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论文
李兆辰、袁富华:“现代化经济体系”研究新进展及展望

2019-07-11

调整字号:

  作者:李兆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袁富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7月第19卷第4期,第70-76页

  [摘要]归纳了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研究新进展,从现实和理论的角度介绍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概念及背景,总结了其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并从组成部分、有机联系和目标方向等方面归纳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梳理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特征和经验,包含运行机制、实现路径、评价方法、发展经验和国际比较。在此基础上,对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未来发展,从研究框架、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贡献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中国经济; 现代化经济体系; 高质量发展; 经济体制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1-0398(2019)04-0070-07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概念,并强调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意义和重点任务[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也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在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学界涌现出了诸多研究成果,相关文献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本文梳理和归纳了学界对于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研究的新进展,并对未来进一步的研究做出展望。

  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概念和背景

  (一) 概念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1]

  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探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2]

  (二)现实背景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2017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827122亿元,比2016年提高了6.9%。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65468亿元、334623亿元和427032亿元,比2016年分别提高3.9%、6.1%和8.0%。2017年,我国的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以及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8.8%、32.1%和9.1%。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方面,我国在2017年为59660元,比2016年提高6.3%[3]。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动力和可持续性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初步具备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的分析,我国经济供给体系的质量产生积极变化,供给体系的效率开始改善,供给体系的稳定性逐渐增强[4]。如果将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过程分为上下两个半程,在2017年,以增速放缓作为主要特征的上半程已经告一段落,正在进入以提质增效作为主要任务的下半程[5]。

  (三)理论背景

  现代化理论在学界的研究由来已久,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论述。布莱克(Black)认为,现代化是历史形成的制度急剧变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伴随着科学革命、知识的快速增长以及对环境的控制增强[6]。韦伯(Weber)将理性化视为现代性的核心,认为理性主义的兴起实现了袪魅(disenchant-ment)[7]。吉登斯(Giddens)将现代性的特征概括为脱域(disembedding),即社会关系从彼此互动的时空关联中脱离出来,在现代性的制度维度包含资本主义、工业主义、监督和军事力量四个方面[8]。齐默尔曼(Zimmerman)将现代性概括为三部分:以理性主义为代表的现代观念体系,以机械生产为代表的现代工业体系,以及把一切存在者视为对象的现代揭示方式[9]。

  在经济领域,亚当·斯密(AdamSmith)指出,每个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行为产生人们之间的互动,构成“看不见的手”,增进了社会整体的福利。而“看不见的手”是通过现代经济的两大基础实现的,即分工体系和市场体系[10]。与此同时,文一等学者指出,市场机制并非天然存在,市场本身是一个昂贵的公共品,中国在进行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同样需要“看得见的手”发挥重要作用[11]。马克思从生产方式的角度对现代性进行阐述,指出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产业革命,工业的兴起引起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生产规模扩大,并把人的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阶段[12]。对于现代性发展的现实情境,艾森斯塔特(Eisenstadt)提出“多元现代性”的概念,认为起源于欧洲的现代性方案和制度格局不一定扩展到世界其它地区,不同的社会具有不同的现代性方案和制度。“多元现代性”不只强调现代性内部的多样性,更强调不同种类的现代性[13]。

  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意义和价值

  (一)现实意义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的重要战略目标。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指导思想是新发展理念,目标是“五位一体”,而最重要的实践途径就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同时,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来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解决我国国民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深层问题[14]。现代化经济体系体现了新时代、新矛盾、新格局的现实基础,是经济跨越企稳关口的现实需要和实现质量效益并重的最优战略,同时也是破解新生矛盾的关键举措[15]。

  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经路径,同时也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客观要求以及提升国际经济话语权的现实需要[17]。简新华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现实意义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要条件;第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方式、优结构的迫切要求[16]。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我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同时也为我国实现其它领域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理论价值

  现代化经济体系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包含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领域的总体布局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经济领域的重要内容[18]。胡鞍钢和周绍杰构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框架,指出现代化经济体系与新常态、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等重要内容共同组成了具有系统性和全局性的理论体系,并对理论体系的背景、特征以及重点领域进行了阐述[19]。洪银兴等介绍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点内容,并指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将核心目标确定为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体现了在经济发展层面、经济制度层面以及经济运行层面的重大理论创新[20]。

  现代化经济体系涉及多个领域的经济学理论,是对于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等领域的理论创新,同时也有利于形成源自中国经验的新理论。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发展经济学方面,阐述了在资本和商品双过剩的条件下如何建设高质量经济的命题,在产业经济学方面强调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之间的协调性和系统性,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方面对不同生产要素的内涵和作用进行了拓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命题源于中国国情和发展经验,主线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础是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既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1]。现代化经济体系既是基于我国国情的理论阐释,又体现了经济发展的一般原理和普遍规律。

