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降息,中国结构性宽松仍是政策主基调

2019-08-06

调整字号:

  

  2019年第55期(总第1943期)    2019年8月5日(星期一)

  [本期要点]  美联储降息,中国结构性宽松仍是政策主基调  日元升值在所难免?  人民币“破7”  香港第二季度GDP仅升0.6% 创近10年新低 

  美联储降息,中国结构性宽松仍是政策主基调

  [摘要:7月31日,美联储宣布降息0.25%,符合市场预期。中国央行暂未跟进,货币政策全面宽松难期,结构性宽松仍是政策主基调。]

  美联储10年来首次降息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在7月31日的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上宣布将政策利率下调0.25%,时隔10年半再度降息。此次降息是为了警惕贸易战的风险,防范经济恶化。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这属于经济循环周期中的政策调整”,否认将进入长期的降息局面。不过,拥有轴心货币美元的美联储决定降息可能引发全球性的“货币宽松多米诺骨牌效应”。

  在31日的会议上,美联储宣布将作为短期利率指标的联邦基金(FF)利率目标区间从2.25-2.50%下调至2.00-2.25%。同时提前两个月结束缩减美国国债等保有资产的“量化紧缩”政策。

  此次是金融危机后的2008年12月以来美联储首次降息。货币宽松政策在第3轮量化宽松(2012年9月-2014年10月)后结束。美联储从2015年底开始一直在推进将政策利率上调至与平时相当水平的“货币政策正常化”,但是此次再次转为货币宽松路线。

  7月,美国经济扩张局面进入第11年,刷新了有记录的1980年代以来的历史最长纪录。失业率也降至不到4%,一度创下49年来的新低。经济基调十分坚挺。在记者会上,鲍威尔主席指出,降息是因为“海外经济的形势和温和的通胀压力”。贸易战导致企业投资增长放缓,经济前景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为了防止经济恶化,美联储实施了“预防性的降息”。

  FOMC在声明中指出,“经济前景面临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除非经济下行风险消失,否则可能追加降息。不过,鲍威尔称此次的降息“属于经济循环周期中的政策调整”,暗示宽松局面将很快结束。由于鲍威尔的发言,期货市场预计美联储年内将追加降息的比例从87%降至41%。

  FOMC还决定在7月底结束缩减美国国债等保有资产的“量化紧缩”,比先前计划提前2个月。美联储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通过首次量化宽松政策大量买入美国国债等资产。由于经济复苏,从2017年秋季开始启动“量化紧缩”,但是因为市场陷入混乱,将于2019年9月底结束量化紧缩。由于此次降息,将提前缩减资产。

  由于拥有轴心货币的美联储时隔10年半再度降息,各国和地区和央行也警惕货币升值,向货币宽松政策倾斜。预计欧洲中央银行(ECB)最早将于9月启动追加货币宽松,日本银行(央行)行长黑田东彦也指出,“为了防范风险”,可能尽早启动追加货币宽松。全球性的“同时货币宽松”将对经济构成支撑,另一方面,存在导致市场过热的风险。

  新的政策利率将从8月1日开始适用。对于此次降息,FOMC参与投票的10人中,鲍威尔等8人投了赞成票,要求政策利率保持不变的2位地区联邦银行行长投了反对票。美联储的传统是重视全员一致,但此次在有异议的情况下实施了经济扩张期内的降息。

  近三个月来个央行降息

  除了美联储外,据不完全统计,近三个月来,全球已有约10多家央行推出降息举措。

  今年5月8日,新西兰联储开始降息25个基点至1.5%的水平。这是该国自2016年11月来的首次降息,并创下其有史以来的最低基准利率,也被部分人视作是打响全球降息潮的第一枪。

  在新西兰降息的同一周内,马来西亚、菲律宾两家新兴市场央行也先后开始了放松货币政策的脚步:马来西亚央行将隔夜政策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3%;菲律宾央行则把关键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5%,为2016年以来首次降息。

  6月4日,澳洲联储也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1.25%,为历史最低水平,此次降息是澳洲联储2016年8月来首次降息。

