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中国城市现代化转型—实践与评估

2018-11-19

调整字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平 张佶烨/摄

  2018年11月18日,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第七届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长程安东,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学部委员高培勇分别在开幕式上讲话。有关部委领导和城市市长在大会上作了发言。本次会议进行了换届改选工作,举办了城市创新发展论坛,并且举行了《中国城市百科全书》的新书首发式。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平在城市创新发展论坛上发表了主题为“中国城市现代化转型—实践与评估”的演讲,以下是根据现场发言整理的文字实录:

  张平:非常高兴主持人给了我15分钟的演讲时间,我希望在这个时间里面准时把我的内容介绍文。

  我的演讲题目叫“中国城市现代化转型—实践与评估”,希望跟大家讲三个部分。

  第一城市化与中国经济的转型,中国进入到了一个城市化什么样的阶段,对未来城市模式的选择;第二通过高质量发展的有关转型研究,跟国际进行一些指标对比,让大家逐步理解现代化高质量转型的特性。最后讲讲我们的道路和挑战。

  第一、城市化率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中国处于什么样的现代化城市阶段?2019年,我们的城市化率大概达到61%的水平,今年是59%点多。2023、2024年,根据我们的预测,城市化率达到65%的水平。65%的水平从国际比较看,是亚洲国家基本达到这个水平以后,就进入一个叫做“稳定”阶段,以后城市化主要是靠城市人口的高比例和他的出生率走入逐步城市化过程中。这是亚洲的模式,因为农村的人口又少,出生率和死亡率又高,所以通过自然的规律,就能使得我们的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

  全世界公认的另外一个期限是2028年,或者到2030年前后,中国的城市化率达到70%,达到70%从全球来看,它的基本概念叫做城市化建设周期结束。中国现在面临的城市化率是这么一个情况,大的建设周期已经结束,一个国家的赶超速度基本上就停了,在这之后最重要的活动,从建设繁荣周期转向了运营之初的成本阶段,很多要高成本的折旧、运营,这对我们未来的城市是很大的挑战,尽管看上去还是有一段时间,也就仅仅十年的光景,我们就能看到中国从一个以城市化推动的高速增长阶段逐步放缓,先是人口65%左右放缓,到70%是整个建设周期基本结束,那时候我们雄安也建的七七八八了,大的建设周期就结束了。整个靠城市基建扩张的繁荣阶段要转向城市大量靠折旧和成本运营的阶段。

  1、城市化似乎没有推动人口的集聚

  中国的土地城市化速度明显高于人口的城市化速度,特别是一二线城市的集中度远低于国际水平,中国一二线城市集中度人口占比大概在25%左右,国际上基本上达到70%左右,所以能看到中国的土地城市化速度很快,城市化一个最大的特征是人口集中,我们现在是人口密度下降,这件事儿是这几年最重要的转型过程,就是城市的集聚效应要不断发挥。

  2、城市化率与经济结构

  城市化率达到一定阶段之后会呈现两个“U”字曲线,一个就是消费率随着城市率的先是60%要逐步提高,现在中国已经显现出来了它的提高;第二,整个投资会随之下降。另外一个“U”字曲线就是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大概在60%几,中国在55%左右,服务业的比重超过了制造业,今年服务业比重大概55%的水平,消费率随着城市化率超过了55%,甚至到60%的水平以后,消费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消费最根本的升级不是一般商品性升级,所有的现代商品,包括车,真正地升级是科教文卫体娱乐、养老,这些高端服务业的升级才是收入弹性大于1的。

  3、城市化率提高下的分配与消费

  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消费更趋向于多元化,尤其消费服务比重上升;第二收入分配水平应该越来越平均,原来我们老说全国基尼系数为什么高?高的原因是我们城乡差距大,但是现在城市化率越来越高,这个时候城乡差距已经说明不了问题,我们需要更好的解决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因为城市化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所谓的公共服务支出的上升。中国公共服务支出,以后中国的基尼系数改善程度在世界上是排名很低的这也说明整个城市化公共服务转型并没有完成关于在人力资本发展上和居民分配福利提高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4、中国参与全球共治

  更为开放,出口导向。因为中美贸易战这方面讲的很多,但是现在越来越爱用的词不是说我们主导全球化,而是说全球多元化条件下中国怎么积极参与到多元治理过程中,中国的规则怎么和国际更好的接轨,这是未来我们的开放在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必须要完成的事情。

  5、城市化推动创新

  城市化以后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创新,跟传统工业化特别不一样,这就是上午很多教授、领导讲的,就是我们过去在工业化的时候强调的是物质观,对人的服务很弱,未来创新除了按原理的创新以外,城市化以后未来越来越要强化基于人的创新服务。未来就是三条,一你能不能节约人的劳动时间,让人们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或者受教育时间,或者说有更多的富余的自由支配时间;第二能不能更好的在自由支配时间中体验更为壮观和更高质量的教育活动、娱乐活动、各类活动,包括虚拟现实等等都开始强调,我很幸福,我想看什么样的东西都有;第三生物技术为主导的,怎么延长人的生命。所以城市不但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它要使得人的劳动时间下降,自由时间更多的得到效率,能够使人的寿命更长,这是现代城市对人的服务基准。四人和人连接起来,共同互动,导致城市创新外溢。

  二、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基于此我们做过一些国际高质量的研究,我们的团队也在发表增长蓝皮书的时候做了一了讨论。

  (一)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和特征

  以人为中心是根本,这里面要克服掉物质观

  (二)高质量发展指标

  这些是增长效率、稳定效率、创新效率、市场效率、政府效率指标,消费促进、环境质量,上午很多专家都讲了创新,讲了效率,讲和以人为本的消费升级,讲了环境的低碳,我们这只不过把它细化成这些指标,这些指标比较复杂,但是有特征的主要都跟国际可比。

  (三)中国与发达国家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差距

  我们发现有关物质效应方面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都在全世界前几位,但是有关软的,比如说政府效率、低碳生活、生活质量、创新程度都是偏低,特别是在公共转型部门,我们看到的公共转型还是非常不够。这些都是我们能看到的一些指标,《中国经济增长蓝皮书》都发表了。这一块能看到,特别是像知识产权保护、政府效率、货物市场效率等等,排名情况都有它的压力。特别要指出,中国在消费口,我们的科教文卫体的消费比重中,相对来说比较低,现在的消费结构含量被牢牢卡在了吃、住,29%是吃,22%是住,17%是行,现在吃住行,再加上消,70%、60%都卡在这了。我们想提升科教文为体方面,所以现在中国要以人为本,提高人力资本,最重要的是提高科教文卫体的消费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使得我们人的质量能够提高,人的质量提高才能够创新,创新城市才有可持续。所以城市经济里头和原来的经济特别不一样的,这里面强调的是人的再生产高于物的再生产,这一点特别重要。

  三、挑战与现代化转型

  经济增长的第一个挑战就是经济增长减速,明年压力还是比较大。

  二高杠杆,中国这几年城市化推动了负债水平提高。经济开始逐步从建设周期转向了运营周期以后,整个城市杠杆就要如何可持续,这是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这些杠杆率也在国家资产负债表当中有过详细的计算和公布。

  三人民币汇率压力,全世界中等收入陷阱归根结底,如果一个国家的汇率持续贬值超过25%,在一两年之内,“中等收入陷阱”的压力就非常大了。未来我们要遵循十九大报告,推动现代化治理的发展。

  我的讲演正好15分钟,就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未经讲演者审阅)

  发言ppt下载

  关键词:城市化率;高质量发展指标;现代化转型

  (编稿:张佶烨;审校:王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