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关注2019《政府工作报告》

2019-03-11

调整字号:

2019年第16期(总第1904期) 2019年3月8日(星期五)

  外媒关注2019《政府工作报告》

  [导读:备受关注的中国全国人大会议3月5日开幕。各大国际媒体纷纷报道评论。路透社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淡化了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从去年的6.5%左右下调至2019年的目标增长6-6.5%,基本符合市场预期。英国《金融时报》认为,选择设定一个经济增长目标区间,赋予中国政府更大的政策灵活性。日本经济新闻认为,中国为应对经济减速出台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而《华尔街日报》则从美国政府最关心的角度,对中国的产业政策给予了关注。]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减速增质 行稳致远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

  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所体现的政策导向,路透社的报道认为,中国淡化了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从去年的6.5%左右下调至2019年的目标增长6-6.5%,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报告并指出,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预期目标为3%左右,广义货币M2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GDP名义增速相匹配;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为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进出口稳中提质;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金融财政风险有效防控。报告还提出,2019年赤字率拟安排为2.8%,较去年预算高0.2个百分点;财政赤字2.76万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5万亿元,较去年增加8000亿元。

  路透引述李克强总理报告中指出,“上述主要预期目标,体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发展实际,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是积极稳妥的。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路透刊登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程实的观点认为,迈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里程碑,2019年是中国经济“减速增质”的新起点。紧扣这一历史节点,本次《政府工作报告》直击主题,勾勒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宏观运行的趋势特征。

  减速增质深入推进

  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为6%-6.5%,较2018年增速有所下调,且目标区间扩大。一方面,这客观反映了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表现出对内外风险要素和潜在机遇的客观认识。另一方面,这一目标也顺应了中国经济“减速增质”的整体趋势,匹配了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模式转变。通过下调目标、扩大区间,2019年中国经济政策将有更加灵活的空间,在守住短期增长底线的同时,保证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推进,为长期经济增质奠定坚实基础。

  宏观调控重心下沉

  2019年,中国宏观政策的重心开始下沉。其一,更加重视微观活力。大规模减税、改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放宽市场准入等举措,有望打破中小微企业融资瓶颈,激活民营企业发展活力。其二,更加重视民生福利。今年,虽然财政压力有所增大,但是基本民生投入确保只增不减,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完善住房机制、优化医疗教育资源配置等举措,亦将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其三,更加重视政策实效。从报告整体来看,决策有框架,政策有搭配,举措有目标,有望切实推动顶层设计向基层实践的转化,使供给侧改革的红利在2019年加速显现。

  政策搭配精准发力

  从《政府工作报告》来看,2019年积极财政有望双管齐下。一方面,增值税减速切实落地,制造业税率下调超预期,在普遍减轻税负的同时,突出了中国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战略重心。另一方面,赤字率适度提高至2.8%,为2019年的基建投资提供了充裕空间。从全局来看,得益于积极财政稳定投资预期、创造优质信贷标的的作用,2019年货币金融政策的传导效率有望提升。

  基于此,2019年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望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和金融监管的齐头并进,料将进一步发挥金融市场对经济转型的引领作用。

  预计随着稳增长、调结构和防风险战略部署的落地,2019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在合理区间内平稳运行,大概率落于区间上轨,增长韧性有望超预期。

  《金融时报》:《政府工作报告》设定了较低的增长目标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指出,中国下调了2019年的经济增长目标,目标为6%至6.5%,低于过去两年6.5%的硬目标。

  选择设定一个经济增长目标区间,赋予中国政府更大的政策灵活性,因为中国政府正引导中国经济走出多年来的债务驱动经济增长模式——这种经济增长模式也提振了国际经济。

  “我们面对的是深刻变化的外部环境。”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称,国际事件,“特别是中美经贸摩擦给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市场预期带来不利影响”。

  随着经济增长放缓,中国面临许多挑战。企业违约不断增多,中国的银行坏账正达到将近20年来未见的高水平。长期以来,中国政策制定者一直担心,经济增长放缓会影响中国普通百姓的收入,导致社会动荡。

  中国目前正陷入与美国的谈判,以阻止美国政府对价值25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的措施进一步升级。作为反击,中国已对价值1100亿美元美国输华商品加征关税,但近日媒体报道称,双方可能接近达成协议以化解这场贸易战。李克强对中国政府应对美方压力的表现予以高度评价。他对5000名与会代表说:“我们……稳妥应对中美经贸摩擦。”

