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目录及内容提要2018年第5期

2018-10-30

调整字号:

1.先秦时期编织业刍议*

……………………………………………………卢华语

 

内容提要:编织业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2002年9月至12月,考古工作者对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进行第三次发掘时,出土了距今7 000—8 000年的编织物,证明我国编织的肇始最迟不晚于距今7 000—8 000年前,而其实际,当更悠远。先秦时期,编织生产分官营和私营两大类,官营包括中央和地方两亚类,一般都是规模生产,以作坊形式进行;私营也有营利和自用两亚类,前者以个体或作坊形式生产,后者则主要是个体生产。无论官营和私营,由于时代不同,生产条件和环境不同,各个时代的生产类型及经营管理又各有不同内容及特点。编织品为政治生活、军事装备所必备,日常生活亦不可或缺。编织业不仅催生了纺织业,而且是社会生产的助推器,其作用和影响不容忽视。

 

关键词:先秦时期 编织业 官营 私营 助推器

 

[作者简介]卢华语,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重庆,400715。

 

2.秦汉时期借贷的期限与收息周期

……………………………………………………石洋

 

内容提要:偿还期限和收息周期是有息借贷立契时不可或缺的要素。该文通过爬梳史料,认为秦汉常见的借贷期限略分为超出或等于1年、不满1年、以出行返归为限3种。超出或等于1年的放贷,债权方主要是官府(或封君),面向初置产业的民众,有较强的扶助和劝勉意图。因其目的特殊,民间借贷中很少见。不满1年的放贷,在秦汉时最流行。以出行返归为期限的情况,可能存在于小吏上计等因公差旅中。关于收息周期,同样能归纳为逐年、逐月和期满收息3种。逐年收息,针对约期超出或等于1年的长期借贷,渊源于农耕生产的周期性。逐月收息,以工商投资性借贷为生长土壤。期满收息,约期内无债务往来,是秦汉时最寻常的收息方法。

 

关键词:借贷期限 收息周期 每年收息 逐月收息 利率

 

[作者简介]石洋,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助理研究员,北京,100732,邮箱:sekiyou1019@163.com。

 

3.中美工商业协进会与战后中美经济关系

……………………………………………………皇甫秋实

 

内容提要:二战结束前夕,战后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引起美国工商界的浓厚兴趣。为了把握战后对华贸易和投资的机遇,中美工商业协进会应运而生。该组织吸引了众多美国企业加入,不仅充分调动起会员企业的能动性,而且整合并优化了他们的资源,从而超越了单个企业的局限性,展现出强大的情报搜集能力和政治影响力,在重建战后中美经贸框架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容忽视的角色。面对国民政府在战后延续统制经济的趋向,中美工商业协进会对访美的中国政要积极施加影响,试图引导国民政府在战后采取保护私营企业、鼓励外资外贸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尽管美国政府和美国企业家在中美洽商的过程中保持密切合作,但双方在战后对华投资的问题上也存在分歧。美国政府对华援助不但对美国私人投资构成威胁,还间接加剧了中国国家资本的膨胀,给美国私营厂商扩大对华贸易和投资制造了巨大障碍。中美工商业协进会基于自身主观意愿对中国经济情报的选择性搜集和传播对美国政府和工商界均产生误导,令他们忽视了战后初期中国经济的严峻形势,并低估了美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难度。

 

关键词:中美经济关系 美国企业 中美工商业协进会 经济情报

 

[作者简介]皇甫秋实,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上海,200433,邮箱:huangfuqiushi@163.com。

 

4.1908-1948年上海工业总产值再估算

……………………………………………………方书生

内容提要:近代上海工业总产值的估算,尤其是1936年以后,是海内外学界关注已久且有难度的一个议题。通过辨别近代上海工业总产值的各种统计及其估计值,可以发现学界以往研究均采用静态惯性思路来估测动态发展的工业进程,且采用不甚完整准确的行业数据,推测20世纪30—40年代的上海工业发展,以至于总产值的估算偏离实情较大。本文借助上海市档案馆所藏比较完整的工业用电量数据,在仔细地辨别与排除了相关干扰因素之后,对近代中后期上海工业总产值进行估算。根据相关的估算值得出1908—1948年上海工业总产值的变动,其中四个从高到低的峰值年依次为1940年、1948年、1939年、1936年,结果得到了历史文献的佐证。尽管这尚非近代中后期上海工业总产值的精准复原,更多地是一种时间序列上的相对估值,但可以修正已有的推测,也有助于进一步探究近代上海工业发展的进程、水准与趋势性特征。

