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与实践系列讲座”第十二讲举行

2021-09-22

调整字号:

讲座现场

 

  2021年9月9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与实践系列讲座”第十二讲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孙冶方报告厅举行。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研究院范世涛副教授作题为“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建立及其社会化、国际化和制度化”的专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主持会议并进行点评。纪委书记、副所长胡乐明出席会议。

 

范世涛副教授做专题讲座

 

  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理论界非常重大的理论问题,理解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诞生过程是一项艰难的理论工作,追根溯源地探寻其建立形成过程,具有历史与现实双重意义。范世涛副教授以经济学先辈陈瀚笙先生的学术思想为主线,梳理了中国特色与政治经济学研究之发轫、中国农村派范式的社会化、国际化再到制度化的历史脉络。

  首先,范教授对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概念进行了界定说明,提出了陈瀚笙先生和他领导的中国农村派在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范教授认为,与马季亚尔相比,同是作为亚细亚生产方式论与半封建论两个学术传统的奠基人,陈瀚笙先生的作用更为独特,因为他将调查建立在了更为科学的基础上。陈瀚笙先生反对当时的自由派知识分子的一些研究,认为真正的研究不能对中国的现实完全的麻木,不能对于自己本土的土地问题与社会经济关系问题只有最空洞的纸面理解。这是非常宝贵的精神。陈瀚笙先生选择从实地调查研究入手,1929年-1933年间,进行了四项重要的农村调查:黑龙江调查,无锡调查,保定调查,陕西调查。

  从理论上,陈瀚笙先生改变了中国社会当时的经济研究方式。在陈翰笙先生之前的调查,几乎都采用当时主流的农业经济学研究范式,而陈瀚笙先生和他的研究团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不再采用经典的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式,把中国经济问题置入国际秩序和历史进程中,把研究视角投向生产关系问题。在一些经济研究团体的努力下,中国农村派的研究范式逐渐地社会化;其中,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又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随着中国革命进程与经济建设实践,通过根据地的抗大教育,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逐步制度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派的一些老的成员,担当了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学的学术带头人他们的一些概念、理论、范式是和民国时期他们在革命时代的一些概念和争论也传承了下来。

  范教授的研究报告,为与会的学者们勾勒出一个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形成过程以及后来的改革与建设过程的轮廓与一些思想内核的特质,它既不同于苏联特色,又不同于东欧。与会学者与范教授就马季亚尔与陈瀚笙先生学术贡献的差异、当时社会上不同派别对封建的不同理解进行了更细致深入的探讨。

 

朱恒鹏副所长进行点评

 

  朱恒鹏副所长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点评,认为范教授的研究对于理解二十世纪的历史、理解我们今天的当代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先辈们通过对中国的调查研究,做出了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的学术贡献,影响了国际对中国的认识。先辈们无论从个人治学精神,还是从学术思想上,对于我们今天经济学研究都有重要启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全体职工参加本次讲座。

  (经济所人事处供稿) 

  (编辑:刘益建;审校:张佶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