商业逻辑,发挥和壮大一带一路的作用和影响。

  于文浩副研究员从经济制度转型与科技体制改革相结合的视角,描绘了中国国家创新体系从“成套技术引进与模仿”到“市场换技术与模仿创新”,再从“集成创新和二次创新”到“集成创新、二次创新、协同创新和原始创新并举”的自主创新型发展轨迹。

  曲韵副研究员回顾了中国已经走过的对外开放道路表现出以投资创造贸易的显著特征,2012年后中国经济已经从经济高速发展、做大经济总量的阶段,进入了以调整经济结构、稳定经济增长为主的经济新常态时期。

  对于澳门回归20年的经济发展,唐继宗理事长分析了推动特区经济增长的三大引擎(即服务出口、本地消费支出和投资)的变动趋势以及澳门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

  澳科大商学院宋宇副教授分析了澳门特区政府公共财政现状与趋势,并指出在粤港澳大湾区合作进一步紧密的背景下,特区政府需要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区域内经济协同发展,助力澳门经济结构升级和适度多元发展;马如飞副教授总结了澳门金融业的演变进程,指出通过发展特色金融推动澳门经济多元发展;伍向豪副教授分析了非博彩产业发展及需相应的产业政策支持,以推动经济多元;赵世勇副教授分析了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与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关系,认为应进一步促进要素在湾区内的自由流动。

  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刘成昆所长回顾和总结了澳门在区域合作中逐步深入的过程,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赋予澳门的中心城市的核心引擎作用,以区域合作实现经济多元。

  关键词“中国经济建设70年暨澳门回归20年经济发展学术座谈会”澳门回归;经济发展

  原文链接:https://www.must.edu.mo/news/27630-article04182144

  (编稿:王山;审校:王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