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新零售

2017-07-20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Macroeconomic trend monitor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模拟实验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决策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经济与政策跟踪》课题组

2017年第49期(总第1754期)2017年7月17日(星期一)

  

[本期要点]解码新零售 印度将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 耶伦:美债增长不可持续 外媒看中国房价 中国内地进出口数据前景乐观

  

经济热点

 

  解码新零售

  [摘要:近日,随着阿里第一间无人超市的开张和马云、刘强东等电商大佬的力挺,新零售的概念再次燃起来。究竟什么是新零售?它新在哪里?它又将对中国经济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什么是新零售

  2016年10月,马云在杭州召开的云栖大会上提出:纯电商很难存在,未来是新零售。一时间,关于“新零售”概念的讨论铺天盖地。2017年3月阿里研究院发布了新零售研究报告,给出了新零售的“阿里”定义——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形态。

  在7月11日阿里巴巴举办的“2017年网商大会”上,“网商”这个词的含义被重新定义了。这个在2004年就被马云提出的词汇,在今年的它的语境被置入了阿里提出的“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和新能源”为代表的五新战略。但“新零售”到底说的是什么呢?

  方杨在猎豹全球智库(Cheetah Lab)发布的文章认为,新零售主要是指具备以下三个主要特点的零售模式:一、线上基因+线下基因。新零售的核心是零售行业在线上与线下渠道的深度融合。在新零售模式下,电商与线下零售实体将不再各自为政,而是通过共享资源,将商品、库存、支付、物流等环节贯穿为一个整体。从这个角度来讲,新零售是对O2O模式的升级。二、全渠道体验。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体验将进一步升级。PC网店、移动APP、微信商城、各类实体门店等所有渠道将统一价格,实时库存。线上可以操作查询、下单及支付,线下可以进行体验和享受个性化服务。三、大数据精准营销。线上线下对消费者行为数据的获取、分析及整合将帮助零售商更好的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提供更精准的消费引导。方杨认为,新零售是电商与传统零售的和解的产物。

  在新零售趋势下,电商开始回归实体销售领域,通过与传统零售商合作及开设线下实体店的方式铺设线下渠道。这背后最主要的原因,是电商自身发展遭遇瓶颈,难以继续实现快速增长。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16年的数据,网络购物交易规模只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2.6%,这个份额不高,并且数字增长速度也不快,只比2015年增长了2%。

  从趋势上来看,数据也显示中国电子商务销售份额增长速度将开始放缓。根据2017年1月冯氏集团全球零售与技术的预测数据,今年,中国零售和C2C电子商务销售份额(21%)与去年几乎持平,而到2020年将仅增长4个百分点,达到25%。

  与此同时,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电商的大格局已经基本固定。从libra中国电商App周活跃渗透率排行榜来看,处于电商第一梯队的平台,包括淘宝、京东和天猫等已经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头部优势非常明显。而从几家头部电商App的活跃、安装渗透率走势来看,近一年来,天猫、淘宝、京东的周活跃渗透率与新增安装率走势大体趋同,总体趋于平缓,没有明显增长。这几款App活跃渗透率与安装渗透率的高点也都只发生在双11促销期间。

  面对销售额增长缓慢,线上流量红利即将枯竭的现实,电商选择与传统零售握手言和,共谋发展,这既是电商对实体销售领域的回归,也是应对互联网下半场的一种创新。

  新零售的分支样本。相较于新零售概念的走红,一个清晰、完整的新零售商业模型却始终没有出现。新零售模式的初级样本,除了前文提到的无人便利店,还包括O2O生鲜电商和全渠道概念店等,目前都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相比之下,在全渠道概念店的打造上,电商京东选择了开设三种不同模式的线下门店。

  虽然“新零售”作为一个概念被提出到今天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但电商巨头对线下零售产业的铺设却早就开始了。阿里的新零售布局覆盖面从大型百货到便利超市,从生鲜电商到进货平台。阿里的线下实体合作伙伴包括苏宁、百联和银泰这样的大型零售商和百货巨头,也包括三江购物这种区域性零售商。

