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研究
《经济研究》目录及内容提要2017年第6期

2017-07-11

调整字号:

 

 

1.“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辨

……………………………………………………………… 李扬(4

内容提要:我们主张环绕金融的基本功能来重新审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命题。本文认为,所谓“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根本的要求,就是有效发挥其媒介资源配置的功能;所谓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则要求的是降低流通成本,提高金融的中介效率和分配效率。因此,进一步理顺利率、汇率和无风险收益率曲线等媒介资源配置的市场基准、建立稳定的筹集长期资金和权益类资本的机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建立市场化风险处置机制以及完善金融监管框架,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根本举措。

关键词:金融实体经济 疏远化 金融功能 资源配置

 

2.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与当代中国的绿色发展——兼评环境与发展不相容论

…………………………………………………… 黄茂兴 叶琪(17

内容提要:在中国经济转型进程中,有关中国环境与发展不相容的国内外言论不绝于耳,考验着中国的发展自信。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正是有力地驳斥了这些言论。绿色发展理念以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为理论源泉。在东西方有关环境保护理论的发展演变的背景中,本文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指出了绿色发展理念的创新内核以及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对人类绿色发展的理论创新。立足中国长期以来的环境保护实践,文章阐述了中国绿色发展是从思想到行动上对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创新发展和对全球环境保护的理论贡献。加快中国绿色发展还应把握好地位、投入、力度、配置、定位等关键问题,确保绿色发展落到实处,展现中国在全球环境保护与绿色转型发展中的样板作用,从根本上回击对绿色发展的质疑,树立中国经济转型的强大自信。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 人与自然 和谐共处

 

3.金融杠杆、杠杆波动与经济增长

…………………………………………………… 马勇 陈雨露(31

内容提要:本文基于68个国家19812012年的动态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对金融杠杆及其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杠杆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随着金融杠杆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速会先升高后降低,存在一个“拐点”。与此同时,金融杠杆波动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意味着金融杠杆波动性的加大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根据相关实证结果推算,预计中国将于20192020年进入拐点区域,此后宏观经济可能面临经济“保增长”和金融“去杠杆”两个基本问题。为此,应积极加快经济的转型升级,同时采取稳健有序的“去杠杆化”策略,以实现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双重平衡。

关键词:金融杠杆杠杆波动 经济增长

 

4.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与经济新常态的数量描述

…………………………………………………… 王少平 杨洋(46

内容提要:本文根据研究目的而构建GDP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协整系统,将简约的协整VECM模型转换为结构VECM,继而转换成包含有协整信息的VMA,通过VMA识别长期和短期冲击并分解长期趋势。根据长期趋势的演变和GDP的分布而推断经济新常态的数量特征。由此产生的主要结论为:GDP长期趋势呈现出结构性下移,其平均增幅从20012009年的9.88%,下降到20102014年的7.85%。这一结果揭示了2010年以来经济增长持续下降的源头,其隐含的意义之一是宏观经济形成了部分弱供给特征。基于长期趋势的结构性下移,本文推断长期趋势和GDP增速的取值范围,据此检验GDP增速服从截尾正态分布,由此计算GDP的长期趋势分布于5.5%7.5%之间,GDP增速具有915%的概率稳定在6%7.5%的区间。这一结论意味着,我国GDP增速的持续下滑将止于6%以上;GDP增长速度正在从10%左右减速至6%7.5%之间,这是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长期趋势减速换挡 协整 新常态

 

5.混频数据、投资冲击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

…………………………………………………… 仝冰(60

内容提要:使用中国数据估计DSGE模型时,由于缺乏季度的支出法消费、投资数据,一般使用月度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加总作为替代。本文利用这一数据对DSGE模型进行贝叶斯估计,发现参数估计结果会出现系统性偏差;而使用年度的支出法消费、投资数据进行估计,模型的样本外预测绩效总体更优。基于这一结果,将年度频率的支出法投资、消费数据与季度频率的GDP、货币、通胀数据相结合,同时又结合投资品价格的年度(19921997年)、半年度(19982002年)和季度(20032016年)数据,对模型重新估计并进行方差分解。结果表明:中国产出波动的最主要解释因素是与投资相关的冲击,其次为货币政策冲击、持久性技术冲击和外生需求冲击。

