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
经济研究所2008年度科研工作总结

2017-07-16

调整字号:

  2008年,经济研究所在院领导、科研局、经济学部的领导和支持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年初院工作会议精神,经过全所干部职工的努力,较好地完成了所承担的各项科研工作和任务。 

 

  一、科研成果 

  全年共出版专著14部,457.8万字;研究报告20, 44.1万字;学术论文133, 169.22万字;论文集2部,22.5万字;一般文章12, 20.2万字;教材2部,81万字;编辑期刊28期,计790万字。 

 

  其中主要成果简介如下: 

  1、《减轻经济全球化中的健康脆弱性中国农村案例研究》(专著),作者:主编:王洛林   副主编:魏众 朱玲。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1月出版。 

  从上世纪末起,本书课题组即开始追踪观察乡村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试验。在本书中,与卫生系统的研究者着重关注医疗服务供给机构和卫生筹资制度运行的做法不同,课题组主要从考察农村人口、特别是贫困人口健康脆弱性的角度,研究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项目对个人就医行为和农户家计的影响,并从这一需方为主的视角出发,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针对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项目的实施状况,课题组依据社会保险理论和卫生经济学原理,分别提出三个主要研究问题。第一,围绕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效果的问题如下:(1)合作医疗制度如何影响乡村人口对医疗服务的利用;(2)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户经济安全有怎样的贡献;(3)哪些因素对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性起决定作用。第二、医疗救助研究的重点问题则在于:(1)医疗救助项目执行过程中是否瞄准了预定的目标群体;(2)医疗救助项目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了贫困人口利用医疗服务的能力;(3)医疗救助项目在多大程度上缓解了疾病负担对贫困户经济安全的打击。第三、基于对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财务可持续性的考虑,课题组提出的专项研究问题在于:(1)两类制度的管理成本和运行效率如何观测;(2)现行药品价格与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方式如何扭曲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的激励机制;(3)医疗服务供给者的行为如何影响合作医疗基金和医疗基金使用。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课题组秉承经验研究的基本步骤,主要通过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方式收集信息。并采用案例研究与计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撰写的研究报告构成本书主体,目的在于为我国农村基本医疗保障政策制订和卫生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2、《论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改革道路(上、下)》(论文),作者:常欣  刘树成。载《经济研究》2008年第9期和第10期。 

  本文从9个方面归纳和总结了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改革道路。 

  (1)、在改革的理论指导上,注重发挥理论创新的先导作用。30年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是一次又一次思想解放、理论突破与实践探索互动的进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进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不断完善的进程。 

  (2)、在改革的性质上,将第二次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相统一。30年来,将坚持改革开放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走出了一条在改革和开放中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 

  (3)、在改革的方向上,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这就实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和兼容。从过去30年的实践看,始终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逐步在经济活动中引入市场的基本要素。 

  (4)、在改革的方式上,以渐进式稳步推进市场化。集中表现为从“易”到“难”,从传统体制外到传统体制内,从传统体制内易于突破的外围到需要攻坚的内核的改革顺序。在保证原有利益格局不受到急剧性冲击的前提下,使市场制度能够以“边际演进”的方式获得生长,由此逐步将传统计划格局打破。 

  (5)、在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上,视发展为改革的目的。这里的“发展”首先是经济发展,即围绕经济发展进行改革,用经济转型推动发展;与此同时,还不断拓展和深化发展的外延与内涵,并以此推动改革不断向纵深前行。 

  (6)、在改革与稳定的关系上,以稳定作改革的保证。通过保持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为改革创造良好条件,避免了不少国家遭遇的转轨型衰退和剧烈的政治与社会震荡。 

  (7)、在改革与开放的关系上,注重市场化与国际化之间的相互推动。首先,开放是改革的内源性要求;其次,开放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外部力量;同时,开放的拓展和深化,也需要改革给予制度支撑。 

  (8)、在改革的协同配套上,推进全方位改革。不只寻求经济体制改革本身的“纵向深入”,还注重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的“横向协同”。 

  (9)、在改革的推动力量上,注意发挥基层和领导层的合力作用。上下互动的体制创新机制,为改革的深入进行提供了持久的动力源泉。 

 

  3、《清代户部银库收支和库存统计》(专著),作者:史志宏。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5月出版。 

  本书是学界第一部关于清代户部银库收支和库存的专著。户部银库是清朝政府最重要的库藏,相当于当时的“国库”。记录清代户部银库历年收支和库存情况的原始档案——银库大进、大出和四柱黄册,至今仍有相当部分保存下来,基本上可以形成从清初直至清末银库收支和库存的完整数据链条。这批珍贵资料,以往只有极个别学者(如经济研究所的彭泽益先生)对之做过某个朝代的片段研究,摘引过少量数据。本书分为“绪论”和“统计表格”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绪论”中,作者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藏的数十余册清代户部银库黄册抄档(这批抄档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北平社会调查所的汤象龙先生组织人力,从故宫文献馆、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等单位抄录出来的,是经济所收藏的总共十余万件清代抄档的一部分)及其他相关档案和文献资料,在学界首次对清代户部银库的设置、历史沿革、出纳运作的各项基本制度以及银库黄册、银库黄册抄档的来龙去脉和现存状况做了详尽介绍,并联系清代财政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对现存银库黄册数据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本书第二部分,作者在对现存银库黄册原始数据进行认真考核、校订及进一步加工的基础上,将清代各朝银库的历年分月收、支、年总盈亏及年末结存的情况制成74个统计表格。这是迄今为止公诸于世的最全面、系统的清代银库数据,为国家纂修清史及学术界进一步深入研究清代财政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4、《中国商业信用的发展与变迁》(专著),作者:赵学军。方志出版社20088月出版。 

