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心
郭冠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根本立场和实践形式

2018-04-12

调整字号:

  201845日,《中国社会科学网》发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资本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郭冠清的文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根本立场和实践形式》,全文如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根本立场和实践形式

20180405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郭冠清

  以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为主要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我国成功跨越了马尔萨斯-李嘉图的“贫困陷阱”,走进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解答“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的时代之问,以“精准脱贫”的实践形式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做出了清晰注解。

  一

  长期以来,受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我们对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将马克思丰富的人的发展,尤其是关于人的本质论述,视作其青年时期不成熟的“人本主义”思想去批判,以致在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范畴和重要原理的叙述中很难找到“人”的因素。

  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非常关注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的研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人性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异化”进行了哲学的批判。他指出,“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及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导致“人的异化”的基础上,将共产主义阐述为“自由人的联合体”,并强调只有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物质精神财富极大丰富,才能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石的剩余价值学说,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在所谓“自由”、“平等”、“人权”口号背后,掩藏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和“人的异化”等弊端及根源。可以说,“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立场和根本观点。

  需要说明的是,马克思创作的《资本论》是以英国这一农民被完全剥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代表所做的分析[]。在那里,一般意义上的“农民”变成了“农业的工人”,“无产阶级”与“人民群众”基本等同,代表“无产阶级利益”事实上就是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因为在英国,“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衰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

  二

  从理论上讲,中国共产党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代表,“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理念,在立场和观点上,我们不可能选择具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属性的西方经济学作为指导,从实践上看,改革开放释放的“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巨大潜力创造了30多年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奇迹”。生产力的发展为树立和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奠定了物质基础,而发展中面临的收入差距、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树立和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了现实要求。

  习近平在陕西延川的七年知青岁月,阅读了大量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经典著作,做了大量阅读笔记,并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之前和期间,发表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时代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完善》《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再认识》等论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多有论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涵归结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基本方略。在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换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之后,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列为第二个方略,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据统计,在十九大报告中,“以人民为中心”出现了四次,“人民”出现了203次,“以人民为中心”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根本立场。

  三

  精准脱贫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实践形式。在梁家河,习近平同志作为党支部书记,领导群众建沼气池、打淤泥坝、办鉄业社和磨坊、设代销店等,形成了“要为人民做实事”的情怀[]。他深情地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除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在正定,习近平同志作为县委书记,骑着自行车跑遍每一个乡镇,坚决纠正“粮食虚报”现象,引进包括我们熟知的华罗庚、于光远等做顾问,对改革开放初期如何增收致富进行了深层的探索。

  在福建,习近平同志作为贫困地区宁德地委书记,以“弱鸟先飞”的理念和“滴水穿石”的精神,领导群众打响了“精准脱贫”的攻坚战,奠定了“精准脱贫”的实践基础。

  在浙江,习近平同志作为省委书记,将“精准脱贫”贯彻于他亲自擘画的“八八战略”中,以“全面小康一个乡镇也不能掉队”之气概使浙江省的贫困地区全部摘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跑遍了全国所有的连片贫困地区,带领全党践行“小康路上一个人也不能落下”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扶贫攻坚战”改成了“脱贫攻坚战”,提出让全国五千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党的十九大进一步作出: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等战略部署。我们相信,夺取这场脱贫攻坚战的最终胜利,在中华民族发展史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是对中华民族、对全人类都是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伟大事业。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资本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办公室主任、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注 释

  []  马克思,1844:《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单行本)(中译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47页。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中译本),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268页。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中译本),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24页。

  [] 《人民日报》 2015114

  [] 习近平,2002:《我是黄土地的儿子》,《全国新书目》第12期。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精准脱贫;以人民为中心;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mkszy/yc/201804/t20180405_3898546.shtml

  (编稿:张佶烨;审校:王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