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
经济研究所2007年度科研工作总结

2017-07-16

调整字号:

  2007年,我所在院和经济学部的直接领导及关心下,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继续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所的科研和管理工作。通过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科研及其他各项任务。 

    

  一、科研成果 

  全年共出版专著11部,417.3万字;研究报告25, 91.07万字;学术论文138, 214.68万字;论文集1部,42.7万字;一般文章48, 22.96万字;学术资料1,90万字;译著1部,共15万字;编辑期刊28期,计756.6万字。 

 

  其中主要成果简介如下: 

 

  1、《论又好又快发展》(论文),作者:刘树成。载《经济研究》2007年第6期。 

  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经济发展理念的重要变化。本文首先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提出“多快好省”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过程中所进行的艰辛探索;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在“又快又好”思想指导下所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着重分析了现在为什么提出又好又快发展和怎样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又好又快”这一提法,与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半个多世纪中,我们曾经使用过的、人们耳熟能详有“多快好省”和“又快又好”的提法相比,“好”字首次排在了“快”字之前。“好”与“快”,两字顺序的对调变化,看似简单,而绝非易事。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深刻记录了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上,风风雨雨、坎砍坷坷的探索历程;充分反映了半个多世纪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鲜明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和经济发展理念的大变化。 

 

  2、《对高污染、高能耗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思考》(论文),作者:王振中。载《政治经济学报告8》,社科文献出版社,20075月。 

  我国对于经济增长方式的研究,可以追朔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是由刘国光先生等留苏经济学家引入到我国的。那时我国实行的还是计划经济体制。到了1986年,刘国光先生又带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者对这一问题重新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因为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引入市场因素,因此刘国光先生带领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者首次提出了双重模式转换的改革思路,即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发展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至今为止,这两个转换都没有完成,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所产生的外部负效应越来越大,尤其是2006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不仅没有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的要求降低,反而上升了0.8%。这种状况不仅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而且也引发了作者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其中包括以下五个问题:美英等发达国家是否经历过重化工的发展阶段?重化工阶段的经济增长是否必然与能耗高度化相伴?以信息化为龙头的产业格局是否必然能降低能耗和污染?目前的流行说法是否能准确揭示我国的能源效率差距?京都议定书是否对我国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构成了约束?等等。 

 

  3、《制度创新与农村女性迁移劳动者生殖健康保障问题》(研究报告),作者:朱玲。载《经济学动态》2007年第5期。(20078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专供信息》呈报国办)。 

  历经30年社会经济改革,农村迁移劳动者已经成为城市产业劳动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却极少能够分享城市福利。随着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这些迁移劳动者及其家庭逐渐得到来自家乡的公共支持。但是,他们对低成本高效率医疗服务的需求在迁入地依然未得到充分满足。河南省固始县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在北京为本县迁移人口选择定点医院的做法,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但是,城市卫生行政机构的制度供给却相对滞后,低收入的女性迁移劳动者在获得生殖健康服务方面,遭遇制度性的困难。这就要求城市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包容农村迁移人口的健康管理制度。 

 

  4、《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内生化历程》(专著),作者: “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和比较研究”课题组,左大培 杨春学主笔。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1月。 

  该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和比较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主题是按照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发展的历史顺序,依次说明了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化、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内生化的历史进程。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多部著作论述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史或系统介绍经济增长的数学模型。但该书与这些著作的不同之处,首先在于本书的论述围绕着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研究进展的主要路径,说明现代模型化的经济增长理论如何不断以新的模型将已有模型中的外生变量内生化,即如何一步步逐渐地将数学模型中原来视为外生给定的参数内生化,通过扩展数学模型来说明这些原来被视为外生给定的参数是如何由模型内生决定的。 

  该书的另一特点是,与论述内生化进程这一主题相关,还说明了经济增长理论在主流经济学中的地位、主流经济学研究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目的。这些论述势必涉及主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目的,使人们对主流经济学有关经济增长的思想有一个总体的把握。本书特有的这种论述有助于人们更系统地把握对经济增长的数学模型分析,更清楚地认识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发展历程。 

 

  5、《增长失衡与政府责任:基于社会性支出角度的分析》(论文),作者:张晓晶、汪红驹、常欣。载《中国经济学前沿》,社科文献出版社,20077月。 

  当前中国的发展出现了以国富-民生关系失衡为本质特征的增长失衡。而与民生状况直接相关的政府社会性支出的不足,正是导致增长失衡的重要原因。文章通过理论与历史透视,总结出包括提供社会公平在内的政府责任的主要方面,并指出保证公民享受基本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恰是社会公平的体现。文章以大量经验数据表明,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社会性支出并未获得相应的较快增长,主要体现有:一是在社会性支出中,政府所承担的份额较低,有的还在不断下降;二是在因社会性支出增加而获益方面,不同阶层或收入群体差异很大,不公平问题颇为严重。文章通过模型分析,指出社会性支出的增加,不仅不会阻碍经济增长,相反,由于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对增长是一种促进。因此,政府在财政压力及市场化改革推动下卸掉的担子,在新的发展阶段需要重新扛起。这意味着政府应在提供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与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承担起基本的责任,改善民生状况,纠正增长失衡;并通过社会性支出的增加,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推动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本文直接的政策含义是:加快财政支出结构转型,提高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政府主导型投资增长持续过快、过热,投资边际效率下降和部门间失衡加剧情况下,尤其需重新调整发展思路,加快公共财政体制建设,通过加大社会性支出提高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 