  6月6日,印度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5.75%,为年内的第三次降息。

  7月18日,韩国央行决定将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同时,把2019年经济增长预期由2.5%下调为2.2%。这是韩国央行时隔3年以来,首次下调基准利率。

  7月26日,俄罗斯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7.25%,这也是一年来的最低水平。

  7月还有印尼央行、南非央行、乌克兰央行、土耳其央行宣布下调基准利率。

  另外,7月25日,欧洲中央银行也召开货币政策会议,预期关键利率至少到2020年上半年将“保持或低于当前水平”。这是自2017年6月以来,欧洲央行首次在货币政策声明中明确释放可能降息的信号。机构预计,欧洲央行将在9月份降息10到20个基点,同时将重启量化宽松措施。

  现在是中国降息的时机吗?

  面对全球汹涌而来的降息大潮,国内市场也在讨论中国央行是否会跟随。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导、董辅礽讲座教授管涛认为,不一定说美联储降息中国也得降,还是得看自己需不需要。尽管人民币汇率波动有所加大,但是外汇供求基本平衡,国际收支状况并没有对汇率利率政策形成掣肘化,及时进行预调微调和运用的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利率水平合理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此前对媒体称,中国现在的利率水平是合适的。降息主要是应对通缩危险,但现在中国物价走势温和,5月、6月CPI已到2.7%,所以现在的利率水平是合适的,可以说接近黄金水平,即舒适水平。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分析,全球经济下行将开启主要经济体的宽松周期,但中国没有必要跟随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作,中国还有较大的公开市场操作空间。

  管涛说:“不要老盯着降不降息、降不降准来看货币政策。应该看下一步两率并轨怎么推,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中央是通过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的政策来解决问题的。中国央行一直强调从价格来看货币政策的松紧,所以现在市场预期央行或直接推行两率并轨,通过改革的方式来释放降息的信号。”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则对中新经纬客户端称,面对美联储降息的周期,中国央行应该顺势而为,适当下调政策利率,再配合利率双轨制的市场化改革。他认为这种政策组合更有利于降低实体内融资成本和支持实体经济复苏。

  据新浪财经报道,香港金管局跟随美联储脚步降息,为降低零售借贷成本提振疲软经济打开了大门。金管局8月1日将基本利率从2.75%下调至2.5%,下调幅度与美联储一致。由于香港实行盯住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因此其货币政策基本就是美国货币政策的翻版。此番金管局作出十多年来的首次降息之举,正值香港经济在全球经济放缓、大陆经济减速和本地政治动荡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下坡路上渐行渐远。香港二季度GDP环比下降0.3%,同比仅增长0.6%。香港三个月期银行间同业拆息7月份大幅下降,为银行跟随金管局脚步调降散户借贷成本提供了一定的余地。金管局目前正处于过渡期,现任总裁陈德霖的长期副手余伟文将于10月份接任总裁之职。

  中国央行暂未跟随FED降息步伐

  美联储逾10年来首次降息,市场聚焦中国央行是否跟随,不过8月1日公开市场依旧空窗,表明此次中国暂不会跟调利率。一方面是Fed释放了未必进入降息周期的信号,更重要的是中国货币政策仍取决于国内经济,而在目前房地产调控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政策仍需保持定力。

  分析人士指出,央行此前已释放了相关信号,此次不跟调也符合市场预期。货币政策方面,在总量和价格上央行将维持稳定,继续结构性调整,把资金引导至实体经济,并持续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央行(公开市场)不做也是有道理的,最近都是房地产紧缩的调子,而且美联储加息的时候中国加得很少,”德国商业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周浩称。他认为,接下来货币政策主要是两个思路:一是改善需求,所以会保持定向宽松,鼓励银行放贷;第二是打压影子银行和房地产,挤出“非合意”需求,鼓励商业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

  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陈郑谈到,易纲行长已经就美国可能降息问题公开表态过,而且是非常直接的表态,也是明确表达了不会跟随的态度,“而且政治局会议刚开完会,整体定调看调控上还是偏谨慎一点,这次不跟也是表示国内政策是完全独立可控的。”

