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心
龙登高:在政府与市场之间——传统中国公共领域中的民间组织

2019-09-27

调整字号:

  2019年9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名家论坛第十五讲”在经济所会议室成功举办,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龙登高教授做了“在政府与市场之间:传统中国公共领域的民间自组织”主题讲座。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常务副理事长胡乐明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徐建生研究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周建波教授,智库办主任、经济研究所郭冠清研究员等出席论坛,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科研机构的七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

  龙教授首先根据自己既往对于法人产权与民间组织治理的研究成果,结合周琳博士新近发现的四川都江堰周边新津县清朝档案,以灌区公共服务与管理进一步解释:“在政府与市场之间——传统中国公共领域中的民间组织”这一命题。

  在讲座中,龙登高教授提出: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微观主体提供传统中国基层社会的公共产品、多维度的公共服务,甚至公共管理职能。这在当今世界和西欧历史上都是少见的,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民间组织在法人产权与治理模式等制度安排下具有自主性、自立性,通过市场机制利用和整合资源,能够承担公共领域职能,形成基层自发秩序。民间自发形成的承担公共品的组织,通常获得政府的自动认可与授权。政府可以授权民间的微观主体承担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甚至不乏带有类似于赋役的强制性。

  龙教授从公共性与外部性等5个方面分析了传统时期民间组织承担公共服务的逻辑性与合理性,并比较了由政府、民间组织、营利性主体承担公共品服务的异同与相通性。在其解释框架中,民间组织由于主导了基层公共领域而得到发育和成长,但另一方面,其在公共领域的担当与作为也可能使企业进入公共领域面临竞争甚至一定的阻力。

  龙登高教授认为,民间组织成为政府连接基层社会的中介。政府与之相辅相承,对基层社会实行间接治理。朝廷得以低税收低成本维持大一统。以简小的文官体系治理广土众民;而西欧各国的文官体系则是在分封制结束近代国家兴起之后才形成的。

  现代中国的公共领域曾经几乎完全由政府主导,这使人们遗忘了民间组织在公共领域的作为,甚至认为中国人或中国文化缺乏自组织能力,凡此以今匡古所致认识误区,不仅对传统中国造成误读,而且可能对当今现实提供错误信息与借鉴。

 

 

  朱恒鹏研究员、周建波教授、徐建生研究员、郭冠清研究员等分别对龙登高教授的精彩演讲进行了点评。周建波教授结合自己对于中古寺院经济的研究,介绍了传统中国政府借用寺院作为中介来提高自身公共品供应能力、民间借用寺院及其举办的宗教聚会活动建立共同价值观和确立共同目标,以减低社会合作成本的情况,并对龙教授讲座的学术意义给予充分肯定。朱恒鹏研究员结合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现实情况,肯定了龙教授研究课题的现实意义。同时,他特别提醒大家应注意中国的社会治理模式在目前的发展阶段应当有所创新并开始转型。他认为中国古代并不缺少自组织与自我管理的能力,应当承认和厘清这段历史,在公共政策研究和实际工作中,予以借鉴。徐建生研究员则强调民间组织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差异性。

  论坛在与会者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

 

  (来源:本文由隋筱童、许天成根据会议发言整理)

  关键词:龙登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政府与市场;传统中国;公共领域;民间自组织;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pNJpkuc3zsUf0mUkaQn1qA

  编稿:张佶烨;审校:王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