 

  6、《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从动员到配置》(论文),作者:刘霞辉、张磊、张平、王宏淼。载《经济研究》2007年第4期。 

  该文在回顾中国金融体制结构与经济增长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干中学的信用扩张模型,结合开放经济中平衡信贷规模扩张与通货膨胀机制的探讨,揭示出中国高速经济增长中的货币、金融政策的特定制度安排。该文还认为这样的制度安排可以有效解释中国转轨时期的高增长和低通胀,同时指出该制度作用下所存在的成本和风险,并提出从动员型金融向市场配置型金融转型的相应对策。 

 

  7、《论公共部门合理边界的决定兼论混合公共部门的价格形成机制》(论文),作者:刘小玄、赵农。载《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 

  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这已为全球所公认。改革的领域业已拓展至公共领域和公共部门。目前,我国仍然存在着公共部门过于庞大、效率低下、准入门槛过高、定价不合理等问题,而与此相关的供给不足、寻租腐败、看病贵、看病难等现象也为社会各界所关注。面对以上现象和问题、以及学界存在的混乱观点,本文就公共部门合理边界的决定问题给予讨论与解答,另对我国混合公共部门价格的形成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方案。 

  该文从我国公共部门(主要是提供私人品的公共部门)实际存在的问题出发,研究了其中存在的政府失灵问题,揭示了其根源在于政府目标的错位,在于缺乏公共需求对于公共供给的决定机制和信息互动反馈机制。由此导致了以政府目标为基础的公共部门的边界是模糊不清的。在此基础上,文章从理论上给出了社会效益目标最优化所决定的公共部门边界的基本命题,以此作为评价政府行为是否合理的依据。 

  关于混合公共部门的价格形成机制问题,文章指出:由于公共品与私人品的混淆还必然导致混合公共部门的价格扭曲,在合理界定公共领域的前提下,通过不同范围内的放开行业准入,引进多元化的竞争方式,并给予必要的政府补贴,就能够增加公共供给和缓解供给不足,形成合理价格的均衡基础。 

   8、《城镇居民与流动人口的收入差异基于Oaxaca-BlindQuantile方法的分解》(论文),作者:邓曲恒。载《中国人口科学》2007年第2期。 

  该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的2002年城镇住户和暂住户调查数据,采用Oaxaca-BlinderQuantile分解方法对城镇居民与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差异进行了分解。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和流动人口收入差异的60%应该归结于歧视,而教育能够解释两者收入差异的33%。但Oaxaca-Blinder方法只能对条件均值的差距进行分解,对不同分位点上的工资收入差异则缺乏解释力。而城镇居民和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差异随着分位点的移动会有所不同,因此单纯依赖Oaxaca-Blinder方法的分解结果就无法把握收入差距的总体态势。Quantile分解方法则弥补了Oaxaca-Blinder方法的缺陷,适用于对不同分位点上的收入差距进行分解。Quantile分解结果显示,系数效应和特征效应的大小及其相对比重随着收入排序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人群中,歧视是造成城镇居民和流动人口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但对处于收入的条件分布最高端的10%的人群而言,流动人口与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主要是特征效应所致。而教育对城镇居民和流动人口的收入差异的贡献随着收入排序的提高而上升,而且这一趋势在收入的条件分布的高端表现得更为明显。 

 

  9、《药品定价扭曲与医疗改革困境》(论文),作者:朱恒鹏。载《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7期。 

  该文简要梳理了国内的药品流通体制和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并分析了国内医疗体制和药价管制模式存在的问题。通过这些分析,文章发现由政府管制导致的公立医疗机构在药品零售环节上的双向垄断地位是导致药价虚高的根本原因,医疗服务价格低估导致的“以药补医”机制则赋予了医疗机构抬高药价的合法权力,而收益率管制政策进一步诱导医院进销高价药品。此外,单独定价政策加之宽松的新药审批制度为药厂提高药价、医院购销高价药提供了便利。所有这些问题的出现根源于政府对医疗行业的高度控制以及政府管制措施的严重失当。因此,解决药价虚高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政府管制,消除行政进入壁垒,鼓励民营医院等新兴医疗机构的发展,同时放开处方药零售权,允许社会药店销售处方药,改革公费医疗和医疗保险报销制度,凡是合法拥有处方药销售权的零售药店和民营医疗机构,均应该被确定为公费医疗和医保定点机构,以降低全社会对公立医院的依赖程度,消除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该文的分析还表明,由于缺乏现实可操作性并且不可能消除造成药价虚高的根本原因,所谓的“医药分离”改革和“医院药品收支两条线”改革均无法实现抑制药价的目标。文章最后指出,目前的医药流通格局已经导致医药分利集团的出现,这是造成医疗体制改革陷入困境的原因所在。惟有打破现有医药利益分配格局,完成包括理顺药品定价机制在内的医疗体制改革才有可能。 

