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论文
赵学军:中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建立、发展与改革

2017-11-06

调整字号:

作者:赵学军(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探索》,王立胜 裴长洪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8月第1版

  

  摘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理论源泉。在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与实践处于重要地位。

  中国共产党的公有制理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经典公有制理论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只有一种单一的全民所有制。俄国共产党在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过程中,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些论断作了解读与拓展,形成传统公有制理论,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两种所有制形式。中国共产党的公有制理论深受苏联传统公有制理论的影响。

  中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来源于五个方面:中国共产党政权建国前创办的各类公有企业、人民政府接管的官僚资本企业、苏联等国移交与转让的企业、私营经济的改造、新建的国有企业。在建立单一公有制经济体制历程中,政府运用和平赎买、对资产阶级“双重改造”政策,采取分层产权变革方式,将私营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

  中国在单一公有制基础上,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单一公有制的弊端在计划经济体制中显现出来。比如,在资源配置方面,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机制,一方面是物资经常短缺,另一方面又是物资浪费严重。在经济管理方面,官僚作风严重。在分配方面,过分强调平均主义,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单一公有制的所有制结构脱离了中国国情,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国策。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认识与理论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初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思想。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非公有制经济逐渐增强,公有制经济所占比例逐渐下降,形成了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结构。在探索公有制实现方式多样性的道路上,也迈出了决定性步伐,试用过承包制、租赁制和股份制等形式。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将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升到了新的理论与政策高度。以混合所有制为代表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将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

  中国公有制经济60年的发展道路证明,实行纯而又纯的单一公有制经济体制,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适合中国国情,只会扼杀全社会的经济活力。但解散国有经济,全盘私有化,则更是一条颠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邪路。中国公有制经济未来发展,应该是寻求在全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有适度比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情

  附件:赵学军:中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建立、发展与改革

  (编稿:张佶烨 审校:王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