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心
蔡昉: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

2017-11-03

调整字号:

  为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和保监会党委关于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的要求,20171027日,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农村与农业委员会委员,社科院党组成员、社科院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蔡昉做客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主办的第167期中国保险大讲堂,做了题为《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的主题报告。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做客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主办的第167期中国保险大讲堂。

蔡昉: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

来源: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网站;时间:20171027

  

  (以下为蔡昉先生报告纪要,根据现场速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非常高兴跟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学习体会。现在还不能说是正式宣讲,因为中央宣讲团还没有动员,只能说谈体会。说句老实话,我过去也参加过两次宣讲工作,两次分别是十七届、十八届五中全会,因为五中全会是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我们又参加起草工作、宣讲工作,但是它主要的内容还是我们研究的内容。

  这次十九大报告精神是一个全面的,是面向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政治宣言,是我党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文献,这个报告32千多字,总书记一气呵成,讲了将近3个半小时。这个报告准备了近整整一年,从今年1月份就成立了起草组,习近平总书记担任这个组的组长,还有三位常委当副组长。通过开会、调研、反复修改,包括十九大期间,根据代表提的问题还做了一些修改,因此十九大24号闭幕式,23号晚上才最后定稿。

一、大会(报告)主题

十九大报告是我们党,中国共产党面向新时代的一个政治宣言。明确宣誓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

按照这样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主题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二、报告基本框架

十九大报告被分成3个板块,一共13个部分。第一个板块包括导语和1-4部分,是总论。第二个板块包括5-12部分,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展开,新发展理念等等层面的展开包含在其中。第三个板块是13部分和结束语,主要讲党的建设,和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号召。

这是整个报告的框架,我们继续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思考这个框架,有利于我们把握总体的精神和总体的逻辑。这13个部分,标题也都是主题。

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

第二部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第三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这是总书记做的报告,我们讲也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四部分: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是讲我们新方略,我们的十九大到二十大之间的历史交汇期,就是我们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第五部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新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一个新概念。

第六部分: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七部分:坚定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第八部分: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第九部分:加快生态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第十部分: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

第十一部分: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第十二部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十三部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三、进入新时代

我们党的十九大做出的一个重大的政治判断,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怎么理解?为什么说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在过去五年里,我们取得的成功是全方位、开创性的,变革是深层次的、基本性的。

第二,在过年五年里,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是十九大报报告里的说法,我们今天也可以这么说,就是说,在这五年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新方略。

第三,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有的同志也讲到,这五年是历史性变革的。习近平同志在这五年做的事其实是扭转型的,就是说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我们人民军队,挽救了我们国家。十九大报告里说,我们的人民、我们的人民军队、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在精神面貌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历史性变化,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些切身的体会。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报告中表示为,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并用三个“意味着”来讲新时代,三个层次都是宏观层面的。

第一个“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有一些微信上贴子也说“毛主席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让我们中国人富起来了,习近平的新时代思想和实践让我们强起来了。”

说到强起来,我们还讲社会的矛盾发生了变化,因此它还要从变和不变的辩证法去理解。不过强起来是真实的,并不是说我们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我们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按照收入、世界银行的标准,我们还只是中等偏上的收入条件的团队。但是我们在过去短短五年取得的成就是以前没有见到过的。

第二个“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个我们深有体会,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那个时候我们很多人也很困惑,在那之后很长时间里社会主义也陷入了低潮。现在回过头来再看,整个都变了,第一,金融危机开始的时候,人们开始怀疑资本主义,开始思考马克思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阐释。

中国在十八大以来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对比西方国家经历了一系列危机,经济如今虽然有所复苏,但人们的生活并没有改善,人们对两党制甚至资本主义制度的合法产生了怀疑,他们陷入了合法性的危机。

而中国一枝独秀,不仅仅是经济中高速增长,即使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中国经济增速仍然是世界上最快的,对世界经济贡献了1/3,因此我们的优越性也体现出来了。所以,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让中国换发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其实也就意味着,它已经从低潮中走出来了。

第三个“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对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上图中,大家注意两个指标,竖状图是中国GDP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蓝色的这条线是中国人均GDP占世界平均水平的百分比。这二者便可显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收入水平总量上的地位。横坐标是时间,时间跨度是多少呢?原点第一个数据是公元元年(耶稣诞生年),这个数字是由一位西方经济学家把这些数据弄出来的。大家都在引用。

