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目录及内容提要2018年第2期

2018-09-14

调整字号:

1.两千年间的“佛”与“国”:传统中国对西方货币领袖头像的认知*

……………………………………………………林满红

 

内容提要:世界史中的货币图案大抵可分为西方的希腊、罗马体系与东方的中华体系。西方体系有政治领袖头像,东方则无之。虽然《史记》中已有安息大宛之货币有政治领袖头像的记载,但直到1912年,中国才有孙中山下令在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及流通币上“刊第一期大总统肖像”。这一变化影响至今。在约两千年间,中国传统货币上的图案以文字为主,偶有图像,未及国家领袖头像。中国传统货币上的年号,难以让庶民一目了然,历朝铜钱或外国铜钱与本朝铜钱一并流通。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试图仿铸外国银币,仍未仿铸领袖头像。相对而言,公元1世纪之后,佛教广泛流播中国,佛像深入民间,而清代中国亦以“佛”称外国银币上的领袖头像。孙中山在传统中国的货币文化中引进国家领导人头像,就国家想象而言,是一个革命性的发展。本研究将由深入庶民日常生活的货币图案指出,在宗教治理现象同样浓厚的传统中国与西方,中国的国家意象相对西方较为模糊;相对以往个别有关传统中国国家观念或佛像的研究,本研究指出传统中国有关佛祖与国家信仰的深浅之别。

 

关键词:国家观念 宗教治理 国家—社会关系 中西文化交流 传统中国的货币图案

 

[作者简介]林满红,“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2.从新出简牍看秦田租的征收方式*

……………………………………………………李恒全

 

内容提要:秦存在按土地面积和按产量的一定比例征收田租的方式。前者是在总土地面积中,按一定税率计算出税田面积,其产量就是总土地面积的田租数;后者是在应纳税土地的总产量中,按一定税率,计算出应交纳的田租数。由于前者是后者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秦田租是按产量征收的分成税。秦禾田租率是1/10,枲田租率为1/15。“舆田”,不是民户拥有的全部土地,而是登记在田租籍中的田地,是应纳税之田。“取程”,即测算农作物单位产量的面积,乃计算田租数量的基础。“误券”,由田租券所列租数与应收租数有误所导致,其处理办法是按照田租券上的错误数额征收,待下次或来年再次征收时补差。取程和误券的存在,说明税田并非真正在农户应纳税土地上划出的特定地块,而是存在于计算过程中的数字概念和计算田租的方法,并非实物形态。

 

关键词:新出简牍  田租 征收方式

 

[作者简介]李恒全,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3.中国近代对外贸易思想研究——基于留美生博士论文的考察*

……………………………………………………肖玥邹进文

 

内容提要:学术界有关中国近代对外贸易思想的研究少有利用外文文献资料的成果。作为中国早期研究对外贸易并将西方对外贸易思想引进中国的留学生群体,他们早期在西方大学的博士论文较少受到中国经济思想史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以中国近代留美生有关对外贸易方面的博士论文作为主要史料,分中外贸易史、海关与关税制度及国际贸易理论三个方面介绍他们博士论文中的对外贸易思想。

 

关键词:中国近代留学生对外贸易思想博士论文

 

[作者简介]肖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邹进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4.引进与调适:近代中国营业税之课税标准及其争议*

……………………………………………………柯伟明

 

内容提要:近代西方各国营业税制度并非单一固定模式,其课税标准有不同类型,亦有许多变化。中国引进西方营业税制度以后,中央和地方设定的课税标准以营业额为主,辅之以资本额或收益额,并随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改变和调适。在营业税立法和征收过程中,各界对采用何种课税标准以及营业税与所得税关系问题存在诸多争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制度选择及营业税的性质。近代中国营业税具有明显的间接税性质,但因极少数行业采用了收益额课税标准,故又有一些直接税的色彩,并非照搬西方国家的某种模式,而是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有所创革,力图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寻求某种利益的均衡。

 

关键词:营业税 课税标准 近代中国 营业额 资本额

 