 

  10、《工业化初期固定资产与城乡关系——1950--1980年代工业建设的反思》(论文)。作者:董志凯。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1期。 

  200年,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引发了农业的科技革命,化学、机械和电力使传统农业进入一个更大的循环系统。为了通过工业化带动包括农业在内的各业现代化,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投资主要向工业倾斜,相应向城市倾斜。虽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农业税所占份额呈现下降趋势,但是与财政对农业的投资相比较,总的走向是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尽管国家对农业的投资逐步扩大,重工业结构向着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改造的方向发展,在调整中增加支农投入,但是这些发展与调整,远远达不到农业对工业的需求。由于财政集中资金搞工业化,以及相应的人民公社、统购统销、城乡户籍等等制度的确立,加之历史上的城乡差距,导致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和凸显走势。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援工业过程中,国家财政的转移支付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给予农业相应的补偿仍可借鉴历史举措中的合理因素,在通过体制变革调动多方积极因素的同时,部分通过政府运用财政转移支付的手段来完成。 

    

  二、 课题立项、结项及进展情况 

      1、课题立项 

      全所新立项课题30项。其中院重大课题1项;院重大子课题1项;院重点课题6项;院国情调研重大课题1项(第210个子项目);经济所国情调研一般课题4项;院、中纪委交办课题1项,院科研管理课题1项;院国情考察活动课题1项;所重点课题10项,院青年启动基金课题4项。 

  它们分别是: 

  1)院重大课题1 

 

主持人 

       

 

 

资助总额 

(万元) 

预计完成时间 

左大培 

对自由市场制度的两种理解的比较研究 

院重大 

20 

2009 

    

  2)院重大子课题1项 

 

主持人 

       

 

 

资助总额 

(万元) 

预计完成时间 

刘树成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问题研究----经济体制改革30年研究 

院重大 

子课题 

15 

20083 

    

  3)院重点课题6 

课题 

主持人 

         

项目 

类别 

资助总额 

(万元) 

预计完成 

时间 

罗楚亮 

我国收入分配格局演变:改革30年来经验与相关 

 

院重点 

5 

2008 

刘小玄 

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和 

实践背景 

院重点 

4 

2008 

   

培育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与政府职能转 

 

院重点 

6 

2008 

张晓晶 

经济体制转轨的“中国模 

式”研究 

院重点 

5 

2008 

朱文强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起 

点及路径研究 

院重点 

6 

2008 

徐建生 

抗战前中国产业经济发 

展状况研究 

院重点 

5 

2008 

    4)院国情调研重大课题1项(第210个子项目) 

课题 

主持人 

         

项目 

类别 

资助总额 

(万元) 

预计完成 

时间 

刘树成 

王延中 

中国乡镇调研 

院重大 

国情 

调研 

80 

20088 

    

   5)经济所国情调研一般课题4 

课题 

主持人 

         

项目 

类别 

资助总额 

(万元) 

预计完成 

时间 

王小嘉 

河南台村:京郊山区农民家庭经济调查 

国情 

调研 

4 

20087 

高超群 

西北干旱地区农民经营调查以甘肃省皋兰会阳洼窑村为个案 

国情 

调研 

4 

20086 

   

玉东村10年变化—1997年第四次无锡保定农村调查跟踪研究 

国情 

调研 

4 

200812 

安东建 

农业村农户经济状况生产、收入与生活 

国情 

调研 

4 

200712 

    

  6)院、中纪委交办课题1 

课题 

主持人 

          

项目 

类别 

资助总额 

(万元) 

预计完成 

时间 

王振中 

胡家勇 

有效控制政府行政成本对策研究 

中纪委 

交办 

4 

2008 

    

   (7) 院科研管理课题1 

课题 

主持人 

           

项目类别 

资助总额 

(万元) 

预计完成 

时间 

张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院科研管理 

项目 

  

2009 

    

    

  8)院国情考察活动课题1 

课题 

主持人 

          

项目类别 

资助总额 

(万元) 

预计完成 

时间 

   

河南省息县东岳镇经济 

社会发展调查 

院国情 

考察 

活动 

课题 

7 

2008 

    

   (9) 院青年启动基金课题4 

课题 

主持人 

           

项目 

类别 

资助总额 

(万元) 