  三、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

  (一)组成部分

  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包含以下七个方面:(1)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2)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3)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4)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5)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6)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7)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2]。

  学界从不同角度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进行了阐述。洪银兴从推动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将现代化经济体系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优化经济结构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现代化的产业体系、现代化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以及现代化的绿色发展体系;二是转换增长动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现代化的收入分配体系以及现代化的全面开放体系;三是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包含现代化的市场体系以及现代化的政府调控体系[22]。刘伟认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包含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现代化经济体制两个方面,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着力点需要从生产者出发,落脚点体现在经济结构演变上,而在现代化经济体制上,根本在于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统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源配置机制,完善市场竞争秩序和宏观调控[23]。冯柏等将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发展目的从先富转向共富;发展动力从要素高投入和低价格转向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产业体系从各自发展转向协同发展;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发展质量转向绿色发展;管理方式转向供给管理及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24]。

  (二)有机联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包含“现代化”和“体系化”两重含义,“现代化”意味着思想、技术、管理、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动态发展,以及这些内部要素条件与外部经济的动态演化;“体系化”意味着将一些割裂和离散的主体与元素粘合起来,建立形成具有强大组织力量的系统。现代化经济体系通过重构经济主体及其相互之间非线性的复杂关系和结构,激活经济系统的活力,实现经济体系复合绩效的最大化[25]。洪银兴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七个组成部分归纳为现代化支撑体系与现代化制度保障体系,其中,现代化支撑体系包含产业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以及绿色发展体系,现代化制度保障体系包含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全面开放体系以及经济体制[26]。沈文玮认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涉及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生产环节需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发展实体经济和提高发展质量的总要求;在分配环节需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分配制度;在交换环节需要遵循现代市场经济要求,形成良好的现代市场秩序;在消费环节需要形成满足人民需要的消费能力[27]。可以看到,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三)目标方向

  从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这三个方面来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生产力层面需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在生产方式层面需要优化劳动者以及生产资料的配置,在生产关系层面需要更好坚持“两个毫不动摇”[28]。任保平和李禹墨认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经济体系的现实路径,在发展与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构建高质量的增长体系,高质量的业态和模式体系,以及高质量的产业体系[29]。高建昆和程恩富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和要求归纳为以下八项关系:产业体系建设要处理好自主创新与引进发展、实体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关系;市场体系建设要处理好有效竞争与适度垄断的关系;城乡区域体系建设要处理好协同发展与自身发展的关系;绿色发展体系建设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开放体系建设要处理好对等高效开放与经济安全、人民福利之间的关系;经济调节体系要处理好市场决定作用与政府主导作用的关系;产权体系建设要处理好公有经济主体与非公经济辅体的关系;分配体系建设要处理好按劳分配主体与按资分配辅体的关系[30]。王修志和谭艳斌认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实质是创新经济分工演进的体制机制,目标是从“数量增长导向+外源性分工动能+劳动要素禀赋”向“质量发展导向+内源性分工动能+人力资源禀赋”转型[31]。马一德认为,构建新时代技术创新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时代技术创新体系,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32]。

  四、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特征和经验

  (一)运行机制

  1.四个机制说

  高培勇等在研究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时构建了一个逻辑框架,认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非从无到有地建设一个全新的经济体系,而是一个经济体系转换的过程,即从传统经济体系转换到现代化经济体系。据此,高培勇等提出四个转向:社会主要矛盾是从总量性转向结构性;资源配置方式是从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从简单转向复杂;产业体系是从工业主导转向服务业主导,各产业内部结构趋于高级化;增长阶段是从高速增长转向可持续稳速增长,从低质量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这四个转向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反映了经济体系运行的四个机制:社会主要矛盾决定资源配置方式,资源配置方式决定产业体系特征,产业体系特征与经济增长阶段一致,高速增长引起社会主要矛盾转化[3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本质上是经济体系转换的过程,通过四个机制实现了从传统经济体系到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转变,是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双擎驱动说

  从经济发展动力的角度来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运行是双擎驱动,即技术创新体系和制度创新体系,二者协调互动,共同驱动现代化经济体系运行。技术创新体系需要实现产学研协同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制度创新体系需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更优质的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要素供给以及更完备的市场体系[34]。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兼顾技术创新体系和制度创新体系,协调二者共同发展,实现双擎驱动。

  (二)实现路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构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教育创新共同推进的创新机制,从而实现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经济组织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等目标[35]。在产业体系上,要消除部门间资本收益率严重不均衡的现象,打破行政垄断、降低进入障碍;在市场体系上,要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尤其是处于短板状态的资本市场;在分配体系上,要承认人力资本的价值;在区域发展体系上,要正视和改善区域间开放不均衡的问题;在绿色发展体系上,要在制度建设上把环境保护成本内部化为财富;在对外开放体系上,要首先加大对内开放的步伐;在经济体制改革上,要从纵向改革转向横向改革,确立企业和个人的强势市场主体地位[36]。