目前,中国GDP占世界的14-15%,人均GDP也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大概超过了50%。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新时代不仅是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如果加上报告上所讲的墨子、蛟龙、探月等等重大科研项目,中国已经在相当多的领域领先世界。

报告还用了五个“是…的时代”来描述这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努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特别是最后这一句,我自己有深刻体会。因为我不研究金融问题,但是我在单位负责全球战略智库,我们提出的一系列的主张,马上就会被联合国接收,变成联合国的理念,就是说,不是我们的意愿在全球治理中有话语权,而是已经掌握了这个话语权。

四、主要矛盾

还有一个重大的变化是我们必须要掌握,而且今后可能会指导我们的研究,特别是经济研究的,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变化,有人收集了我们历次党关心的社会矛盾的表述,有这么几个:

第一次是1956年党的八大。讲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说的非常准确,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但后来八届十中全会(1962年)讲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要以阶级斗争为纲,就把我们的建设中断了,应该说走了一个弯路。

后来改革开放以后,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我们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标志着我们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理论基础)就做出了: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也是很准的。

十一届六中全会一直到十八大的表述都是非常准确的。它帮助我们把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但是今天看,有些矛盾还是不够准确的,尤其是我们站起来,到富起来,又到强起来以后,矛盾有些转化,以往的表述就不够准了。所以,这次党的大会经过慎重考虑、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大家一致认同,我们有了一个新的表述。

这个表述是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它的逻辑没有变,但是对现状或对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做了更准确的界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主要矛盾的变化:

第一个方面:美好生活需要。

我们的物质文化消费也越来越多样化了,不同的群体,有了不同的层次的诉求。另一方面我们也不仅仅是生活水平方面的诉求,物质、文化、生活方面满足了以后,我们还要在民主、法制、公正、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各方面,都有日益增长的需求。

那么我们也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的时候,就创立了一个叫“两座山论”的理论,为习近平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它反应是什么呢?是说绿水青山、环境生态,我们不保护它就没法继续发展了,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两山”反应的是说,它本身就是我们发展的目的,就是人民群众所需要的东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可以理解成,没有绿水青山就很难实金山银山,但是更高的需求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消费的东西不光是钱能买来的东西。那是我们对美好生活需要。

第二个方面:我们面临的不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而是不平衡、不充分发展。

我们发展还有问题,不平衡和不充分,哪个写在前面是有讲究的,这也是经过讨论,最后我们确定将不平衡先在前面,不平衡的问题是首要的。当然不充分也是问题,但是不平衡放在第一位,它包括我们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经济发展没有转变过来的问题等等。那么不充分呢?我稍候会讲一点不充分的问题。

第三个方面:我们既要看到变的方面,也要看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的讲,还有两个东西“没有变”。

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地位基本判断没有变,一是我们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根本矛盾,这个最大国情没有变。不能说主要矛盾变了,我们就进入到社会主义的中级阶段,或者是高级阶段。没有,我们还是处于社会阶段,邓小平同志说最少100年这个判断是有充分的理由的。二是我们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化,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当然是最大的,经济也是最大的,人口也是最大的。

因此,我们理解了主要矛盾,知道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我们就要有“四个伟大”来对比。

第一个伟大:伟大梦想。这个伟大梦想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二个伟大: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就要进行伟大斗争。这个伟大斗争就是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的历史特点可以列举很多,比如我们国内的问题,国内的矛盾,国际上的矛盾等,我们面临的很复杂的问题。

第三个伟大: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四个伟大:伟大事业。那么推进我们的伟大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若从经济指标上,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变”和“不变”。我们经济实力确实今非昔比,2009年刚刚跟日本持平,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如今已远超日本约50%2009年美国的GDP占世界总量是23%,我们和日本分别占8.7%,甚至可以说2009年那年,我们还算是并列第二的,那么随后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下图所示,我们目前这个不变价上显示的是12.3%,实际上按现价来算呢,我们目前是14.3%左右,日本就下降至7%左右。

这说明我们经济总量已经足够大,但是我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个地位并没有改变。按现价算,2016年中国人均GDP826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分配标准,我们处在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行列,那么再往上升一级才是高收入国家。

下面这张图显示所有国家,我们在红色的8260美元这个位置,在我们上面的还有太多的国家,现在世界上人均GDP最高的是丹麦,为9美万元。但也不可否认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我们中国人富了,世界也就富了。

