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九十华诞 再续辉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建所90周年国际研讨会暨经济研究·高层论坛2019在北京成功举办

2019-05-20

调整字号:

  

“经济研究所建所90周年国际研讨会暨经济研究•高层论坛2019”会议现场

  2019年5月17-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经济研究》编辑部承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用友公益基金会协办的“经济研究所建所90周年国际研讨会暨经济研究•高层论坛2019”在北京举行。经济所的老前辈,曾经在经济所学习和工作的同仁,长期关心支持经济所发展的领导,海内外经济学界的同行,新闻媒体代表,分别于17和18日两天出席会议,共同见证了经济所90华诞。

  17日的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经济所所长高培勇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谢伏瞻出席并讲话。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周小川到会并致辞。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到会并发言。韩国驻华大使张夏成、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先后上台致辞。经济所老所长张卓元代表全体经济所人发言。

  17日的主旨演讲由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所原所长裴长洪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巴里•诺顿(Barry Naughton)先后发表演讲。

  高培勇表示,此次会议召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表三周年之际,具有重要意义。90年来,经济所立足国情、以调查研究立所;学术报国,以天下为己任;崇尚学术,以学术为本位;尊重知识,以人才为中心。所有这些,既是经济所的特质,也是经济所人的精神。一部经济所史,就是一部经济所人以自己的研究成果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经济学人和中国经济学成长与发展历史的缩影。90华诞,是经济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是经济所人迈向未来的历史新起点。

  谢伏瞻表示,90年来,经济所历经抗战烽火洗礼,伴随新中国的建立与成长,与改革开放同行,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中,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代表了中国经济学研究和发展的主流。谢伏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对我国经济学理论创新乃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学术精品奉献人民;要坚持研究和回答新时代要求,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进一步弘扬经济所的优良学术传统。

  周小川在致辞中指出,90年来,经济所为推动改革开放大力鼓与呼,在学术界有重大的影响力,在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经济所建所90周年是一个新的起点。希望经济所一如既往,以综合性、基础性经济学问题为研究方向,以重大经济理论问题和经济史研究为特色,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做出更大贡献。周小川还表示,从近期的国际形势看,经济学尚未像众多经济学人所想象的那么普及和深入人心,经济学研究和教育仍然任重道远。近两年,“全球化、多边主义”的争论,说明体制和社会政策选择及分析论证仍然充满争议。经济运行环境也在发生巨大变化。这些都对体制和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

  辜胜阻在发言中,希望经济所未来在中国经济转型、新发展理念及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重大经济战略的研究上作出贡献。他指出,创新驱动绝不仅仅只是培育新动能、推进高技术产业化,还要通过技术的进步来推动传统产业迈向高端化。创新驱动一定要有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要发挥好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协同作用。通过资本市场改革赋能创新发展,推动存量改革与增量改革并重、市场化与法治化并重、规范化和透明化并重;强化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让更多闲钱和长期资金进入股权投资;优化“实业能致富,创新致大富”的环境。他同时希望经济所围绕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强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宏观调控、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等重大经济问题建言资政。

  张夏成在致辞中表示,陶孟和先生在“只有了解中国社会才能追求中国社会改善”的“宏愿”下,于1929年同蔡元培先生等中国先贤一起成立了社会调查所,成为现在的经济所的前身。90年间,经济所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就,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经济学理论支撑。目前中韩两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史无前例的飞跃发展,应该顺应国际多边和双边环境的变化,打造中韩经济合作的新模式。包括经济所在内的中韩两国智库也应该通过进一步扩大交流合作,在中韩经济发展中发挥更重大的作用。

  刘伟在致辞中表示,经济所的扎实研究从认识中国开始,以解决中国问题为导向,为形成中国气质的经济学研究树立了风范。中国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这为中国经济学者讲好中国故事、发展中国理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

