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如期加息

2017-12-20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Macroeconomic trend monitor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模拟实验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决策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经济与政策跟踪》课题组

2017年第90期(总第1795期)    2017年12月18日(星期一)

  [本期要点] 美联储如期加息 经济大势:中国、美国,欧盟和英国 比特币期货争相上线 CFTC警风险 中国债市将迎来大量外资流入

经济热点

  美联储如期加息

  [摘要:美联储当地时间12月13日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例会,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这是美联储今年第三次加息,符合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同时预计2018年的加息次数仍是3次,每次25个基点。美联储声明发布后,投资者情绪谨慎乐观,纽约股市反应平稳,其中道指再创收盘新高。]

  美联储声明

  以下为美联储(Fed)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12月12-13日货币政策会议后发布的声明全文:

  FOMC在11月获得的信息显示,就业市场继续增强,经济活动以稳健的步幅增长。将飓风相关的波动进行平均后,就业增长稳健,失业率进一步回落。家庭支出温和扩张,企业固定投资在近几季已经增加。今年整体通胀和不计入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通胀率较上年同期下降,一直在2%以下。总的来说,基于市场的通胀补偿指标仍偏低,基于调查的较长期通胀预期指标变动不大。

  委员会将依照法定的目标,寻求促进就业最大化和物价稳定。飓风相关的干扰和重建已经在近几个月影响经济活动、就业和通胀,但不太可能导致全国的经济前景发生重大改变。因此,委员会仍预计,随着货币政策立场的逐步调整,经济活动将适度扩张,就业市场状况将保持强劲。预计年通胀率将在短期内保持在低于2%的水准,但中期在委员会2%的目标附近稳定下来。经济前景的短期风险看来大致均衡,但委员会正密切关注通胀发展。

  鉴于已实现的和预期的就业市场状况和通胀情况,委员会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1.25-1.50%不变。货币政策立场保持宽松,因此会支持就业市场状况保持强劲,并带动通胀持续向2%回升。

  在决定未来调整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的时机和规模时,委员会将评估与就业最大化以及2%通胀目标相关的已实现和预期的经济活动状况。评估将考虑广泛的信息,包括就业市场数据、通胀压力和通胀预期指标,以及反应金融市场和国际情势发展的指标。委员会将密切监控向对称的通胀目标取得的实际和预期的通胀发展。委员会预计,经济未来的发展将为逐步上调联邦基金利率提供理据;联邦基金利率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会维持在预计在较长期内保持的水准之下。不过,联邦基金利率实际路径将取决于未来数据展现的经济前景。

  投票赞成美联储货币政策决议的FOMC委员包括:美联储主席耶伦、副主席杜德利、理事布雷纳德、费城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哈克、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总裁柯普朗、理事鲍威尔和美联储理事夸尔斯。投票反对的委员包括: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埃文斯、明尼亚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卡什卡利,他们倾向于在这次会议上维持利率不变。

  加息对新兴市场影响有限

  截至12月13日(周三)收盘,道指比前一交易日上涨80.63点,收于24585.43点,涨幅为0.33%;标指下跌1.26点,收于2662.85点,跌幅为0.05%;纳指上涨13.48点,收于6875.80点,涨幅为0.2%。隆美银行全球资产首席分析师加西亚表示:“鉴于美联储在本次货币政策例会上加息已被华尔街充分预期,因此对金融市场没有太大影响。”

  中信资本旗下对冲基金CCTrack CEO萨维奇预计,明年美联储将加息3至4次。投行美银美林和摩根士丹利均在报告中预测,美联储将在明年加息3次,在2019年加息2次。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明年市场面临的主要不确定性在于美联储一旦决定提速加息步伐或美联储官员转向鹰派,这或将令华尔街感到“措手不及”。

  基石金融伙伴管理合伙人卡蓬认为,当天美联储公布的声明并没有太多意外之处,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经济是否开始过热,因为这将促使美联储加紧加息。美银美林也提到,市场可能低估了税改方案对美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影响,明年一季度美联储加息节奏可能进一步加快。