预计完成 

时间 

吴延兵 

中国地区工业知识生产 

函数实证研究 

青年 

启动 

1 

2008 

石建国 

1949-1978年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研究 

青年 

启动 

1 

2009 

钟宏武 

海外中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青年 

启动 

1 

2008 

   

中国金融结构和经济 

增长 

青年 

启动 

2 

2008 

    

  (10) 所重点课题10 

课题 

主持人 

          

资助总额(万元) 

预计完成 

时间 

   

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职能(政治经济学年刊文集) 

2 

2008.12 

王砚峰 

  

经济走势跟踪 

4 

2008 

董志凯 

当代中国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政府职能如何协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成本 

  

121 

  

2008 

   

中国现代经济史数据库建设 

4 

2009 

胡家勇 

三十年改革: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换 

72 

2008 

韩朝华 

三十年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45 

2008 

   

三十年改革:自主发展、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 

11 

2008 

杨春学 

三十年改革: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基于思想史的考察 

11 

2008 

李仁贵 

三十年改革:转型国家改革比较和国际学术界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评价 

1 

2008 

   

三十年改革: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在改革理论上的讨论 

  

2008 

    

  2、课题结项 

  今年我所共有26项课题通过验收并正式结项。它们是: 

 

  1)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 

  刘树成主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周期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 

  周学主持的《中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以消费和社会投资启动内需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林主持的《中国经济转型期消费与投资非均衡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及预测》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 

  刘小玄主持的《中国企业民营化的均衡模型及其效果检验》 

    实主持的《中国收入分配的动态研究》 

  唐寿宁主持的《投资者参与金融秩序演变》 

 

  3)院重大子课题1 

  刘树成 张平主持的《供给冲击与经济波动》 

 

  4)院重大(A)类课题2 

  朱玲主持的《青藏高原东部藏族聚居区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赵志君主持的《当前中国经济上升期增长持续性、运行风险与宏观调控研究》 

 

  5)院重大(B类)课题1 

  赵学军主持的《商业信用、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中国商业信用(1949-2000)研究》 

 

  6)参加工业所、技经所国情调研重大课题2 

  刘小玄主持的《江苏国信集团公司调研项目》 

  刘树成 常欣主持的《9%--10%经济增长率的可持续性性问题》 

 

  7)院交办课题3 

  刘树成 张卓元主持的《改革开放的主要成果和历史经验问题研究》 

  王振中主持的《海峡两岸经贸名词对照》 

  董志凯主持的《1949-1966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8)院青年启动基金课题1 

  郭冠清主持的《中国城市发展研究:理论实践》 

 

  9)所重点课题10 

  钱津主持的《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政治经济学年刊文集)》 

  王砚峰主持的《经济走势跟踪》 

  韩朝华主持的《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企业制度》 

  杨春学主持的《现代国外经济学最新研究(近现代经济学演进研究)》 

  左大培主持的《国外现代经济学前沿》 

  袁纲明 王诚主持的《宏观经济分析与理论》 

  冒天启主持的《中国经济转型问题研究》 

  聂宝璋主持的《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二卷》 

  董志凯主持的《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方法探索》 

  张永山主持的《国有企业资本运营质量研究》 

 

  3、正在研究中的课题 

  目前我所正在研究并相继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课题共有79 

  项。它们分别是: 

 

  1)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3 

     裴小革主持的《科学发展观的财富基础理论研究》 

     叶坦主持的《中国经济理论发展史以传统经济范畴为中心》 

     张平主持的《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魏明孔主持的《历史上西北民族贸易与民族地区经济开发》 

     赵学军主持的《中国农村借贷与农村金融体系变迁(1949—2000年)》 

  经君健主持的《中国封建社会和阶级和等级》 

     汪敬虞主持的《中国近代经济史(19271937)》 

     刘国光、董志凯主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5865卷)》 

  王诚主持的《核心就业扩展与中国就业模式转型――新就业理论及政策研究》 

  董志凯主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531957)》 

  李根蟠主持的《中国古代农业、农村与农民研究》 

  韩朝华主持的《中国各地经济增长差异的制度分析》 

  武力主持的《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分析》 

 

  2)中宣部及院交办课题2 

  刘树成主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林跃勤主持的《社会中介组织腐败状况与治理对策》 

 