  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吸收西方现代经济学有关商业信用研究的理论,以及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中国商业信用的发展与变迁。作者着重讨论了三方面的问题:中国商业信用的发展变化;政府的商业信用政策与商业信用制度的变迁;商业信用制度运行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 

  作者提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商业信用已经出现,传统形式是挂账式、口头式的商业信用,票据化商业信用几乎没有得到发展。建国初期,中国经济运行中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为建立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信用于国家银行,从1954年起政府大规模清理、取消了国营经济部门的商业信用。由于客观需要,政府仅允许某些领域可以使用极少的商业信用,但更多的商业信用却以“非法”形式暗中运行,导致“三角债”危机多次出现。20世纪80年代初期,政府逐步放开了商业信用,商业信用规模迅速扩张,但传统的挂账式商业信用仍占主导,票据化商业信用发展滞后。而在票据化商业信用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又占绝对份额,商业承兑汇票微不足道。制约商业信用票据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 

  该书指出,建国50多年来,商业信用制度经历了两次大的变迁。“过渡时期”政府实行禁止、取缔商业信用的政策,商业信用制度发生了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变迁。改革开放后,政府实行恢复、发展商业信用的政策,商业信用制度又发生了政府主导的诱致性变迁。 

  该书认为,商业信用制度与经济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商业信用制度可以使企业降低交易成本、实现短期融资与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建国以来,或明或暗存在的商业信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企业不当地或过分地使用商业信用,又给生产经营带来负面影响。商业信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商业信用可以带动社会总信用规模的扩张与收缩;商业信用替代货币流通的职能会使商业信用冲击货币政策;商业信用的异常变动可能阻断社会资金的回流,波及金融体系的稳定。此外,商业信用还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宏观经济波动又会影响商业信用的运行。 

 

  5、《乡镇财政与财力分析》(论文),作者:胡家勇。 

  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第2 

  近几年,地方政府,特别是县、乡镇两级政府的财政困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浙江省温岭市泽国镇的财政运行状况在经济发达地区具有典型代表性。通过实地调研,得出以下重要结论:第一,实行分税制以来,乡镇财力存在明显向上集中趋势。在泽国镇,无论是地税占税收总量的比例,还是镇可支配财力占当年入库税收总量的比例,都呈下降趋势。2001-2006年,在泽国镇缴纳的各项税收中,最终由泽国镇来使用的不到10%。然而,在财力向上集中的同时,并没有建立起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导致乡镇政府缺乏稳定的财力保障。第二,在乡镇政府可支配财力中,预算外收入依然扮演重要角色,而在预算外收入中,土地出让收入越来越成为最主要来源。2001-2006年间,泽国镇预算内可支配财力占可支配财力总量的比例平均仅为12.84%,预算外可支配财力平均高达87.16%土地出让收入平均占预算外可支配财力的80.29%。第三,在乡镇财政支出中,预算内支出只能维持政府机构运转,而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的资本性支出则主要靠预算外支出。2002-2006年,在泽国镇基本建设支出、农业支出、工业交通等部门事业费、文化广播事业费、行政管理费和城市维护费等支出项目中,预算外支出平均占50%以上。改善乡镇政府财政运行状况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明确乡镇政府职能并确保其相应财力,在财力向上集中的同时建立起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规范预算外收入和土地收入,降低乡镇政府运行成本。 

 

  6、《外部冲击与中国的通货膨胀》(论文),作者:汪红驹  张晓晶。载《经济研究》2008年第5期。 

  2007年下半年至20085月,受次贷危机影响,发达国家普遍出现经济下滑、通胀率上升,53个发展中国家通胀率达到两位数,通货膨胀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全球通货膨胀的背景下,随着中国更大程度上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联越来越紧密,中国也面临输入型通胀压力,国际需求和供给因素导致的外部冲击是影响中国近期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充分考察全球流动性的转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传导、人民币汇率升值的紧缩效应、国际利率的影响以及价格扭曲效应为外部冲击所放大等典型化事实基础上,应用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和VAR模型对外部冲击影响国内通胀进行了经验研究。计量结果表明:短期内,国际食品价格是导致国内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国际原油价格对国内物价的影响在中长期逐步上升;升值抑通胀的效果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国际利率变化对国内物价有影响;全球流动性的转化因央行的有效对冲对物价的直接影响并不明显。综合而言,外部冲击只是导致通胀的因素之一,而GDP增长率仍是影响物价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防止经济增长过快,调整要素价格抑制投资需求膨胀,以及提高汇率机制弹性以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并使之成为应对外部冲击的第一道防线,将是治理中国通胀的根本途径。从长远发展看,为了确保战略资源安全,降低和分散风险,抵御外部冲击,需要建立并完善战略资源储备机制,包括战略储备、备用产能、替代能源、预警机制等。 

