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目录及内容提要2018年第1期

2018-05-02

调整字号:

1.战国秦汉时代女性财产权问题再考察*

……………………………………………………薛洪波 

 

  内容提要:春秋战国以后,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在以“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家庭中,女性通过参与生产劳作和国家对“户”的控制获得财产权。战国秦汉时代女性的身份无论是“在室女”“出嫁女”,还是“寡”“弃妻”,都会通过“为户”和“不为户”等途径拥有自己的财产。女性财产权的获得,其根源在于国家尽可能地保证“户”的存在,借以实现各种赋税征收和役的摊派。国家把女性群体纳入征课范围,严格控制户内家庭成员的财产,充分体现了早期帝制社会统治的严密性和残酷性。 

  关键词:战国秦汉女性财产权 

 

  [作者简介]薛洪波,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2.唐藩镇统治时期(763—907)幽州城人口数量试探*

……………………………………………………张天虹 

 

  内容提要:“幽州城”作为唐朝东北边疆幽州镇统治的中心,其人口规模和构成应予以充分重视。对藩镇时期幽州城的人口数字进行估测,需要明确幽州城作为高度军事化的城市,军人及其眷属是城市人口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同时须考虑城内面积和各功能分区所能容纳的其他各类人群的数量。安史之乱以后至唐末动乱以前,幽州城一般有常住人口8万多人。这一时期,幽州的社会经济水平有所恢复,幽州城也进一步成长为唐帝国东北边疆的区域性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可以产生一定的人口集聚效应。综合参考上述背景及后世的一些数据,这一估值当在合理范围之内。如果考虑到流动人口,幽州城在唐后期盛时达到甚至超过10万人,也不是没有可能。无论在北京人口史还是在城市发展史上,藩镇时代都不是一个低谷,而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关键词:唐代藩镇幽州城人口 

 

  [作者简介]张天虹,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3.农业冲击、乡村借贷与童工使用:来自20世纪30年代东北北部乡村社会的考察 

……………………………………………………李楠 

 

  内容提要:本文利用20世纪30年代伪满洲国农业入户调查数据,对中国传统乡村社会中农业冲击、乡村借贷市场与童工使用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东北传统乡村社会中,遭受农业冲击的农户的确有增加使用未成年劳动力投入的倾向,当农户农业无收获面积每增加1%时,11—14岁童工的使用人数增加004人左右。然而,当该农户通过民间借贷市场获得借款后,可以缓解这一不利影响。本研究不仅揭示了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农业冲击与未成年劳动力使用之间的关系,而且也为理解乡村社会民间借贷市场发展的功能与意义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农业冲击民间借贷童工使用 

 

  [作者简介]李楠,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4.农业合作社中劳动力利用问题研究 

……………………………………………………常明明 

 

  内容提要:1956年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由于高级社采取按劳分配的方式,使得劳动力的利用率有了很大提高,表现在全部劳动力的出勤率提高和全年在社的工作日增加。从调查资料来看,当时劳动力利用在地区之间、男女之间、季节之间等存在不平衡性问题。研究发现,在高级社中,部分合作社劳动效率、劳动生产率较合作化之前有了提高,但有些合作社出现下降。产生这些状况的原因,一是合作化后农业生产条件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二是社队管理者领导集体生产的经验不足;三是集体劳动中,劳动者存在“搭便车”情形。 

  关键词:高级合作社劳动力利用率劳动效率劳动生产率 

 

  [作者简介]常明明,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5.里耶秦简中的积户与见户——兼论秦代基层官吏的量化考核 

……………………………………………………晋文 

 

  内容提要:里耶秦简有一些迁陵县的积户和见户记录。积户实际是县、乡对全年户籍核查和登记的累积户次。从积户与实际户数的关系推算,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迁陵县的户籍在2 000户左右,人口估计有10 000人以上。见户是每年经过“核验、钩校”后新增交纳租赋的民户,主要和垦田(即“舆田”)有关。截止到秦始皇三十五年,迁陵县共有356户交纳租赋。无论是积户的核查和登记,还是见户的审定和统计,秦代基层官吏的量化考核都始终在管理过程中起着保障、推进和奖惩的杠杆作用。 