因此,我们所处的地位已经表明了我们还有很多没变的东西,所以我们要把握好“变”和“不变”的辩证法,讲“变”和讲“不变”都是有针对性的,都是指导今后工作重要的原则。

五、习近平思想

十九大修改了党章,最重要的一点是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十九大最大的成果,也是最有历史影响的成果。关于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党章,有这么一段表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我们正式的表述。

党章修正案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这样的表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最新成果。它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一个最新成果、新高度。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思想写进党章的含义就是说,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应该是说十九大最富有历史影响力的一个成果。对此,我想应该从十九大报告的“八个明确”入手,就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明确总任务。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化、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这几个词中,“和谐”是十八大讲的,“美丽”是十九大加进去的,这样就给描述了我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另外还有一个新的变化就是,我们过去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在说强起来了,到2050年几乎就是更强的了,所以就要改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3、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四个自信。总体布局就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就是四个全面,还有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5、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6、明确了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7、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8、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这“八个明确”就是习近平思想给我们明确了未来方向。我们学习的时候,要从这八个方面进一步领会。同时,习近平思想的展开在各个领域具体的应用形成了基本方略,十九大报告归纳了14条,我们现在就形成了“三个基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基本方略的每个部分都是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的:1.坚持党的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这个好像有些年我们不能理直气壮的讲,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这点我们必须领悟起来)。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4.坚持新发展理念。5.坚持人民当家作主。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12.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13.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14条就是基本方略,是习近平思想在各个领域的具体体现。

六、新两步走

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为“新两步走”,就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的新两步。我们知道过去有过“三步走”战略,这是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早在改革开放一开始,邓小平同志就在思想道路上明确了中国人的生活改善要经过几个步骤。他反复进行思想调研,到地方调研,征求各地领导同志的意见,有一些主要的观点也是借鉴和外国领导人的会谈中总结出来的。党的十三大报告正式提出“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1981-1990年实现GDP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1991年到20世纪末,GDP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界中叶,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在小平同志的“三步走”里,我们也做了一些补充,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来又进一步的改成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就是说在原来小平同志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基础上,从“第三步”,即21世纪上半叶的50年中划出其中前20年(2001-2020年),作为“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以及“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按照同样的逻辑,2020年我们决胜全面小康社会,接下来我们的30年还是有一个赶超的。所以我们又规划了一下,2020年到2035年要提前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小平同志的目标,坚持在2035年就实现了,那么2035-2050年这15年间,我们进一步把事情再做到真正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强国。这就是“新两步走”战略,也可以说是新时代两步走战略。

这也就意味着十九大以后一直到二十大,这期间有“两个百年”目标的交汇期,像2020年,我们没开始跨时代,但是第一个百年目标已经实现了。因此,我们把这段时间叫做“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就是说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十八大对2020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翻番的要求,我们当时定的是GDP2010年的基础翻一番(总量),城乡居民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也翻一番,也就是说要求经济增长和人民收入增长要同步。我们2010GDP总量是40.3万亿,按照近年经济增速,今后三年不低于6.4%就是真正的翻番,因此经济增速已不成问题。

同样,在过去5年中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已经跑赢了GDP增速,农村收入增长还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如果这个同步性继续保持的话,那么居民收入翻番也会实现。在这个基础上,再往下规划到2035年的目标和2050年的目标,我们不再订翻番问题目标了,要真正要把政绩观转变过来,不再讲速度,而是从高速增长专向了高质量阶段。

因此,这样就更突出我们要解决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这些问题,比如老有所养、劳务所得、病有所医等人民最关心的东西。习总书记也有很多讲话,比如雾霾能不能少一点等,这都是老百姓关心的事,因此我们不能只说速度问题。

习近平思想更加突出了发展目的本身,也是习近平思想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个突出的表现。更突出发展目的和发展方式转变,体现了对每一个老百姓切身感受的直接利益问题需要的回复。

七、战略举措

围绕新两步走战略,我们要夺取一系列的战略举措的部署,这部分特别多,应该是我们金融领域最关心的,但我只能挑出一部分,讲一讲其中一个新概念,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有一些具体的表述,它针对历史交汇期,面向第二个百年目标。

我们要走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就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如果现代化国家没有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支撑是做不到的,因此,我们从今天就要去创造这个基本条件,党的报告里讲到了两个概念:一是我们处在攻关期,二是我们要有一个跨越关口。

