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学术刊物
  • 《中国经济史研究》
  • 编辑部地址:中国北京西城区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邮政编码:100836

    电话:(8610)68035007

    邮发代号:82-749

    E-mail: jjsbjb@126.com

    国内统一刊号:CH11-1082/F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8005

    单价:人民币20元

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4年第4期(总第116期)
目录及提要

现代化研究
传统与现代的主辅合力:从冀中定县看近代中国家庭手工业之存续 ……………………李金铮(3)
内容提要:近代冀中定县家庭手工业的历史表明,手工业存续之原因,既有传统因素的惯性,也有现代因素的刺激,但以传统力量为主,现代因素是在配合传统力量中发挥作用的。最根本的原动力,自古皆然,即以手工业补农业之不足,维持农家生计。但要实现这个原动力,还需要农家自身和外部社会条件的支持:其一,历史传承、农闲时间和机会成本低一直是家庭手工业存在的传统力量,使得农闲不闲,从而缓解或解决了农业劳动力剩余问题。其二,手工业原料来源扩大,既有传统原料,又有现代原料,但以传统原料为主。现代机纱原料的供给,对手工织布是一个促进,反映出机器工业与手工业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关系。其三,手工业工具也以传统为主,但有些手工行业尤其是改良布机的大量使用,使得织布户扩大商品生产成为可能。其四,广阔的销售市场更是手工业存续的重要前提。尽管洋货进口和本国机器工业品的销售越来越多,但仍远不能满足广大民众的消费需求,没有也不可能替代农村手工业。不可否认,有的手工业的生产有过波动甚至衰落,但原因非常复杂,既有机器工业品的排挤,更有传统因素的影响,不能无限夸大洋货的冲击,更不能因此而否定手工业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定县 手工业 传统 现代

专题论文
试论唐五代敦煌寺院畜牧业的特点…………………………………………………苏金花(18)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根据敦煌文献,探讨唐五代敦煌寺院畜牧业发展的特点。敦煌寺院普遍拥有牧群,牧羊业是寺院畜牧业的重要内容。寺院畜牧业经营属于民间富裕地主型规模化经营方式,委派牧人进行放养,牧人身份不同享受不同的待遇。同一时期寺院畜牧业发展并不平衡,不同时期寺院畜牧业水平有很大的差异。畜牧业经营主要是满足生产、生活中耕种、运输以及乳产品以及毛皮制品的需要,除却“食肉”需求外,寺院畜牧业用途与民间私营畜牧业基本相同。敦煌寺院畜牧业是唐五代敦煌地区民间私营畜牧业发展的表现之一。
关键词:唐五代 敦煌 寺院 畜牧业

五代征耗考论…………………………………………………………………………盛险峰(30)
内容提要:在军需财政“量出”难计的前提下,征耗是五代“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这一背景下,五代不断调整征耗政策,征耗的内容、额度和性质有明显变化,出现了多样化、折变化和经费化的趋势,体现了唐宋之际赋税演进的基本特征。这不仅加剧了五代社会矛盾,也对宋以后赋税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五代 征耗 多样化 折变化 经费化

明清时期浙江里甲体系的改造与重建………………………………………………………侯 鹏(37)
内容提要:明清时期,伴随一条鞭法改革的进程,浙江地区的里甲体系经历了一个以田土为中心的改造和重建过程。通过不定期的土地丈量,原有里甲组织编户的内涵为编田所取代,通过定期的“均田均役”编审,征收组织向着更具地缘化的方向发展。作为这多重行政操作交错进行,长期累积的结果,“图”一级单位在清前期具有了程度不同的地缘性特征。其地缘性强弱取决于土地丈量和推收的准确程度,也与均田编审的组织合理程度密切相关。
关键词:里甲 明清 均田均役 编审 浙江