关键词:DSGE模型 贝叶斯方法 混频数据投资冲击

 

6.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与我国上市企业融资成本

…………………………………………………… 韩乾 袁宇菲 吴博强(77

内容提要:随着当今国际金融一体化日益加深,研究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热钱)对资本接收国,特别是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使用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研究热钱对上市公司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热钱流入能够显著地降低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并且这种影响与企业所在城市的对外贸易量密切相关。这主要是因为部分热钱通过虚假贸易进出我国银行系统而造成的。进一步地,本文探究了热钱对不同行业的不同影响,发现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成本对热钱最为敏感。

关键词: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国际热钱 融资成本 对外贸易

 

7.上市公司现金股利不平稳影响投资者行为偏好吗?

…………………………………………………… 陈名芹 刘星 辛清泉(90

内容提要:上市公司现金股利不平稳是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但迄今,投资者是偏好还是厌恶股利不平稳的股票仍不明朗。本文首次分析和检验了公司现金股利不平稳程度对我国投资者行为偏好的影响。采用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公司股利不平稳程度的增加与整体机构投资者持股数量的减少相关联;与非独立机构投资者(券商、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信托公司及财务公司)持股数量的减少相关联,且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前更加明显。此外,相比于包含“铁公鸡”和“无规律”股票在内的市场投资组合,投资者更青睐于现金股利不平稳股票投资组合,但现金股利不平稳程度并不显著影响投资者的短期财富。进一步研究发现,投资者持有一年期股利不平稳程度较低的股票投资组合比持有股利不平稳性较高的股票投资组合需要多支付4.2%的股利平稳性溢价,且股利不平稳程度显著影响了投资者的预期投资收益。

关键词:股利不平稳机构投资者 投资组合 股权分置改革 股利平稳性溢价

 

8.地区质量声誉与企业出口表现

…………………………………………………… 叶迪 朱林可(105

内容提要:本文研究在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地区质量声誉”对企业出口表现的影响。我们以本地区企业出口的同类产品平均质量为该产品“地区质量声誉”的代理变量,发现以地区为主体的出口产品质量声誉会对企业出口绩效产生显著为正的影响,而且当企业出口的产品质量差异化程度越高时,这种影响越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地区质量声誉”对非外资企业、通过贸易中介出口的企业、出口目的国距离更远的企业以及自身产品质量较低的企业影响更大。除此之外,“地区质量声誉”的提高还有利于产品出口价格的提升。这些证据与“地区质量声誉”在存在质量信息不对称时有助于企业实现更优秀出口表现的假说相一致。本文的研究表明,在推动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过程中,地方政府需要关注作为地区公共物品的“地区质量声誉”的培育。相应地,中央政府也需要关注“国家质量声誉”的培育,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声誉,以避免中国出口陷入“低质量陷阱”。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质量 地区声誉 出口

 

9.信息化与中国企业就业吸纳下降之谜

…………………………………………………… 邵文波 盛丹(120

内容提要:近年来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大企业表现得更为明显。已有研究集中于劳动收入占比的讨论,却忽略了企业就业吸纳持续下降这一重要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异质性企业的理论框架,并从信息化的角度,对我国劳动收入占比和企业就业吸纳下降的现象进行了解释。具体地,信息化的发展会带来劳动收入占比的普遍下降,但是却未必会导致企业就业吸纳能力的下降。我们进一步证明,在发展信息化的过程中,为避免企业就业人数的下降,必须放开市场竞争,否则就会出现劳动收入占比与企业就业人数双双下降的现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微观大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稳健地支持了上述结论。本文的研究对于“保增长、促就业”以及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具有重要政策含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劳动收入占比 就业吸纳下降

 

10.中国式分权下的偏向性投资

…………………………………………………… 吴延兵(137

内容提要:本文基于政府官员“经济政治人”假设,论证了中国式分权下市场参与者的投资行为逻辑,为中国粗放式经济增长提供了一种解释。在垂直集中的官员治理模式下,中央政府因信息所限,难以有效约束地方官员“重生产,轻创新”的自利性投资偏好。在经济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及其官员掌控着可观的经济资源,形成政府主导型经济。结果是,地方官员的自利性投资偏好能够借助政府“有形之手”,作用于各类市场参与者的投资行为,从而整个社会投资呈现“重生产,轻创新”的偏向。本文运用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理论假说,结果表明,在中国式分权下,地方财政分权度越高,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创新性支出占生产性支出的比重越低。

