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学术刊物
  • 《中国经济史研究》
  • 编辑部地址:中国北京西城区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邮政编码:100836

    电话:(8610)68035007

    邮发代号:82-749

    E-mail: jjsbjb@126.com

    国内统一刊号:CH11-1082/F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8005

    单价:人民币20元

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

 

 

1.由“拨改贷”到“债转股”——经济转型中企业投融资方式的变迁(19782015

……………………………………………………董志凯

内容提要: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随着经济转型的阶段性发展与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企业投融资方式经历了“拨改贷”“贷改投”“债转股”“引进来”与“走出去”等诸多方式,朝着逐步明晰投资主体权益、拓宽投融资渠道的方向变迁。

关键词:改革企业投融资

 

2.南京国民政府统制经济政策的实现途径

……………………………………………………杜恂诚

内容提要:统制经济思想在1933年前后成为中国经济界的主流,并成为国民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由于何为“经济统制”的内涵不甚清晰,所以给国民政府的“集中”政策留出了空间,其对经济的统制救助演变为行政控制对市场的取代。结合“发达国家资本”和“限制私人资本”的民生主义理论,政府统制了能源、重要实业、交通等经济命脉,并对银行业实行了行政性垄断。政府的投资和强制金融业对工农业扩大放款,固然对经济的复苏起了一定作用,但经济增长方式也由市场主导转变为政府主导,这是国民政府逐步落实统制经济政策的直接结果。

关键词:国民政府统制经济取代市场民生理念国家资本主义

 

3.1946年批判官僚资本高潮的形成

……………………………………………………叶世昌

内容提要:抗战胜利后,针对国民政府的独裁统治,批判官僚资本的高潮兴起。批判者有共产党人、民主党派人士、学者和少数国民党人。1946年是批判官僚资本的高潮年。本文搜集当年发表的有关文献,按发表时间次序作出要点介绍,并予以适当的评说。

关键词:官僚资本买办资本民族资本国营民营

 

4.民生、国计与求道之方——明代“本业”观的多重内涵

……………………………………………………孙杰

内容提要: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有关商业与商人的观念发生了转变,以商业为“本业”是其代表。事实上,明代的“本业”观涉及百姓、国家与士大夫等多个层次。从百姓的立场出发,“本业”首先代表了生计,不必与“业”严加区分;在国家的立场上,“本业”主要指农业,或者与“游手”针锋相对;士大夫则将“本业”视为求道的手段。其中,前两者较多地沿袭了传统观念,后者则在明中后期发生明显转变,读书与求道不再是完全对应的关系。

关键词:明代本业民生国计求道之方

 

5.从《天盛律令》看西夏转运司与地方财政制度*——兼与宋代地方财政制度比较

……………………………………………………骆详译 李天石

内容提要:清人吴广成言及西夏官制“多与宋同”,但传世文献并未详载,关于地方财政制度的内容更是鲜有反映。随着《天盛律令》的出土和翻译整理,其中大量反映西夏转运司与地方财政制度的记载应引起重视。本文以水利管理方面的律文为重点,探讨西夏地方财政的运作模式,即转运司不仅垂直管理地方郡县财政,还握有地方财政的审核权。另外,宋夏转运司的地方财权性质基本相同,但也存在一些差异,即西夏转运司职权较宋代呈现更加细化的趋势。这些情况共同反映出1113世纪中国西北政权与汉族政权在财政制度上的传承与演变。

关键词:西夏宋代转运司地方财政

 

6.再谈秦至汉初的“户赋”征收——从其与“名田宅”制度的关系入手

……………………………………………………朱圣明

内容提要:秦至汉初的“户赋”征收与同时期施行的“名田宅”制度有直接关联,从二者的关系入手进行分析,可以获得对户赋更加清晰的认识。这一阶段户赋的成立主要基于以下逻辑:国家授田宅的前提是立户,民众为占有田宅而立户,立户便有了户赋的征收。换言之,官府以“名田宅”制度吸引并促使民众立户,进而征收户赋。户赋征收的对象为上到五大夫下至司寇、隐官为户主的民户(均含上、下限)。其于商鞅在秦国第一次变法时起征,到汉文帝时停征,此亦是秦汉时期官方推行“名田宅”制度的上下时间断限。这段时间内的田租、田刍、田咘、户刍等税赋及此后针对民户进行的“以訾征赋”与户赋征收均存在一定关联,但在赋税性质、课税范围上则与后者差异显著。