  与阿里相比,京东与线下实体的合作更侧重于超市便利店领域,其线下合作伙伴主要为永辉和沃尔玛。另外,京东选择通过自己开设线下实体店的方式进行渠道下沉。

  从两家电商巨头的布局时间上看,阿里的动作要开始的更早一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家的竞争愈显激烈,步伐也开始趋同。在B2B平台层面,京东的新通路与阿里的零售通形成对抗。

  今年阿里与京东的对抗集中的体现在便利店领域,阿里刚刚拿下3600多家联华超市门店,并开始无人便利店的尝试,与此同时,京东喊出百万便利店的口号。在生鲜电商领域,京东合作伙伴永辉超市年初推出的“超级物种”被很多市场人士看作是对标“盒马鲜生”。

  总体来说,电商巨头们的方向是一致的,回归实体销售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它们所遵循的主要途径是以自身的互联网、大数据、物流和支付能力与零售业合作伙伴进行商业重构,通过扩充对线下零售各个市场的入驻,电商的业务会越来越综合化。

  新零售的本质是零售业数字化转型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7月10日,刘强东发表文章,提出“第四次零售革命”,宣布互联网电商将成为第四次零售行业革命的基础,并把人类带入智能商业时代。刘强东在这篇长达7000多字的文章里,详细描述了继百货商店、连锁商店、超级市场之后零售业第四次革命的核心方向是“零售的基础设施一直在升级换代,不断改变‘成本、效率、体验’的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方式。”

  高科技与互联网行业资深分析师李军认为,刘强东所说的“第四次零售革命”就是传统的零售业在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就是通过数字化的手段,让行业的运营管理模式从以前的非信息化方式或信息化孤岛方式全面转向统一数字化融合的方式。政府这两年在大力推动的“互联网+”,就是数字化转型的通俗叫法。

  对于传统行业,当全面采用数字化方式管理和运营时,原有的行业规则往往面临着彻底颠覆。零售行业也不例外,当全面数字化转型时将打碎行业以前构建的核心游戏规则。

  对于传统的零售行业,以前处于知货不知人的状态。商家非常了解所售货品和整体市场需求。但对于每一个来购物的顾客个体,商家甚至无法准确识别,不知道这个刚刚结账的客户上次到店购物是什么时候,去年在店里消费了多少钱。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顾客忠诚度计划在零售行业的广泛应用,商家第一次能够识别客户,累计客户消费记录,乃至进一步进行客户消费行为分析。

  但是,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商家能掌握的只是购物账单/清单数据,客户在购物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商家无法获得:客户什么时候来的,从哪个入口进来,经过了哪些货架并停留了多长时间,试吃试用了哪些商品,那些商品在放入购物篮后又被最终放弃?客户穿行在货架间,犹如一群在黑暗的深海游动的鱼。只有在收银台结账的一刹那,商家才能够捕捉到客户准确的时空信息。除此以外,商家一无所知。如果客户只是进店没有购物,甚至购物时没有掏出常客卡,商家都无法准确识别客户。

  相对于线下零售的窘境,电子商务则全然不同。无论在网站注册与否,客户的浏览器都会被放入跟踪识别cookie以识别客户。客户是从搜索引擎链接进来的,或是从网站广告导流进入的,还是从营销电子邮件进入的,甚至直接输入网址进入的,商家能一一区别。客户是先访问主页还是产品目录,在产品描述页面停留了多长时间,有没有播放网页上的介绍视频,商家了如指掌。最终客户是否完成了购买行为,货品送到哪里,乃至客户最终放弃购买从哪个页面跳出中断访问(bounce),这些信息都会被采集分类统计。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上的App更是成为商家采集客户信息的利器。从位置信息到社交网络,从购物前的比价到购物后的买家秀,客户的一举一动都转化为数字信息成为商家挖掘商机的大数据宝库。诞生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生来就是数字化结构。相对于线下零售的盲人瞎马,线上电商就是明察秋毫。未来的零售行业革命,就是要把基于数字化明察秋毫的能力,从线上电商扩展到线下零售。而在线下构建数字化能力,就成为未来零售行业革命的首要步骤。