  3)院重点、院重大(含AB类)26 

    汪红驹主持的《开放新阶段对宏观稳定的影响》 

  朱恒鹏主持的《农民工基本健康保障政策研究》 

  刘霞辉主持的《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我国就业问题研究》 

    王洛林主持的《中国近代经济史(1937-1949)》 

    魏明孔主持的《吐蕃社会经济研究》 

      力主持的《1953—1957年中国经济运行分析》 

    朱荫贵主持的《中日近代证券发展比较研究》 

    史志宏主持的《咸丰至光绪前期的清朝财政》 

    经君健主持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玲主持的《和谐社会与社会公平政策的选择》 

    刘兰兮主持的院重大课题(A类)《中国近代企业史》 

    董志凯主持的院重大课题(A类)《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二卷》 

  刘国光主持的院重大(A类)《1958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研究》 

  胡家勇主持的院重大(A类)《有效政府理论研究》 

  林刚、封越建主持的院重大(A类)《家庭经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 

  魏众主持的院重大(B类)《居民健康,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 

  王诚主持的院重大(B类)《就业优先的宏观调控目标体系研究》 

  吴太昌主持的院重大(B类)《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分析》 

  胡怀国主持的院重大(B类)《当代西方经济学前沿研究》 

  徐建青主持的院重大(B类)《1949年以来中国城乡经济关系若干问题研究》 

  常欣主持的院重大(B类)《当代西方规制理论与实践的最新进展及其对中国网络型产业规制改革的启示》 

  桁林主持的院重大(B类)《投资波动性与利率相关性专题研究》 

  叶坦主持的院重大(B类)《西方经济学传入考》 

  毛立言主持的院重大(B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问题反思与探索》 

  袁为鹏主持的院重大(B类)《中国近代工业之地理分布研究:影响因素、变化趋势、时空特征及评价》 

  贺晓东主持的院重大(B类)《影响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度因素》 

 

  4)院青年启动基金课题3 

    于长革主持的《经济平衡增长与政府支出政策研究》 

    袁富华主持的《劳动力比较优势的福利效应对策略权衡》 

      宇主持的《中国非正规就业研究----上海案例》 

 

  5)院重大国情调研课题1 

  刘树成 王延中主持的《中国乡镇调研》(第一批10个子项目) 

 

  6)所级国情调研课题3 

  胡家勇 陈健主持的《地方政府职能转换与机构改革》 

  刘小玄主持的《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和实践背景》 

  林刚 封越建主持的《浙江诸暨、湖北石首、河北高阳三村城乡关系调查与工农业协调发展》 

 

  7)参加本院国情调研重大课题3 

  魏众主持的《我国中西部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专题调研》 

  林刚主持的《中国村庄调查----长堤寺村》 

  朱文强主持的《保定农村90年代中期以来乡村发展 

  及政府经济职能演变以玉祁镇为个案》 

 

  8)院科研管理课题1 

  周济主持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管理的任务与对策 

  研究》 

 

  9)所重点课题26 

序号 

课题名称 

 

主持人 

1 

明清时期的商品流通研究 

江太新 

2 

中国早期工业化与农村市场 

   

3 

中国经济史研究一百年 

李根蟠 

4 

明清封建租佃关系研究 

魏金玉 

5 

转型经济学 

胡家勇 

6 

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创始研究 

   

7 

公有企业治理结构研究 

王红领 

8 

市场发展约束下的企业经营者素质、心态与行为变化 

   

9 

社会资本的结构分析 

   

10 

中国经济思想范畴史 

   

11 

中国收入分配的政策研究 

   

12 

转型政治经济学引论 

毛立言 

13 

中国非公有企业成长分析 

韩朝华 

14 

关于中国经济发展中若干不利因素的分析 

李志宁 

15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 

   

16 

剩余价值理论探索第三部分 

安东建 

17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与政府 

效能研究 

   

18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若干基本理论 

问题研究 

裴小革 

19 

经济开放新阶段的宏观稳定 

张晓晶 

20 

健康风险、医疗保障与农村居民消费选择 

罗楚亮 

21 

健康状况、卫生保健需求及保障制度 

的受益群体 

邓曲恒 

22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问题研究 

刘霞辉 

23 

中国经济史研究追踪 

高超群 

24 

经济理论动态追踪 

郑红亮 

25 

日档及日文旧书回溯 

陈晓旭 

26 

最新论文数据库与网上学术交流 

吴裕宪 

    

  10)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 

  汪红驹主持的《大国开放经济的流动性效应和货币政策规则》 

    

  三、院重点学科建设 

  1、宏观经济学。本年度该学科建设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跟踪国内外宏观经济理论进展和主要国家宏观经济变动;2展开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政策建议等热点问题的讨论;3发表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理论探讨文章;4对计划完成的专著主题、逻辑、结构讨论和分工。该专著拟定书名:《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宏观经济理论》,着重分析宏观经济运行机制的新变化及理论新发展。初步设定十六章,具体结构如下:市场化进程与宏观经济运行变化;微观经济基础变化;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及调控目标;通货紧缩与价格变动;投资波动、机制变化及调控;消费需求变动与宏观经济波动;失业率变动与就业政策;(宏观)收入分配格局变化及影响;宏观调控与产业政策;货币政策运用与效果;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政策;资本市场变动与宏观调控;资产价格变动原因及影响;财政转型与财政政策;贸易发展与贸易政策;汇率、资本流动及资本配置。 

 

