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2019年《经济蓝皮书夏季号》发布会在京召开

2019-10-31

调整字号:

《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8~2019)》

  顾问:李扬

  主编:张平、刘霞辉

  副主编:袁富华、张自然

  著者:张自然、张平、袁富华等

  出版时间:2019-09-01

  丛书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经济蓝皮书夏季号

  书号:9787520155045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内容简介】

  《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8~2019)》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宏观报告,第二部分为经济发展报告。宏观报告回顾了2018-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的经验事实,随着中国GDP不断增长,2019年中国城市化率将突破60%,以城市人口聚集推动的服务业和消费比重不断上升,服务业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逐步替代增长靠工业、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物质生产模式。第二部分为中国区域经济前景报告。通过对1990-2019年中国各省区市可持续发展情况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得出了中国30个省区市1990-2019年、“八五”至“十三五”的发展前景和各一级指标经济增长、增长潜力、政府效率、人民生活和环境质量的指数、分级和排名情况,并进行影响因素、雷达图等相关分析。

  2019年10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8~2019)》在京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平、刘霞辉、袁富华、张自然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周丽等出席会议并发言。会议就2018~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情况进行了研讨,对2019年中国经济进行了展望,并发布了《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8~2019)》。

  蓝皮书认为,2019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必将突破60%,由城市人口集聚推动的服务业和消费比重不断上升,城市化正在成为中国发展的新引擎。短期外部冲击和经济新常态开启了中国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转换,其核心是从大规模物质生产的目标导向转向“以人民为中心”的目标导向,通过人力资本积累、经济个体的链接与互动推动创新发展,形成“消费结构升级—人力资本积累—创新效率提升”的良性循环和跨期补偿机制。但是,高端服务业和要素升级普遍具有跨期特征,同时结构服务化过程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为了保持可持续的城市化,需要打破原有路径依赖,以制度完善和深化改革为依托,增强经济体制韧性,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增强经济韧性,弥补消费升级短板,提高制度质量,激励创新与实现可持续增长,弥补自身发展短板,完成高质量增长转型,建立现代治理体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8~2019)》内容精选

  中国经济总体平稳,但面临外部冲击和金融整顿的挑战

  蓝皮书指出,2019年5月中美贸易争端再起,经济平稳预期受到冲击,直接引发了全球经济出现衰退迹象:2019年5月中国PMI跌入枯荣线,而德国PMI为44.3,同年4月德国出口环比下降3.7%,美联储做出从加息到降息的政策预期。2019年下半年中国不仅要应对中美双边贸易问题,而且要未雨绸缪应对全球经济走弱的外部冲击。2019年5月底包商银行事件直接冲击了金融市场,质押回购利率飙升,信用债券市场和非标市场剧烈震荡,对中小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起到了明显的信用收紧效应,信用收缩削弱了积极财政政策效果。在外部冲击下,2019年1~5月中国净出口增长33.8%,显示出中国经济的韧性,2019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保持6.3%的增速。中国经济总体平稳,但外部冲击和金融整顿的挑战都显示名义GDP增长缓慢,核心CPI下降,预计PPI在2019年9月转负,2019年全年名义GDP增速维持在8%以内。名义GDP增速下降表明内需偏弱,其中有政策性、监管性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改革和政策调整实现结构再平衡。同时,只有在体制层面上促进消费,放松服务业管制,推进负面清单制度,升级服务业和制造业,才能产生持续的内需动力。宏观政策目标“稳”字当头,增强经济体制韧性是政策“收”与“放”的关键变量,增强体制弹性、保持监管中性才能稳定预期,在此基础上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

  当前最为重要的策略是化危机为结构调整和高质量转型的新动力,政策激励方式要从“救助激励”转向“治理激励”,体制建设上应充分体现城市化时代的包容性、资源利用机会的公平性,注重创新活力的激发。传统政策激励都是“救助激励”,即地方政府、企业等抢夺金融资源,等待中央政府救助,最终导致政府、企业负债率过高,这种模式与高质量发展和创新效率不相容。“救助激励”转向“治理激励”,是体制弹性和发展韧性的要义。

(参见《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8~2019)》p2-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9月)