  中国央行行长易纲此前曾表示,去年美国加息,中国没有跟随;现在美国降息,中国也要看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总体来说,中国现在的利率水平是合适的。

  备受关注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7月30日召开,整体看宏观政策总基调保持连续性,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政策的提法也维持之前的调子,预计不会采取较大政策扩张,在稳经济方面更多采用的是结构性的、改革的方法,展现了“定力”。尤其是旗帜鲜明提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充分表明了不会重走大水漫灌、强刺激的老路。

  不论是刚刚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还是央行最新关于信贷结构调整的会议,均特别提及了加强房地产相关调控,这也表明货币政策全面宽松难期,结构性宽松仍是政策主基调。

  南京银行资金运营部高级交易员郭伟认为,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所以这次中国央行不跟随Fed调整利率也是情理之中的;而且目前信贷结构也不是特别好,房地产占比太高,降低利率不利于调控。陈郑也谈到,政策严控房地产已经定调,一旦降息(包括降低政策利率)市场最直接的解读就是利好房地产。货币政策仍会坚持结构性和定向调整,仍以总量支持方式进行,利率调整的条件暂不具备。“短期内利率并轨可能也暂时推不出来,经济有下行压力,托一下民营经济和制造业,还是以量的支持为主。”他表示。

  中国央行7月31日公告称,为改善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央行决定增加支小再贷款额度500亿元,重点支持中小银行扩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发挥精准滴灌作用,引导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印证路透此前报导。

  中国央行同日并称,将采取措施调整优化银行信贷结构,比如将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占比。其中特别提到房地产行业占用信贷资源依然较多,严禁消费贷款违规用于购房,加强对银行理财、委托贷款等渠道流入房地产的资金管理等。

  据透露,中国央行多地分支机构近日窗口指导辖内银行,要求适度增加贷款投放规模。央行还要求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而对于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的信贷过度投放仍要进行控制。

  附美联储7月31日发布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政策声明全文

  自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6月份会议以来收到的信息显示,劳动力市场依然强劲,经济活动以温和的速度增长。近几个月平均就业增长稳健,失业率仍然在低位。尽管家庭支出增长相比今年早些时候似乎出现回升,但企业固定投资指标一直疲软。以12个月为基础的指标看,整体通胀率和扣除食品及能源的通胀率都低于2%。基于市场的通胀补偿指标依然在低位;基于调查的较长期通胀预期指标几乎没有变化。

  为履行其法定职责,委员会寻求促进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为了支持这些目标,委员会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范围下调至2%-2.25%。这一行动支持了委员会的如下观点,即经济活动的持续扩张、强劲的劳动力市场状况以及通胀接近委员会的对称性2%目标是最可能的结果,但这种前景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当委员会考虑联邦基金利率目标范围的未来路径之际,鉴于劳动力市场强劲且通胀率接近其对称性2%目标,委员会将继续关注最新信息对经济前景的影响,并将采取适当措施来维持经济的扩张。

  在确定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未来的调整时机和幅度时,委员会将评估已实现的和预期的经济形势与其充分就业目标以及对称性2%通胀目标的对比情况。这方面的评估将考虑广泛的一系列信息,包括衡量劳动力市场状况的指标,通胀压力与通胀预期指标,以及金融和国际动态的数据。

  委员会将于8月份结束系统公开市场账户中减少总证券持有量的操作,比之前表明的时间表提前了两个月。

  投票赞成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本次货币政策行动的委员为: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副主席John C. Williams、Michelle W. Bowman、Lael Brainard、James Bullard、Richard H. Clarida、Charles L. Evans和Randal K. Quarles;投票反对这一行动的是Esther L. George和Eric S. Rosengren,反对者在本次会议上倾向于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范围维持在2.25%-2.5%不变。

  (综合信息)

  日元升值在所难免?