  想象一下,当客户刚刚踏进店门时,摄像头就捕捉并识别了客户的身份,开始跟踪客户在货架内的活动轨迹。当客户第三次进店试穿当季新款衣服并犹豫不决要不要购买时,交互试衣镜弹出15%的折扣提示鼓励客户勇敢剁手。当某个货架的客户平均停留时间显著缩短时,系统提醒商家该货架货品被拿取试用的频率也显著降低并建议调整陈列。线下零售店就成为如同线上电商平台一样的数字化平台,源源不断地产生涵盖整个客户购买行为的数字化信息,支持商家把完整购买行为中各个环节的数据透明地进行分析,以深入了解客户并构建一致性的客户体验,并最终掌握了客户与商家的交互主动权。

  刘强东“第四次零售革命”中需要改变的零售基础设施,使其“变得极其可塑化、智能化和协同化”,推动“无界零售”的到来,其核心基础,就是以数字化手段全面改造传统的线下零售,让其具备与线上电商一致的数字化能力,并最终构建线上线下一体的数字化体验平台。

  同样道理,无论是亚马逊的Amazon Go还是阿里的无人商店,“无人”只是皮相,内核则是全面深入的数字化能力。客户进店扫描条码,这就是识别客户到店。摄像头人脸识别与客户取货自动更新购物车,这就是跟踪客户的店内行动轨迹。客户结束购物时直接刷脸出店,这是结合生物识别技术对客户的数字化识别。至于“无人商店”本身节省的收银员成本,和上述的数字化能力构建相比就完全不值一提。

  6月17日亚马逊宣布收购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沃尔玛股价当天下跌7%。6月21日耐克宣布要直接在亚马逊上销售跑鞋,北美最大的鞋类连锁零售店Foot Locker应声下跌7.5%。这些近期的事实无不说明了数字化电子商务对非数字化线下零售的全面碾压。要想在第四次零售革命的浪潮中生存下来,线下零售企业只有主动以数字化方式改造自己的现有业务模式,才能应对天生数字化基因的电商企业的竞争。

  零售业的未来在中国

  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袁莉认为,新零售的未来在中国。零售业正处在一个动荡时期。美国零售店正以创纪录的速度关门。亚马逊公司则在尝试新的实体店模式,该公司以137亿美元收购Whole Foods Market Inc. (WFM)的交易被视为变化加快的一个迹象。要想一窥未来的发展趋势,美国零售商和电子商务公司应该看看中国,中国已然是一个巨大的实验室。

  中国公司一直在忙着进行线上和线下融合,做到更加无缝衔接。没有导购员和收银员的便利店正在大城市涌现。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集团及其竞争对手京东已向百货商店和连锁杂货店投入大笔资金。

  阿里巴巴正推出类似Whole Foods的生鲜食品杂货店,首批13家店已在三个城市开张。在这些店里,顾客可下单、在店内吃饭、叫外卖以及安排将食品杂货送至家中,所有这些都在手机上完成,不使用现金或者刷信用卡,这些店只接受阿里巴巴的关联支付应用支付宝。

  阿里巴巴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在近期的一次投资者电话会议上解释了这种模式的优点。他说,如此一来,商家便能够了解顾客的偏好,并且无论顾客身在何处,其手机应用都可提供个性化的产品组合,它了解顾客并且可以预测顾客的需求。

