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所简介
调整字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由20世纪20年代成立的两家研究机构改组、合并、更名,几经变迁发展而来。1926年7月,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于北平设立社会调查部,1929年改组成为独立的社会调查所;1928年3月,中央研究院于上海设立社会科学研究所。1934年,社会调查所与社会科学研究所合并,成为新的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1945年更名为社会研究所。1950年改为中国科学院社会研究所,1953年更名为经济研究所。1977年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并发展至今(各发展时期以下统一简称经济所)。

  自社会调查所组建,经济所先后经历了中央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时期。经抗战烽火之洗礼、见乱世中国之重生、立时代改革之潮头、发经济理论之先声,在国家经济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代表了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发展主流。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主要研究领域为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劳动问题、对外贸易、财政、金融、人口、统计、经济史、战时经济等。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所逐渐发展为以经济学综合性、基础性领域为主要研究方向,聚焦重大经济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坚持学术研究与智库研究并重,发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坚强阵地、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学术引领、中国重大经济问题研究的智库支撑”三大定位的国家级综合性经济学专业研究机构。经济所目前设有15个研究室: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室、政治经济学研究室、《资本论》研究室、宏观经济学研究室、微观经济学研究室、发展经济学研究室、公共经济学研究室、中国经济史研究室、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室、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室、外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室、经济增长研究室、人工智能经济研究室、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室、收入分配研究室;5个院级研究中心: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心、欠发达经济研究中心、上市公司研究中心、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个所级研究中心:经济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决策科学研究中心;管理2个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有经济研究智库,1个全国性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管5个学术社团:中国《资本论》研究会、中国比较经济学研究会、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中国经济史学会、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1个基金会: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

  经济所在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先后有一大批对中国经济建设和经济理论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在此耕耘不辍、著书立说、学术报国,其中包括中央研究院院士1人(陶孟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4人(狄超白、许涤新、陶孟和、骆耕漠),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5人(刘国光、张卓元、刘树成、朱玲、高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12人(于祖尧、朱绍文、吴承明、汪敬虞、赵人伟、骆耕漠、戴园晨、孙世铮、宓汝成、经君健、聂宝璋、项启源),以及千家驹、陈翰笙、顾准、严中平、李文治等学界泰斗。陶孟和、杨端六、蔡元培、杨铨、傅斯年、巫宝三、狄超白、孙冶方、许涤新、刘国光、董辅礽、赵人伟、何建章、张卓元、刘树成、吴太昌、裴长洪、高培勇先后担任所长。现任所长黄群慧。

  经济所注重学术交流和学术传播,主办的《经济研究》(1955年创刊)、《经济学动态》(1960年创刊)、《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年创刊),在国内经济研究领域学术期刊中居领先地位。2020年又创办了《经济思想史学刊》(季刊)。经济所图书馆积累了包括较为齐全的中外经济学专业藏书约70万册,其中古籍、地方志7400余种、近6.2万册,文书档案约2.5万件,其中不乏珍稀馆藏。

  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设于经济所。2020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与经济所进行科教融合,经济所所长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经济学院招收培养经济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现有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和经济统计学7个博士学位授予点,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民经济学、经济统计学、世界经济学、金融学和数量经济学10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本科招生专业为经济学。

  1996年,经济所设立博士后流动站,设站一级学科为理论经济学,下设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4个二级学科。

  经济所恪守“敬业、博学、求是、创新”所训,秉承“以学术为本位、以人才为中心”传统,循规范,勤实践,深思考,求真理,为时代开先声,为人民做学问,努力在新时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国经济理论和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