  不过,法国兴业银行美国经济学家谢里夫认为,鲍威尔上任后美联储将延续目前的加息节奏,或许鲍威尔会比耶伦略显“鹰派”,但美联储不会因为他的上任而加快加息。

  须值一提的是,此前美联储一加息,新兴市场就如临大敌,担心引发大量资本外流,但这一次稍有不同。分析普遍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如上文所说,加息已被市场预期;二是与年初相比,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的经济形势已经稳定,加息不会带来特别负面的影响。

  欧洲央行维持利率不变

  欧洲央行12月14日公布利率决议,维持三大利率不变。主要再融资利率、隔夜贷款利率、隔夜存款利率分别维持在0.0%、0.25%、-0.4%,符合市场预期。央行重申,明年1月起将每月QE规模由600亿欧元降至300亿欧元,并持续9个月。

  欧洲央行的声明强调,若前景恶化或融资环境与通胀可持续性调整路径不一致,将在期限和规模方面增加QE。央行并预计,关键利率将在较长的时间内维持现有水平,并超过净资产购买计划的时间;欧元体系将会继续购债项目下到期证券本金的再投资,这将持续至净资产购买项目结束之后,如果必要将持续更长时间。

  央行行长德拉吉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欧元区经济增长强劲,货币政策支撑了欧元区内部需求。欧元区经济前景风险大体平衡,委员们对通胀路径更有信心,核心通胀中期内将逐步上扬。

  中国央行迅速出手

  美联储宣布年内第三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至1.25%-1.5%。随后,中国央行的逆回购和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利率小幅上行5个基点,外界纷纷讨论中国是否也会加入加息通道。对此,专家表示,中国短期内不会跟进美国加息。另外,中国官方已提出将继续推行减税降费的措施,这势必会化解美国加息给中国房价、股市以及人民币带来的利空影响。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综合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称,中国央行12月14日的操作是对美国加息的跟进。因为美国减税、加息以及缩表的动作都会对中国造成较大影响,并且这三个动作是一脉相承的。他并称,虽然目前中国央行的加息压力很大,但预计将选择其他手段应对美国加息。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预计,今年中国央行应不会加息。但若2018年美联储加息次数如期达到3次,则中国央行上调基准利率的概率会大大提高。无论如何,2018年美元势必趋于走强,这对人民币汇率和利率水平都将构成现实压力。

  美国公布加息消息后,中国市场反应不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14日大幅调升218个基点,报6.6033,创近半个月来最大升幅。截至13日收盘,沪指跌0.19%,报3292.44点;深证成指跌0.30%,报11110.18点。港股方面,恒生指数高开走低,微跌0.02%,报29116.38点。由于与美元实行联系汇率制度,香港金管局早间宣布,上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1.75%。

  对此,黎友焕表示,美国加息对人民币、房价以及股市均形成利空。美国加息、缩表以及减税等措施会导致资金外流,导致市场上资金紧张。同时,美国加息将导致中国房贷利率继续上涨。不过也有专家认为,美国此次加息对内地股市等影响不大。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就表示,因人民币汇率调升,无太大资金外流压力,此次美联储加息对内地股市影响不大。

  除去中国央行“温柔一刀”提升逆回购和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利率5个基点外,中国国务院也宣布将继续推行“减税降费”政策。12月14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近期美国相继缩表、税改,昨天年内第三次调高了联邦基金利率,这些政策对全球都会有一定影响。但中国近几年一直在推行降税减费政策,为企业减负累计2万亿元人民币左右,有效支撑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黎友焕还强调,国务院提出中国将继续推行减税降费的措施是十分正确的,“美国减税和加息的举措都会吸引全球资金流向美国,购买美国资产,并吸引企业在美国投资。因此,中国也应采取相应措施,政府所采取的减税降费措施将提振企业在中国投资与经营的意愿”。

  中国加息压力与日俱增

  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后,中国内地股市和人民币汇率走出迥异行情。而尽管中国没有跟进加息,但中国面临的加息压力势将与日俱增。