  为此,中国企业正在整合支付系统并简化库存和配送体系以提高效率。而投资者认为,更重要的是收集有关消费者习惯数据才是关键,这将使零售商能够迎合消费者的需要,并更好地运用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创新工场(Sinovation Ventures)合伙人张鹰称,中国是尝试新零售模式的最肥沃的土壤。创新工场投资了无人便利店初创公司F5未来商店。

  中国是试验新型销售模式的理想市场,是因为中国的传统银行和零售产业较为薄弱。大约30年前,受计划经济制度的影响,中国的商店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很少。信用卡当时尚未在中国出现,到现在仍未完全普及,而智能手机却几乎是人手一部。

  根据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 Inc.)的数据,目前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规模已超过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和韩国的总和。与此同时,根据中国官方机构中华商业信息网的数据,中国百家重点大型实体零售企业过去三年的销售额增速已降至零,或是出现了负增长,而仅在五年前,这些百强零售企业的销售额仍有两位数的增长。

  中国人也很快用上了智能手机支付和扫描二维码,二维码通常贴在商品或商店货架上。中国政府的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在中国7.31亿网络用户中,有约67%的人使用过手机支付,一半是在实体店进行支付。

  同时,电商巨头也确有必要布局线下业务。尽管中国电商产业规模庞大,但去年网上商品销售额占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仅为12.6%。此外,网上商品销售额的增速也在逐步放缓,从2014年的50%降至2015年的33%,去年进一步降至26%。

  有关公司和投资者称,零售商收集的线上线下个人消费数据越多,对顾客情况的了解就有可能越准确,从而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就越有针对性。比如,两位购买同一种卫生纸的顾客有可能收入水平大相径庭,因而对其它产品和服务的开支将大不相同。

  对风险投资家来说,目前最热门的零售试验是无人便利店。最近几周纪源资本(GGV Capital)宣布投资创业公司缤果盒子(Bingobox),创新工场(Sinovation Ventures)宣布投资F5未来商店。阿里巴巴上周末宣布无人便利店概念。

  亚马逊无人便利店Amazon Go因技术故障已推迟开业,当20多人同时身处测试店时,追踪顾客的高科技摄像头、传感器和算法系统不堪重负。

  虽然中国也还处于测试阶段,但无人商店还是正式上线了,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为了缩短食物的准备时间,F5正在升级烹饪机器。缤果盒子本月不得不关闭上海的一家商店,原因是室内温度太高,连甜甜圈都融化了。

  这种模式吸引投资者的是规模效应。便利店是零售业增长最快的领域,受到广大年轻消费者的支持。相比注意省钱的年长者,年轻人更愿意为便利买单。创新工场的张鹰称,消费者数据可能比食品和饮料销售更有价值。

  新零售将引领中国经济变革

  据第一黄金网报道,6月8-9日阿里巴巴在杭州举行2017投资者日大会,向参会的350名全球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师介绍最新业务发展和战略目标。阿里重点介绍了新零售体系下,天猫对商业生态的4个重构。第一、品牌营销和用户连接的重构。基于海量的消费者数据,通过智能化的算法,构建多媒体内容社区,实现全链路、全媒体、全数据、全渠道的智能营销。第二、供应链的重构。菜鸟物流和阿里云对客户人群精准识别,缩短配送链距离识别,实现最快的包裹送达,从客户、物流、支付等环节实现链条数字化。第三、销售通路的重构。以天猫为主体,速卖通、农村淘宝、1688等渠道,构建覆盖全球、城市、农村的海内海外、线上线下的全通路触达。最后是线上线下商业业态的打通和重构。投资银泰、百联、苏宁、三江购物等大型线下实体店,与SK2、Olay 等多个知名品牌实现线上线下会员打通,天猫的价值不再仅仅是线上销售额,而是用数据提升品牌价值、商品生产率和获取更多的用户时间。