  胡鞍钢和张新指出,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涉及多项国家战略部署,可以从实体经济、新动能、农村建设、区域协调、基础设施以及开放型经济这六个方面发力[37]。林斐认为,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过程中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具有以下四个着力点:建立多层次、跨区域的协调发展先行区;强化大中小城市与城乡协调互动的发展关系;构建要素双向流动的市场导向新机制;建设多元双向开放和区域共同发展格局[38]。曹扬和施惠玲指出,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健全主体秩序和交易秩序。在主体秩序上需要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激活产权的各项权能,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在交易秩序上需要强化企业对生产要素配置的主体地位,建立生产要素差别化配置机制,破除壁垒和垄断,构建统一、开放、透明的生产要素交易秩序[39]。

  (三)评价方法

  张燕生和梁婧姝构建了2020、2035和2050年分阶段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指标体系,其中包含供需平衡体系、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体系、区域发展体系、城乡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开放体系以及经济体制机制这9个一级指标,并运用熵值法计算得出我国30个省市2020年指标体系的指数排名,为调整和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了量化参考[40]。贺晓宇和沈坤荣构建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评价指标,运用2002—2016年的省际数据,使用空间杜宾模型对我国30个省的发展情况进行估计,实证分析了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对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并检验了该效应的区域差异性。苏屹等评估了2009—2016年我国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状况,分为产业体系子系统、动力体系子系统和保障体系子系统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未来改进的原则和建议[42]。

  (四)发展案例

  邓丽姝以北京市为案例分析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经验和路径,认为北京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模式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夯实创新能力和创新主体,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升创新转化和产业化能力;加强产业创新,促进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向“高精尖”方向转型升级[43]。高国力和卞靖分析了上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地位和作用,认为上海在城乡区域发展和开放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在绿色发展方面存在短板,未来上海应以自由贸易港、科创中心、国际消费城市、长三角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等作为抓手[44]。张辉通过分析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各项数据和指标,认为主要面临四项挑战,分别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产业结构仍需优化升级,要素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以及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为此,我国需要以创新引领发展方向,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和完善要素市场改革,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均衡布局[45]。

  (五)国际比较

  本文通过比较20世纪中后期美国、日本和德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经验可以看到,美国通过立法和政府计划引导科技创新,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日本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和先进技术引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德国通过政策法规和生态保障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46]。周文和包炜杰对西欧、美国和中国的现代化经验进行了国际比较,认为西欧的国家传统和美国的制造业传统是实现现代化的内在关键,而中国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过程当中,在发展导向上需要凸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主体性,在经济体制上需要基于政府与市场的辩证关系强化有效国家建构,在产业体系上需要大力发展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47]。沈开艳等比较了世界多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认为中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平衡协调为支撑,以开放合作为导向,以绿色节能为使命[48]。

  五、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研究展望

  (一)强化研究框架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涉及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领域的重大理论命题,一方面为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机会,另一方面也为确立适合的研究框架提高了难度。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概念提出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学界已经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诸多研究,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未能采用较为清晰的研究框架。在未来研究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应当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如何进一步强化研究框架,逐步形成具有更强共识的话语体系和研究范式,使得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更加高效和深入,为更进一步研究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基础。

  (二)优化研究方法由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问题提出时间较短,并且涉及到新的概念,目前的相关研究整体尚处于较为初步的阶段,现有关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文献大多偏重于理论阐释,采用的研究方法也较为简单。然而,随着研究问题的不断深入,在研究过程中势必需要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法,为研究提供更为有力的工具。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当关注如何采用更优的研究方法,使得相关研究更加深入。但需要明确的是,研究方法是服务于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的,并非是一味追求方法的复杂性,而是在不断深入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选择更加优化的方法,以求更好地解决研究问题。

  (三)细化研究内容

  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来看,它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但是对它的每项研究还应当进一步细化研究内容,无论是关注理论层面还是现实层面的问题,都应该加强研究的学理性,避免泛泛而谈的情况。在选定研究内容时,应当明确具体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处理好部分与部分,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避免研究内容混淆不清。

  (四)深化研究贡献

  现代化经济体系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又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深化对它的研究贡献既是理论演进的自然需要,又是现实发展的迫切要求。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命题产生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进展。我们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借鉴发达国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同时,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道路、中国经验正在全世界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对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研究应该进一步加强理论对话,同时加强问题导向意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一步深化研究贡献,提供更高质量的知识公共产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2]习近平.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性,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N].人民日报,2018-02-01(001).