关键词:秦至汉初户赋名田宅

 

7.中国近代银行家群体的变迁及其在行业发展中的作用探析

……………………………………………………兰日旭

内容提要:中国近代银行家群体的形成不是建构在原有金融从业者升级换代基础之上,而是在民国之后以业缘、友缘、学缘、地缘等为纽带,通过股份、人事等相互渗透、交织而成。在立足于单个银行业务、组织、管理等创新与改善的同时,银行家群体积极把它们推广和应用到整个行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银行组织结构和经营环境,确立了服务社会与大众的意识,推动了银行业和传统金融的现代化步伐。南京政府建立之后,受政府强权干预,独立、自主的银行家群体渐趋陷入官员与银行经营者之间身份转换的“旋转门效应”之中。

关键词:银行家群体创新效益近代

 

8.改革开放前城市信用社建立与发展再探讨——以河南省新乡市汲县城市信用社为例

……………………………………………………门闯

内容提要:城市信用社一直被认为是改革开放后城市经济快速兴起的产物。但通过地方志资料整理发现,改革开放前很多市县都建立过城市信用社。本文选取1966年成立于河南省新乡市的汲县城市信用社作为案例,分析了其在改革开放前创建和发展的过程。汲县城市信用社的特殊之处在于,其有资料可查持续经营到改革开放之后。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改革开放前汲县的人口和经济结构,发现由于行政区划频繁变动和市县分级管理,无法形成新乡市对周边区域的经济带动,流动性受限让邻近新乡市的汲县出现了工业发展的内生型城镇化。汲县城镇经济的发展,应该是汲县城市信用社长期存在的潜在原因。尽管本案属于个例研究,但改革开放前曾广泛建立城市信用社的历史表明,城市国家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的二元金融理论并不能真实刻画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过程。本案例研究为重新考察中国金融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新的研究资料和分析视角。

关键词:城市信用社地方城镇集体工业非农村经济

 

9.承旧启新:洪武年间广东盐课提举司盐场制度的建立

……………………………………………………李晓龙

内容提要:盐课是明朝重要的财政收入,朝廷为此而实行食盐专卖制度。为了保障专卖,明初即对盐的生产者和生产机构颁定了看似严密的规章。不过实际的实施过程却因地方盐场政治与社会环境的错综复杂,终难符王朝制度设定的初衷。以广东盐课提举司为例,洪武年间盐场制度的建立,经历了从继承元代旧制到逐渐发展出新体制的过程。在承旧启新中,许多旧有制度和地方社会因素逐渐渗透,加之地方权势的因势利导,最终导致盐场地方运作的变形,也为明初制度的逐渐瓦解埋下了隐患。

关键词:盐政盐场制度灶户洪武年间广东

 

10.明清山西解盐生产技术的演变

……………………………………………………黄壮钊

内容提要:明代前中期,山西解盐的生产方式是直接入池捞采漫生盐,隆庆年间的大水致使各方不得不开始探索治畦浇晒的办法。由于部分解盐是在缺乏硝板的小池边进行浇晒,且当时的晒盐技术未能除去味苦的杂质,故不受市场欢迎,从而导致河东运司遭受割地减课的打击。在此背景下,盐运司开始让盐商参与晒盐的生产。明末清初的战乱导致负责捞盐的盐丁大量逃亡,盐运司推行“畦归商种”制,由盐商雇佣专业的技术工人来从事解盐生产,这为分段浇晒新技术的采用与推广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解盐漫生盐治畦浇晒畦归商种盐丁

 

