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随笔·访谈
高培勇:积极财政政策不能偏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2018-10-24

调整字号:

  2018年10月24日,《经济参考报A07版【理论周刊栏目刊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在出席“2018杭州湾论坛”时所提出观点。观点如下: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能偏离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

  高培勇表示,中央政治局会议针对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了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稳”政策,与十年前反国际金融危机时提出的政策相比,去掉了稳增长。

  “这是决策层传递的非常重要的信号。”高培勇指出,与高速增长阶段大不相同,现阶段中国经济所面对的主要矛盾是结构问题而非总量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而非需求侧;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非需求管理。经济下行压力固然集中体现于实施需求管理的必要性上,但相对于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扩大需求不仅是次要目标,其操作亦须掌握在“适度”范围内,不可“大水漫灌”中国宏观调控所依托的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而非政策安排。

  “经济下行压力固然要求和决定着政策层面的相机抉择,但相对于体制机制性变革,相对于推进各种基础性改革,短期‘对冲性’逆向操作的功效绝对不可同日而语。”高培勇认为。

  “试想一下,当你提出财政政策如何做的时候,你心目当中的财政政策是什么样子?我揣摩,不少人把财政政策都放到了需求管理这一条主线上面去,搞扩张。”高培勇表示,“怎么扩张,第一靠减税降费,第二靠扩大基建投资,第三是加大财政赤字。理念、思想、战略在某种意义上不自觉地、下意识地又回到了十年前的轨道。”

  高培勇指出,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能偏离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十年前减税降费是为了扩需求,对稳增长有利,现在的减税降费是为了降成本,降企业和实体经济的成本。以降成本为主要目标,特别是为实体经济降成本,减税降费所聚焦的对象,便主要是企业。因而,减税降费是结构性的而非总量性的——有明确的操作指向而非不分青红皂白地减和降。

  谈及扩大赤字时,一定要以防风险作为重要约束条件之一。当前正在进行的三大攻坚战之首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其中重要的是金融风险,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因此,此时提及扩大财政赤字一定需要有底线思维,不能跨越财政赤字占GDP比重的3%,要守住这一条底线。”高培勇称。

  (内容来源于经济参考报)

  关键词:高培勇;财政政策;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http://dz.jjckb.cn/www/pages/webpage2009/html/2018-10/24/content_47912.htm

  编稿:王山;审校:王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