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目录及内容提要2016年第4期

2016-08-25

调整字号:

1.黑水城出土西夏文雇工契研究
……………………………………………………………………… 史金波
内容提要:黑水城出土西夏文雇工契是目前所知11—13世纪唯一的一件雇工契,其发现填补了这一时期的雇工契空白,具有重要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本文将此件契约中的草书识读为楷书,并译成汉文,同时对其内容进行诠释,做出初步研究。契约中的雇工属西夏主体民族党项族,系由畜牧业转成农业的民族。西夏文雇工契约在形式和内涵上都继承了中国的契约传统,反映出西夏时期雇工情况,披露出很多与雇工相关的经济细节,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西夏农业经济的部分运行特点,由此可以了解这一时期农业的一些基本面貌。该契约同时显示出内容和形式趋于简化,雇主与雇工有明显的主从关系,雇工报酬较低、劳动强度较大等特点,这可能与西夏晚期社会不稳定有关。
关键词:西夏  黑水城  西夏文  雇工  契约
 
2.古丝绸之路上蚕桑丝织业的兴衰——对吐鲁番出土蚕桑丝织文献的新研究
…………………………………………………………………… 乜小红  丁君涛
内容提要:吐鲁番出土文献中,涉及蚕桑、丝织及绢帛的文献不少。本文对这些文献进行整合性研究,揭示出高昌郡及高昌王国前期是蚕桑丝织业的繁荣兴旺期,西方对绢帛的需求与晋末中原绢帛供给的中断,带给高昌发展蚕桑丝织业的机遇。高昌郡府鼓励植桑养蚕,管控大部分蚕桑户、织造户的生产,致力于丝绢的聚集和外销。麹氏高昌建国后,臣属于北魏,丝绸之路重开,中原丝织物的大量西输冲击了高昌丝绸绢帛市场,银币替代锦绢成为流通手段,使得高昌丝织业由盛转衰。唐灭高昌后的西州时期,中原先进技术生产出的丝织品源源西来,导致高昌蚕桑丝织业趋于萎缩,被緤布的生产所取代。历史背景的变迁,决定了高昌地区丝织业的兴衰。
关键词:吐鲁番文献  蚕桑丝织业  织造户
 
3.“浮寄流寓”与唐都城工程建筑业研究之一
……………………………………………………………………… 宁欣
内容提要:人口向大城市,主要是都城的流动与集中,是唐宋城市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以都城为代表的大城市在膨胀过程中出现两种趋势:一是大量的流散劳动力涌向生存机会更多的都城等大城市;二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向京城的积聚,皇家、官府、私人的建筑需求也随之膨胀。双向需求促进了以都城长安、洛阳为代表的大都市方兴未艾的建筑业,促进了建筑业市场的培育和成长。本文将从唐朝长安、洛阳因其都城性质所带来的官私建筑业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出发,探讨在“变征役为雇召之目”趋势下,建筑业所需劳动力的来源及其构成的变化,以期进一步考察京城大量存在的“浮寄流寓”(以流动人口为主)人口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唐  长安  洛阳  建筑业  浮寄流寓  雇召
 
4.中国近代夏布业何以衰落?——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夏布输朝危机及其应对为分析视角
…………………………………………………………………… 彭南生  李中庆
内容提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夏布业逐渐衰落,一个重要原因是朝鲜夏布市场的逐步丧失。这一时期夏布输朝危机与夏布业衰落相表里。从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日本逐步加大征收夏布进口关税,实行人造丝等对夏布的进口替代,夏布的低廉成本与价格优势丧失殆尽,中国夏布几乎在十余年间就被逐出朝鲜市场,导致抗战前中国夏布业陷入绝境。当然,中国政府应对不力,夏布业者在生产与销售中的偷工减料、掺杂作假等非正当手段也加剧了夏布业的衰落。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的夏布业一蹶不振。
关键词:夏布业  手工业  机器工业
 