11.从丝业融资看抗战时期后方蚕丝业的发展——基于四川丝业股份有限公司融资活动的考察(19381945

……………………………………………………赵国壮

内容提要:20世纪30年代,受世界经济形势萎靡及蚕丝销售格局变动的影响,中国蚕丝业遇到了严重的发展危机。为应对丝业危机并进而统制丝业经济,在政府扶植下,后方丝业托拉斯企业公司——四川丝业股份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其几乎垄断了战时川省整个蚕丝改良事业。丝公司自身股本极其有限,其制种、收茧、缫丝、运销等各项业务均依赖于近代金融业的资金融通,且年年借款、季季借款,属于借贷性公司运营。尽管如此,丝公司却在战时年年有盈余,并在后方丝业危机应对、外销生丝生产、蚕丝业改良等方面均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从丝公司的融资及经营活动中不难发现,战时后方蚕丝业的发展状况为:经济统制与丝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相契合;金融业与丝业发展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蚕丝行业资本构成极为不合理。

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四川丝业股份有限公司丝业融资大后方蚕丝业

 

12.元代军官俸禄制度考论——《元典章·户部·禄廪》研究之一

……………………………………………………张国旺

内容提要:元代军官根据随朝官和外任官的不同,其俸禄或俸钞、俸米均支,或仅支俸钞。军官俸禄基本上经历了至元七年(1270)、至元二十二年、至大三年(1310)、皇庆二年(1313)四次比较大的变化。通过计算可知,《元史》“内外官俸数”所载右卫等军官俸额是延祐七年(1320)折俸支米后的情况,《元典章》以及地方志所载俸额分别反映了元代镇戍军官至元二十二年以及至大三年支取俸禄的情况。

关键词:元代军官俸禄元典章

 

13.人民公社时期生产队差异与农户收入:基于分层线性模型分析

……………………………………………………黄英伟 张晋华

内容提要:本文基于生产队收益分配数据,利用分层线性模型(HLM),计算了人民公社时期由于所在生产队不同而导致的农户间收入差异。结果表明,生产队因素可以解释农户间收入差异的三分之一强(37.73%)。将生产队影响因素分解为结构性因素(现代生产要素采用)和制度性因素(国家提取比例)后发现,现代生产要素采用越多、生产队农业生产能力越强,越有利于提高农户收入;国家提取比例越低越有利于农户收入提高。本文首次计算了生产队层次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有利于理解人民公社的效率损失等问题。

关键词:人民公社收入差异工分制生产队档案

 

14.走马楼吴简上中下品户数簿整理与研究——兼论孙吴的户等制

……………………………………………………凌文超

内容提要:根据考古学整理信息和简牍遗存信息整理的走马楼吴简“上中下品户数簿”,记录了岁伍所领吏民户数及其上、中、下三户品等具体情况,但未记户口簿籍中常见的“下品之下”“下户之下”。结合其他与户品、户訾有关的吴简材料进行分析,孙吴嘉禾年间实际征调过程中,虽然名义上遵循户分三品的旧制,但其执行的依据或为繁密的户訾,或将民户划分为新、故户,各分三品,实则是通过调整社会结构,不断增加户等,达到扩大官府赋役收入的目的。这些与户等相关且日益细化的等级,在日常行政中长期利用,久而久之,如“下品之下”一样,逐渐成为实际上的户品,并最终制度化。从户三品到户九品,其背后不仅有官方的推动,也有民众的顺应与需求。

关键词:走马楼吴简上中下品户数簿户品户等制

 

15.清末民初铁路建设与经济发展之关系:基于河南的定量研究

……………………………………………………高爽

内容提要:关于铁路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已有文献中存在不同的结论。考虑到清末民初河南的铁路建设外生性较强,本文以此为样本构建县级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模型作了进一步检验。与已有文献中对铁路的影响或是或否不同,本文发现其中存在重大的组别差异:按铁路通车时期划分组别后,1910年前后通车、主要连接中心城市的铁路促进了沿线地区的人口增长,使其能更好地利用外部市场来应对本地冲击,但并未改进其与省内市场的整合;20世纪30年代通车、主要连接腹地的铁路在改进区域市场整合的同时,也对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一定的作用。由此表明,铁路的影响受制于沿线各地的经济关系、各部门的经济属性等,不宜一概而论。这既有助于理解经验研究中的分歧,也凸显了铁路对经济格局及城市化的影响。

关键词:清末民初铁路人口密度市场整合福利水平

 

16.会讯……………………………………………………(191)(192)

版权所有 © 2003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E-mail:wlzx_jjs@yahoo.com.cn    wlzx_jj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