更名田研究新探——以河南鹿邑县藩王田的转化过程为中心…………………………盛 承(56)
内容提要:入清以后,藩王田在融入州县田土及赋役体系时,部分田土并非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州县相对应的更名田。以鹿邑县为例,在藩王田向更名田转化的过程中,各州县的官民以赋役负担为核心,以坐落县际交界地带的藩王田为操纵对象,通过争夺田土的历史版籍或飞洒租税等方式,重新整合了藩王田及其赋税的归属,从而形成州县更名田分布实态。具体而言,隶属亳州的藩王田转化为鹿邑的更名田;隶属柘城的藩王田租税飞洒至鹿邑,从而虚构出一处承担相应租税的更名田。这一整合过程一旦完成,州县的更名田田赋格局便基本定型。另外,在统计更名田的顷亩时,首先要辨明田土的实与虚,其次要充分理解“亩”的内涵,再次要注意田土数字的时代性,不能混同合计。
关键词:藩王田 更名田 赋税 田土统计 税亩

清代晚期地方粮价报告研究——以循化厅档案为中心…………………………………余开亮(65)
内容提要:加深清代粮价报告制度的认识,对于利用粮价数据进行的研究极为重要。以往学者主要从粮价奏折和粮价清单等中央档案研究清代粮价奏报制度,本文则主要利用循化厅档案研究清代晚期粮价报告制度在地方的实际执行情况。通过循化厅斗行所报告的粮价清单,梳理了循化厅粮价报告形式和内容的规范化过程。通过循化厅与上级官员关于粮价报告的往来公文,揭示了布政使作为地方和中央粮价信息传导枢纽的关键作用。布政使负责汇总通省厅县的粮价再由督抚上奏皇帝,同时编制粮价细册上报户部,布政使对府县粮价报告的督促和查核对粮价报告制度的执行至关重要。
关键词:粮价 报告制度 循化厅 档案

利益共同体与中国近代茶叶对外贸易衰落——基于上海茶叶市场的考察……………张 跃(75)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近代上海茶业市场制度的研究,从中总结出洋行、买办与茶栈形成了稳固的利益共同体关系,并分析了形成共同体内在逻辑及实现途径。文章认为,该共同体主导了近代上海茶业市场制度的构建,在这种制度条件下,共同体内部参与者通过共赢与共识实现了各自利益最大化追求。但是,这种制度分割了市场、制约了市场扩张,造成了行业上游对质量改进的漠视,同时引致了投机交易的盛行,投机推高了茶叶的市场价格,致使近代中国茶叶外贸的衰落。
关键词:近代 上海 茶业市场 演变

热河蒙地永佃制下的土地经营和佃农生计……………………………………徐建生、刘克祥(89)
内容提要:热河蒙地永佃制下的地权和佃权分离彻底,佃权的买卖、流动相当自由,但佃权的占有和使用基本一致。随着佃权的不断集中,雇工或雇工性耪青经营,成为永佃农土地经营的重要模式。这是热河蒙地永佃制及其经营模式的显著特点。日伪统治时期,这种经营模式基本延续下来,但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和残酷劫夺,特别是推出强迫种植鸦片、高额征收“禁烟特税”的毒害政策,蒙汉和各族人民的心身惨遭戕害,农业生产被破坏,大小永佃农入不敷出,急剧均贫化,最终永佃农和蒙人地主都被推到了饥饿和死亡线上。
关键词:蒙地永佃制 土地经营 日本侵略 鸦片种植 均贫化

国民政府时期合作金库制度的探索与失败……………………………………………康金莉(109)
内容提要:20世纪30年代后期,为避免农业合作事业过度依赖商业金融所产生的种种弊端,同时为保证抗战物资供应,国民政府开始探索建立以合作金库制度为中心的合作金融体系。但由于合作基础薄弱,以及政府强制制度供给的无效,导致贷款质量低下,合作金库难以持续发展。对前期合作金库制度建设的失败,国民政府将其归因于政府控制力不足,乃改为自上而下发展路径,从资金与行政各方面实行对合作金库的全面控制,最终导致合作金库完全丧失独立性与能动性,变异为国家农贷政策工具。国民政府建立独立合作金融体系的目标最终未能实现。
关键词:民国 合作金库 农业贷款