  临近年底,季节性流动性趋紧以及美国加息增大中国利率上行压力,成为压制股票市场情绪的重要隐忧。消息面上,美联储决定加息25个基点并继续渐进式被动缩表。昨日上午,中国人民银行开展的逆回购和MLF操作利率小幅上行5个基点。受此影响,内地股市反复回软,上证综指3300点关再次放弃,深成指和上证综指跌幅均在0.3%以上。而两市场个股涨少跌多,市场疲态尽显,两市场成交额萎缩在3580亿元水平,显示大盘跌破3300点依然无法吸引场外游资介入。

  而本来应承受明显压力的人民币汇率却不降反升,创11月23日以来最大调升幅度。原来,隔夜市场美元指数下挫,在美联储决议公布之后,美元指数却急跌至日低93.40,主因本次决议不如市场预期的那样鹰派,包括反对加息的决策者升至两位。

  针对此次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上行以及年末流动性前景,中国央行方面表示,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本身是市场化的利率,岁末年初银行体系流动性需求较强,利率随行就市上行是反映市场供求的结果,同时也是市场对美联储刚刚加息的正常反应。此次央行逆回购、MLF利率上行幅度小于市场预期,但客观上仍有利于市场主体形成合理的利率预期。

  放眼2018年,中国央行加息压力势必将与日俱增,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截至目前,中美一年期存款利率已基本持平。而就在两年前,中美利率差还高达1.25个百分点,美联储基本维持零利率到0.25%的利率水平。此外,美联储的最新经济及利率预期显示,美联储预计2018年将加息3次,2019年加息2次。二是紧随美联储前夜行动,香港金管局14日上调基准利率。这意味着中国内地和香港出现了明显利差。目前中国内地执行的基准利率是1.50%。而一旦美联储明年真如预期再来三至四次加息,则香港势必跟进,如此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利差就会变得更严重。

  今年以来,“全球加”的态势已经有了轮廓,加拿大、欧洲、英国等已经跟进,中国香港也是亦步亦趋。尽管如此,中国央行2018年预计还将继续尽量避免直接加息,很大的可能是采取类似于MLF操作利率小幅上行等方式,化解加息压力。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大幅上扬也说明,美联储持续加息对人民币汇率冲击相当有限,美联储持续加息不等于美元就变得强悍,也不等于人民币汇率就一定承压,资本流出压力未必像想象的那样强烈,这也会降低内地加息的动能。

(综合消息)

国际经济

  经济大势:中国、美国,欧盟和英国

  英国《金融时报》最近刊发一篇综述分析指出,我们尤其需要观察中国在经济增长和结构改革之间如何选择、美国的税改计划、英国的退欧实验以及欧元区的货币政策。

  中国:刺激政策拖延改革议程

  至少眼下,中国再次证明了怀疑者是错误的。在2017年前9个月内实现6.8%这一出奇强劲的增长后,今年全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自2010年以来首次增长加速。自去年年初沪深股市崩盘、人民币贬值以来,全球对中国经济前景的看法已经彻底转变。人民币汇率在经历了史上表现最差的一年之后,如今已经收复了大半失地。资本外逃局面——既带来金融风险,也是经济信心下滑的象征——已经大大缓解。虽然爆发全面危机的可能性看起来越来越小,但几乎没有人认为北京方面已经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面临的中长期挑战。其中包括:依靠举债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国有企业效率低下。外国经济学家长期以来一直敦促中国减少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同时增加消费。他们忽视了一点,中国消费增长始终保持健康,超过了整体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尽管加大健康和教育等社会服务上的支出对推动消费增长有所帮助,但经济学家表示消费增速大幅提高是不现实的。

  相反,“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与投资放缓有关,这样消费在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就可以更快增长了。这要求减少以投资为重心的刺激计划并容忍GDP增速放缓——这是北京方面以前一直不愿做的。政策制定者去年推出了一项重大刺激计划,以确保经济强劲增长。