  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正在迎来考验。这是因为此前一直推进货币政策正常化的美国时隔10年半转为降息已是大概率事件,由于日本银行缺乏宽松余地,日元升值压力有可能加强。日本银行总裁黑田东彦在7月30日的货币政策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追加(放宽)手段有很多”,但新一轮货币宽松将进一步挤压银行经营,副作用也很突出。日本银行的道路将变得更加艰险。

  “这是比此前更加深入的说法,可以说对货币宽松明显变得更加积极”,黑田在发布会上亲自解释了会议后的声明。

  日本银行在声明中新增了“在实现物价稳定目标的势头遭到损害的风险提高之际,毫不犹豫地采取追加货币宽松措施”这一表述。此前,黑田一直提出类似的说法,但此次加入“风险提高之际”这一表述,显示出更灵活地采取宽松举措的姿态。

  日本银行前审议委员、野村综合研究所的木内登英在黑田的发布会后指出,“给人的感觉是,新一轮货币宽松的阻碍比此前进一步下降”。

  日本银行在同一天的《经济和物价形势展望(展望报告)》中,坚持了实现2%的物价目标的物价上涨基调得以保持这一立场。维持了引导短期利率为负0.1%、长期利率为0%左右的“长短期利率操作”等现行政策。

  黑田在维持政策不变的同时,对新一轮货币宽松作出深入的发言,在其背后,不希望被认为落后于美欧央行的货币宽松竞争这一意图不时浮现。

  美联储时隔10年半启动降息是大概率事件。对于2013年出任日本银行总裁、以超低利率政策支撑“安倍经济学”的黑田来说,美国启动降息的局面是首次面对。已经迎来必须警惕日美利率差缩小带来的日元升值这一考验。而欧洲央行以及世界各国央行近期都显示出展开宽松竞争的局面。

  在目前的外汇市场,即使美欧央行对货币宽松加强积极姿态,日元汇率仍稳定徘徊在1美元兑108日元左右。但在市场相关人士之间开始有观点认为,根据美欧央行的行动,年内日元将升值到1美元兑100-104日元。

  日本经济与以前相比,内需的存在感提高,但日元升值的加强通过汽车和电子等出口产业的业绩恶化、导致经济冷却的效果仍然突出。如果经营者心理恶化,设备投资将减速,股价下跌将打击个人消费,对内需投下阴影。日本银行担心这些因素拉低物价。

  当然,日本银行仅通过黑田“口头”彰显宽松预期,也是因为无法全面判断具体政策的效果。很多观点认为,如果美联储启动超出市场预期的大幅降息,即使日本银行启动新一轮货币宽松,阻止日元升值的能力仍然有限。

  黑田在30日的发布会上列举负利率的深挖、长期利率引导目标的下调、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等资产的购买扩大等新一轮货币宽松手段的方案,强调称“还有这些组合与应用”。

  但在日本银行内部,对副作用的警惕感也很强。超低利率环境长期持续,地方银行的“体力”逐渐被削弱。对放贷变得慎重,导致地区经济冷却的风险随之加强。养老金基金等直接关系到国民生活的投资者的投资难也很严重。黑田表示,“具体来说,在讨论新一轮货币宽松措施之际,将综合观察对经济和物价的正面影响、以及对金融系统的副作用”。找不到政策效果确实超过副作用的下一个手段,进而一筹莫展的情况浮出水面。

  (日经新闻,2019.7.31)

  人民币“破7”

  2019年8月5日,在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成交收盘价为7.0352,较上交易日下跌1.33%,当日最低7.0447,今年以来下跌2.41%;中间价收于6.9225;离岸市场人民币收盘价7.0871;中国外汇交易中心16点更新的人民币兑美元参考汇率为7.033元;人民币兑欧元、日圆和英镑的参考汇率分别为7.827元、6.6372元和8.5153元。

  路透报道说,人民币兑美元即期8月5日收跌1.33%,创2015年8.11汇改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并创逾11年新低,中间价则跌近230点创逾八个月新低。交易员称,中间价跌破6.90元超出市场预期,显示面对正在升级的贸易战中国监管层已无意恪守7这一点位,而选择让汇率发挥价格杠杆调节和自动稳定器作用。他们并指出,在低于预期的中间价带动下,在岸人民币跌破7元,最大跌幅达千点,离岸人民币更是创纪录新低;虽然从经济基本面和国际收支情况看人民币不会在破“7”后出现断崖式下跌,但短期走势还要继续观察市场反应和监管的态度。