5.晚清营口贸易的商业机能与市场网络
………………………………………………………………… 燕红忠  许晨
内容提要:营口是东北早期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贸易港,营口贸易及其金融体系不仅支撑了东北的地区开发和经济发展,而且对于其整个贸易覆盖地区也有着深远影响。文章主要利用早期的日本调查资料,对营口贸易的发展过程、营口贸易的覆盖区域、市场网络及其运行机制、营口的贸易模式和商业构造的变化等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反映了晚清时期以华商为主导的营口贸易对东北地区开发和经济发展的推动。
关键词:晚清时期  营口贸易  东北经济  市场网络
 
6.岳麓秦简所见“訾税”问题新证
…………………………………………………………………朱德贵  庄小霞
内容提要:最新刊布的《岳麓书院藏秦简(叁)》首次披露了有关秦“訾税”征收的历史真相。根据这批简文记载,“秦及汉初不存在财产税”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秦“訾算”并非“訾税”,“訾算”只是“訾税”征收的前提条件。研究表明,秦“訾税”征收大略分为四个步骤:一是确定征收对象;二是规定征收范围;三是以户为单位,按訾产折价之多寡计征“訾税”;四是设立专门机构,极力追缴拖欠官府的钱财。《岳麓书院藏秦简(叁)》“识劫案”还展示了“匿訾”案件的审理过程,不仅填补了秦汉隐匿“訾税”案件的史料空白,而且进一步深化了学术界对秦司法制度的认识。
关键词:岳麓秦简  訾税  訾算
 
7.试论《杨辉算法》与南宋经济领域中的几个计量数学问题
……………………………………………………………………… 吕变庭
内容提要:从经济史的角度重新解读《杨辉算法》,我们会发现南宋在许多经济领域都用到了计量数学,像各种形状的山田丈量方法、日常商业活动中的秤衡与斤两制度等。由于南宋地方政府与民间在较长时期内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秤衡与斤两制度,因而给南宋商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而杨辉通过算题这种特殊媒介,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讨论了正斛法和零两求分定数等问题,从而对南宋计量数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作为计量数学发展演变的重要阶段,南宋正好处于由筹算向珠算转变的历史时期,杨辉不遗余力地推广乘除捷法,以不断适应计量数学发展的客观需要。《杨辉算法》中的捷法运算对于现代基础数学与实用数学的发展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杨辉算法  经济  南宋  计量数学
 
8.农历抑或公历?数据形式对数理分析结果的影响——以清代中后期直隶小麦市场整合分析为例
…………………………………………………………………… 胡鹏  李军
内容提要:清代粮食问题研究中,绝大多数学者所使用的粮价数据是经过农历天数加权平均处理后的公历形式。从理论上讲,这种公历化处理方式存在破坏数据原貌特征的可能,进而会影响相关数理分析。本文选用《清代道光至宣统间粮价表》中的直隶小麦价格农历形式数据,对清代中后期直隶小麦价格进行个案分析:一方面,对农历数据和公历化处理数据的统计特征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借鉴薛华(CHShiue)和凯勒(WKeller)使用的协整分析法,对小麦市场整合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使用农历天数加权平均处理后的公历化数据与原始农历数据的数理分析结果差异较大,公历化数据处理方式会造成计量结论的非系统性偏误。
关键词:清代  直隶  小麦价格  数据形式  市场整合
 
9.近代中国工业分类研究
…………………………………………………………………… 方书生
内容提要:在近代中国工业史、经济史的研究中,工业分类是甚为基础但学界至今尚未认真剖析的重要概念。当时,政府、业界、学界等机构或个人从各自的认知和立场出发,曾提出不同的分类方法,赋予其不同的涵义,并以此作为厘定、解析当时工业经济的标尺。但是,各分类者不仅均未能建立起通用的标准,而且在使用中存在诸多含混、歧义。此后,学界似乎未对此再行梳理、辨析;于是,近代中国工业史上这一重要概念渐被淡忘,但这一概念恰是规范地深入推进近代中国工业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本文通过对近代中国各种工业分类法较为详尽的搜寻、比对,辨析各分类法的异同,探究各分类法取舍的逻辑,对其时的工业分类进行了相对详细、完整的探析,以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整体研究。
关键词:工业分类  产业分类  近代中国  工业史  经济史
 