  中国经济增长目标从单一数字调整成一个区间、但仍保持在6%以上,这符合许多经济学家的预期。野村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在一份致投资者的简报中表示,这一调整将传递出两条讯息:“北京方面认识到当前的下行周期和潜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不可避免将会下降;它决心实现6%以上的增长以兑现到2020年实际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承诺。”

  此前,中国公布2018年全年经济增长了6.6%,这是将近30年来最低的年增长率。

  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埃斯瓦尔·普拉萨德表示:“中国政府似乎明白其具有挑战性的增长环境、以及它在许多方面正面临的经济和金融风险,但其重点似乎放在了稳定而非改革上。”

  李克强称,中国“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来促进经济增长。不过,地方政府为资助基础设施建设而发行的债券的额度将提高约8000亿元人民币(合1200亿美元),这表明新项目支出将成为今年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中国财政部表示,计划将2019年财政赤字目标定为2.8%,比去年高0.2个百分点,并指出,经济放缓将给中国今年的预算带来压力。

  财政部一份报告称,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9年财政收入形势严峻,保持预算平衡将面临很大压力。

  日经新闻:中国出台各种对策确保经济

  日经新闻关注到,中国为应对经济减速出台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政府工作报告》中表明2019年将实施2万亿元规模的减税降费,意在避免经济增长率跌破6%。在中美贸易战的影响表面化的背景下,被迫“背水一战”,力争在避免企业和地方政府债务膨胀的同时提振经济。

  李克强总理强调“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但报告中经济刺激政策随处可见。核心政策包括面向企业减税,将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并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现行的18-20%下调至16%。减税降费规模比2018年扩大8成,李克强总理也表示“这会给各级财政带来很大压力”。

  另外,地方政府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债券发行框架也增加6成至2.15亿元。货币政策方向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消除了之前的“中立”,明确提出“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

  一连串对策反映出中国意识到经济形势的严峻。中国领导层之前强化了压缩过剩债务等结构改革路线,但是地方政府和民营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经济减速超出预期。加上中美贸易战的影响,2018年10-12月的经济增长率为6.4%,低于“6.5%左右”的全年目标。

  2019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在“6-6.5%”,较2018年相比扩大了浮动区间。释放出在允许经济一定程度减速的同时,“避免跌破6%”的信号(政府部门的经济学家)。

  转换政策的背景之一是担心经济快速减速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中国政府计算,维持社会稳定每年需新增就业1200万-1300万人。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可拉动200万人就业,反过来计算,就需要经济增速达到6-6.5%。此外,要想达成“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2019-2020年的年均增速必须达到6.2%。地方政府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在2018年秋季之后,放宽了对不经由银行进行融资的“影子银行”的限制,最近的经济指标出现触底迹象。在世界金融市场也出现了经济对策的效果出现后,中国经济在2019年后半年出现好转的乐观预测。

  但是,将重心转向经济刺激政策的话,债务很可能再次膨胀。李克强在2月2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降准信号发出后,社会融资总规模上升幅度表面看比较大,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主要是票据融资、短期贷款上升比较快。这不仅有可能造成‘套利’和资金‘空转’等行为,而且可能会带来新的潜在风险”,对央行等提出批评。一位银行相关人士认为,“部分银行以企业的票据为担保,从央行获得低利率融资,然后用于购买投资商品”。

  《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精准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不能让资金空转或脱实向虚”,对银行等进行了牵制,但是要求扩大民间融资的领导层和急于达成数值目标的一线之前还是有鸿沟出现。

  中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的增长,必须实施结构改革。

  中国的设备投资趋冷在亚洲和欧洲引发出口下滑,中国经济“变天”正在通过供应链对其他国家产生消极影响。中国领导层能否使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很大程度左右着世界经济的前景。

  《华尔街日报》:中国继续推进产业政策

  《华尔街日报》关注的是:处在中美贸易争端中心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已正式消失,但消失的只是名字。

  《华尔街日报》报道说,在近100分钟的演讲中,李克强总理一次也没有提及《中国制造2025》,而之前连续三年,这一政策一直是《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重点。特朗普政府认为这是一项充满了补贴的计划,以牺牲美国为代价来使中国变成全球科技强国。

