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首届“中国宏观经济学者论坛”在复旦大学成功举办

2019-06-21

调整字号:

来源:《经济研究》微信订阅号;时间:2019年6月20日

首届“中国宏观经济学者论坛”现场

  6月15日至16日,由《经济研究》编辑部联合15家高校学院共同发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承办的首届“中国宏观经济学者论坛”在复旦大学顺利召开。论坛开幕式于6月15日上午举行,《经济研究》杂志社社长张永山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主编黄群慧研究员、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教授以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分别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主编黄群慧研究员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主编黄群慧研究员在致辞中首先强调了《经济研究》发起创办本次论坛的主要目的和期望。作为一本杂志,《经济研究》希望创建一个读者、作者、编者互动的良好生态,促进三方的面对面交流,本次论坛一方面是为三方创造的交流平台,另一方面希望能将其打造为一个成功的样板,提高同类论坛的质量。接着,黄群慧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角度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问题和创新方向,比如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争论、AI与5G发展对经济的影响,中国经济转型期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最后,黄群慧希望经济学者能够努力推动学术发展,为中国经济献计献策,体现经济学家的时代责任。

    开幕式后,主旨演讲环节由《经济研究》副主编郑红亮研究员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陈诗一教授共同主持。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上海社科院原院长王战教授,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院长范剑青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教授,《经济研究》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刘霞辉研究员,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龚六堂教授,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博士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陈彦斌教授分别做了主旨演讲。

《经济研究》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刘霞辉研究员发表主旨演讲

    《经济研究》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刘霞辉研究员做了题为《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特征》的主旨演讲。首先,刘霞辉开门见山地指出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体现为中国即将步入中高收入国家,另一方面体现为我国主要矛盾从总量问题转变为结构性问题。接着,刘霞辉介绍了四个新阶段的特征。第一,我国经济结构正在由传统产品经济转向以城市经济为主导的服务型经济,这将引发对税制变动的讨论。从财政来源角度看,工业化时代,我国的税制以间接税为主,但随着工业化的基本完成,间接税的税基将无法满足我国财政的基本需要,为此,未来的改革可以考虑将间接税逐渐转变为直接税,即从针对增量征税改变为针对总量征税,进而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从财政支出的角度看,根据我国征税“取之于谁,用之于谁”的原则,未来的财政政策将相应从财政刺激逐渐转变为公共财政,其运行的逻辑值得思考,比如在间接税体制下以间接融资为主的企业融资制度具有合理性,但在直接税体制下国家没有理由继续为企业融资。第二,技术进步导致中国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将引发技术进步路径的变化。随着对内源性技术进步的要求和需求越来越高,“干中学”式的技术进步需要转变为自我创新的内源性技术进步,其核心问题是人力资本的发挥,各个科研机构如何将人力资本转化为内源性技术进步,是宏观经济学者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第三,基础设施建设发生巨大变革,社会交易成本逐步下降,这将引发连串效应,个人、企业、社会、政府的思维与行为模式将逐渐发生变化。比如由通讯基础设施完善导致的网上购物浪潮是否会引发储蓄率的提前下降,是新阶段特有的研究课题。第四,国家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变动,经济的均衡性将变得越来越复杂。政府推动经济发展在未来仍然会发挥作用,但更重要的将会是均衡下的市场力量。

    6月15日下午和16日上午,首届“中国宏观经济学者论坛”的26场分论坛如期举行,吸引了上海高校及金融机构的众多听众。从244篇投稿中脱颖而出的70篇优秀论文进行了展示汇报,主题涵盖经济增长、经济波动、金融风险、债务与杠杆、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人力资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开放宏观等方面。各场分论坛上,报告人、点评人、主持人及听众就论文展开了深入讨论,各位专家学者从边际贡献、前提假设、实证方法、行文逻辑、研究意义等不同角度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意见。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中国宏观经济学者论坛”旨在推动宏观经济学领域的学术研究,促进中国宏观经济学者之间的交流,培育优秀的宏观经济学研究成果,为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根据论坛工作章程,经论坛发起单位会议决定,第二届“中国宏观经济学者论坛”将于2020年6月在武汉大学举行,同时增补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为论坛发起单位。

  发起单位名单: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院、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40ok80tgYANxY9QmS6uZw 

  (编稿:张佶烨;审校:王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