 

  7、《经济稳定:宏观调控的首要和根本职责》(论文),作者:王诚。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在大多数主流经济学家看来,金融市场的状况如何,既不是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也不是政府为了达到调控目标而可以利用的手段。凯恩斯经济理论的革命性就在于其质疑:市场经济的国家和人民有必要忍受如此长期的痛苦,去等待市场的自我调节而无所作为吗?需要弄清楚的是,政府的救市不是以各种措施去造市,而是以各种稳定政策,帮助和维护金融市场的正常融资功能,帮助资金市场显示真实的供求力量,同时打击和处罚各种借机故意破坏金融市场稳定的违规和投机力量。所以,在救市问题上,政府既不应该为了维护一部分人或企业的利益(同时损害了其他人的利益)而制造虚假繁荣,更不应该为了避嫌而听任金融市场大起大落。当然,针对金融市场受到冲击的程度不同,救市的手段也不可能一样。在市场受到严重冲击时,国家需要动用大量财政或外汇储备通过注资股市或进行公共支出的方式来支持金融市场稳定;但是,在投资者信心不足所引发的股市动荡面前,政府需要以正确的信息和逆市场方向的政策操作,帮助克服市场动荡。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政府社会责任的加大,宏观调控的目标也日益多样化。但是,关键问题在于,我们需要认识到,在任何市场经济社会里,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和最为基本的职责是促进和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这种稳定不是政府职责的全部,但却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需前提。面对金融市场和其他市场的巨大波动,政府的宏观调控应当毫不犹豫地承担起自己的职责。 

 

  8、《区位性因素与公共品的最优供给》(论文),作者:赵农、王小鲁。载《经济研究》2008年第10 

  本文分析了两种区位性因素对地方公共品最优供给(质量与数量)的影响。一类区位性因素为某公共品在城市中所在的区域。分析表明,位于城市边缘地区的公共品的最优质量要小于位于城市中心地区公共品的最优质量。另一类区位性因素为某公共品与居民的相对位置(距离),这一因素在具体分析中被转化为使用居民出行半径表示的指标。结论表明,出行半径的增加一方面加大了中间投票人与公共品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使得原先距离公共品较远的居民得以有机会享用该公共品。前一种影响对公共品的最优质量起抑制作用,而后一种影响的效果则相反,而公共品的最优质量随出行半径如何变化,将取决于这两种效应之间的比较。本文根据公共品之间是否存在替代性区分了替代性公共品与非替代性公共品,并分析了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公共品受区位性因素影响而在最优供给数量上所呈现出的差异。  

  本文还详细地分析了城市各地区公共品的受众人数问题,并指出在城市边缘地区的公共品的有效服务范围将或多或少地超出城市的边界。如果在某城市边存在一个相临的城市,那么这部分超出的有效服务范围就可能覆盖临近城市的部分居民,由此形成某城市公共品供给对临近城市的外部性。实际上,这些用户的效用总和便构成某公共品的外部性效应。 

  本文的分析是在一个静态的框架内进行的。向动态分析方面的拓展应该包含居民对于居住地点选择的分析以及对城市最优规模(空间上)的推导。本文的模型也为相关的计量分析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分析基础。通过设定具体的效用函数的形式,便可以得到具体的关于公共品质量与相关影响因素的方程。而居民出行半径与日常出行路径数量等数据则可以通过抽样调研的方法获得。 

 

  9、《中国工业RD产出弹性测算:1993-2002》(论文)。作者:吴延兵。载《经济学(季刊)》2008年月第2期。 

  测算RD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相对于已有文献而言,本文的特色在于:(1在生产函数估计中校正了RD双重计算问题,并考虑了RD存量不同折旧率对估计结果的影响。(2对面板数据分别使用了混合OLS、固定效应法和一阶差分法等不同的估计方法。本文对RD双重计算问题的校正以及多种估计方法的运用,是已有研究中国RD与生产率关系的文献中所忽略的方面,因而本文对已有文献进行了拓展。(3)本文采用的为大中型工业企业行业面板数据,产业覆盖面广,而且那些没有正式研发支出的企业也计总到产业数据中。因此,可以部分地克服已有研究中存在的样本选择问题。本文研究表明,中国大中型工业产业中RD对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RD产出弹性约为0.1-0.3。研究还表明,RD产出弹性还取决于技术机会、企业规模、产权结构等特定的约束条件;特别是,国有产权对RD产出弹性有制约作用。上述结论表明,完善创新的制度环境,采取必要的创新激励政策,是促进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政策选择本文还发现国有产权对RD产出弹性有制约作用,这说明界定清晰的产权结构是生产要素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 

 

  10、《米塞斯与奥地利经济学》(论文),作者:杨春学。载《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8期。 