 

关键词:上海 工业总产值 再估算 工业用电量

 

[作者简介]方书生,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上海,200020,邮箱:fang.shusheng@163.com。

 

5.从计划到市场:20世纪80年代中国价格改革思路的形成——以1984年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为中心

……………………………………………………缪德刚

 

内容提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与此同时,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国政府对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单一价格制度进行了初步调整。至20世纪80年代初,扭曲的价格制度仍然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凸显了城市改革的落后,而价格改革是城市改革的关键点。在此社会经济背景下,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讨论了当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思路。其中,以“调改结合”为路径的价格双轨制改革思路引起了中国政府高层领导的重视。虽然价格双轨制施行后伴生了一些负面的社会问题,但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键词:莫干山会议 价格改革 双轨制

 

[作者简介]缪德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100836,邮箱:ndg2016@126.com。

 

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疗行业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进

……………………………………………………付明卫、薛仙玲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与中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进程一致,中国医疗行业供方中公立医疗机构的比例下降,民营医院数目已经超过公立医院,公立医疗机构享有的经营自主权大幅增加,因而整个医改进程是市场导向的。但是,在这一进程的某些时期,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变化,具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年至1997年的“市场导向、监管缺位”,1997年至2009年的“两相并重、探索前行”和2009年至今的“政府主导、干预回归”。出现这种演变模式的根本原因是市场机制无效这种观点在医疗行业盛行。十九届三中全会推行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对医改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调整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政府与市场关系 医改 市场主导 政府主导 信息不对称

 

[作者简介]付明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100836,邮箱:guoqushiling@163.com。薛仙玲,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北京,102488。

 

7.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魏明孔 丰若非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40年是我国经济史研究的黄金期,其研究成果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本文回顾和梳理了40年来我国经济史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对一些代表性成果进行了评论,对这一时期经济史研究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同时对于我国经济史研究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改革开放40年 中国经济史 回顾 展望

 

[作者简介]魏明孔,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836;丰若非,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100836。

 

8.清代江苏田赋积欠蠲免研究

……………………………………………………李光伟

 

内容提要:清代江苏田赋居各省之首,但日益严重的积欠致其田赋不能足额上缴。清代江苏田赋积欠历经前期的不时蠲免到中后期的周期性蠲免。计量分析显示,康雍乾三朝蠲免江苏田赋积欠数额相当于免除该省9年额赋银、1年额赋粮;清中后期积欠量激增,蠲免积欠银、粮数额约占同期全国普免积欠银粮总额之17%、21%,居各省首位,相当于免除该省19年额赋银、9年额赋粮。发轫于嘉道之际以迄清末的田赋缓征与连年展缓是江苏积欠衍生之主因。江苏田赋积欠的发展与恶化,嵌入了错综复杂的财政体制机制与人为因素。

 

关键词:清代 江苏 田赋积欠 蠲免

 

[作者简介]李光伟,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北京,100872,邮箱:liguangwei212@163.com。

 

9.论宋代地方政府行政成本问题的特点及启示*

……………………………………………………王晓龙

 

内容提要:“行政成本”是现代行政学、管理学中涉及到的一个概念。狭义的政府行政成本是指政府机构用于自身建立和运转的费用。广义的政府行政成本包括政府机构用于自身组织及运转的费用,以及在社会公共管理事务中所支出的费用与因行政行为失当给社会、环境等造成的隐性成本和无效成本之和。宋代地方政府机构数量之多、官员之众、耗费钱物之广,“三冗”问题之突出,为历代之最,其行政成本问题呈现出五方面的特点:一是存在“精简—膨胀”反复循环的怪圈;二是地方政府行政成本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三是地方政府用于自身运转需求的成本越来越高,用于社会公共服务支出的费用占比日益降低;四是地方政府显性的成本规模有限,而隐性成本消耗日益增高;五是地方政府非合理性解决行政成本的手段日益增多。这些特点对当今地方行政成本调控也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宋代 地方政府 行政成本 特点 启示

