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刘洪愧:数字贸易的研究框架

2022-08-25

调整字号:

——202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夏令营学术讲座系列

 

  2022年8月10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夏令营第二场学术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刘洪愧担任主讲嘉宾,题目为《数字贸易的研究框架》。

  刘洪愧副教授分别从数字贸易的概念和内涵、发展现状和前景、经济效应和影响、理论基础及规则约束五方面阐述数字贸易的研究框架。

  刘洪愧副教授指出,关于数字贸易的概念和内涵,学术界有很多讨论,包括广义和狭义等维度。他结合现实应用为同学们呈现出不同国家、不同场景、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数字贸易定义及内涵,并以此引出狭义数字贸易研究的主要对象,包括:数字技术贸易、数字产品贸易、数字服务贸易和数据贸易四大类。

  刘洪愧副教授以数据为依据,为同学们详细说明了自2017年以来,全球电子商务的规模、发展速度,不同行业领域的数字化占比等狭义数字贸易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并结合中国和美国的数字化进程对比分析得出两国的相对优势。刘洪愧副教授认为,美国的相对优势在于贸易的国际化程度较高,中国的相对优势集中在用户规模庞大、数字基础设施先进、市场潜力巨大三方面。对于近期发展前景,刘洪愧副教授认为受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中国依旧将面临很大挑战。

  随后,刘洪愧副教授从生产者、消费者、生产和消费的匹配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阐述了有关数字贸易的经济效应和影响。他为同学们提供了数字贸易的多个理论研究角度,包括交易成本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平台经济理论、异质性企业理论等,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不断探索得出各自的观点和结论。同时,刘洪愧副教授认为数字贸易在某种程度上受诸多规则约束,例如现有国际贸易规则、各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法律法规差异、各国发展目标和阶段的差异、各国贸易保护政策等。对此,中国应该积极应对各方面的诉求和变化,使自身在数字贸易国际规则谈判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促进国内国际贸易持续稳定发展。刘洪愧副教授还认为,数字贸易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是未来值得被深入探讨的议题,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价值链发展减缓,其背后的原因包括数字贸易的深刻影响,一系列问题均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刘洪愧副教授指出我国数字贸易发展主要面临四个问题:第一、国家层面需要提高数字贸易的战略定位;第二、我国数字贸易政策和监管理念需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第三、持续发展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第四、建立数字贸易分类体系。

  最后,刘洪愧副教授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分享打开思路,未来有机会通过线下的方式与大家再做深入交流。

 

  (供稿:李蕊)

  (编辑:熊晨玮;审校:张佶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