  作为一个用公认的标准可以识别的典型学派, 1871年诞生以来的一百多年间,奥地利派一直活跃于经济学界,思想史几乎没有哪一个学派“活得”这么长!这是经济思想史上独一无二的学术现象。本文通过解释下述问题来探讨这一现象:米塞斯(1881-1973)与哈耶克都是新奥地利学派的领袖式代表人物,而且,哈耶克的国际学术声望和地位似乎要高于米塞斯,但为什么米塞斯是当然的精神领袖?(1)米塞斯,以严格的奥地利学派的学术传统(在纯理论领域中不受经验主义的影响、拒绝数学表述和证明、方法论上的主观主义等),通过开设“研讨班”的形式,培养出了第三代、第四代遵循和发展奥地利学派传统的经济学家。新奥地利经济学的几乎所有贡献或者始于米塞斯的著述,或者源于进一步发展其观点的努力。(2)正当第一代掌门人门格尔去世(1921),且奥地利学派因为它的基本思想被新古典经济学所吸收而丧失了其独特的学术地位之时,正是米塞斯发表的“社会主义”(1920)一文使奥地利学派卷入第二场大争论(“社会主义经济核算大争论”),使这一学派得以重振雄风。这场争论对奥地利经济学具有特别的意义,不仅使这一学派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推向新的高点,也促成新奥地利学派对自由市场制度做出了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独特解释。这种解释正在获得经济学界越来越多的认可。(3)他与哈耶克一起,一直致力于推动经济学中自由主义的发展,即使是上世纪50—60年代凯恩斯主义盛行的时代,也毫不放松这种努力。在70年代以来,这种努力最终得到经济学界的高度评价。可以说,即使是哈耶克的独特贡献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米塞斯的影响;但是,哈耶克却很难分享米塞斯的独特贡献。 

 

  二、 课题立项、结项及进展情况 

      1、课题立项 

    全所新立项课题3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2项;院重大课题1项;院重点课题5项;院重点后期资助课题2项;院国情调研重大课题3项;院国情调研重点课题6项;参加工业所国情调研重大课题1项;院、中纪委交办课题3院青年启动基金课题3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社会调研课题1项;所重点课题12项。它们分别是: 

  (1)       国家社科基金2 

 

主持人 

       

 

 

资助总额 

(万元) 

预计完成时间 

张晓晶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社科基金中大项目 

40 

2010 

汪红驹 

结构调整与就业增长的稳定性:基于产业层次上技术扩散方式的分析 

社科基金 

一般项目 

9 

2009 

    

  (2)       院重大课题1 

 

主持人 

       

 

 

资助总额 

(万元) 

预计完成时间 

张晓晶 

开放经济新阶段的宏观稳定 

院重大 

23 

2010 

    

    

  3 院重点课题5 

课题 

主持人 

         

项目 

类别 

资助总额 

(万元) 

预计完成 

时间 

朱恒鹏 

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研究 

院重点 

8 

2010 

汪红驹 

中国工业化成本上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院重点 

5 

2009 

裴小革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研究 

院重点 

6 

2010 

仲继垠 

中国公司治理与经济增长的微观机制研究 

院重点 

5 

2009 

徐卫国 

抗战前中国财政与商业发展状况研究 

院重点 

5 

2009 

    

    4)院重点课题后期资助2 

课题 

主持人 

         

项目 

类别 

资助总额 

(万元) 

预计完成 

时间 

苏金花 

唐五代敦煌绿州农业研究 

院重点后期资助 

3 

2010 

香伶 

养老保险与收入再分配 

院重点后期资助 

3 

2008 

    

  5 院国情调研重大课题3 

课题 

主持人 

         

项目 

类别 

资助总额 

(万元) 

预计完成 

时间 

刘树成 

吴太昌 

中国乡镇调研 

院国情调研重大项目(310个子项目) 

  

80 

20098 

魏众 

朱玲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调研 

院国情 

调研重大项目 

30 

2009 

刘小玄 

市场经济与政府转型 

院国情调研重大项目 

20 

2009 

    

  6)院国情调研重点课题6 

课题 

主持人 

         

项目 

类别 

资助总额 

(万元) 

预计完成 

时间 

胡家勇 

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状况调研 

院国情调研重点项目 

5 

2009 

吴延兵 

枊州五菱汽车有限公司改革与重组调研报告 

院国情调研重点项目 

5 

2009 

朱恒鹏 

农民工医疗需求与民营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供给 

院国情调研重点项目 

5 

2009 

钟宏武 

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实践 

院国情调研重点项目 

5 

2009 

武力 

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的资金筹措问题 

院国情调研重点项目 

5 

2008 

袁为鹏 

中部地区国家商品粮基地的粮食生产与农民家庭收入 

院国情调研重点项目 

5 

2009 

    

  7)参加工业所国情调研重大课题1 

课题 

主持人 

          

项目 

类别 

资助总额 

(万元) 

预计完成 

时间 

韩朝华 

国家电网公司调研 

国情调研重大课题 

8 

2009 

    

    

  8)院、中纪委交办课题3 

课题 

主持人 

          

项目 

类别 

资助总额 

(万元) 

预计完成 

时间 

王振中 

当前我国利益集团问题研究 

中纪委 

院纪检委交办 

2.7 

2009 

朱玲 

食品-能源危机应对策略研究 

院科研局 

2.5 

2008 

韩朝华 

灾后重建与企业社会责任 

院科研局 

8 

2008 

    

   (9) 院青年启动基金课题3 

课题 

主持人 

           