  马云的新零售将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

  1、催生逆向海淘,帮助海外消费者买到中国商品。其实在我们追求海外优质商品的时候,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甚至外国人正悄然掀起一股购买“中国制造”的热潮,例如畅销全世界的老干妈、卫龙辣条、马应龙药膏、六神花露水等国货都成为抢手货。随着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质造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阿里巴巴的全球化正迎来新风口,也就是帮助中国的中小品牌在全球市场完成转型升级。而这背后其实也有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商品需求的上升,天猫出海则能够让更多的中国商品出现在海外消费者眼前,这对阿里巴巴的国际化业务无疑会带来巨大助力。

  2、一站式保姆服务,为中国商家带来全球化机。在阿里巴巴公布2017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及2017财年全年财报后的分析师电话会上,张勇曾说:“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我们的中国零售平台上有如此多的中国本土品牌、本土零售商和中小型OEM,今天他们都非常急切地希望与阿里巴巴一起进入其他市场,我们相信这给了阿里巴巴独特的价值定位和独特的优势来发展中国之外的新的市场。”事实上,探索海外市场对没有外贸经验的中国商家来说并不容易。他们不仅需要对当地消费市场发展情况有所认知,了解进出口相关政策法规,理清海外物流的链路和程序,为特殊商品申报相关资质认证;在已经形成规模的B2C电商平台上独立开店不仅需要缴纳佣金,还要配备熟悉相应平台玩法的运营团队来专门服务海外消费者。而对于中国商家和国产品牌来说,“天猫出海”的推出则为他们带来了“一店卖全球”的机会。天猫商家只需要符合出口品质和授权要求,通过现有店铺就可以将商品销售往海外。而从商品信息翻译、界面呈现、汇率换算、跨币种支付到发货转运和海外营销推广均由天猫完成,商家在这些方面无须做任何工作,且没有额外的运营费用。这些无疑都赋予商家了更多运营海外用户和市场的能力。

  3、中国制造的出海大潮,外贸链条将迎来重构。过往的10年或20年中,中国制造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就是价格低、质量差,尤其在外贸市场,60%-70%都是代理加工,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一旦失去优势就陷入困境,最要命的是品质和价格不由中国的制造商自己决定。在传统外贸模式下,厂家接触不到终端消费者,对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无从了解,只能被客户牵着鼻子走。被越发严峻的外贸形势所逼迫,业内的工厂不惜在配料上压缩成本,打价格战,只为在报价上降低几毛钱赢得订单,生存日益艰难。据调查,很多时候中国企业所谓做外贸更多其实就是代工厂,利润率一般只有2%——3%,但如果通过自有品牌模式在跨境平台上销售,利润率一般能够达到20%——25%左右,因此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正在尝试跨境B2C这一模式,对接海外消费者实现转型升级。而天猫出海的出现则无疑很好的帮助中国商家解决了这个问题,在阿里巴巴这个巨大的造梦空间里,中国外贸的形态也在经历着一场重塑变革。眼下中国一带一路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成为中国朋友圈的一员,这就意味着马云的市场也将越来越大,可以想象马云的新零售搭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将在全世界开花结果。

  (综合消息)

  

国际经济

 

  印度将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

  据日经中文网报道,大型机电企业扩大在印度的生产的趋势正在加强。美的集团将投资8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8.4亿元)新建冰箱和洗衣机工厂,追赶领跑的日韩大型企业。此外,台湾鸿海精密工业将提高当地智能手机等的代工产能,并向国外供应。拥有13亿人口、经济持续增长的印度作为机电产品生产基地的存在感正在提高。

  美的集团副总裁顾炎民针对在印度新建工厂一事在声明中强调称,印度是掌握全球增长关键的市场,未来将成为重要生产基地。 

  美的将在印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浦那的工业园区建设工厂,2018年底前投入运行。在年产能方面,冰箱为50万台,洗衣机为60万台,饮水机为100万台。此外,新工厂还将制造压缩机和马达等零部件。

  在空调领域,美的已经与美国大型企业开利空调(Carrier Corporation)展开合资生产,将全面启动主力产品白色家电的本地化生产。新工厂将同时设置研发中心,顾炎民表示将开发符合印度人需求的产品。