  李克强表示,政府将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他列举了一系列政府计划培育的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汽车。《政府工作报告》表示,政府将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让更多国内外用户选择中国制造、中国服务。

  中国政府五年前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希望将中国打造成前沿制造业方面的领头羊。特朗普政府官员已表示,该计划对公平竞争构成威胁,称其鼓励政府补贴国内公司,强迫外国公司转移技术,目的是将外国公司挤出市场。

  中国经济已然放缓,而与美国的贸易战加剧了低迷态势。中国政府同意以一个新的计划取代《中国制造2025》计划,承诺为外国公司提供更大准入渠道。

  工信部部长苗圩3月5日向记者发表讲话时称,中国未来的产业政策将坚持“竞争中性”原则。特朗普政府重新谈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时曾提出这一原则。根据这个概念,各国政府不得给予国有企业比私营企业更优厚的待遇。苗圩表示,产业政策要消除过去存在的歧视性问题。

  发改委在3月5日发布的另一个报告中称,政府将帮助发展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改委正牵头起草新的产业计划。财政部在2019年预算报告中称,财政部将有效发挥政府性基金的作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导资金和资源流向具有战略重要意义的关键领域。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甘思德称,早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之前中国就有产业政策,在这个计划消失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将继续坚持其产业政策。

  在整个中国,地方政府还出台政策,意在扶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即大数据、电商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相关领域。在以创业热情著称的浙江省,当地政府设立目标,要利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在未来两年期间将制造业产出每年提升15%。

  不过,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是否有效?一个主要例子是,政府向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提供了大量廉价贷款,导致了严重的生产过剩。

  《政府工作报告》要点

  主要预期目标

  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为6%-6.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今年赤字率拟按2.8%安排,比去年预算高0.2个百分点;财政赤字2.76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83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9300亿元。

  2019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进出口稳中提质;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金融财政风险有效防控;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适度提高赤字率,综合考虑财政收支、专项债券发行等因素,也考虑为应对今后可能出现的风险留出政策空间。今年财政支出超过23万亿元,增长6.5%。中央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长10.9%。改革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缓解困难地区财政运转压力,决不让基本民生保障出问题。

  总基调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国内外形势

  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今年中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复杂更严峻,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要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

  困难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动摇,干劲不能松懈。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拥有足够的韧性、巨大的潜力和不断迸发的创新活力,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十分强烈。中国有战胜各种困难挑战的坚定意志和能力,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有也不会改变。

  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要保持战略定力,按确定的目标和部署推进工作,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敢于应对挑战,善于化危为机,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财政和货币政策

  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以市场化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发挥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丰富和灵活运用财政、货币、就业政策工具,增强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经济平稳运行创造条件。

  要正确把握宏观政策取向,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加强政策协调配合,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以更好满足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需要。在实际执行中,既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又要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有效缓解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降低实际利率水平。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改革完善货币信贷投放机制,适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数量和价格手段,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降低贷款成本,精准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不能让资金空转或脱实向虚。

  加大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力度,释放的资金全部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大型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增强信贷投放能力,鼓励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

  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完善金融机构内部考核机制,激励加强普惠金融服务,切实使中小微企业融资紧张状况有明显改善,综合融资成本必须有明显降低。

  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确保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保持6%一档的税率不变。

  明显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中央财政要开源节流,增加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再压减3%左右,长期沉淀资金一律收回。

  有效发挥地方政府债券作用。合理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继续发行一定数量的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减轻地方利息负担。鼓励采取市场化方式,妥善解决融资平台到期债务问题。

  稳就业

  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发力。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凸显,新的影响因素还在增加,必须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今年城镇新增就业要在实现预期目标的基础上,力争达到近几年的实际规模,既保障城镇劳动力就业,也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留出空间。

  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城镇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对招用农村贫困人口、城镇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的各类企业,三年内给予定额税费减免。

  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中的性别和身份歧视。中央财政大幅增加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地方财政也要加强支持。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

  稳增长与防风险

  要平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长期积累的诸多风险隐患必须加以化解,但要遵循规律,讲究方式方法,按照坚定、可控、有序、适度要求,在发展中逐步化解,坚决避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下,出台政策和工作举措要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调结构,防控风险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防止紧缩效应叠加放大,决不能让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同时,也不能只顾眼前,采取损害长期发展的短期强刺激政策,产生新的风险隐患。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优化营商环境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依靠改革开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只要市场主体有活力,就能增强内生发展动力、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要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放宽市场准入,加强公正监管,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让各类市场主体更加活跃。