我理解这个攻关期的时间并不长,跨越关口的要求也很快,就是2020年。当然,也许我们在理解上也可以延长,但是我们真正的时间窗口就是今后的3年,只有在这三年里创造了这些条件,我们才可能开启新的征程。

为什么我这么理解呢,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它部署的事也都是要求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也都是界定在2020年,这是我们的时间节点,所以我认为跨越关口的时间是非常紧迫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两个百年目标”,特别是历史交汇期不仅有路线图,也有时间表。

同时,党章修正案也做了呼应。原来我们最早都知道的“多快好省”、后来就是“又快又好”,再后来又表述为“又好又快”,这一回我们不突出快,突出好,同时让“好”更有内容,因此党章把“又好又快发展”修改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在民生领域,我觉得有一些新的重要的内容。

第一就是习总书记说的,打赢扶贫攻坚战的集结号已经吹响了。今后三年我们必须按现行标准实现全部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现行标准是什么标准呢?我们当时定的时候才是2000多块钱,但是到了2020年,这个现行标准其实也变了,到2020年是4000块,就是要让生活在4000块钱以下的农村人口全部脱贫。这个目标是非常明确的。

第二是党的文件多次讲,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这一回特别针对这一条,强调要横向和纵向破除妨碍的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并且提出了“社会性流动”的概念。社会性流动的概念是什么呢?就是说,农村人口现在还有几千万,到了2020年全部脱贫,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就变成了低收入或中等收入群体。

但是中等收入群体的社会学家定义是一个范围非常大的概念。一个定义是,中等收入是指收入水平在一个国家收入中位线的75-200%之间的人,也就是说统计学家不喜欢用平均收入,老百姓也不喜欢,因此统计学家用了一个更合理的概念,叫做中位数收入,中位数收入是指全国人民每个人都有收入,但总有一个人的收入的水平是把全国人民分成一半一半的,一半人高于他,一半人低于他,那个人的收入叫中位数收入。任何人的收入水平达到那个中位数收入的75%,就算是中等收入人群,那些比他高很多,是他的200%的人也叫中等收入群体,那么75-200%这个范围仍然不妥。但是其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要让人们不断的有所流动。

过去我们的强调的流动是横向流动,允许您外出打工,不断改善农民工的待遇和就业条件,增加收入。他们可以因农村升级劳动力变成了农民工,或者说从农村的中学生变成了农民工,但变成市民就很难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也没有那么多,要改变社会地位的机会也不是特别多。

因此,它还有一个美好要求就是,还要纵向流动,就是政府要搭建一个阶梯,2022年能够实现纵向流动。即我从低收入往多收入变,我从中等收入还要往高收入变,我从农民工的身份变成工程师、重要官员等等。这个就做出了一个特别的表述,就是说要消除影响人们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弊端。

其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非常关键,基尼系数是表达收入分配不均等的一个指标,我们都说,今天是0.3,那0.4就比较高了,0.5就过高了,很危险的了。基尼系数怎么算出来的呢?如下图所示,纵轴是收入比重,收入从1%一直到顶端100%,横轴是人口的比重,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如果10%的人拿到了10%的收入,20%的人也拿到了20%的收入。这个对角线就表示我们的社会收入是绝对均等。

当然还有绝对不均等的可能性,就是底线和右边的变现构成的这条线是绝对不平均的,即10%人口的收入是020%也是是0,一直到100%的时候,收入全集中到最后的那个群体中,那是绝对不均等的状态。

现实中的分布就在中间,就是这条弯曲的线,把它分成黄色的部分和蓝色的部分。基尼系数就是A的面积比A+B这个面积,这个比值越小收入越公平,越大如果是1,那就是绝对的不公平。

其实这个中位数的人就是在中间,即大家的收入都很接近的时候,人口都挤在中间了,我们那样的话来画图,就是一个橄榄形的图形,就是我们要建立的一个橄榄形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是最稳定的。俗话说,有恒产者有恒心,无论是经济、社会还是政治,都是最稳定的一个结构。

八、中国智慧

党的报告有一个新的表述,也正好和我个人今年的任务相关。总结两会40年的经验也给我提供了新的指南,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验的分享,可以转化成中国智慧,也成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可以借鉴的选项。我们也不称霸,我们也不一尊独大,而是提供“中国智慧”的一个可选项。比如我们扶贫经验,现在国际组织已经委托我们去讲课了。