  据印度电子产业协会统计,印度家电市场规模2016年度达到125亿美元,在过去5年里增长至约2倍。到2020年度,有望达到约206亿美元规模,比2016年度增长6成。

  莫迪政权对于吸引外国企业投资持积极态度,7月1日各邦之间不同的间接税被统一为“商品服务税(GST)”。有望起到简化跨邦业务的税务手续、易于优化工厂和仓库的选址等效果。美的决定新建工厂,有可能受到这种业务环境改善的推动。

  美的将追赶日本松下和大金工业、韩国三星电子和LG电子等在印度领跑的日韩大型企业。在汽车领域,尽管日韩企业的份额较高,但6月中国上海汽车集团宣布在印度当地建立工厂,生产乘用车。

  7月4日,英文报纸《印度时报》(The Times of India)等当地媒体报道称,全球最大电子产品代工服务(EMS)企业鸿海预计将自2017年起在印度最多投资50亿美元。报道称,鸿海将建立智能手机等的供应链,作为对欧美的出口基地加以利用。

  鸿海董事长郭台铭2015年曾在印度表示,到2020年前在当地建设10~12家工厂。在2017年6月的股东大会上,郭台铭再次表示正在讨论相关投资。

  鸿海目前在印度已拥有多个基地,被认为正为小米和OPPO生产智能手机。此外,鸿海还成为美国苹果手机在印度进行本地化生产的候选代工企业,有必要配合当地需求扩大产能。

  由于受到主要生产基地中国大陆人工费暴涨的影响,将鸿海推升为全球最大电子产品代工企业的原有增长模式将迎来极限。印度的人工费比中国低,且容易确保劳动力。在应对当地需求的同时,鸿海还在寻求将印度作为继中国大陆之后的对海外供给基地。

  (日经中文网,2017.7.12)

  耶伦:美债增长不可持续

  香港商报网讯,美国联储局主席耶伦7月12日针对美国债务问题罕见强硬表态,称美国联邦债务增长趋势不可持续,并敦促国会在制订政府预算计划时将债务问题纳入考虑。美国国会预算局(CBO)研究数据显示,30年后美国国债占GDP比重将超过150%,美国可能遭遇一场大规模财政危机。

  耶伦当天出席国会听证会时,敦促国会在决定政府支出和税收时要将不断增长的联邦债务纳入考虑范围。她说,立法者须努力保证“美国债务的可持续性”。耶伦强调,美国联邦债务的增长趋势是不可持续的,这很可能会伤害到美国的生产力和美国人的生活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CBO上月得出结论:若执行特朗普的减税、医改和基建政策,美国国债规模到2027年将增长至美国GDP的91%,到2047年将增长至美国GDP的150%。这大大超过了特朗普政府的预估。CBO还预计,美国财政赤字占GDP比例也将由2017年的2.9%升至2047年的9.8%,因为有太多的养老金要支付,而社会治安可能会恶化,医疗和治安都需要政府投入更多。CBO同时表示,联储局加息是另一个致使美国债务问题恶化的重要原因。自从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联储局一直保持着较低利率,这使得美国政府的发债成本也相对便宜。然而,随着联储局现在逐渐走向货币紧缩轨道,政府每借一笔钱需要支付的利息都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耶伦可能只会干完这届任期,不会再干一届。

  (香港商报,2017.7.14)

  

中国经济

 

  外媒看中国房价

  香港商报网讯,美国知名财经博客ZeroHedge一篇分析称,中国在2016年初出现“冷却”现象之后再次开启了“发债模式”以刺激经济。在2015年对股市的调控措施遭遇挫折之后,中国将目光再次放在了房地产领域。

  市场调查机构TSLombard的研究结果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或重复2014年时光。TSLombard在报告中指出:“我们预计在未来六个月内,一些加紧调控的措施将使得房价出现调整。”