项目 

类别 

资助总额 

(万元) 

预计完成 

时间 

王宏淼 

中国外部失衡的形成机制及治理对策 

青年 

启动 

3 

2009 

汤铎铎 

我国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研究 

青年 

启动 

2 

2009 

隋福民 

美国新经济史革命及其对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影响:1957-2004 

青年 

启动 

2 

2009 

    

  (10)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社会调研课题1 

课题 

主持人 

          

资助总额(万元) 

预计完成 

时间 

钟宏武 

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推进机制研究 

2 

2008 

    

  11)所重点课题12 

课题 

主持人 

          

资助总额(万元) 

预计完成 

时间 

钱津 

共和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展望 

2 

2009 

钱津 

代建制改革研究 

0.4 

2009 

 

失业形成机理:基于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 

0.5 

2009 

杨新铭 

金融发展、人力资本与收入分配关系研究 

0.5 

2009 

钟宏武 

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推进机制研究 

1 

2009 

剧锦文 

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 

2009 

刘小玄 

市场经济与政府转型 

2 

2009 

陈健 

缓预算约束与经济波动 

0.8 

2009 

王振中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3 

2009 

裴小革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研究 

1.3 

2009 

左大培 

对自由市场制度的两种理解的比较研究 

6 

2009 

曲韵 

薛暮桥工作笔记整理与研究 

6 

2009 

    

  2、课题结项 

  今年我所共有49项课题通过验收并正式结项。它们分别是: 

 

  1)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 

  韩朝华主持的《中国各地经济增长差异的制度分析》 

  裴小革主持的《科学发展观的财富基础理论研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 

  汪红驹主持的《大国开放经济的流动性效应和货币政策规则》 

 

  3)院重大子课题1 

  刘树成 张卓元主持的《中国经济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问题研究----经济体制改革30年研究》 

 

  4)院重大(B类)课题2 

  贺晓东主持的《影响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度因素》 

  徐建青主持的《1949年以来中国城乡经济关系若干问题研究》 

 

  5)院重点课题7 

     钱津主持的《培育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与政府职能转型》 

  杨春学主持的《重新反思“社会主义核算大论战”的理论遗产》 

  朱恒鹏主持的《农民工基本健康保障政策研究》 

  刘霞辉主持的《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我国就业问题研究》 

  刘小玄主持的《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和实践背景》 

  张晓晶主持的《经济体制转轨的“中国模式”研究》 

  史志宏主持的《咸丰至光绪前期的清朝财政》 

 

  6)院、中纪委交办课题4 

  林跃勤主持的《社会中介组织腐败状况与治理对策》 

  裴小革主持的《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个理论问题》 

     武力主持的《中国共产党处理城乡关系的历史经验》 

  张晓晶主持的《寻求增长与通胀之间的平衡:过热标准探讨及如何防止经济由偏快到过热 

 

  7)所级国情调研课题4 

  胡家勇陈健主持的《地方政府职能转换与机构改革》 

  刘小玄主持的《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和实践背景》 

  林刚封越建主持的《浙江诸暨、湖北石首、河北高阳三村城乡关系调查与工农业协调发展》 

  曲韵主持的《玉东村10年变化—1997年第四次无锡保 

  定农村调查跟踪研究》 

 

  8)院青年启动基金课题2 

  于长革主持的《经济平衡增长与政府支出政策研究》 

  钟宏武主持的《海外中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9)所重点课题12 

  陈健主持的《社会资本的结构分析》 

  张新主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 

  贾利主持的《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与政府 

  效能研究》 

  韩朝华主持的经济体制改革30年研究课题《完善基本经 

  济制度》 

  胡家勇主持的经济体制改革30年研究课题《加快政府行 

  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型》 

  杨春学主持的经济体制改革30年研究课题《计划与市场 

  的关系:基于思想史的考察》 

  张平刘霞辉主持的经济体制改革30年研究课题《自主发 

  展、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 

  王诚主持的经济体制改革30年研究课题《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在改革理论上的讨论》 

  李仁贵主持的经济体制改革30年研究课题《转型国家改 

  革比较和国际学术界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评价》 

  江太新主持的《明清时期的商品流通研究》 

  李根蟠主持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一百年》 

  魏金玉主持的《明清封建租佃关系研究》 

 

  10)院国情考察活动课题1 

  周济主持的《河南省息县东岳镇经济社会发展调查》 

 

  11)院科研管理课题1 

  周济主持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管理的任务与对策研究》 

 

  12)院国情重大调研课题(第一期)8 

  韩朝华主持的《乡镇政府的变身:无锡胡埭镇的变迁和创新 

  胡家勇主持的《乡镇政府职能与乡镇机构改革:浙江省温岭市泽国镇调研》 

  张平主持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开以与乡镇政府职能变化----山东省陵县边临镇的调研》 

  刘霞辉主持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乡镇政府职能变化贵州省青岩镇的调研》 

  仲济垠主持的《乡村城镇化与乡镇政府职能变化晋江县安海镇的调研》 

  武力主持的《无锡地区90年代中期以来乡镇发展及政府经济职能演变----以玉祁镇为个案的考察》 

  杨春学主持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财政与公共物品以大理喜洲镇为案例》 

  李文军主持的《三屯营镇的发展与演进》 

 