  2、政治经济学。该学科建设主要围绕重要课题研究和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问题研究进行。在课题研究方面,完成了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一项社科基金课题正在按原计划进行,承担了一项乡镇企业调研课题和一项院重大课题研究,积极参与经济学部的《改革开放30周年》课题,正式启动了国家科学技术名词委员会委托的项目《经济学名词审定》。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主要集中于财富理论、经济发展理论、政府干预理论、国有企业理论、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研究成果紧扣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等理论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在学术界形成了一定影响,推进了学科建设。同时,抽出专门力量跟踪学术界研究动态,并成功组织了全国政治经济学研讨会第九次会议。 

 

  3、中国经济史学。本年度该学科建设完成科研成果共计21项,约27万余字。其中学术论文12篇,计约21万字;学术资料3篇,计约4万字;书评及其他学术文章6篇,计约2万余字。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代经济史 1927-1937》(约100万字)也将于本年底结项。同时,新增院重大课题1项(抗战前中国产业经济的发展),国情调研项目2项,均计划在近年内完成。此外,在学科资料数据库建设方面,《中国经济史学数据库》已初步建立。在资料建设方面,先后通过购置新书、收存已故研究室研究人员藏书、图书馆淘汰旧书等多条渠道积累了一批图书,现正在加紧编制图书目录,以求为本学科研究人员提供查阅资料的便利。 

 

  4、中国现代经济史学。该学科建设今年在三个方面有了明显进展和突破。一是在中国现代经济史数据库方面,今年经过反复测算,确立了数据库的总规模、主要内容和结构,确立了28个子库和各个子数据库的负责人,已经开始整理编辑和录入数据。二是在学科前沿问题的总结和探讨方面,今年进行了专门探讨,1月份召开了国内有关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动态和前沿问题的学术讨论会;7月份举行了有关经济史方法问题的学术讨论会,现在正在准备在明年1月召开国外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动态和前沿问题的讨论会。并计划在这三个讨论会的基础上,再经过修改、补充有关论文和综述,编辑出版一部《近十年来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动态和前沿问题述评》。三是对外学术交流方面有较大突破。今年先后组团访问了日本和越南,就中国现代经济史和中国改革开放等问题月日本和越南进行了交流,同时,还与日本外务省研究项目“全球化下收入分配差距的中日比较研究”课题组在我们所举行了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学术交流。今年对日本和越南的访问,打开了我们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对外交流的新局面,不仅扩大了学术研究视野,而且为以后的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础,并且达成了意向性的合作约定。 

 

  5、发展经济学。本年度该学科建设主要开展了以下两项 

  工作。第一,学科基础建设:申报自主设置的发展经济学硕士点今年继续招生,今年招收新的硕士生一名。收集和归纳整理发展经济学研究文献。现在收集到的研究文献约1900篇,其中英文文献约1100篇,中文文献约800篇,文献覆盖了发展经济学的几个重要领域。第二,专题研究:(1)以本室为主的研究人员负责的院重大课题《和谐社会与社会公平政策的选择》,经过艰苦的谈判,城市样本的问卷调查已经完成,数据已经进入清理阶段,问卷已全部收回,但乡村调查数据谈判正在进行,遭遇困难较多。(2)《藏区社会经济发展研究》,属院重大研究课题,今年夏天参与完成青海和云南调研任务,政策报告正在撰写,该课题的上一阶段研究报告现在已经完成。(3)《农民工健康保障课题》,由院妇女中心和福特基金会共同资助,今年初基于统计分析报已完成课题中期报告,现已安排课题组成员分别负责各自主题。已经进入课题报告撰写工作。预计年底之前完成院里交待的任务。(4)继续利用2002年收入分配调查数据,与国外有关专家进行合作。今年已合作完成两篇会议论文,基于论文成果编辑论文集,即将由剑桥出版社出版。(5)《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研究》课题属“新疆工程”现实研究课题,九月份完成田野调查,目前正在撰写政策报告,预计明年可以完成。 

 

     四、主要学术活动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与创新论坛”,由我所与河南大学经济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论坛的主要内容有: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在科学继承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推进理论创新,构建现代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借鉴与吸收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份来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高峰论坛”。由我所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论坛的主要内容有: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周期特征;经济增长趋势;金融形势对宏观稳定的影响和政策选择。 

  3、“中国民营经济创新国际论坛”。由我所与浙江台州学院和台州市经济学会联合主办。论坛的主要内容有:民营经济与中国经济;民营企业创新的机制和动力;民营经济创新的制度环境。 

  4、“第二届海峡经济区发展高层论坛”。由我所与福建师范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论坛的主要内容有:进一步定位海峡两岸经济区;海峡经济区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海峡两岸经济区建设的前景是在创新中求发展及海峡两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途径。 

  5、“第九届全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研讨会”。由我所与首都师范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研讨会的主要内容有:关于制度创新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关于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关于农村经济的长期发展;关于经济增长。 