  外部冲击引起经济增长预期下调

  蓝皮书指出,2019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4%,环比增长1.4%,保持平稳增长态势,4~5月的数据则偏弱。一方面,减税导致很多出口和生产在3月便提前完成,4月的生产因政策因素而出现调整,属于正常;另一方面,中美贸易争端再起,导致对5月及以后生产、出口、投资、消费、汇率和股票市场波动的不乐观预期,因此我们调低了2019年第二至第四季度GDP季度环比增速,预计2019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保持在6.3%,下半年保持在6.1%,全年经济增速为6.2%。

  依据GDP季度环比增速调整情况,我们计算的2019年第二季度GDP增速为6.2%,第三季度为6.1%,第四季度为6.0%,全年为6.0%~6.5%,依然保持在2019年计划的目标区间。但比中美贸易争端前的预测略有下调,主要是因为中美贸易争端可能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冲击将加大。外部冲击引起的预期不稳定,导致企业、居民支出更加谨慎,从而影响整个经济增长,包括投资、消费等多方面,因此我们调低了GDP季度环比增速。

(参见《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8~2019)》p3-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9月)

  中美贸易摩擦使双边福利受损,但从中美双边贸易的角度看,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有限

  蓝皮书指出,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第十一轮中美贸易磋商无果而终,2019年5月10日,美方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从10%上调到25%。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5月13日表示,拟进一步对3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那么加征关税究竟会对中美之间分行业的贸易量及贸易顺差产生什么影响?进而对价格和福利产生什么影响?对此全球都进行了影响评估。OECD认为,美国于2019年5月宣布对中国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从10%提高至25%,且中国也相应对美国加征600亿美元商品关税,贸易战将导致2021~2022年中美经济增长率分别下降0.27个、0.2个百分点,并将在2020年使美国通胀率上升0.3个百分点。更为悲观的情形是,假设从2019年7月起,中美对对方所有剩余商品都加征25%的关税,预计将使中美经济增速分别下降0.52个、0.43个百分点,并对全球贸易增速造成0.62个百分点的拖累,对全球经济增速造成0.22个百分点的拖累。中美贸易摩擦诱发的潜在世界性经济衰退,预计将使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下降0.1个百分点左右,2020年下降0.2个百分点左右。

  从评估看,双边福利都会受到损失,但仅从中美双边贸易的角度看,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有限。从2019年1~5月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创新高这一事实就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出口灵活性很高,而且内需不足,会刺激贸易顺差扩大,但如果引起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加剧,对中国出口的冲击将比双边冲击更大。

(参见《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8~2019)》p7-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9月)

  高质量转型需从四个方面推进

  蓝皮书指出,2012年以来,伴随经济进入结构性减速的新常态,中国开始进入“以人为本”的深度城市化阶段,深度城市化与工业化创新升级再度融合成为新的发展主题,其核心是规模发展让位于创新发展,增强经济增长韧性,促进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第一,资本驱动转向高质量发展是城市化的本质要求,高质量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收入分配逐渐向劳动者倾斜是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趋势。第二,资本积累速度趋于下降是城市化的另一种必然趋势(结构性减速和结构服务化所致),同时为了使资本深化可持续以及资本效率不断提升,现阶段中国必须扭转脱实向虚现象。第三,随着城市化往深度演进,福利和效率的动态均衡将对效率的持续改进产生倒逼压力,因此,创新驱动是城市化可持续的内在要求,结构服务化进程的本质是服务业结构优化和高端化发展,以实现增长的效率补偿和对其他部门的知识溢出。第四,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逐渐下降,城市化的高质量发展依赖于人的素质的提升,并对福利增长和效率提升带来压力。

(参见《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8~2019)》p1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9月)