  张卓元在发言中深情指出,经济所是自己一辈子成长发展的最主要的园地和殿堂,能够取得一些成果,重要因素是有机会在经济所工作。他希望经济所的研究人员,特别是年轻的研究人员,应该立足本职工作,打好基础,概括中国经济伟大变革中丰富的实践经验,做出高质量的成果。

  主旨演讲环节,蔡昉在题为“认识中国经济的三个范式”的演讲中指出,对当前中国经济的讨论中,有三个范式比较流行,分别是“菲利普斯取舍”、“卡尼曼回归”和“索洛趋同”。这些范式都不足以说明中国经济的现状。判断中国目前经济形势,不要从需求侧看,不能再回到原来的增长率上去判断。未来,在趋同的速度呈现边际效应递减的条件下,中国经济若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必须进行更大力度的改革和开放。

  巴里•诺顿(Barry Naughton)在题为“探寻中国改革之路:结构调整和市场化改革”的演讲中认为,40年前中国的变革,改变了中国社会和经济的每一个方面。经济所等机构参与的理论探索和讨论是中国经济成功重要的一个驱动因素。中国的经济变革和经济增长奇迹是相互联系的。目前,结构性变革的步伐在放缓,政策需要做出调整。

  17日的圆桌论坛以“经济所、经济所人与中国经济学”为主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朱玲主持。参加讨论的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高尚全认为,要充分认识过紧日子的长期性和重要性,政府要带好头,企业要有忧患意识,鼓励居民扩大消费,增强纳税人意识。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制度、经济运行、经济发展的一种理论科学,应拓展其研究对象和层次,深入到现实层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所所长黄群慧认为,面对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全球化发展趋势巨大的情景变化,中国经济学应通过思想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来寻求突破和发展。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陈思宽介绍了中国台湾地区在面临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背景下实施的“地方创生”政策经验。美国大西洋理事会高级研究员盖保德(Albert Keidel)认为次优理论对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经验至关重要。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黄佩华(Christine Wong)认为,中国财政预算支出构成逐步向民生支出转变,应当改革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体制。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学军认为,应当构建适合中国经济实际的金融理论。

  在17日下午举行的第四单元“中国经济 知识体系 学科发展”主题论坛上,20多位来自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单位的学者登台发言,围绕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学科发展、知识体系建设的主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在同时举行的10个平行论坛上,各位与会者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经济学70年回顾与展望”“增长动力转换与高质量发展”“基于大国发展道路的中国经济”“系统性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乡村振兴与扶贫攻坚”“改革开放与全球经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经济学期刊审稿规范与流程管理”“经济所90年发展回顾和未来展望”为主题在10个平行论坛展开了热烈的学术讨论。

  在5月18日上午举行的研讨会上,中外学者、经济所老同志、所友、毕业生代表和全所员工共400多人济济一堂,共同庆祝经济所建所90周年。经济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朱恒鹏主持了开幕式和主旨演讲。

  高培勇副院长在18日的会议开幕式上再次登台致辞,他在致辞中指出,立足国情与调查研究立所,是经济所独有的品质、特有的精神。经济所的学问始终根源于系统的社会调查、严格的分析论证的基础之上,不是为做学问而做学问,而是做有用、能用、管用的学问。他进而指出,以调查研究立所,不是一般意义的社会调查,而是要以此为基础,形成具有经济专家视野的研究成果。他强调,在经济所,“专家”二字有严格的限定,第一要经过经济学完整而系统的训练,第二要在经济学领域有长期跟踪、持续蹲守的经历,第三要对所研究的问题和现象保持高度敏感,第四要在所耕耘的领域,有足以支撑从事研究的基本资源。他认为,只有具备以上特质,才能称得上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代表中国经济学发展的主流。

  高培勇副院长还在会上介绍,从即日起,经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决定,由黄群慧同志接任经济所所长。

  台湾中研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简锦汉在致辞中回顾了高培勇副院长在2017年9月19日访问中研院经济研究所的场景,用“手足之情,肝胆相照,根深叶茂,源远流长”这16个字,描述了中研院经济所跟社科院经济所两个所“兄弟单位”的关系,并表达了希望未来两个兄弟研究所,加深学术交流和合作的愿望。简锦汉所长致辞后,与黄群慧所长代表两个研究所互换了纪念品。