  6、“产业集群、家族企业与中小企业国际研讨会”。由我所《经济研究》杂志社与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研讨会的主要内容有:产业集群:经济性质与竞争优势;家族企业:组织行为与竞争优势;中小企业创业:研究焦点与企业行为。 

  7、“开放经济中的服务产业与贸易研讨会”。由我所《经济学动态》杂志社与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共同主办。研讨会的主要内容有:关于服务业、服务贸易的认识;关于我国以及周边国家(地区)服务贸易发展的研究;关于我国特定服务产业的具体分析;关于服务贸易开放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促进我国服务业、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8、“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历史经验学术研讨会”。由我所中国现代经济研究中心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共同举办。研讨会的主要内容有:经济社会转型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国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村建设;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与经济政策的演变;新中国经济史;经济史研究前沿与方法。 

  9、“社会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比较研讨会”。该研讨会由我院国际合作局与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及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共同主办,我所具体承办。研讨会的主要内容有:社会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制度和法律框架的相互依存关系;伦理学和社会价值取向等。 

  10、继续坚持不定期举办“午餐学术讨论会”和编辑印刷讨论会论文集。全年共举办27场次。 

 

  五、期刊管理 

  1、《经济研究》(月刊)。主编:刘树成。 

  本年度该刊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使其继续在国内保持着学术领先地位。该刊在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导下,贯彻“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针,紧密结合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经济理论研究的新动态,积极开展学术争鸣,全年共发表了包括“理论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财政金融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公共经济学、劳动与人口经济学、法经济学、农业和自然资源经济学、城乡经济与区域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史以及书评、会议综述”等各学科领域内容的文章160篇左右。各个专题领域都有一些较有份量的文章,得到了经济学界人士的认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在《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6版,以及2006年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统计结果中,该刊在经济学类排、社会科学类排名、全国各类期刊总排名的三大排名中,影响因子、五年影响因子、被引总次数、被引指数等各项主要指标都继续高居第一。其中,载文量134;基金论文比0.40;被引期刊数997;总被引频次8247;他引总引比0.97;影响因子7.3695年影响因子7.461;即年指标1.216;被引半衰期47Web即年下载率124.1。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该刊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仍然是比较高的。 

  该刊本年度得到经济学界人士的认同和广大读者好评的文章主要有:王永钦等的《中国的大国发展道路》(1期);张军等的《中国为什么拥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3期);江小涓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趋势》(5期);刘树成的《论又好又快发展》(6期);林毅夫、任若恩的《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相关争论的再探讨》(8期);中国经济增长理论课题组的《劳动力供给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路径转换》(10期)。 

 

  2、《经济学动态》(月刊)。主编:王振中。 

  2007年度,该刊在保持经济学动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在编辑方针上进行了创新,专门选择经济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些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作为栏目专题,集中多篇文章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将所涉及的问题谈深谈透,全面集中反映各派的观点。 

  本年度发表的较有影响的文章主要有:张宇的《论我国经济改革的新阶段与新思路》(4期);刘国光的《坚持基本路线必须澄清错误思潮----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与杨承训对话》(5期);刘诗白的《市场经济与公共产品》(6期);靳涛、周冰的《经济转型研究的政治经济学回归》(8期);徐茂魁等的《货币需求、金融资产膨胀与流动性过剩》(9期);刘伟、苏剑的《我国现阶段的贷币政策究竟具有怎样的特殊效应》(10期)。 

 

  3、《中国经济史研究》(季刊)。主编:吴太昌。 

   2007年度,该刊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致力于编辑制度的建设,主要依靠本所的研究力量进行审稿,加大专家外审的力度,逐步落实了匿名审稿制度,认真把好文章的质量关。该刊主办的“中国经济史论坛”网站,其点击率在学术网站处于较高水平,受到学术界特别是经济史学界的好评与重视。2007年度该刊刊登的论文转载率也较高,编辑部负责的《2006年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成为国内外学者全面了解经济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受到教学和科研单位同行的欢迎。 

  该刊在本年度发表的近百篇论文中,既包括理论探讨、专业论文,还有诸如“三农问题研究”、“区域经济”、“企业史”、“工商业史研究”、“传统经济再评价”、“读史札记”、“青年论坛”、“论著评介”、“学术动态”等,在保证学术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了刊物的信息量。 

  本年度该刊重点推荐的文章有:汪敬虞的《中国现代化征程的艰难跋涉》(上、下)(13期);董志凯的《工业化初期的固定资产投资与城乡关系——对1950-1980年代工业建设的反思》(1期);宁可的《中国封建经济结构的运转和发展》(2期);苏少之的《新中国土地改革后农村新富农经济的经营结构与经营方式》(2期);杨国桢的《论海洋人文社会科学的兴起与学科建设》(3期);经君健的《关于明清法典中“雇工人”律例的一些问题(上)——答罗仑先生等》(4期)。 