  楼市的火热为经济的增长提供了不小的支持,数据显示2016年内新产生的银行贷款中有40.5%来自买房按揭贷款。在2016年内的大多数时间以及2017年年初,内地房价水平同比涨幅超过10%。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要在刺激经济和抑制金融泡沫的产生之间寻找平衡点。正因为如此,在2017年初中国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加强监管举措。业内对于内地房市泡沫会再次破裂的主要担忧因素之一正是不断收紧的房市监管政策。在中国房地产价格指数覆盖的55座城市里,有25座城市已经出台了限购措施。比如在北京,一些住宅的持有者已经无法再向个人买家出售房屋。由于当局已经将这些房屋标记为商用住宅,房屋的持有者只能向企业出售。另外一些管控措施包括提高首付比例、对房价进行控制、延长房屋再次被出售的时间间隔等等。TSLombard在报告中指出:“中国一、二线城市出台的一系列严格的监管措施使得在这些城市投机房产已经几乎不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大城市购房市场的发展放缓,较小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后者所在地的政府尚未出台如同大城市一般的限制房市发展措施。日前发布的《中国褐皮书》在报告中说到:“中国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整体营收和盈利水平都有所下跌,房地产发展趋缓的情况在北京和上海地区尤为明显。”

  不过TSLombard预计称,未来较小城市将会跟进大城市的行动,出台更多房屋限购措施,最终将会导致房地产交易量的下降。TSLombard表示:“2017年下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销售规模的增长将有所放缓,届时每月新房交易量或将同比下降10%,而在2017年5月时这一数字为同比上涨8.3%。”

  任志强近日接受了《长盛+》的访谈,其仍以一贯“大炮”作风,率性评价了目前的楼市。任志强表示,判断房地产市场需要三个依据,只有将这三个依据结合在一起,才能得出一个准确和正确的判断。他们分别是:第一是宏观政策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第二是微观政策,具体到某一个行业,某一个城市的政府政策;第三是实际供求关系,也就是实际经济的市场运行情况。谈到给购房者建议,任志强建议,“如果你有直接购房需求的话,什么时候都可以买。你总想看那个最低点,其实你很难抓住最低点;你总想躲开最高点也很难躲开,因为他可能越来越高。”对于目前各地普遍实行限购限贷政策,任志强坦言:“有没有可能当过了一年半以后,房地产的一些限制有可能会收回去?完全有可能,起码要改善一部分(政策)。”

  北京市住建委网站日前发布《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白皮书(2017)。在备受关注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方面,白皮书介绍,北京住房需求持续旺盛,加上宏观经济、金融等影响房价上涨的因素并未根本消除,2017年将继续坚定不移加强和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确保2017年房价环比不增长。

  具体来看,北京市将严格商品住房预售、现售的价格引导,对于申报价格明显高于前期或周边在售项目价格的,一律暂缓批准预售许可或办理现房销售备案,确保2017年房价环比不增长;在土地供应上,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整用地供应结构,提高住宅用地比例,完善“限房价、控地价”土地供应工作机制,加大自住房用地供应和中小套型住房供应比例。

  (香港商报,2017.7.13)

  中国内地进出口数据前景乐观

  海关总署7月13日公布上半年和6月外贸数据,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3.14万亿元人民币,比2016年同期(下同)增长19.6%。其中,出口7.21万亿元,增长15%;进口5.93万亿元,增长25.7%;贸易顺差1.28万亿元,收窄17.7%。6月进口同比增长23.1%,6月出口同比增长17.3%,6月贸易帐2943亿元人民币。分析认为,6月出口增速回升,海外经济复苏是中国出口改善的主要原因,而经济韧性支撑着进口的增长。目前全球形势与中国形势均较好,三季度进出口仍然乐观。香港商报记者 伍敬斌 实习记者施美