人民公社时期农户劳动报酬实物化及其影响——以20世纪70年代河北某生产队为例………………………………………………………………………徐卫国、黄英伟(120)
内容提要:本文根据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河北保定清苑县一个生产队的实物账及其他调查资料,以个案的方式,针对人民公社时期农户劳动报酬实物化问题,揭示其抑制农户消费行为的合理化,以及助长农户超计划分粮的策略性行为,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历次无锡、保定农村经济调查的缺憾。
关键词:人民公社 劳动报酬 实物 消费行为 超计划分粮

信用担保制度的变迁与农户融资的困境——兼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中担保体系建设优先性…………………………………………………………………………赵学军(129)
内容提要:本文提出广义信用担保制度概念,并从这一视角分析信用担保制度变迁对农户融资的影响,认为造成当前农户融资困境的根源之一是农村信用担保体系的缺失。而农村信用担保体系的缺失是20世纪50年代后传统信用担保制度发生巨变形成的。土地改革摧毁了传统信用担保制度中的保证人阶层;私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了传统信用担保制度的产权基础。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而与之适应的信用担保制度却没有及时建立起来,致使农户受到信用担保的约束,难以获得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破解农户借贷难的关键,应是大力发展农村信用担保制度,农村信用担保制度建设应该优先。
关键词:农村 信用担保 农户融资 产权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
汉简所见两汉之际窦融集团对通货膨胀的治理及影响……………………………侯宗辉(141)
内容提要:两汉之际的通货膨胀问题十分严重。其时,据守河西五郡的窦融集团针对世情,依次颁布执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理举措后,河西地区呈现出了民庶殷富、仓库有蓄的社会新景象。如此显著变化在动荡不已、物价暴涨的两汉交替过渡时期颇显特别。其中,像以谷为俸的“吏俸新制”不仅很好地抑制了通货膨胀的恶化,也在当时河西社会经济变迁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并且对东汉王朝钱谷各半的吏俸支付制度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两汉之际 窦融集团 通货膨胀 治理 社会影响

近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交通发展与人口流动——以铁路运输为中心(1905—1936)…岳钦韬(154)
内容提要:甲午战后,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近代交通尤其是铁路的兴起,区域内外的人口流动规模迅速扩大。1905年至1936年间,沪宁、沪杭甬铁路以不到中国铁路总里程5%的路线长度,输送了占同时期全国铁路27.8%的流动人口,居全国之首。铁路运输在扩大人口流动规模的同时,也充分扩大了人口流动的空间范围,但空间范围分时段分区段体现出不同的特征。沿线城市站点的客流比重普遍上升,乡镇站点多为下降,一定程度上表明铁路促进了区域城市化进程。而流动人口基于出行心理、成本、时间、安全舒适度、出行便利度等方面的交通行为选择,带动了各交通行业的竞争与发展。总之,铁路作为近代长三角最为快速的交通方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关键词:近代 长三角 交通 铁路运输 人口流动

学术动态
从改革到创新:对经济史话语权的阐释——2014年中国经济史学会年会学术综述…………………………………………………………………………孙建国 李桂鸽(168)

经济史名家
方行先生与中国经济史研究………………………………………………………魏明孔徐建青(171)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4年总目录………………………………………………(第173-174页)

博士论文摘要:中南银行的业务经营与管理研究[李桂鸽] …………………………(封二)

《经济强国之路:中国经济地位变迁史》简介………………………………………田旺杰(153)

《量化历史研究(第一辑)》出版……………………………………………………熊金成(172)

版权所有 © 2003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E-mail:wlzx_jjs@yahoo.com.cn    wlzx_jj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