  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要进一步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政府要坚决把不该管的事项交给市场,最大限度减少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审批事项应减尽减,确需审批的要简化流程和环节。

  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改革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和公正监管制度,加快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政简易从。

  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清理规范行政处罚事项,坚决治理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对监管者也要强监管、立规矩,决不允许搞选择性执法、任性执法,决不允许刁难企业和群众。

  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让违法者付出付不起的代价。用公正监管管出公平、管出效率、管出活力。

  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清理电价附加收费,降低制造业用电成本,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再降低10%。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推动降低过路过桥费用,治理对客货运车辆不合理审批和乱收费、乱罚款。两年内基本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取消或降低一批铁路、港口收费。专项治理中介服务收费。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精准发力、务求实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强化底线思维,坚持结构性去杠杆,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输入性风险。

  精准脱贫要坚持现行标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加大攻坚力度,提高脱贫质量。污染防治要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等重点任务,统筹兼顾、标本兼治,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坚持创新引领发展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扩大至全部制造业领域。

  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持续推动网络提速降费。开展城市千兆宽带入户示范,今年中小企业宽带平均资费再降低15%,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再降低20%以上,在全国实行“携号转网”。

  鼓励更多社会主体创新创业,拓展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加强全方位服务,发挥双创示范基地带动作用。强化普惠性支持,落实好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3万元提高到10万元等税收优惠政策。

  改革完善金融支持机制,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鼓励发行双创金融债券,支持发展创业投资。

  持续释放内需潜力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稳定国内有效需求,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消费稳定增长。多措并举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增强消费能力。落实好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使符合减税政策的约8000万纳税人应享尽享。

  要针对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的新情况,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加强儿童安全保障。

  发展壮大旅游产业。稳定汽车消费,继续执行新能源汽车购置优惠政策。

  合理扩大有效投资。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再开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川藏铁路规划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灾害防治、民用和通用航空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5776亿元,比去年增加400亿元。创新项目融资方式,适当降低基础设施等项目资本金比例,用好开发性金融工具,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

  落实民间投资支持政策,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守契约,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对拖欠企业的款项年底前要清偿一半以上,决不允许增加新的拖欠。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重点解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落实对特殊贫困人口的保障措施。要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基本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建设任务,加强后续扶持。对摘帽县和脱贫人口的扶持政策要保持一段时间,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广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成果。健全粮食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改革试点。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围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改革完善相关机制和政策,推动区域优势互补、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制定西部开发开放新的政策措施,西部地区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到期后继续执行。落实和完善促进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改革创新举措。

  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促进规则衔接,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人员往来便利化。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纲要。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抓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改革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镇棚户区改造。

  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

  巩固扩大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持续开展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加强工业、燃煤、机动车三大污染源治理。做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

  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加快火电、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重污染行业达标排放改造。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加快解决风、光、水电消纳问题。加大城市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建设力度。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完善市场机制

  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加强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等制度。依法处置“僵尸企业”。深化电力、油气、铁路等领域改革,自然垄断行业要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将竞争性业务全面推向市场。

  下大气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保护产权必须坚定不移。要努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让企业家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大预算公开改革力度,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财政金融体系总体稳健,可运用的政策工具多,有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

  促进外贸稳中提质。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改革完善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扶持政策。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向中西部转移,发挥好综合保税区作用。优化进口结构,积极扩大进口。办好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加快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加大吸引外资力度。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允许更多领域实行外资独资经营。落实金融等行业改革开放举措,完善债券市场开放政策。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创新自主权,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推进海南自贸试验区建设、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快构建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日韩自贸区、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继续推动中美经贸磋商。中国秉持互利合作、共赢发展,一贯主张通过平等协商解决贸易争端。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今年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但基本民生投入确保只增不减。支持社会力量增加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落实退役军人待遇保障。 (完)

  经济走势跟踪报告每周1、5发布。报告内容均来自公开资料,不代表本课题组观点与倾向,仅供参考

  (整理、编译:王砚峰、张佶烨;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9年第16期(总第1904期)          2019年3月8日(星期五)

  地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163.com

  邮编:100836

  电话:(010)68034160            传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