  短期内,监管层在人民币贬值和其对国内金融市场的不利影响之间进行平衡,亦不会让市场形成单边的贬值预期;而从中长期看,人民币贬值幅度还要看中美贸易战的下一步走向。不过,风险逆转指标显示当前人民币已面临较大的贬值压力。

  “人民币大幅贬值不太可能,但汇率会较之前进一步灵活,”一中资行交易员称,“监管层心里应该有一个大概的位置,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该交易员进一步称,监管层如果不想让人民币贬值,稍微控制一下就可以达到目的,如果想贬值就肯定会贬值;预计短期内会呈现小幅贬值态势。

  另一外资行交易员称,“(人民币破7)完全没有预兆,午盘汇价多在7.03附近波动,预计近期汇率会有所回调,但不会太多。”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对路透表示,现在还无法判断监管层对人民币贬值的容忍底线,但短期来看,会让人民币此次贬值对国内金融市场造成的不利影响比较可控,不至于产生恐慌,因此这种情况下最好不要让市场产生单边的贬值预期。“未来汇率还是以波动为主,边贬边升,最终实现一定幅度的贬值,同时对单向做空人民币的投机者给予打击。”他并认为,只要市场没有形成单边的贬值预期,贬值对资本流动未必是单向流出的影响,“如果大家觉得贬值能让中国经济进一步企稳,对冲贸易战的不利影响,适当贬值有可能还会促进资本的流入。”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在最新研报中指出,在贸易战进一步升级情况下,预计中国央行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超过200个基点并降低基准贷款利率;较大的经常帐户赤字和更多货币宽松政策可能会增加人民币贬值压力。若中美贸易战升级,预计2019年底美元兑人民币将升至7.2元,2020年将达到7.3元。

  分析师评论人民币“破七”

  东京三菱日联金融银行的资深外汇分析师MASASHI HASHIMOTO:

  这可能会是今年人民币的最重要时刻。美中贸易战的影响开始变得很大了。看看人民币中间价,中国央行正在努力阻止人民币下滑。中国央行看起来并不想利用人民币贬值来应对美国贸易压力。人民币跌势看起来源于恐慌性抛售。

  三菱日联金融集团(MUFG)驻香港的东亚市场研究主管CLIFF TAN:

  我们原本就认为,人民币破七只是时间问题。我认为今天发生的情形是,人民币中间价略弱于市场预期。考虑到香港因素导致流动性偏低,它让市场有了很好的理由推动人民币破七。关键在于,人民币已经破七,当局本可能插手干预,但并没有这么做。第二点是,我并不认同中国在贸易战中希望将货币武器化的看法。我认为并没有证据说明这一点。他们不想进一步激怒特朗普。

  我们看到对中美贸易战十分敏感的韩元遭遇很强卖压。台币也大幅下跌。

  我们见到人们今天担心中国当局将允许人民币贬值。不过,我认为并不会出现一波美元/人民币买盘,令其升逾7.10。

  澳洲国民银行外汇策略负责人RAY ATTRILL:

  离岸人民币市场早早就决定测试7大关,但人民币中间价没有显示任何强烈抵抗。我看不出有任何迹象显示中国当局试图在HIBOR市场紧缩流动性。我们比较倾向认为,与其公然将货币武器化,他们会干脆不抵抗市场推动的走势。

  现在一切都在跌。目前而言,澳元及新西兰元将会在参考新兴市场货币的情况下交投。澳新货币仍将是市场较青睐的风险替代货币。除非我们见到捍卫在岸人民币或离岸人民币疲软的强烈行动,否则我们没有什么理由预期跌势停止。

  我们目前的假设是,短期内不太可能见到贸易摩擦得到实质性解决。或许需要重演一次2018年的小型崩盘,特朗普才会让步。要预期当前谈判手段达到成果,现在已经变得不切实际。

  东京野村证券汇率策略师EI KAKU:

  预期人民币兑美元将在本季贬值至7.2。

  百达资产管理大中华区债券业务主管CARY YEUNG:

  美国将实施的新关税将对中国经济带来一些影响,但中国政府有很多政策工具保护经济不出现大幅下滑。我们预期中国利率水平将处于区间波动。

  澳洲国民银行亚洲市场策略主管CHRISTY TAN:

  过去这并不是受青睐的政策选项……(但)关税不再是选项之一,因为没有什么美国产品能让中国加征关税了。非关税举措和汇率政策成为了政策选项。允许本币过多过快贬值会付出代价,那就是资本外逃。中国当局很清楚这一点。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出面发表评论。政策倾向仍是保持稳定。

  惠誉:

  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的新关税表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升级,超出我们的基本预期。

  作为包括提高关税以及加大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在内的更广泛趋势的一部分,此举凸显出对全球增长的重大威胁。关税本身对短期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或许有限,政策应对举措可能会减轻这些影响。美中贸易纠纷能否获得解决仍不确定,例如,中国可能在某个时候采取非关税举措,而且进一步惩罚性关税将带来负面的供应冲击,对确定性和企业信心产生破坏性影响,而货币宽松政策可能难以抵消这种影响。

  华泰证券宏观李超团队:

  汇率不存在所谓保七保八底线,不存在一个明确需要调控的汇率点位,关键是是否出现大规模的资本流出。目前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有助于稳增长和保就业,减少关税对企业冲击。汇率作为中介目标,没必要必守某个点,关键是不要出现大规模资本流出。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受预期影响较大,资本流出与汇率贬值容易形成负反馈,资本越流出,汇率越贬值,而汇率越贬值,资本越流出。因此,一旦资本大幅流出,央行可能加强调控,进而推动汇率出现升值拐点。

  招商证券宏观谢亚轩团队

  中美贸易摩擦是多年未有之变局。尽管贸易谈判存在诸多变数,外汇市场也不应当将所有的负面信息全部都反映在当前的人民币汇率上。但事实上,近期人民币汇率的走弱确实与中美贸易谈判陷入僵局的事实密切相关。未来,谈判的进展难免一波三折,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也会相应体现市场预期的变化,那么7这个整数为也就难以成为所谓的“红线”。同时,当前正处二十年一遇的强势美元时期,未来如美元指数冲高回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就算破7也会自然重新升回6时代。

  客观而言,就算破7,更多是贸易谈判冲击、美元强势和外汇供求变化等市场因素的作用,并不意味着决策层的政策导向是刻意推动人民币汇率贬值或者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就不重要了。至少从近期央行多次在离岸市场发行央票等措施来看,央行的操作目标仍然从逆周期宏观审慎的角度维护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基本稳定。预计2019年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率将进一步上升,以6.72为中枢,在±6%即(6.25,7.19)的区间内波动。

  人民币关口守与不守无绝对优劣

  国家外汇管理局前官员管涛接受路透专访时表示,理论上讲,汇率涨跌本身是有利有弊,不存在升值绝对好、贬值绝对不好的定论;同时汇率不论固定、浮动还是有管理浮动,也都有利有弊。因此汇率关口守与不守的选择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而只有政策目标的取舍之别。

  管涛认为,当今世界,不确定性就是最大的确定性,因此预案比预测重要,对于人民币汇率也应如此。无论市场还是政府,都应在情景分析、压力测试的基础上做好应对预案,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对于市场来讲,一方面,要认识到市场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总是有涨有跌的,而不论涨跌都是有利有弊的。鉴于外汇市场是有效市场、汇率是随机游走的,因此,要克服浮动恐惧。”

  另一方面,要认识到深化市场化汇率改革、增加汇率弹性是大势所趋,也不要去赌汇率的方向和政策的取向。而要进一步树立财务中性的意识,逐步培养提高自身控制货币错配敞口,管理汇率风险的能力。“理论上可以讨论各种政策选择的可能性,但一旦做出选择就是排他的。鉴于各种选择都不完美,现实中政府无论怎样做都不可能令所有人满意,都可能会被批评和质疑,这考验政府的政策定力。”

  他指出,“8.11”汇改至今,人民币汇率已经三次逼近7比1这个心理关口,最近这次是发生在2019年5月。每次到这个关口附近,都会引起守7还是破7的诸多猜测和激烈争论。