  中国6月份进出口表现亮眼,贸易顺差2943亿元,在2月出现短暂逆差后已经连续4个月逐渐扩大。进出口数据增速在4月出现短暂回落后5-6月连续反弹,延续了总体回暖趋势。出口方面,外部环境向好是影响出口回暖的最重要原因。

  中银国际宏观分析师朱启兵认为,目前世界主要贸易经济体需求复苏态势仍然较为强劲。从贸易伙伴看,6月份中国对主要贸易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出口分化现象继续,对美国、日本、欧盟出口同比增速均出现明显改善,对香港、韩国出口同比增速小幅提高,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速出现负值。6月对美国、日本、欧盟出口同比增速较5月分别提高8.13、1.91、9.52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同比增速达到近3年来新高。

  海关称,二季度进出口增速仍属较高水平,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逐步传导到工业制成品出口,未来贸易条件将逐渐趋于改善。海关还表示,出口市场份额是一个国家出口竞争力的很好的评判角度,从WTO公布的数据看,中国的出口竞争力没有出现明显削弱的迹象。

  从本次的进出口数据看,外需向好,内需也保持了稳定。招商证券认为,6月进口同比17.2%,人民币值同比增速为23.1%,同样显著好于市场预期,仍然维持较高增速,与PMI进口项反弹一致,内需强劲、出口带动、价格抬升均有贡献。6月CRB指数上涨3.2%,油脂、食品、金属分别上涨9.8%、8.5%、1.7%,铁矿砂、钢材、原油、铜材等原材料进口量环比、同比均明显回升,表明内需仍然较强。

  朱启兵认为,经济韧性支撑着进口稳健增长。从价格看,进口铁矿石、原油、大豆均价较5月下降,成品油和钢材均价较5月上升,价格同比涨幅总体回落,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原油进口量同比增速由15.4%回升至17.9%,从美国的原油进口量可能有所上升。铁矿石进口量同比增速由5.5%回升至11.6%。与黑色产业链快速发展有关。大豆进口同比由25.2%迅速回落至1.7%,钢材进口同比由1.83%小幅降至-0.88%。虽然处于房地产政策调控的大背景下,内需可能较市场预期更为稳健,经济扩张具有较强韧性,未来进口增速料继续维持平稳。

  若从外贸表现推断经济形势,华融证券市场部研究部总经理马兹晖表示,中国6月的外贸数据比较亮眼,进出口增速均较上月有所提升,显示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较好;二季度伊始市场普遍对经济增速有下行预期,现在这种担心在减弱,总体经济增速与上年持平甚至小幅超过去年应该是大概率事件;目前全球经济形势及中国形势均较好,对三季度的进出口形势仍然比较乐观。

  朱启兵表示,虽然上半年中国外贸面临的形势复杂,但全球经济整体回暖的大环境和整体趋势未变,近期欧洲经济强劲复苏势头不减,中美贸易关系缓和、G20等国际会议也多次确认共同促进国际贸易共识。在各种积极因素带动下,中国外贸总体也保持了不断改善趋势。温和复苏在未来一段时间仍然将成为主基调,不断优化贸易结构则是外贸中长期任务。另外,6月贸易顺差继续扩大以及外汇储备连续5个月的增加,对人民币汇率的企稳进一步形成支撑。结合耶伦讲话内容,我们认为美联储9月可能不加息,今年或再加息一次,但缩表已被确认,今年开展缩表和加息周期并行,将会对流动性造成下压,仍需警惕由此引发的资本外流。

  不过,中国经济仍有不确定因素。朱启兵认为,虽然中美、中欧贸易关系均向好,仍需关注不确定性事件对全球经济和贸易产生影响对中国贸易的间接冲击。海关总署也提到,上半年进出口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回稳向好走势,下半年外贸运行中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一些深层次矛盾和困难将长期存在,但回稳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香港商报,2017.7.14)   

  

(编译、整理:李彦松;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7年第49期(总第1754期)2017年7月17日(星期一)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163.com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