  13)院国情重大调研课题(第二期)2 

  钱津主持的《探索乡镇旅游发展之路----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新城镇调研》 

  董志凯 赵学军 武力主持的《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调查》 

 

  14)参加本院国情调研重大课题2 

  魏众主持的《我国中西部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专题调研》 

  林刚主持的《中国村庄调查----李集村》 

 

  3、正在进行中的课题 

  目前我所正在研究并相继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课题共有75项。它们分别是: 

 

  1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2 

     叶坦主持的《中国经济理论发展史以传统经济范畴为中心》 

     张平主持的《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魏明孔主持的《历史上西北民族贸易与民族地区经济开发》 

     赵学军主持的《中国农村借贷与农村金融体系变迁(1949—2000年)》 

  经君健主持的《中国封建社会和阶级和等级》 

     汪敬虞主持的《中国近代经济史(19271937)》 

     刘国光、董志凯主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5865卷)》 

  王诚主持的《核心就业扩展与中国就业模式转型――新就业理论及政策研究》 

  董志凯主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531957)》 

  李根蟠主持的《中国古代农业、农村与农民研究》 

  武力主持的《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分析》 

  吴承明主持的《中国城乡市场长期发展研究》 

 

  2)院重大(含AB类)、院重点课题25 

  左大培主持的《对自由市场制度的两种理解的比较研究》 

  朱文强主持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起点及路径研究》 

  徐建生主持的《抗战前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状况研究》 

  汪红驹主持的《开放新阶段对宏观稳定的影响》 

  王洛林主持的《中国近代经济史(1937-1949)》 

  魏明孔主持的《吐蕃社会经济研究》 

  武力主持的《1953—1957年中国经济运行分析》 

  罗楚亮主持的《我国收入分配格局演变:改革30年来经 

  验与相关性》 

  朱荫贵主持的《中日近代证券发展比较研究》 

  经君健主持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朱玲主持的《和谐社会与社会公平政策的选择》 

  刘兰兮主持的院重大课题(A类)《中国近代企业史》 

  董志凯主持的院重大课题(A类)《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二卷》 

  刘国光主持的院重大(A类)《1958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研究》 

  胡家勇主持的院重大(A类)《有效政府理论研究》 

  林刚、封越建主持的院重大(A类)《家庭经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 

  魏众主持的院重大(B类)《居民健康,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 

  王诚主持的院重大(B类)《就业优先的宏观调控目标体系研究》 

  吴太昌主持的院重大(B类)《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分析》 

  胡怀国主持的院重大(B类)《当代西方经济学前沿研究》 

  常欣主持的院重大(B类)《当代西方规制理论与实践的最新进展及其对中国网络型产业规制改革的启示》 

  桁林主持的院重大(B类)《投资波动性与利率相关性专题研究》 

  叶坦主持的院重大(B类)《西方经济学传入考》 

  毛立言主持的院重大(B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问题反思与探索》 

  袁为鹏主持的院重大(B类)《中国近代工业之地理分布研究:影响因素、变化趋势、时空特征及评价》 

 

  3)院国情重大调研课题1 

  刘树成 吴太昌主持的《中国乡镇调研》(第一批2个子项目、第二批8个子项目、第三批10个子项目) 

 

     4)院国情调研一般课题3 

  王小嘉主持的《河南台村:京郊山区农民家庭经济调查》 

  高超群主持的《西北干旱地区农民经营调查以甘肃省皋兰会阳洼窑村为个案》 

  安东建主持的《农业村农户经济状况生产、收入与生活》 

 

  5)中宣部及院交办课题2 

  刘树成主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王振中 胡家勇主持的《有效控制政府行政成本对策研究》 

 

   (6) 院科研管理课题1 

  张凡主持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7)院青年启动基金课题5 

  吴延兵主持的《中国地区工业知识生产函数实证研究》 

  石建国主持的《1949-1978年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研究》 

  张磊主持的《中国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 

  袁富华主持的《劳动力比较优势的福利效应对策略权衡》 

  姚宇主持的《中国非正规就业研究----上海案例》 

 

  8)参加本院国情调研重大课题1 

  朱文强主持的《保定农村90年代中期以来乡村发展 

  及政府经济职能演变以玉祁镇为个案》 

 

  9)所重点课题24 

1 

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职能(政治经济学年刊文集) 

   

2 

经济走势跟踪 

王砚峰 

  

3 

当代中国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政府职能如何协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成本 

董志凯 

4 

中国现代经济史数据库建设 

   

5 

中国早期工业化与农村市场 

   

6 

转型经济学 

胡家勇 

7 

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创始研究 

   

8 

公有企业治理结构研究 

王红领 

9 

市场发展约束下的企业经营者素质、心态与行为变化 

   

10 

中国经济思想范畴史 

   

11 

中国收入分配的政策研究 

   

