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研究
《经济研究》目录及内容提要2017年第1期

2017-02-22

调整字号:

 

 

1.在发展实践中推进经济理论创新

…………………………………………………… 黄泰岩(4

内容提要:中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使中国具备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典型条件。从实践经验中,我国已总结提升出了一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但是,在中国进入中高收入阶段后,面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挑战,照搬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等学说难以指导中国新的实践,已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也需要与时俱进。为破解发展新难题,我国提出了由经济发展新常态、新理念、新动力、新路径和新政策等构成的用于指导中国新实践的新理论,并将该理论与十八大以前形成的理论进行系统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体系。最后指出了新体系具有的理论价值、世界价值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新实践 新理论 新体系 理论价值

 

2.集群商业信用与企业出口——对中国出口扩张奇迹的一种解释

…………………………………………………… 马述忠 张洪胜(13

内容提要:我国在资本市场高度不发达的情况下取得了巨大出口奇迹。本文从县级集群内部的商业信用视角对此提供一种解释。研究发现,集群商业信用显著促进企业出口扩张,主要是通过影响私营企业实现的,而且主要影响东部地区的企业出口。作用机制是集群商业信用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不仅显著提高企业进入概率,而且提升企业出口水平。为了解决集群商业信用内生性可能导致的识别困境,根据企业是否变更经营地点构造拟自然实验,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安慰剂检验显示,集群商业信用对加工贸易出口没有显著影响。这可以解释在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私营企业虽然相对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更难以从正规融资渠道获取资金,但依然实现了出口快速扩张。

关键词:商业信用集群 融资约束 企业出口 双重差分

 

3.中国海外并购的动因研究——基于广延边际与集约边际的视角

…………………………………………………… 刘青 陶攀 洪俊杰(28

内容提要:在海外并购蓬勃兴起的过程中,一个显著而重要的现象是,我国并购常常在东道国引起激烈争议并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甚至抵制。争议的焦点在于中国海外并购的动因被认为与市场经济国家不同。然而,中国海外并购的动因是否真的与众不同,这一问题并未得到严谨的检验。本文利用二阶段引力模型,克服传统文献中的样本选择问题,在统一框架下系统研究了我国海外并购的广延边际(区位选择)和集约边际(投资规模)决策。结果表明,我国海外并购表现出市场寻求和矿产金属资源寻求特征;我国经济发展到新阶段后,海外并购表现出战略资产寻求动机;在区位选择决策中,对东道国政治、经济风险欠缺考虑,甚至在投资规模上表现出明显的风险追逐特征,而重视交易成本,倾向于进入腐败程度较低的国家。双边投资协定对我国海外并购的区位选择和投资规模在总体上并无显著影响。总体而言,中国海外并购符合主流文献总结的基本模式,其特征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的特定需求。

关键词:海外并购动因 广延边际 集约边际

 

4.中国出口技术含量动态变迁及国际比较

…………………………………………………… 倪红福(44

内容提要:在当今全球价值链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一国生产的出口产品大量使用国外中间投入品,出口产品中内含技术不一定都来自本国,科学衡量出口技术含量水平和结构需要基于生产工序的数据。本文构建了基于生产工序的技术含量新测度方法,并利用19952011年全球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了中国及其他主要国家的出口技术含量水平及结构,研究发现:(1)自1995年以来,中国出口确实出现了一定的自身技术水平升级和优化。中国整体和各行业的全部技术含量、国内技术含量和国内技术含量指数都呈现增长态势,表现出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弱收敛趋势;(2)从各行业技术含量相对排名位次来看,中国出口的技术含量几乎锁定在世界最低端,远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根本无法对美日等发达国家构成技术威胁。

关键词:国内技术含量全球价值链 产品技术复杂度 全球投入产出

 

5.中间投入品进口、产品转换与企业要素禀赋结构升级

…………………………………………………… 钱学锋 王备(58

内容提要:本文构建了一个引入多要素投入和中间投入品要素密度差异的一般均衡贸易模型,分析企业进口中间投入品及其产品转换行为对企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影响。结论表明:高生产率企业更倾向于进口中间投入品;企业会根据中间投入品要素密度调整进口种类的数量与规模,发生产品转换行为;通过进口产品转换,中间投入品生产要素流动引起企业要素密度的变动,最终提升企业的要素禀赋结构。经验研究显示,进口中间投入品提升了企业资本密度大约40个百分点,进口产品转换则提升了企业资本密度大约26个百分点。企业通过进口的二元边际提升资本密度,但扩展边际的作用要大于集约边际。因此,通过进一步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减少企业中间投入品进口及其进行产品转换的外部政策约束,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要素禀赋结构,并进而改善整个经济体的生产与贸易结构,最终推动中国贸易发展的转型与升级。