  关键词:里耶秦简迁陵县积户见户量化考核 

 

  [作者简介]晋文,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6.清末民初萍乡煤矿的市场角色转换及其历史启示

……………………………………………………李海涛 

 

  内容提要:萍乡煤矿创办后,煤焦产量整体呈逐年递增态势,实际产量在一战时期达到顶峰,之后逐年下滑。清末民初萍矿煤炭年产量始终未突破百万吨大关。在此期间,汉冶萍的燃料需求与萍矿的供应能力二者间供需结构的不断变化,直接推动萍矿市场角色的转换:清末萍矿在充分满足汉冶萍燃料之需的同时,具备向社会市场投放大量煤焦的能力,故在一段时期内,具有冶金燃料生产企业和煤炭生产销售企业的双重身份。1913年后,萍矿在满足汉冶萍燃料需求的同时,渐无余力兼顾社会用煤市场,导致其市场角色趋向单一化,专为冶金燃料生产企业。1925年,汉冶萍停止钢铁冶炼活动,萍矿被迫转型为煤炭生产销售企业。但沉重的历史包袱与严峻的现实挑战使萍矿无法适应新的市场角色,始终无法恢复生机活力。回顾历史,汉冶萍公司在民国初年未能充分考虑基础原料供应问题,执行了一条极为冒进的规模扩张战略,以致重蹈历史覆辙。 

  关键词:清末民初萍乡煤矿汉冶萍公司市场角色 

 

  [作者简介]李海涛,安徽工程大学副教授 

 

 

7.举人的路费:明代的科举、社会与国家

……………………………………………………丁修真 

 

  内容提要:科举时代,给予赴试举子经济上的资助,是国家人才选拔制度正常运作的基础。成化年间,以陈献章为代表的广东在地举人群体的不断壮大,引起了主持地方均徭改革官员的注意,成为举人路费出现的契机。举人路费在为士人科举生活提供保障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随着赋役改革的推进,定额化成为包括举人路费在内地方科举经费的发展趋势,进而影响到科举取士的制度设计。从明代举人路费的演进过程,可以看到科举制度与赋役制度相互交织的历史,以及举人这一社会群体不断被形塑的过程。 

  关键词:明代举人科举路费科举定额 

 

  [作者简介]丁修真,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副教授 

 

 

8.晚清民国华北乡村田宅交易中的官中现象

……………………………………………………王正华 

 

  内容提要:据笔者目力所及,官中的设置,最早出现于康熙年间。由于契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地位的上升,至迟在道光年间,官中的身影便频繁出现在华北乡村的田宅交易当中。清末以来,政府不断对官中这一身份群体进行规范性管理。本文从清至民国官中制度的延续性出发,利用清华馆藏契约文书以及华北已刊契约、碑刻,结合官方文献档案材料,在对晚清民国华北地区乡村田宅交易中的官中现象进行脉络性梳理的基础上,着力探讨官中的来源、设置单位、职能、中用、身份、利弊等问题,并试图就历次变革的发生给出合理的解释。晚清以至民国,官中经历了一个不断“经制化”的过程,其由半官方非正式行政人员转变为国家正式公务人员,其中牵涉到国家政权力量与民间社会力量的博弈。无论怎样,官中群体都始终不忘利用官方与民间中间人角色的便利,为己谋利。透过官中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到早从19世纪开始,伴随着国家力量的渗透、乡村基层政权的建设以及制度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国家对于基层社会控制逐渐增强。 

  关键词:近代乡村田宅交易官中基层社会 

 

  [作者简介]王正华,清华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 

 

 

9.近代铁矿业的产销困境——以益华公司为中心

……………………………………………………郭从杰 

 