  在随后举行的主旨演讲中,4位学者先后发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先生以“学习经济所先贤榜样,努力攀登经济科学高峰”为题,提出我们要学习经济所前辈们崇尚科学、为人民做学问的精神。《经济研究》原常务副主编唐宗焜先生用经济所历史上几个体现科学精神的实例,阐述了理论研究必须尊重实践、独立思考、求真探索的原则。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先生,从其父汪敬虞先生和诸多前辈一生从事学术研究的事迹中所体现出的严谨作风,到多位经济所前辈的生平和学术成就,以及经济所在发展过程中所做的多项开创性工作,讲述和总结了经济所的精彩故事和学术精神。中国经济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以”中国的发展与发展经济学“为题,阐述了如何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这一新的事实基础上推进发展经济学理论的研究。

  在经济所研究员张平主持的“中国经济学:源流与发展“圆桌论坛上,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经济所研究员董志凯、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田岛俊雄、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华生、东北财经大学校长吕炜、《中国经济史研究》主编魏众,也分别作了精彩的发言。

  18日上午,经济所新任所长黄群慧做了会议总结发言。他表示,我们努力学习经济所的先贤的榜样,目的是未来我们努力攀登经济科学的高峰。荣光属于过去,奋进铭刻在心。我们经济所人需要站在新的起点上,不辜负“天下第一所”的盛名,久久为功,再续华章。

  两天的会议期间,与会领导和嘉宾饶有兴致地参观了经济所所史展。会议上还播放了经济所历史发展专题片——“九十年的奋进与荣光”,通过大量的史料回放,回顾了90年来,经济所和经济所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开拓进取、学术报国的精彩篇章,展现了经济所和经济所人始终扎根于祖国大地,始终奋进在时代前沿的光辉历程。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向经济所老学者鲜花的仪式,将会议推向了又一个高潮。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前身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社会调查部,1929年社会调查部改组成立独立的社会调查所,1934年与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合并,成为新的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1945年更名为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1950年改称中国科学院社会研究所,1953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后,更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并沿用至今。从1929年成立独立的社会调查所到2019年,经济所迎来了90年华诞。

在经济所90年发展历史中,一大批对中国经济建设和经济理论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先后在此耕耘不辍、著书立说,学术报国。其中,包括中央研究院院士1人(陶孟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4人(狄超白、许涤新、陶孟和、骆耕漠),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4人(张卓元、刘树成、朱玲、高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12人(于祖尧、朱绍文、吴承明、汪敬虞、赵人伟、骆耕漠、戴园晨、孙世铮、宓汝成、经君健、聂宝璋、项启源),以及千家驹、陈翰笙、顾准、严中平、李文治等学界泰斗。

  自2017年开始筹备90周年所庆工作以来,经济所已经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包括设计经济所形象识别系统、出版《经济所人文库》、组织撰写《新时代经济问题研究丛书》、编纂经济所所史、采集经济所人口述史、录制经济所发展历史专题片、征集所友信息、筹建所史档案馆、布置所史陈列展等,并在本次会议期间向各界展示。

  经抗战烽火之洗礼、见乱世中国之重生、立时代改革之潮头、发经济理论之先声!经济所和经济所人,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扎根于祖国大地,始终奋进在时代前沿,建言献策,在国家经济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所的发展历史,正是中国经济学成长与发展历史的缩影。随着对经济所发展历程的梳理和总结,经济所和经济所人学术报国、崇尚真理、以人才为中心的优良品质和精神传统,愈加清晰。

  90华诞是经济所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也是经济所继往开来的新起点。经济所正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求,秉承经济所特质,弘扬经济所人精神,为党和人民做好学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笃行致远,砥砺前行!

  (张晓晶、王砚峰、杨新铭、张琦、常旭、王姣娜、何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