  财政支出流入基建,把今年前8个月基建占固定资产投资的份额推至历史最高水平。这帮助填补了私人投资急剧减少留下的空白——制造业和住房是私人投资最大的两个领域。

  由于钢铁、有色金属、水泥和玻璃等大宗商品产能过剩,制造商的投资意愿不大。在住房方面,政策制定者担心房地产泡沫,已经开始收紧抵押贷款并限制购房。今年早些时候强劲的经济增长给政策制定者留出了喘息空间,可以退出刺激计划并把重点转向控制过度举债带来的风险。虽然中国经济已经开始适度放缓,但问题是北京准备为实行结构性改革承受多大痛苦。有理由保持乐观。劳动力缩减等人口因素,让中国经济能够在失业率没有相应上升的情况下,以较慢速度增长。对于把社会稳定视为重中之重的中共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

  美国:复苏可能受到自我伤害

  经济的火箭燃料——今年9月特朗普这样形容他的税收计划,当时他向制造商发表了一场演讲,宣扬这项可能让政府税收收入减少1.5万亿美元的改革计划。

  特朗普发起通过削减企业和个人税收来促进经济增长的运动,正值共和党人受益于有利的经济前景之际。然而,美国面临的政治和经济威胁可能会刺破“特朗普泡沫”。其中有些威胁正是他一手缔造的。

  在明年之前税收改革可能不会取得成果,一些人担心这项改革可能压根无法通过。如果改革议案最终出现在总统的办公桌上让他可以签署成为法律,那么它可能会是将导致财政赤字扩大的一揽子方案。这将在短期内提振经济,但由此带来的公共债务水平上升可能会损害长期增长。牛津经济研究院美国首席经济学家格雷戈里·达科表示,“经济复苏的真正风险在于政策方面,其中存在自我伤害的风险。”

  当前经济复苏的基础可以说是奥巴马政府在金融危机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凭借的是低利率、积极的银行资本重组以及总值超过8000亿美元的一揽子财政计划。如今美国经济年化增长率为3%,失业率与小布什时期一样低。经通胀调整后,2015年和2016年是自现代记录开始以来收入中值增幅最大的两年。股市处于历史高位,部分是受到企业税削减预期的支撑。

  共和党如今把取得立法和政治成功的希望寄托在税改计划上。特朗普政府声称,通过税收和监管改革带来的更快增长,将弥补税收收入的损失。然而,大多数分析师担心,这些改革措施事实上会增加美国财政赤字。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预测表明,根据目前预测,与债务水平保持不变相比,公共债务水平上升将在未来30年使美国经济萎缩3%。

  如果特朗普政府奉行保护主义,放弃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或通过进一步打压移民来限制劳动力增长,经济增长的阻力可能会更大。另一方面,去监管可能会产生效果,承诺已久的基础设施投资也一样。

  关于货币政策的问题使经济前景更加不明朗。即将离任的美联储主席耶伦谨小慎微地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完全没有导致金融状况收紧。现在的问题不仅仅是即将上任的新主席杰伊·鲍威尔会选择什么政策方向。特朗普可能会在美联储理事会任命四名新行长,该理事会负责管理货币政策以及美国大银行。如果政策由此转向强硬,将引起全球市场的不安。

  英国:退欧大实验开始了

  2016年6月英国举行全民公投,结果是要退出欧盟。这开启了一场实验:当一个经济体要降低全球化程度、并解除与诸近邻紧密融合的关系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目前为止,已经产生了两大影响:英镑相对于美元和欧元的价值出现大幅下跌;未来的贸易安排存在不确定性。

  瑞银(UBS)英国利率策略主管约翰·雷斯表示:“公投带来的影响,首先不过是英镑大幅下跌。”由于消费势头强劲,英国经济最初的表现比一般人所担心的要好得多。英镑下跌提振了旅游业和出口商的利润。但到2017年初,英镑下跌导致了商店物价上涨。尽管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走势推高了通胀,但英国物价上涨幅度超过了其他主要经济体。在截至2017年9月的一年中,英国物价上涨了3%,而欧元区、美国和日本的涨幅分别为1.5%、2.2%和0.7%。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经济表现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 Performance)的斯瓦蒂·迪格拉称,“通胀数据提供了最有用的信息。”她表示,整体不确定性的影响更难衡量。外商投资数据有太大波动,很难说明什么。