[作者简介]柯伟明,中山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5.“有限”与“无限”之间:摊还规则的偿债逻辑——以江津县债务类司法档案为中心*

……………………………………………………娄敏

 

内容提要:摊还在清代至民国的借贷关系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专门处理资不抵债的债务清偿问题。生存伦理是迫使债权人准许摊还与忍受损失的道德压力;信用资本是部分债务人拒绝摊还与承诺清偿债务的根本原因。这既是对窘迫债务人的怜悯,又是要求债权人共同分摊信贷市场风险的表现。与现代《破产法》相比,摊还规则的实践过程,体现了“暂时性”有限责任与“永久性”无限责任的有机结合,更好地满足了不同经济处境下借贷双方的利益诉求。

关键词:风险 有限责任 债务清偿 无限责任

 

6.制度变迁、利益冲突与国营企业技术精英地位获得(1949—1965)*

……………………………………………………林盼

 

内容提要:本文关注1949—1965年国营企业技术人员生存境遇问题。通过对这一时期工业系统干部档案材料的分析,本文发现,技术人员是否能够“凭技术吃饭”,即依靠专业能力获得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或获得向上流动的资格,在新中国的国营企业中具有阶段性差异。在大跃进之前的经济恢复与过渡时期,被“包下来”的旧技术人员不仅掌握相对自由的择业机会,在企业内部也备受重视,获得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的双重回报。大跃进时期,由于企业党委的权力扩张,“两参一改三结合”打破技术等级制度,大量工人被提拔为工程师与技术员,使得技术人员在这一管理体系中失去技术权威的地位,面临“上压下挤,两面受夹”的边缘化处境。1961年之后,随着《工业七十条》的颁布,技术等级制度部分得到恢复,技术人员的价值与地位重新得到确认。本文认为,制度变迁与利益冲突所导致的权力关系变化,是技术人员生存境遇与社会地位起伏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制度变迁 利益冲突 国营企业 技术精英 地位获得

 

[作者简介]林盼,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7.宋代役钱计征方式的演变——兼论朝廷与地方在财政变革中的作用与关系*

……………………………………………………黄敏捷

 

内容提要:北宋中期开始施行的雇役法标志着役钱计征的开始。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为减少雇役法推行的阻力,朝廷允许各地在役钱计征问题上随宜立法,导致两宋役钱的计征办法五花八门。随着时间推移,役钱计征由形式多样转向趋同,更简便高效的计征办法逐渐为各地所接受。在计征依据上,出现了从细分户等到按财产直敷的趋势;在计征对象上,由多样化向单一化转变。监司、州县为节支役钱以助经费以及调和各阶层利益而简化役钱计征程序的尝试,客观上提高了役钱的效能,是我国传统政府财税收支变革中值得关注的亮点。从熙丰时期朝廷的主动引领,到熙丰以后地方官府成为推动役钱计征办法变革的主要力量,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宋代中央与地方财政定位与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宋代财政 役钱计征 户等制 职役 熙丰变法

 

[作者简介]黄敏捷,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

 

8.本位、战争与通胀:元代纸币的运行机制*

……………………………………………………管汉晖、毛捷

 

内容提要:元代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且唯一统一将纸币作为法定流通货币的朝代,是价值尺度从铜钱转为白银的转折点,并由此形成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银本位货币体系。元代纸币的运行机制表明:其发行初期,由于银本位制度的作用而运行良好,币值稳定;中期后,迫于财政压力,政府不得不诉诸超发纸币以弥补财政赤字,本位制度名存实亡,通货膨胀不可避免。实证检验发现,多省起义产生的财政压力是纸币发行数量持续增加的重要原因,赏赐对纸币超发的作用并不显著,而随着银本位执行力度的减弱,尤其是钞本由金银变为纸币后,财政压力促使货币超发的效应更为突出。因而,严格的银本位有利于维持纸币的发行和流通,但在军事活动造成的财政压力下,稳定的贵金属本位制度难以长期维系。元代纸币经历了从币值稳定到温和通胀,再到恶性通胀的阶段,这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具有一般性。