  中国向高质量转型发展具有迫切性,40年高增长的代价是波动与负债

  蓝皮书指出,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其核心就是从规模优先转为效率优先,结构变化依效率方向配置,结构不再是最为重要的指标;从物质生产转向消费升级,大众可得的福利提高。我们以OECD发达国家作为参照,对一级指标中的“高效增长”与“消费升级”两个指标进行计算和比较,并得出以下结论。①有关经济增长与效率增长的指标中国都是非常强劲的,除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在213个国家或地区中排在第30位外,GDP增长率、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TFP增长率都排在第25位以内,其中TFP增长率在123个国家或地区中排在第8位。②影响居民福利水平的波动率排名较靠后,特别是净出口波动率、房地产价格波动率和CPI波动率较大,汇率波动率也比较大,在104个国家或地区中排在第53位。③负债水平高,中国的企业负债水平和居民负债水平排名都较靠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大,居民负债水平在79个国家或地区中排在第54位,说明居民负债水平处于全球较高水平,与发达国家没有差距;企业负债更是严重,在78个国家或地区中排在第73位,已经成为最高企业负债国家之一;而政府负债水平依然较低。④中国在创新方面保持了很好的状态,科技论文发表数量、PCT国际专利数量在全球分别居第1位和第2位,但研发强度和知识产权保护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较大,研发强度在36个国家或地区中排在第13位,而知识产权保护在137个国家或地区中排在第49位。

(参见《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8~2019)》p24-2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9月)

  中国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增强经济韧性

  蓝皮书指出,中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经济风险、金融风险、外部冲击等大量波动因素开始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国家设立的三大攻坚战中首要的就是防范和化解重大经济风险。可见,经济韧性不仅是发达国家关心的内容,而且是中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关注的方面。依据国际可比的框架,本报告设立了“市场效率”和“政府效率”指标,因为这两个指标对经济增长有益,同时也能降低经济增长的风险。我们以此作为中国经济韧性与国际对比分析的指标,分析结果如下。①市场效率与前沿国家或地区相比差距很大,只有发达国家或地区约1/4的水平,在36个国家或地区中,货物市场效率、劳动力市场效率、金融市场发展、技术成熟度分别排在第28位、第19位、第25位、第35位,前3个指标仅相当于发达国家30%以下的水平,技术成熟度达到发达国家的35%。②市场规模在世界排名第一,附加值率在43个国家或地区中排在倒数第2位,规模较大但价值不高是中国发展的一个大问题。③政府提供的制度质量有待提升。首先,从监管角度看,四大监管指标中产品市场监管指标(PMR)在47个国家或地区中排在第46位,专业服务监管(含法律、会计等的规范)在42个国家或地区中排在最后一位,能源交通通信监管指标(ETCR)在46个国家或地区中排在第45位,零售业监管指标在47个国家或地区中排在第36位,可见政府监管不到位,有时为了激励发展而放松了对经济的监管;其次,从公共服务比较看,营商指数在199个国家或地区中排在第78位,公共服务满意度在45个国家或地区中排在第28位,法治指数在126个国家或地区中排在第81位(比2018年下降了6位),政府开放度指数在102个国家或地区中排在第87位,从排名看好于监管指标,但从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差距看则不容乐观。

(参见《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8~2019)》p26-2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9月)

  中国各省区市发展前景指数有所改善,同时面临一些新状况

  蓝皮书指出,中国经济应该从以GDP为核心的评价方式转向以TFP增长和劳动生产率为基准的效率和创新评估方式,强调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增长,其评估结果对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报告通过对1990~2019年中国各省区市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得出了1990~2019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发展前景和经济增长、增长潜力、政府效率、人民生活和环境质量5个一级指标的指数、分级与排名情况。

  分析结果表明,发展前景方面,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在2010年以来、2000年以来、1990年以来以及2017年、2016年、2015年均处于第一级,2018年、2019年广东进入发展前景的第一级,而北京则下滑至第二级。西部地区仅在发展前景和人民生活两个方面改善好于东部地区,其他4个一级指标都是东部地区改善好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通过对比近年来具体指标权重的变化,我们发现城市化率在2014~2019年连续六年处于权重的前列,2019年城市化率的权重最高;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的权重在2015~2019年连续五年处于前列;人均GDP的权重在2015~2017年连续三年处于前列,2018年处于第16位,2019年处于第6位。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的权重靠前的具体指标发生变化,说明我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和增强韧性的过程中,与城市化、公共服务和环境质量相关的指标更重要。

(参见《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8~2019)》p46-23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9月)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撰稿;供稿:张自然)

 

  (编辑:孙小雨、张佶烨;审校:王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