  整体投资支出并未像某些人预期的那样下滑。2017年第二季度,资本支出总额同比增长2.4%。“企业招聘和投资情况确实不错,”投资银行贝伦贝格银行(Berenberg Bank)的经济学家凯勒姆·皮克林表示。他认为,由于国内经济仍在不断扩张,而且全球经济也加快了增长,没有投资或招聘员工的公司将面临失去市场份额的风险。

  但是,尽管英国的失业率持续降低,但工资增长率一直停滞在一年2%左右。以实际值计算,自2016年6月以来,英国家庭收入持续下滑。2017年第二季度,实际税后收入较公投前的3个月减少0.4%。不过,经通胀调整后,家庭消费支出仍然增长了1.6%,原因是家庭增加了借贷并减少了储蓄。消费者可以抚平汇率下跌给其生活水平带来的影响。

  英国经济会加速增长还是会进一步放缓,主要取决于英国与欧盟的退欧谈判会怎么进行。英国董事学会(Institute of Directors)高级经济学家泰杰·帕利基尔表示:“现在企业界发出的最大的呼声是锁定一份过渡安排,与欧盟建立新关系。”英国央行(BOE)认为通胀现在已经触顶或将在2017年底触顶,这将标志着英镑汇率下跌对消费者物价的影响结束。

  但围绕英国退欧协议的不确定性仍可能给英国经济带来一股寒意。如果有可能敲定一份不错的协议,那么投资、工资和支出可能会加速增长,而如果达成的协议很糟糕——或者说没有达成任何协议——那么至少会导致增长放缓。

  欧元区:从动荡到谨慎复苏迹象

  要想知道欧元区复苏到何种程度,想想今年10月投资者对欧洲央行(ECB)货币政策决定的反应吧,当时政策制定者概述了2018年的计划。

  当欧洲央行表示将把其对欧元区债券市场的支持力度削减一半、从明年1月起每月购买300亿欧元而非600亿欧元债券(以政府债券为主)的时候,并未引发市场混乱。相反,股市上涨,同时一些欧元区国家政府的借贷成本下降。现在欧洲央行能够朝着撤消对市场的支持(即退出量宽)这个方向大步迈进而不会引起不安,这标志着欧元区最近取得了进展。

  欧元区在2012年还是一个陷入动荡的货币联盟,但现在已经成为2017年出人意料的经济成功故事。产值增长,同时逾600万就业岗位被创造出来。尽管工人们薪资仍然没有增长,而且通胀依然疲弱,但现在不再有价格大幅下跌和需求疲弱的威胁。企业开始投资。

  法国和意大利等较为疲弱的欧元区国家在过去一年里开始看到增长加速。量化宽松项目帮助缓解了整个欧元区的信贷状况——在该项目下,欧洲央行迄今购买了2.1万亿欧元的资产。油价较低和相对较好的财政状况也有所帮助。

  有迹象表明复苏仍在持续。在欧洲央行宣布削减量化宽松项目之前,一项颇具影响力的采购经理人调查显示,企业将继续招聘以处理更多的新订单。

  德国工人也可能处于大幅加薪的边缘。德国最大的工会、拥有大约200万成员的金属产业工会(IG Metall)要求加薪6%。此类协议可能有助于让通胀从当前的1.5%重回欧洲央行设定的略低于2%的目标水平。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分析师克里斯托夫·威尔表示:“欧元区经济似乎已与全球经济脱钩。它们已经强劲复苏。”

  然而,目前说欧元区经济已经脱离险境还为时尚早。最明显的威胁源于加泰罗尼亚和意大利的政治局势,在这些地方,反建制党派可能会获得更大的支持。

  出于上述原因,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目前仍将保持格外宽松。它保留着在通胀未能回升的情况下提高量化宽松规模的权利。

  2018年欧元区利率将可能继续处于历史低位。目前欧洲央行基准的主要再融资利率为零,它继续对私人放贷机构的存款实施负0.4%的利率。

  欧元区可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针对今年10月宣布的举措评论称:“(我们的复苏)还不能自我维持,因此我们必须保持耐心,我们必须坚持不懈。”