 

关键词:银本位 纸币 元代 战争 通货膨胀

 

[作者简介]管汉晖,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毛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

 

9.清初徽州排年总户的买卖、改名与维系——以《排年誊清》为中心*

……………………………………………………舒满君

 

内容提要:《排年誊清》是绩溪龙须胡氏誊抄的关于清乾隆年间绩溪排年总户买卖事宜的专门文册,事关清代赋税户名在乡村的买卖流程,尚未被学界关注。通过分析该文本,不仅可以还原清代徽州排年总户买卖、改名的一般过程,并且能够计算出完成这一系列举措的总体耗费,有助于深化赋役制度在乡村社会的维系成本及人群等问题的讨论。

 

关键词:排年总户 《排年誊清》 制度维系 徽州文书

 

[作者简介]舒满君,厦门大学历史系2014级博士生

 

10.太原城市近代化过程中的市民生活水平研究*

……………………………………………………李欢

 

内容提要:我国多数传统城市在近代较少受到西方冲击,更多保留了其自然发展的特点。本文以太原为我国传统城市的典型代表,考察其近代化过程中城市化、市场化、商业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以在职人员为代表的太原市民的生活消费结构和贫富差距。民国太原近代化变迁卓有成效,并且对市民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由于发展工业的需要有所限制,并因资本的集聚使贫富差距扩大。

 

关键词:民国 太原 近代化 市民生活水平

 

[作者简介]李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博士研究生

 

11.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历史阶段和向成熟状态的嬗变*

……………………………………………………邢全伟

 

内容提要:期货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价格发现与风险管理中心,对稳定市场经济整体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的期货市场早在晚清时期便已开始萌芽,并在民国时期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但是,自新中国成立至1988年被重新引入,中国的期货市场经历了长时间的中断。此后,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期货市场经历了重新设立和快速发展、清理整顿和规范发展、稳步推进和创新发展阶段。本文以制度变迁和历史演变的视角,划分和解析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历史阶段,阐释了中国期货市场向成熟状态嬗变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期货市场 商品期货 金融期货 制度变迁

 

[作者简介]邢全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

 

12.国有企业改革与中国地区经济发展*

……………………………………………………李兆辰、杨梦俊、郑世林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国有企业改革历程,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在回顾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基础上,利用中国19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应用一阶差分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地级市国有企业改革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国有企业改革显著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2)城市规模越大,国有企业改革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越大,且影响效果随时间递增;(3)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通过提高市场化程度,提升了地区整体的就业和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研究结果说明,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提升市场化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地区经济近40年来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 产权理论 地区经济增长 市场化

 

[作者简介]李兆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硕士研究生。杨梦俊,上海大学上海研究院硕士研究生。郑世林(通讯作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

 

13.过渡时期经济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的早期探索*

……………………………………………………王昉、缪德刚

 

内容提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与成功的实践经验一直为世人所瞩目,学术界的讨论也在不断深化。纵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中国在经济过渡时期的理论讨论与基于这一时期现实经济活动的理论抽象,为这一理论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主要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启蒙于近代社会主义学说的传播及其在中国适用性的讨论;新民主主义理论与过渡时期经济政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探索的奠基成果;延续至改革开放的理论与现实反思确立了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思想渊源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也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过渡时期 经济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探索

 

[作者简介]王昉,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上海,200433。缪德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4.共性与特性:近世以来文化承继与区域经济变迁*

……………………………………………………荣晓峰

 

[作者简介]荣晓峰,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讲师。

 

15.大分流与货币金融制度变迁研究新动态——“大分流与货币金融制度变迁学术研讨会”综述*

……………………………………………………周莹

 

[作者简介]周莹,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16.新时代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探索——“清华·北大·南开·社科院经济所经济史沙龙”侧记*

……………………………………………………王玉茹、经孝芳、张阳

 

[作者简介]王玉茹,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天津,300071。经孝芳,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天津,300071。张阳,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天津,30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