 

[作者简介]王晓龙,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研究员,保定,071002,邮箱:dragon1279@126.com。

 

10.西夏农村家庭生计问题述论

……………………………………………………郝振宇

内容提要:该文以黑水城社会文书、西夏法典和传世文献互相印证,对西夏农村家庭的生计问题进行讨论。一般农村家庭土地数量在40—100亩左右。为耕作方便,农户可通过买卖或租地方式将分块土地进行整合,其实际土地量因土地自由买卖呈现动态变化。一般农户拥有2—3头左右的大型牲畜,基本可以满足农耕需求;农具多种多样,但铁质农具一般需要购买。家庭收入以小麦、大麦等粮食为主,亩产约09石;家庭支出则主要有赋税支出和日常生活支出。总体而言,西夏农村家庭的生活水平处于中下水平。

 

关键词:西夏 农村家庭 生产资料 家庭收支 生活水平

 

[作者简介]郝振宇,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安,710069,邮箱:609830484@qq.com。

 

11.工业布局调整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解读“大跃进”时期的财政放权

……………………………………………………王丹莉

 

内容提要:本文尝试探讨“大跃进”时期财政放权的核心内容、深远影响及其真正动因。促成“大跃进”时期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后期新中国工业发展战略的细微调整,财政的放权缓解了中央政府的投资压力,通过提高地方政府财权实现了工业再积累。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和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央地财政关系服务于工业化进程并依工业化不同阶段而适时调整。对于“大跃进”时期财政放权的认识和解读不应仅局限于财政管理体制的层面,还应该更多地关注它与新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内在联系及其对工业布局产生的长远影响。

 

关键词:“大跃进” 财政放权 工业化 中央与地方关系

 

[作者简介]王丹莉,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100009,邮箱:wangdl@iccs.cn。

 

12.中国农地地权变迁的历史考察与当前“新集中”趋势的分析

……………………………………………………许天成 瞿商

 

内容提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农地地权在土地改革、集体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变迁过程中呈现“分散—集中—再次分散”的历史路径。近十年来,农地地权在20世纪80年代普遍的分散后重新出现集中化趋势,并且在不断加速。“新集中”趋势与集体化时期和20世纪80年代后分散经营基础上的部分集中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内涵。当前农地“新集中”不仅具有历史逻辑和历史动因,也是正在推进未完成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地权分散 地权变迁 “新集中”

 

[作者简介]许天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武汉,430073,邮箱:531807088@qq.com。瞿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武汉,430073,邮箱:513051746@qq.com。

 

13.《中国近代关税收入与分配统计》校勘记

……………………………………………………任智勇

内容提要:晚清海关的奏销统计数据20年前已由汤象龙先生完成,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数据被利用时错误迭出。笔者利用有关档案从财政年度和统计口径方面考察了汤先生数据形成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以浙海关为例,依据现存资料校勘了有关数据。浙海关统计数据存在的这些问题,目下经济史、社会史流行的大数据研究也当引起注意。

 

关键词:晚清海关浙海关汤象龙关税《中国近代关税收入与分配统计》

 

[作者简介]任智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100066。

 

14.传统中国地权问题再讨论——对刘志相关批评的回应

……………………………………………………曹树基

 

内容提要:针对刘志论文对我的误读与批评,本文再次解释传统中国的地权结构。本文强调,在刘志论文发表之前,学术界并没有忽视地权的分割。我的产权模型解决了地租、押金与利率的关系。在这个模型中,普通租佃和永佃、田底、田面与典,可以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中得到解释。摘引零星资料,以人文主义的勇敢来挑战社会科学的结构与体系,很不合适。

 

关键词:典 田面 田底 地权

 

  [作者简介]曹树基,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20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