  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中美经贸关系演变就是重要因素之一,对人民币汇率走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管涛分析指出,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可能面临三种情形:一种是“基准情形”,即如果市场相信政府有意愿、有能力维持汇率稳定,则市场不会主动攻击这种货币。

  另一种是“好的情形”,即如果国内经济企稳、美元指数走弱、贸易摩擦缓解,则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基本面的支持,甚至不排除重新震荡升值。

  第三种是“差的情形”,即如果国内经济下行、美元指数走强、贸易摩擦激化,则人民币汇率稳定缺乏基本面支持,需要考验政府政策定力。

  前述三种情形交替出现将是大概率事件。但经历了“8.11”汇改之后,应该汲取的一个教训是,对哪怕是小概率的极端情形都要有所准备。如果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第三种“差的情形”,即国内经济下行、美元指数走强和贸易摩擦加剧三者叠加,则可能给人民币汇率稳定带来压力。

  此种情形下,如果由市场决定,则人民币汇率很可能会出现超调;如果要进行调控,避免汇率的过度或异常波动,则意味着汇率维稳的成本提高。

  管涛指出,一般认为汇率跌得快、跌得多,就意味着贬值压力大、贬值预期强。这种看法也可能似是而非。在“低(升值)买高(贬值)卖”的汇率杠杆调节作用下,恰恰因为汇率波动快,有助于及时释放升贬值的压力,避免升贬值预期的积累。

  他表示,从2018年以来两次面临重要心理关口的市场表现看,境内市场主体适应汇率波动的能力明显增强,汇率调节跨境资本流动的“稳定器”作用正常发挥。这应该是分析与谋划中国外汇市场发展与改革的新起点,切莫故步自封、刻舟求剑。“日前美联储降息而美指大涨的经验再次表明,汇率预测哪怕是短期预测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逻辑比结论重要、预案比预测重要、风险比收益重要。”

  香港第二季度GDP仅升0.6% 创近10年新低

  香港政府发言人表示,根据预先估计数字,今年二季度整体经济表现欠佳,GDP按年实质仅轻微增长0.6%。外部需求进一步减弱,内部需求维持疲软。

  按GDP各个主要组成部分分析,私人消费开支在今年二季度与上年同期比较实质上升1.2%,较第一季0.4%的升幅为快。至于货品出口总额按年跌幅扩大至5.4%,首季为下跌3.7%。货品进口按年跌7%,首季跌4.2%。服务输出按年上升0.2%,较第一季的上升0.8%放慢。服务输入上升1.7%,较第一季下跌1.5%有改善。经季节性调整,第二季本地生产总值按季下跌0.3%。

  受环球经济增长减慢和中美在贸易争议及科技范畴的摩擦影响,亚洲区内制造业和贸易活动进一步受挫,第二季香港整体货物出口跌幅扩大。服务输出也只录得些微增长。由于环球经济下行风险增加,加上其他不利因素,本地经济气氛明显减弱,私人消费开支只录得轻微增长,整体投资开支持续下滑。政府会密切注视情况,而2019年第二季本地生产总值的修订数字及更详细的统计数字,将会在2019年8月16日公布。

  无论是外围经济大气候,还是社会内部小气候,目前香港面对的形势都相当严峻。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指,已有数字主要反映环球大环境情况,例如香港受中美贸易纠纷引致的区域及全球经济表现影响,近期示威及冲突带来的影响要第三或第四季始会反映。

  香港浸会大学财务及决策学系副教授麦萃才接受本地媒体访问指,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上半年本港贸易低迷;至于零售、旅游及餐饮表现也受到6月初以来社会上反修例活动影响,他担心随着社会上的示威持续,对零售旅游等的影响逐渐浮现,以政府原本对今年香港GDP增长2%至3%的预测来看,第一季仅0.6%,加上第二季还要比第一季差,以及第三季随时更低迷,下调GDP预测的机会将较高,可能要下修到原本下限2%甚至更低。

  (香港商报,2019.8.1)

  (编译、整理:李彦松、王砚峰、张佶烨;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9年第55期(总第1943期)          2019年8月5日(星期一)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163.com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