“中国智慧”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历史。

1956年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写了一篇文章,讲到中国应该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毛主席当时讲,因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是为中国人民谋福利,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但是我们从来都是心怀世界的,所以我们应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尽管那个时候我们还非常的穷,但是这也是为什么在我们最穷的时候(七十年代)我们恢复了联合国的席位的原因。我们最穷的时候也没有放弃援助其他的国家。

后来1979年邓小平同志给日本客人解释什么是小康社会的时候也有讲过。有记载讲小平同志当时说我们收入很低,但是人口多,总量大,有了一定的经济总量,就可以做一点我们想做的事情。后来我查文献,发现邓小平同志说的是,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有可能对第三世界的贫穷国家提供更多一点的帮助。总的来说,这两句话意思是一样的,也都表明了从毛泽东到邓小平都是讲中国应该对人类有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也说,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其实我们已经在积极地做了,我们对气候变化、全世界生态等作出了新的贡献,我们要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加大了援助力度等,这样的表述也到处都有。所以,我想这是我们一个最新的宣誓,这点值得注意。

那么我们贡献的根本是什么?我们可以有援助,我们可以推进“一带一路”,有各种各样的贡献方式,我想我们有一个最基本的贡献,而且和其他国家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们这回提出了“三大规律”。就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的三大规律形成了成功的经验,也就是报告里表述的: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我们第一次讲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是人类共通的。我们经历的问题,发展中国家、穷国也都经历了,我们成功的经验也是他们的一个选项。他们可以来看一看是不是符合他们的国情。因此,可以说我们中国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它不是只有西方的制度那么一条途径。

目前大部分国家还没有改变命运,那么我们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这样就对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的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于这方面,我想举两个直接的例子。

第一个贡献是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直接贡献从2011年之后就是接近30%2016年的32.4%,贡献了1/3,而中国人口现在只有世界人口的1/5。中国的增量,给其他国家带来机会,无论是为我们提供原材料、能源的国家也好,还是对我们提供一些技术、装备的这些国家来说,这些贡献直接见到效应。

图: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

第二个贡献是在我们关心的问题中有一个重要的人类问题的发展规律,就是打破了脱贫的“边际递减律”。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有2.5亿人生活在每年不到100人民币的生活水平下,此后我们实行了家庭承包制,我农产品价格开始涨价,然后激励、调动了广大农村的积极性。解决了一部分的贫困问题。但是按照规律,越往后的贫困人口,越难扶贫,因为他们从地理上已经集中到深山区,老山区,生活生态几乎到了恶化的地步,他们没有条件,土地都没有,你想让他搬出去,他也不舍得搬。从人群上来说,他们主要是一些残疾人,文化水平很低的人,家里没有劳动力,有病,各种各样的因素,那么这个真正是边缘化的人群。难度非常大。

但按照我们投资的原理,投资也有一个边际,即回报下降递减的现象。到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不在这个领域投了。但扶贫不是投资,我们面对的是人,因此必须要应用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因此可以说要不惜代价,但也有人说在建设上不惜代价这个词是不对的,你必须要按照市场规律,但是我们面临的是人,实实在在的人,而共产党就是以人为中心。

图:打破脱贫“边际递减律”的中国经验

因此,我们在扶贫上创造了很多新的扶贫的经验,最后我们不断的提高贫困标准,降低贫困人口,就是要让人们真的脱贫。我想,这个经验在经济学上值得我们认真的总结,它也是一个重要的制度。

九、结束语

报告中的结束语也值得关注,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最后部分结束语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号召,加了一段关于青年的话,讲的非常振奋人心。而对青年讲话的惯例一直都有,当年毛主席在莫斯科接见留学生的时候就讲了一段话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归根到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但是真正把对青年的寄语写在结束语中,形成一大段,其实就是从十八大才开始的,所以这也是第二次,因此这段话,非常振奋人心,我看到网上、媒体上一些对这段话有积极的反应。

习总书记讲:“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

最后大会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这就是我们关于学习习近平同志做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点体会,但这根本谈不上说就能够代替我们的学习,我们还应该提供一个线索,一个框架,要结合实际来学习。

 

关键词:蔡昉;十九大报告主题;框架;新时代;主要矛盾;习近平思想;新两步走;战略举措;中国智慧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WwP4H-_3gITfSPDzggQ1Aw

(编稿:王山;审校:王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