10.市场结构、银行行为与1921—1937年上海物价波动——以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为中心的分析
……………………………………………………………………… 刘愿
内容提要:大萧条前夕中国经济表现优于西方国家,但关于市场和政府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仍有争议。本文以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为中心考察自由银行体系的运作及法币改革对银行行为的影响。在竞争性货币体系下,中行沪行作为发行的银行恪守谨慎发行、按金融季节调整的发行政策;作为商业性银行极其注重信贷业务,放贷谨慎又不失灵活性;通过银行同业公会发行公单救济陷入危机的银行,发挥银行之银行的作用。在经济稳定时期,中行沪行根据金融季节调整兑换券发行以满足市场流动性需求,保持上海物价稳定;在大萧条前夕,面对白银内流通货膨胀,主动减少兑换券发行;在白银风潮时期,面对白银外流通货紧缩,主动增加兑换券发行以平抑物价波动。但法币改革后中行沪行兑换券发行刚性增长,信贷规模膨胀,导致物价水平快速上升,虽然使中国经济在短期内恢复增长,但却为国民政府统治下的恶性通货膨胀埋下了货币制度的种子。本文证明自由银行体系的金融稳定器功能,为哈耶克的货币非国家化理论提供了一个中国的历史例证。
关键词:自由银行体系  法币改革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  市场结构
 
11.抗战前湖北棉花市场计量问题初探
……………………………………………………………………… 王春芳
内容提要:传统商品市场上的计量器具名称各异,单位量值参差,其使用情况与商品流通有着密切关系。尽管抗战前的湖北棉花市场用秤纷繁复杂,但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市场用秤具有一定自适应功能;上下位市场之间具有计量关联性,即上位市场棉秤单位量值一般不小于下位市场棉秤;计量关联性与棉花市场联系的密切程度有相关关系。抗战前湖北棉花市场的计量关联性以棉秤及其单位量值可变为前提,以棉花流通为动力,以市场体系为依托,以维护商贩利益为目的,是一种变相的价格调节。
关键词:秤  计量关联性  民间度量衡  棉花市场  湖北
 
12.土改前后农村土地占有状况比较研究——基于冀南平乡6村的实证分析
…………………………………………………………………… 杨学新  王晶
内容提要:河北平乡县6村406户阶级成分档案资料表明,该地土改后地权分配状况有所改变;以HHI指数衡量,该地土地集中程度在土改前已经较低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平分土地使田产面积能满足基本生存标准的农家所占比例有了较大提高,但能满足生活消费标准的农家所占比例增幅有限,能满足工作能力标准的农家所占比例则有所下降,说明平分土地在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上的作用不大,也无法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副业成为缓解农民生存压力的重要渠道,但仍然无法取代农业在农民收入中的主要位置。
关键词:土改  土地占有  地权分配  田产面积
 
13.新中国GDP增长速度发展演变研究
……………………………………………………………………… 郭旭红
内容提要:新中国成立以来,GDP增长速度总体较快,但呈现出“高速—低速—高速—中高速”发展的特征。与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宏观经济与各地区微观经济波幅较大相比,改革开放后30多年来,两者的稳定性同时增强,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宏观格局。与二战后高速增长的其他经济体和遭受世界金融危机冲击的国家进行比较,1978—2012年,中国打破了世界经济史上GDP高速增长的纪录。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全球化、人口红利、科技创新、投资,是GDP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因。目前,受国内外环境条件制约,GDP由高速转入中高速发展。系统考察新中国GDP增速的演变历程,深入研究波动的原因,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GDP增速适度发展的标准,对经济新常态下GDP中高速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启示作用。
关键词:新中国  GDP增长速度  发展演变
 
14.谷春帆的经济发展理论
…………………………………………………………………… 孙大权
内容提要:本文探讨了在西方发展经济学形成之前谷春帆提出的经济发展理论。谷春帆研究了发展经济学几乎所有基本问题;他初步构建了“农业改良和工业化相互牵制论”为核心的发展理论体系;他以工业化建设为中心、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实施对外开放等主张被实践证明为正确,已经成为“中国道路”的一部分。谷春帆发展理论是中国经济学家结合中国实际使用中国语言叙述中国故事,它至今仍有解释力。谷春帆的理论贡献说明:发展中国家经济学家能够创立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理论。
关键词:谷春帆  工业化中心  农业改良与工业化  中国的经济发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