(FT中文网,2017.12.15)

  比特币期货争相上线 CFTC警示风险

  自比特币期货获批消息传出以来,比特币现货价格已升80%。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近日发布声明,称在虚拟货币市场的投机活动应被视为高风险交易,呼吁投资者事先进行自我教育,还提示了比特币现货的风险。

  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的比特币期货已交易了一周,而其竞争对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当地时间12月18日也将正式上线自己的比特币期货。CFTC针对此发声明,详细阐述“虚拟货币交易的风险”,并称比特币的交易也应像其他商品一样受到监管。CFTC还解释了比特币从卖方交付到买方的路径。CFTC在两年前将比特币视作一种商品来监管,但比特币期货的出现让交付过程出现混乱。

  CFTC还表示,一如所有的期货产品,客户应去了解一些信息,如合约中的指数或是价格是如何确定的。因杠杆及一系列其他因素,期货交易被认为是风险较高的投资活动。期货的保证金制度要求投资者存入一定金额的资金,作为结算和履约保证,对于风险越高的期货资产,交易所要求的保证金越多。

  CBOE目前的比特币期货要求初始保证金比例为44%,而CME周日上市的比特币期货,初始保证金和维持保证金比例分别为47%和43%。早前,媒体援引知情者消息称,对于部分需要清算比特币期货的客户,高盛提出收取100%的保证金。尽管保证金比例高,高盛的这一行为仍被视为是华尔街试水比特币期货的第一步。

  警告期货市场投资风险之余,CFTC在声明中还给出了虚拟货币现货市场的风险,包括市场操纵,对投资者虚拟货币钱包的黑客攻击,监管缺位以及高波动等。

(香港商报,2017.12.18)

中国经济

  中国债市将迎来大量外资流入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外国投资者正在抓住中国开放债市的机会,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被纳入全球主要债券指数只是时间问题,届时将有更多外资流入。

  过去两年,外国对中国债券的持有量增长了50%,海外投资者抓住了北京方面开放规模约为73万亿元人民币(合11万亿美元)的固定收益市场的机会。

  但是,如果一些评论员的话可信的话,好戏还在后头。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花旗的数据,尽管出现购买狂潮,10月份外国人的中国债券持有量仍只有9210亿元人民币。市场份额仅为1.86%,跟2015年初相比(在一个无疑是高速增长的市场上)占比更低。但是,中国债券被纳入全球主要债券指数——有些人认为这只是“何时”而非“能否”的问题——可能刺激更大的资金流入。花旗分析师估计,如果中国被纳入摩根大通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GBI-EM)、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Bloomberg Barclays Global Aggregate)和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London Stock Exchange Group)的全球政府债券指数(WGBI),到2025年将有7790亿美元的额外资金流入。其中约2500亿美元来自被动投资者,其行为最容易预测。

  资产管理公司Neuberger Berman新兴市场债务负责人罗布·德里克宁根认为,如果中国被纳入上述指数,至少有2500亿至3000亿美元的资金可能会涌入中国。他指出,“一些外国投资者正在研究高于指数权重的配置”。“我们对中国的机会感到非常兴奋。(对于北京方面来说),开放资本市场是政策优先,”德里克宁根补充道。他说,Neuberger Berman目前正在招聘信用分析师来充实其上海固定收益团队,筹备明年推出一个基金。

  中国逐步开放债券市场的做法,跟对待A股的做法类似。2018年6月,中国A股将首次被纳入强大的MSCI新兴市场指数(MSCI Emerging Markets index),尽管初始权重相对较低。有些外资银行于2010年获准进入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2016年2月,北京方面进一步允许中国央行(PBoC)认可的中长期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该市场交易,不必经过事先批准,也不受配额限制。今年7月,中国启动了连通内地与香港债市的“债券通”,允许外资基金管理公司无需在境内设立账户,就能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交易。德里克宁根表示,已有200家基金在使用债券通——他预计这个数字将“呈现指数级增长”——而282个外国“商业实体”以及63家主权财富基金和央行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上表现活跃。