  [3]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8-02-28)[2019-05-14].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02/t20180228_1585631.html.

  [4]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9(2):5-17+91.

  [5]王一鸣.加快建设新时期现代化经济体系[J].中国金融,2017(21):14-16.

  [6]BLACK C E.The dynamics of modernization: a study in comparative history[M].New York:Harper & Row,1966:7-18.

  [7]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于晓,陈维钢,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79-89.

  [8]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8-21.

  [9]ZIMMERMAN M E. Heidegger's confrontation with modernity: technology,politics and art[M]. Bloomington: Indi- ana University Press,1990: xiii-xxii.

  [10] 亚当·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 郭大力,王亚南,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2: 16.

  [11] 文一. 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 “发展政治经济学”一般原理批判纲要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231-254.

  [1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52.

  [13] S N 艾森斯塔特. 反思现代性M]. 旷新年,王爱松,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6-20.

  [14] 刘伟. 新发展理念与现代化经济体系J]. 政治经济学评论,2018,9(4): 3-20.

  [15] 刘庆健. 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基础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9): 86-89.

  [16] 简新华. 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几个关键问题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2): 14-20.

  [17] 周绍东,王立胜. 现代化经济体系: 生产力、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的协同整体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9 (1): 94-100 + 158.

  [18] 甄占民. 深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N]. 学习时报,2018-07-02(001).

  [19] 胡鞍钢,周绍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背景、理论体系与重点领域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2): 7-15.

  [20] 洪银兴,刘伟,高培勇,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笔谈J]. 中国社会科学,2018 (9): 4-73 + 204-205.

  [21] 刘志彪.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基本框架、关键问题与理论创新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8,55(3): 5-12 + 157.

  [22] 洪银兴.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和功能研究J]. 求是学刊,2019,46(2): 91-98 + 2.

  [23] 刘伟. 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新发展理念的体会J]. 管理世界,2017(12): 1-7.

  [24] 冯柏,温彬,李洪侠.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依据及路径J]. 改革,2018(6): 71-79.

  [25] 王伟光,李腾. 体系化创新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7(1):39-46.

  [26] 洪银兴. 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开启现代化新征程J]. 红旗文稿,2019(2): 4-7 + 1.

  [27] 沈文玮.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与实践认识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2): 46-51.

  [28] 王立胜. 三个层面把握现代化经济体系内涵N]. 经济日报,2018-09-06(014).

  [29] 任保平,李禹墨. 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评判体系的构建及其转型路径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7(3): 105-113.

  [30] 高建昆,程恩富.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实现高质量发展J]. 学术研究,2018(12): 73-82.

  [31] 王修志,谭艳斌. 改革开放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分工演进逻辑J]. 学习与探索,2018(10): 126-132.

  [32] 马一德.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关键是构建新时代技术创新体系J]. 红旗文稿,2018(4): 23-25.

  [33] 高培勇,杜创,刘霞辉,等.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一个逻辑框架J]. 经济研究, 2019,54(4): 4-17.

  [34] 沈敏.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双擎驱动: 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J]. 财经科学,2018(8): 56-67.

  [35] 高歌.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创新机制J]. 科学管理研究,2019,37(1): 19-21.

  [36] 刘志彪. 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瓶颈和政策重点J]. 中国经济问题,2019(2): 19-26.

  [37] 胡鞍钢,张新. 现代化经济体系: 发展的战略目标N]. 经济日报,2017-10-27(007).

  [38] 林斐. 多层次协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J]. 区域经济评论,2018(4): 6-9.

  [39] 曹扬,施惠玲. 健全和规范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体秩序和交易秩序J]. 经济问题,2019(1): 12-16.

  [40] 张燕生,梁婧姝.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指标体系研究J]. 宏观经济管理,2019(4): 17-24.

  [41] 贺晓宇,沈坤荣. 现代化经济体系、全要素生产率与高质量发展J]. 上海经济研究,2018(6): 25-34.

  [42] 苏屹,王洪彬,林周周. 东三省现代化经济体系构成与优化策略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19(3): 132-139.

  [43] 邓丽姝. 科技创新中心引领北京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战略路径J]. 城市发展研究,2019,26(2): 117-124.

  [44] 高国力,卞靖. 上海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 宏观经济管理,2019(4): 66-75.

  [45] 张辉.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与路径初步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5(1):105-116.

  [46] 郭威,杨弘业,李明浩.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逻辑内涵、国际比较与路径选择J]. 经济学家,2019 (4): 59-70.

  [47] 周文,包炜杰. 国家主体性、国家建构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基于西欧、美国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经验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8(5): 1-8.

  [48] 沈开艳,李双金,张晓娣,等. 基于国际比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特征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2018(10):34-42.

  (编稿:张佶烨;审校:王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