关键词:中国式分权自利性投资偏好 创新性投资 生产性投资 粗放型增长

 

11.最低工资与已婚女性劳动参与

…………………………………………………… 马双 李雪莲 蔡栋梁(153

内容提要:借助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12013年数据,以及最低工资标准在不同区县不同时间上的差异,在分别考察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工资、就业的影响后,本文重点考察了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劳动参与,尤其是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1)最低工资标准上涨10%,员工的雇佣工资显著增加6.6%,被雇佣概率下1.2%,但在10%的统计水平下不显著。(2)最低工资标准上涨主要增加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最低工资标准每上涨10%,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显著增加1.86个百分点,且以从事非农工作为主。对工资收入处于最低25%的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更是显著增加3.03个百分点。(3)综合考察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以及进入劳动市场后就业概率的影响发现,最低工资标准上涨10%1655岁已婚女性中就业个体的占比显著增加2个百分点。(4)从异质性上看,最低工资标准上涨主要影响中年、低教育水平或来自西部地区的已婚女性。在劳动供需发生根本转变的情形下,通过激活劳动力存量,上调区县最低工资标准对短期内缩小中国劳动力供需缺口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最低工资已婚女性 劳动参与

 

12.地方财政杠杆的激励机制、增长绩效与调整取向研究

…………………………………………………… 郭玉清 孙希芳 何杨(169

内容提要:本文运用空间滞后Tobit和非线性动态门槛等前沿计量模型,从时、空两个维度重新审视了地方财政杠杆的激励机制和增长绩效。结果发现:(1)地方政府传统融资模式隐含着双重卸责动机,即“隐性担保”诱发的跨域卸责和“期限错配”诱发的跨期卸责,受传统政绩考评机制激励,“卸责组”省区形成相互仿效卸责的区域传染效应;(2)纵向失衡的财权事权配置框架、渐进放松的显性融资约束及地方政府同金融机构基于利益互联的隐性授信契约,成为卸责融资行为难以忽略的制度背景;(3)侧重增长绩效而非福利配置的制度安排,诱导地方政府扩张杠杆主要以市政建设和公共资产积累为导向,但西部落后省区表现出更强烈的短视卸责融资倾向,形成流动性风险的区域失衡;(4)卸责融资诱发非线性增长绩效门槛效应,跨越门槛的杠杆绩效趋降,但尚未明显阻滞增长,显性门槛值高于现行流动性风险警戒线,中长期执行警戒线仍有上调空间。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新常态下的地方财政杠杆调整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卸责激励预算软约束 增长绩效门槛 地方财政杠杆

 

13.土地流转、户籍制度改革与中国城市化:理论与模拟

…………………………………………………… 周文 赵方 杨飞 李鲁(183

内容提要:本文试图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在考虑到劳动力异质性的基础上分析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和城市化的关系。为此,本文构建一个包含农村和城市两类异质劳动力以及农村和城市两类区域用地的内生城市化模型,引入土地流转和人口迁移的限制,研究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对城市化和居民福利的影响。模型理论分析表明:(1)在严格的土地控制和户籍限制下,只有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农村劳动力会迁往城市;(2)无论是允许土地流转还是户籍制度松绑,将有更多农村劳动力迁往城市,城市劳动力产出增加,农村劳动力福利大幅改善,城市劳动力的福利仅有少许下降,城市化率提高。反事实检验发现:允许1单位农村“宅基地”流转置换为0.5单位城市建设用地,则2000年和2011年城市化率比实际值分别提高1个和2.5个百分点;若劳动力摩擦程度整体下降0.3个单位,则2000年城市化率比真实值提高2个百分点,2011年提高3个百分点。本文的政策启示为:土地流转和户籍制度松绑的联合改革能够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及促进城市化红利的共享。

关键词:土地流转户籍制度改革 劳动异质性 城市化 区域均衡

 

14.中国农业转型发展:经验、启示与展望——首届农业经济理论前沿论坛综述

…………………………………………………… 罗明忠 万俊毅(198

 

15.第三届国际经济学前沿论坛综述

…………………………………………………… 刘修岩 邱斌 秦蒙(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