12 

转型政治经济学引论 

毛立言 

13 

中国非公有企业成长分析 

韩朝华 

14 

关于中国经济发展中若干不利因素的分析 

李志宁 

15 

剩余价值理论探索第三部分 

安东建 

16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若干基本理论 

问题研究 

裴小革 

17 

经济开放新阶段的宏观稳定 

张晓晶 

18 

健康风险、医疗保障与农村居民消费选择 

罗楚亮 

19 

健康状况、卫生保健需求及保障制度 

的受益群体 

邓曲恒 

20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问题研究 

刘霞辉 

21 

中国经济史研究追踪 

高超群 

22 

经济理论动态追踪 

郑红亮 

23 

日档及日文旧书回溯 

陈晓旭 

24 

最新论文数据库与网上学术交流 

吴裕宪 

    

  三、 院重点学科建设 

  目前,我所正在进行的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共有发展经济学和中国现代经济史学两项。 

  (一)、发展经济学。 

  本年度发展经济学学科建设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1 

  学科基础建设。申报自主设置的发展经济学硕士点今年继续招生,全年招收新的硕士生一名。目前本学科有在校硕士研究生3人,并已在今年申请设立发展经济学博士点,已获院研究生院批准。进一步的申报工作正在进行。2、专题研究。(1).以该学科研究室为主的研究人员负责的院重大课题《和谐社会与社会公平政策的选择》,全部的样本调查工作已经完成,数据录入和清理工作已经完成。目前正在进行专题报告写作工作,全部研究工作将在年底完成。(2).《藏区社会经济发展研究》,属院重大研究课题,政策报告已经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也已完成。(3).继续利用2002年收入分配调查数据,与国外有关专家进行合作。今年已有3篇国际合作论文完成并发表,基于论文成果编辑的论文集中英文版已经全部出版发行,中文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英文版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4).编辑出版学术专著《减轻全球化中的健康脆弱性——中国农村案例研究》,该书汇集了研究室和课题组以往的大量研究成果,并在今年年初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3、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和在岗培训。该学科研究本室经常组织一些学术活动,如讲座,研讨会等。并邀请了一些所外和国外的学者来进行学术交流,室内同志也承担和组织了一些所内专家的研讨会和学术交流会。另外积极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合作研究,目前有法国CNRS访问学者一名。同时正在寻求与国外的合作研究项目。4、学科教育方面。继续加强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今年已培养博士毕业一人,招收博士后两名。在人员培训方面:本年度共有4人次出国进行合作研究。 

 

  (二)中国现代经济史学。 

  本年度是中国现代经济史重点学科建设的第5年,学科建设按照预期目标进展顺利: 

  1、人才培养与科研队伍建设方面。今年有两名博士后出站,经过考察合格,正式进入研究室工作,充实了科研队伍,基本解决了近几年研究室因退休、调走而出现的科研人员严重不足问题。同时,今年还有一名博士后进站,主要从事比较薄弱的民营经济发展历史研究。研究室里还有一名硕士和一名博士,培养工作都比较顺利。目前该学科研究室共有科研人员8人,其中研究员2名,副研究员2名,有副研资格的2名,助研2名,基本形成了梯队。 

 

  2、完成课题与科研成果情况。1)、国家重大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958-1965)》已经编完,至20086月已经全部交出版社,共计10卷,1500万字,预计20096月前出版。下一批《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966-1976)》今年正式上马,正在进行中。(2)国家重大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二卷正顺利进行,年底可以完成通稿的修改工作。(3)、院重点项目《1949年以来城乡经济关系若干问题研究》已经完成,正在结项。(4)、该研究室与图书馆共同承担的“薛暮桥工作笔记”整理课题,2008年立项,目前进展顺利,已完成第一阶段工作量的70%。(5)院重点项目《1953-1957年中国经济运行分析》正在加快进度进行,预计2009年上半年可以完成。(6)、重点学科项目计划中的数据库建设进展顺利,已基本完成数据库的编辑和录入工作,现在已经有经济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等方面约2000多万字的文字和图像数据资料。 

 

      四、主要学术活动 

  1、“第十届全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研讨会”。由我所与河南财经学院联合主办。会议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2、“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4次学术研讨会”。由我所与河南大学联合主办。研讨会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中国改革开放30年”。 

  3、“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由我所《经济研究》编辑部和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共同举办。会议就法经济学的理论问题、财产与合同问题、侵权与规制问题和犯罪与刑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4、“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由我所《经济研究》编辑部和广州大学商学院联合主办。研讨会主要讨论的议题有: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合作动力、机制及绩效评价;我国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差异与合作方式;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增长等等。 

  5、“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高峰论坛”。由我所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联合主办。会议围绕“中国经济周期与物价稳定”这一议题展开了热烈地讨论。 

  6、“第八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由我所《经济研究》编辑部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会议就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金融学和中国经济4大专题领域,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7、“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经济理论研讨会”由我所《经济学动态》杂志社与哈尔滨商业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研讨会主题是:思想解放与理论继承。 

  8、“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与创新论坛”。由我所《经济研究》编辑部与福建师范大学共同主办。会议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运用与发展和马克思主义文本学研究三个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研讨。 

  9、“中国经济史学会2008年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由我所中国经济史学会主办,广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化旅游学院承办。与会学者围绕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现代经济史和外国经济史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10、继续坚持不定期召开所内“午餐学术研讨会”和编辑印刷研讨会论文集。全年共举办了25场次。 

 