关键词:进口中间投入品 产品转换 要素密度

 

6.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的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基于中国宏观和产业数据的测算及分解

…………………………………………………… 蔡跃洲 付一夫(72

内容提要:宏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可分解为代表普遍技术进步的技术效应和要素流动配置的结构效应。本文利用中国宏观及产业数据,在增长核算基础上将TFP增长分解为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据以对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来源进行细致剖析。实证结果表明:(1)得益于后发优势,19782014年间中国经济增长整体质量较高,增长动力约1/3来自技术水平的普遍提升,而结构效应的作用仅为技术效应的1/5。(22005年以后,中外技术差距的缩小导致后发优势逐步衰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迅速下降;而结构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提高,并维持了较高的TFP增长率;该趋势在二、三产业尤为突出,这也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结果。(3)金融危机后,产能过剩的钢铁、水泥所属领域和“金融与保险”、“房地产”等细分行业技术停滞或倒退却积累了更大比重的要素,存在要素资源配置“逆技术进步倾向”;要素驱动特征不断强化,至2014年才出现扭转迹象。宏观和产业TFP增长是未来保持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支撑。短期内应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将要素资源引导到技术和效率水平更高的细分行业,借助结构效应实现TFP增长;中长期则要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推动各行业技术进步。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效应 结构效应 增长核算

 

7.中国的产能过剩:程度测算与行业分布

…………………………………………………… 张少华 蒋伟杰(89

内容提要:企业的生产过程是一个跨期动态决策过程,传统效率评价方法(非参数前沿面分析方法和随机前沿面分析方法)只应用初始投入和最终产出计算效率值,而忽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跨期经营活动,从而可能错误估计中国的产能过剩程度。为此,本文拓展了Tone & Tsutsui(2010)提出的DSBM模型,采用基于冗余的DSBM模型重新测度了中国省际工业产能利用率。研究表明:(1)静态DEA方法与动态DEA方法测度的产能利用率存在显著差异。静态方法由于忽略企业的动态决策过程,倾向于低估产能利用率、高估产能过剩以及产生产能利用率过度波动的假象。而本文动态方法测度的我国平均产能利用率为6068%,确实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并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2)基于注册类型、轻重行业以及规模的动态分析发现,产能过剩问题在各个层面均存在。国有企业产能利用率高于其他注册类型企业;重工业产能利用率低于轻工业产能利用率;大规模企业产能利用率低于中小规模企业。(3)东部地区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而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均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这种现象在不同注册类型、行业以及规模层面均存在,说明根植于不同地区的市场化水平、开放程度以及产权保护力度等因素可能是解释产能过剩地区差异的终极原因。

关键词: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 动态SBM 存货

 

8.中国财政再分配效应测算

…………………………………………………… 汪昊 娄峰(103

内容提要:本文拓展了财政再分配的传统分析方法,将间接税纳入研究框架,构建了一个可以综合测算包括税收、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在内的各项财政工具的再分配效应的分析框架,综合采用财政预算归宿法、居民收入核算法和MT指数测量与分解法,以中国2012年投入产出表和城乡居民调查数据为基础,构建了社会核算矩阵和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测算结果表明:我国的财政再分配从整体上对收入分配为逆向调节。财政再分配导致全国基尼系数上升2%,其中,来源端间接税、政府社会保障支出和支出端间接税分别使基尼系数上升1.7%1.3%3.2%,转移支付、社会保障缴费和个人所得税分别使基尼系数下降3%0.4%0.7%。这一现象在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中均不多见。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转移支付、政府社会保障支出、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缴费在财政支出和收入中所占比重过低,对收入分配的正效应过小,间接税在财政收入中占比过高,对收入分配的负效应过大。

关键词:收入差距财政再分配 基尼系数 可计算一般均衡(CGE

 

9.转移支付提高了政府社会性公共品供给激励吗?