  内容提要:益华公司是民国时期长江下游一带矿区规模最大的铁矿公司,由安徽督军倪嗣冲家族牵头创办,意在挽回利权,开辟地方财源。然在20年的经营过程中,无论是资本筹措、生产运营,还是公司改组、运输销售,都遇到重重困难。公司举步维艰、惨淡经营。其间不惟夹杂各方的利益争夺,更有利权外溢的无奈与尴尬。益华公司的境遇是近代铁矿业发展的缩影,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产销困境与供求矛盾。显然采矿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赖出口导向,以原料换取生存,近代中国冶炼业、机械制造业的同步发展更为必要。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滞后,在国际分工与贸易中就会受制于人。 

  关键词:近代铁矿业益华公司工业化产业结构 

 

  [作者简介]郭从杰,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10.新中国产业结构演变述论(1949—2016)

……………………………………………………郭旭红武力 

 

  内容提要:新中国产业结构演变具有产业结构转型和工业结构升级的双重属性,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949—1978年,以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实施优先快速发展重工业战略,导致“畸重畸轻”的产业结构;1979—1997年,以改革开放为基础,纠正失衡和产业协调发展;1998—2012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内外需扩大和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呈现重化工业重启的特征;2013年以来,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任务。研究每一阶段产业结构转型和工业结构升级的成因以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探研新中国产业结构发展演变规律,总结经验教训,为新常态下实现“双中高”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历史借鉴作用。 

  关键词:新中国产业结构工业结构 

 

  [作者简介]郭旭红,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博士后。武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 

 

 

11.变动社会中的金融秩序:20世纪50年代上海安裕钱庄的结束与清理

……………………………………………………姬凌辉 

 

  内容提要: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和华东区金融管理处的有关规定,“旧钱庄”需要在增资之后成为“新钱庄”,进而接受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在此期间有大量中小钱庄停闭,且未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安裕钱庄即是其中一员。此后,安裕钱庄在阶段性的清理工作中,基本完成了清偿旧账、遣散员工、处置房产、整理新账等工作,这些历史细节对于深化理解20世纪50年代变动社会中的中国经济和金融秩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20世纪50年代上海安裕钱庄清理 

 

  [作者简介]姬凌辉,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 

 

 

12.温州敲“□(舟古)”渔业的兴起与应对(1956—1957)

……………………………………………………叶君剑 

 

  内容提要:敲渔业起源于广东,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发展,自南往北扩散到福建、浙江。1956年敲渔业流传至温州,恰是当地渔业合作化实现之时。敲与合作社的结合,充分显示了集体生产的效率,加之当地政府初期的鼓动,敲渔业在温州达到了其发展的顶峰。温州敲渔业的发展激发了浙江不同层级和地区政府之间的矛盾,显示了政府绝对主导权背后的实际效力和地域差异。连绵不绝的敲渔业也成为集体化时期温州渔民特有的谋生甚至致富手段。 

  关键词:敲温州大黄鱼渔民 

 

  [作者简介]叶君剑,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13.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研究范式与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

……………………………………………………徐泓 

 

  内容提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大量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研究成果,通过搜集方志、笔记、文集、官方档案、实地调查材料以及民间文献、碑刻、契约中的相关史料,从无到有,填补了过去我们对明清社会经济史认知的空白。这对于破除长期盛行的“中国停滞论”以及忽略传统中国社会内变能力、认为只有靠外力才能打破停滞的“新帝国主义”理论有极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寻求合理解释前近代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在学术史上有极重大的贡献。 

  关键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明清社会经济傅衣凌吴承明李伯重 

 

  [作者简介]徐泓,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讲座教授;台湾暨南国际大学荣誉教授 

 

14.“新史料·新视角·新方法:明清社会经济史学术研讨会”综述

……………………………………………………魏晓锴魏春羊 

 

  [作者简介]魏晓锴,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魏春羊,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15.中国企业史研究的新起点——“范式与方法:首届中国企业史研究Workshop”综述

……………………………………………………林立强

 

  [作者简介]林立强,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