    

  六、加强对外学术交流 

  1、本年度共办理出国访问手续26批,40人次。接待来访20批,45人次。圆满完成了院协议所承接项目6项。其中3项为长期进修项目,3项为短期学术交流项目。 

  2、本年度我所两次自行组团赴国外进行学术交流。一是赴日本经济史学术访问团,一是赴美国学术访问团。 

  3、联合其他单位成功举办了两次国际会议。第一次是中日学术研讨会,第二次是中德对话项目第一次研讨会。 

  4、本年度我所与匈牙利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为建立和发展学术关系,双方经协商签订了为期5年的合作协议。协议主要内容是定期交流科研成果、联合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和为研究人员互访提供条件等。此外,与日本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签订了学术交流备忘录。双方希望在以经济学为主的社会科学领域内开展研究人员交流、合作研究、主办学术研讨会和图书资料交换等多项内容的学术交流活动。 

 

  七、其他学术活动与科研辅助工作 

  1、评选第六届院级优秀科研成果 

  本年度经院学科评奖委员会评定并由院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我院第六届优秀科研成果中,我所共有9项科研成果获得了不同等级的奖励。它们分别是:一等奖:刘树成等编写的《现代经济辞典》(工具书);二等奖:张平的《增长与分享----居民收入分配理论和实证》(专著);刘霞辉的《论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论文);杨春学的《利他主义经济学的追求》(论文);三等奖:常欣的《规模型竞争论中国基础部门竞争问题》(专著);刘兰兮的《民国时期的定货契约习惯及违约》(论文);林刚的《关于中国经济的二元结构与三元结构问题》(论文);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张晓晶、张平执笔)的《开放中的经济增长与政策选择当前经济增长态势分析》(研究报告)。 

  2、研究生培养工作 

  经济系圆满地完成了2007年教学及管理工作。为了建立、健全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推行了教学及其管理工作的通报制度;为了扩大宣传,撰写并发表了《经济系简介》。 

  本年度经济系新增聘硕士生导师3名;新录取博士生10    中、硕士生3名;共有15名博士生完成了学位论文答辩,并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共有6名硕士生(含在职申请硕士学位1名)完成了学位论文答辩,并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左大培、杨春学教授第四次获得了研究生院优秀教学奖。 

  经济系现有博士生导师26名、硕士生导师21名。 

  经济系现有在校学生共计58名,其中博士生40名(含外国留学生3名)、硕士生18名。 

  3、网络中心工作 

  本年度网络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有: 

  第一、在保证经济所原有网站水平(论文、研讨会、经济走势、经济系等信息的发布频率、质量)的前提下,特别加强了中外学术交流信息的内容、扩大了外文学术交流和经济走势信息的范围。 

  第二、新开辟了经济所内部信息的发布平台。其内容、技术、规模、功能处于全院领先的地位。 

  第三、保证了经济片网络100%的无故障运行,并更新了少量设备。完成了对经济片三所的日常网络技术支持工作和大量计算机技术支持。 

  第四、建立了经济所科研成果、个人信息数据库。 

  第五、开始建立“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资料数据库”和“中国经济史学数据库”。目前两库的软件平台已基本开发完成,将于2009年底建成。 

  4、图书资料工作 

  本年度所图书馆各部门积极努力,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读者服务、信息研究、文献整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全年采购编目中文新书:2250种,2490册;英文新书:423种。423册;订阅外文报刊89种,中文报刊388余种。报刊装订情况:共整理装订中文期刊339册,外文期刊179册,共502册。典藏出纳情况:全年上架书刊6060册(包括部分旧期刊、旧书等)。读者服务方面:典藏出纳和阅览室接待读者来信1192人次,典藏出纳借还书3842册。 

  图书馆除了保证完成日常的采访编目工作外,还开展了以下工作: 

  第一、中日文旧书、日文旧刊的整理和中日文书目数据库建设。2007年主要整理中日文旧书和日文旧刊。在将藏书回库的同时,还进行了剔旧和破损图书的修补。目前,日文书目数据库已经完成,共有书目数据20128条,其中今年完成2728条。中文旧书书目数据,今年完成1733条。 

  第二、民国旧期刊和原始统计资料的整理。经济所图书馆的历史悠久,藏书数量大,其中有部分资料长期未进行整理和分编,这些资料主要包括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期刊、各类调查统计资料,很多期刊都包含创刊号,调查资料包括物价、人口、企业原始资料等,非常珍贵。目前已整理出旧期刊860种,1161函,约13000册。 

  第三、图书馆书库调整。图书馆书库经过装修,书库布局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今年继续进行收尾工作,将未编目的中日文旧书进行了整理。对馆藏旧书进行修补后编目、上架。全年共整理并上架旧书、旧刊约5000册。 

第四、加大信息服务力度,继续编辑《经济走势跟踪》。全年已编辑78期,约5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