  但是,迄今为止,这些举措还没有得到世界主要债券指数提供商对于把中国债市纳入其指数的承诺。而彭博和花旗选择创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指数,用德里克宁根的话来说这种做法有点“无耻”。花旗曾经管理如今由伦敦证券交易所运营的全球政府债券指数。然而,鉴于基金管理行业的惯性,“正常情况下很少(投资者)会选择新指数”,德里克宁根说。

  彭博表示,目前还无法判断追踪其新的全球综合+中国指数(Global Aggregate + China)和新兴市场本地货币政府债券+中国指数(EM Local Currency Government + China)的资金有多少。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表示,由于其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政府债券指数-扩展市场(WGBI-Extended)指数是一个新指数,“现阶段我们没有太多有关管理资产规模的公开数据”。

  摩根大通将中国债券纳入了其新兴市场企业债券多元分散指数(CEMBI Broad Diversified Index),该指数受到900亿美元的资产追踪,涵盖以美元计价的企业债券,但是因为这些债券是根据非国内法发行,因此在中国境外进行交易并通过国际清算系统完成结算。

  然而,中国债券仍被排除在摩根大通受到更广泛追踪的全球新兴市场多元化债券指数(GBI-EM Global Diversified)之外,不过被列入了指数观察(Index Watch)名单,其纳入资格将于2018年接受重新评估。摩根大通表示,虽然债券通“是向海外投资者提供本地市场准入的积极步骤……但该平台需要建立足够好的业绩记录,以便专职管理机构可以复制潜在的指数投资”,然后中国才可能被纳入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摩根大通补充道,投资者还希望中国当局“探索如何使市场规模对外国投资者而言变得可扩展”。

  伦敦证交所计划于2018年2月把中国纳入其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EM Government Bond)和亚洲政府债券指数(Asian Government Bond)。它表示,目前没有评估何时把中国纳入其旗舰指数全球政府债券指数的“明确时间表”,但补充称该问题“正在征求客户意见”而且“可能会在2018年再次征求意见”。

  德里克宁根相信中国有望在2018年末或2019年年中成功打入旗舰指数之一,尽管刚开始权重较低,但会在之后6-12个月内逐渐提升。他认为,“在看到了中国多项改革后,我们目前正处于中国多多少少满足了硬指标的阶段。”“如果你严格遵循规则,你可以提出充分的理由来证明这些指数即将纳入中国,但是指数运营商非常依赖他们从投资者那里获得的反馈。他们希望已经到位的基础设施完全可以使用而且正在使用之中。”尽管如此,但德里克宁根表示当大的指数提供商之一认定中国已经达到标准时,其他机构将很难抵抗,这意味着外资会像滚雪球一样流入中国市场。

  中国最终被纳入各大指数,既会产生赢家也会有输家,然而,鉴于纳入如此重量级市场会降低其他国家的权重,这意味着这些国家可能看到外国投资者在调整投资配置时减持其债券。

  中国在彭博全球综合+中国指数中的权重为5.3%。该指数覆盖155支中国国债和232支由中国国有政策性银行发行的债券,总市值达到2.8万亿美元。毫不意外的是,中国在彭博新兴市场本地货币政府债券+中国指数中的权重高得多,达到37.8%,把较小国家挤到了一边。

  同时,尽管中国在摩根大通新兴市场企业债券多元分散指数中的权重为8.1%,但如果中国被纳入其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中国的权重几乎必然会达到10%(允许的最大值)。

  巴西和墨西哥已经达到了10%的上限,它们可能维持其权重,这意味着主要感受到痛苦的将是那些权重低于这一水平的国家,比如印度尼西亚(9.6%)、波兰(9%)和泰国(8.1%)。摩根大通表示:“完全纳入(中国)将大大降低该指数中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权重。”

(FT中文网,2017.12.14)

  (整理、编写:李彦松;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7年第90期(总第1795期)           2017年12月18日(星期一)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163.com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