…………………………………………………… 李永友 张子楠(119

内容提要:作为财政分权体制的重要制度安排,转移支付不仅可以弥补地方财政缺口,而且也是中央激励地方政府履职尽责的重要机制。面对中国社会性公共品相对短缺的现实,转移支付制度能够对地方政府的社会性公共品供给行为产生有效激励?本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答案是否定的。中国纵向的转移支付制度,无论是筹资机制还是分配机制,不仅未能激励地方政府提高社会性公共品供给,强化地区间竞争对地方政府支出的约束力,而且超过门槛值的支出补助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的社会性公共品供给水平,尽管较高的转移支付筹资水平和专项补助方式有助于提高地方政府社会性公共品供给激励,但又背离分权改革要求。基于此,本文提出,中国应实现纵向转移支付向横向转移支付转变,减少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社会性公共品供给激励的不利影响,同时避免转移支付筹资和分配分离造成地方政府错误评估支出决策的成本与收益。

关键词:转移支付贡献率 收益率 门槛水平

 

10.资本账户开放对人民币国际化“货币锚”地位的影响分析

…………………………………………………… 杨荣海 李亚波(134

内容提要:本文基于2001Q12015Q1的季度数据,结合利率平价理论、占比法和F-H条件,计算了中国实际资本账户开放度,再运用经典的“货币锚”模型在面板数据基础上,分2001Q12009Q42010Q12015Q1两个阶段,讨论了资本账户开放对人民币国际化“货币锚”地位的影响。本文得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首先,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大多数国家,特别是与中国有密切经济往来国家的隐性“货币锚”,进一步开放中国资本账户会强化这一关系。其次,在2010Q12015Q1期间,人民币汇率对样本国家货币汇率影响呈现出负向关系。再次,在2001Q12015Q1期间,中国名义资本账户与实际资本账户一样,均没有显著变化,中国仍然是一个资本账户高度封闭的国家。实际资本账户曾经在20042011年期间,有超过名义资本账户的迹象。最后,尽管中国对实际资本账户开放进程持稳健态度,但资本账户开放速度加快有利于提升人民币隐性“货币锚”地位。

关键词:资本账户开放 货币锚 人民币国际化

 

11.独特公司治理机制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来自互联网公司双层股权制的全球证据

…………………………………………………… 石晓军 王骜然(149

内容提要:双层股权制度在现代新兴高科技企业中的使用率持续上升。对这种新兴公司治理机制的研究,以往主要集中在它引发的委托代理问题上,而关于它对创新的影响的研究尚是一个缺口。本文通过引入短期业绩敏感性拓展了Chemmanur-Jiao模型,对此问题做出了理论分析,并以BvD-Osiris全球上市公司数据库中20042013全球互联网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模型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全球意义上,双股制对企业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作用在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及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样本选择问题进行处理后更为显著且影响更大。同时,双股制的创新促进作用还取决于外部投资者的短期业绩敏感性,这在新兴国家与发达国家有显著差异。在外部制衡机制不完善的新兴国家中,采用双股制而且创始人任CEO或董事长反而会减少创新投入。进一步的实验设计的证据表明,中国目前采用双层股权制度的条件还不成熟。

关键词:双层股权结构创新 互联网企业 公司治理

 

12.官司、声誉与上市企业更名

……………………………………………… 谢红军 蒋殿春 包群(165

内容提要:本文以声誉为着眼点,对我国上市企业更名与被诉官司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被诉官司引致的负面声誉冲击会显著、稳健地提高企业更名概率,而其中尤以资金和产权类官司的效应最强。影响机制方面,官司的声誉效应更多表现为加剧企业融资困境和内部代理冲突,并形成企业更名的主要诱因,相对而言产品市场则因信息迟滞等原因而并非关键的传递途径。我们的研究表明,被诉官司的确类似于负面的商业性信用评级,向市场传递了企业的声誉信号,但企业更名却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这种声誉信号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更名声誉 官司 诉讼 信息不对称

 

13.金融资产配置动机: “蓄水池”或“替代”?——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 胡奕明 王雪婷 张瑾(181

内容提要:企业对金融资产进行投资,势必减少对经营资产的投资,这是否会导致实体经济被“挤出”?本文选择20022014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企业金融资产配置与GDP周期变量显著负相关,与广义货币M2周期变量和法定准备金率显著正相关,与股票指数增长率显著负相关,表明企业配置金融资产以“蓄水池”动机为主,即基于预防储备目的。企业对非现金的其他金融资产的配置与GDP周期变量显著正相关,而与M2周期变量显著负相关,表明企业对其他金融资产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替代”动机,即以减少实体经济投资为代价,追求金融资产上的收益。一些经营运作良好、财务状况较佳、托宾Q较高的企业,配置金融资产比较多。

关键词:金融资产配置实体经济 挤出效应

 

14.宏观问题之微观证据与微观研究之宏观价值——第五届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学术研讨会综述

…………………………………………………… 范从来 陈冬华 王宇伟 沈永建 姜国华(195

 

15.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政策选择——中国宏观经济学术研讨会(2016)综述

…………………………………………………… 苏梽芳 陈昌楠(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