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与发展
宏观经济学研究
调整字号:

承担该学科研究任务的是宏观经济学研究室。

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几十年来,杨坚白、刘国光、董辅礽、乌家培、杨圣明、田江海、樊纲、张曙光等数代学人不懈奋斗、人才辈出。相当一批学术成果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应,如《宏观经济调控与政策》、《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体制变革中的宏观稳定》等等。这些成就,既反映出经济运行与社会发展对经济理论的需求,也反映出经济社会发展对专家学者的成长及其学术风格的塑造。宏观经济理论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共同发展。

1957年,隶属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经济研究所为了加强研究队伍,将6个研究组扩展到12个,扩展的研究组里面有现在宏观经济学研究室的前身国民经济平衡组,杨坚白任组长。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经济研究所也在这一年全面恢复科研工作。1978年,经济研究所的研究组均组建为研究室,国名经济平衡组更名为国民经济问题研究室,刘国光任主任。

1988年,国民经济问题研究室更名为宏观经济学研究室,杨仲伟任主任。1991年,宏观经济学研究室又恢复为国民经济问题研究室。1994年,国民经济问题研究室再次更名为宏观经济学研究室,刘迎秋任主任。在宏观经济学研究室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孵化出技术经济与数量经济、人口经济、生态经济、资本理论等多个学科、研究所和研究室。

宏观经济研究室历任主任有杨坚白、刘国光、杨仲伟、刘迎秋、张平、张晓晶,现任研究室主任为常欣。

宏观经济稳定一直是宏观室探讨的主题。自改革开放以来,宏观室相继进行了“体制转轨阶段的宏观稳定”、“市场化进程中的宏观稳定”研究;随着中国经济更大程度上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以及发展方式转变,“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稳定”及“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与宏观稳定”成为现阶段新的研究主题。“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等,也充分反映出研究室新时期的研究方向。

宏观经济学科建设,围绕国内外宏观经济学思潮发展的新动向,特别是结合全球金融危机对于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冲击,一方面,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把握好经济学研究“规范化”与“本土化”的基础上,探讨中国的新发展与新问题;另一方面,总结中国的发展经验与政策实践,推动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