  五、期刊管理 

  1、《经济研究》(月刊)。主编:刘树成。 

  本年度该刊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使《经济研究》继续在国内保持着学术领先地位。全年共发表了包括理论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财政金融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公共经济学、劳动与人口经济学、法经济学、农业和自然资源经济学、城乡经济与区域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史以及书评、会议综述等各学科领域内容的文章160篇左右。各个专题领域都有一些较有份量的文章,得到了经济学界人士的认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在《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7版,以及2007年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统计结果中,《经济研究》在经济学类排名、社会科学类排名、全国各类期刊总排名的三大排名中,影响因子、五年影响因子、被引总次数、被引指数等各项主要指标都继续高居第一。 

  2)、加强和完善匿名审稿制度,大幅度提高了稿件的质量。编辑部在最近两年中,大幅度地建立了一系列制度规范,包括“稿件处理流程”、“编辑部审稿制度”、“匿名审稿规范格式”、“编辑加工统一规范和体例”、“本刊文章规范格式”、“致作者和读者的十条通告”等。在每双周例行的编辑凑稿会上,除了讨论当期的用稿事宜外,还经常讨论和总结实行匿名审稿制度以来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以使匿名审稿制度更加完善。 

  3)、加强编辑队伍和编务队伍的素质改进及团队精神的培养。为了适应经济学进步的时代要求,编辑部一方面注重调动富有经验的资深编辑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学会把握经济学变化中的时代主流;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支持和资助较为年轻的编辑人员读博深造。在提高编务人员素质方面,积极引进对外开放和市场竞争意识,克服原来的封闭操作、进取心弱和“保住面子”的传统观念,参与市场竞争。在工作过程中,注意增强全体人员的集体荣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力争形成个人的专业化和集体的凝聚力的有机结合。在杂志的篇幅增加到160页,工作量明显加大的情况下,编辑部仍然顺利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  

  4)、不断改善在《经济研究》网站上开通的“来稿查询系统”。通过该系统,作者不仅可以及时了解自己所投稿件的一些情况,比如是否收到、是否审稿中、是否录用等等,还规范了编辑部与读者、作者、审稿人的互动关系,为促进学术交流和期刊出版工作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该刊本年度发表的较有影响的文章有: 

  陈钊、陆铭的《从分割到融合:城乡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的政治经济学》(1期);江小涓的《服务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理论分析》(2期);张亚雄、赵坤的《北京奥运会投资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影响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3期);杨汝岱、姚洋的《有限赶超与经济增长》(8期);李子奈的《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的总体回归模型设定》(8期);中国社科院经济所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的《论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改革道路(上、下)》(910期);中国社科院经济所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的《中国可持续增长的机制:证据、理论和政策》(10期)。 

 

  2、《经济学动态》(月刊)。主编:王振中。 

  本年度,该刊编辑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在保持经济学动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在编辑方针上进行了创新,专门选择经济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些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作为栏目专题,集中多篇文章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将问题谈深谈透,全面集中反映各派的观点,主要表现为: 

  1)、今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发生很大变化,从“两防”转为“一防一保”。为了配合中央的这一新的决策,该刊组织了一批有分量的文章,对中央的新政策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说明和分析。 

  2)、今年年初,我国人民币汇率上升突然加快,突破17的大关。该刊敏锐地感觉到人民币汇率上升过快会对我国出口和国民经济造成很大损害。为此,设立汇率问题研究专栏,连续组织发表了数篇关于汇率的文章,提出应该制止汇率的过快上升。 

  3)、宏观调控若想取得明显效果,关键要选择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我国连续提高利率,并没有能够制止经济过热,反而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为此,我们设立“货币政策争鸣”栏目,组织多篇文章分析继续提高利率的弊端。 

  4)、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关键。该刊专门设立了“股份制研究”栏目,组织了专家学者展开讨论。对国有企业的改革的深入和防止股份制改革流于形式进行了探讨,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第二、在人才队伍建设和青年研究人员培养方面,该刊编辑部始终要求全体人员努力钻研业务,跟踪理论前沿问题研究,不断提高本身业务素质。 

  第三、在管理工作方面,该刊编辑部对全体人员做到了严格要求。制定了岗位责任制,在差错率上,实行没有差错的重奖,有差错的重罚,使差错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保证了全年度顺利出刊。 

  第四、创收工作取得了较好效益,保障了刊物的顺利发行。 

 

  本年度发表的较有影响的文章有:刘国光的《对十七大报告论述中一些经济问题的理解》(1期);黄泰岩的《2007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与分析 》(2期);宋小川的《经济学的第三次危机与第二次凯恩斯革命》(5期);左大培的《中国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6期)。刘源的《谨防人民币升值“过速”》(7期);吴培新的《我国宏观调控中的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8期);蔡继明的《从体制改革到制度创新的启示与思考》(9期);陈甬军的《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理论及发展目标预测》(9期);曹红辉的《美国信用危机:成因、风险传导与制度变革》(10期)。 

 

  3、《中国经济史研究》(季刊)。主编:吴太昌。 

  本年度,该刊编辑部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认真贯彻执行党和政府及院、所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把握好政治观、民族观、统一观、宗教观;实行内部改革,致力于编辑制度的建设,严格实行匿名审稿制,依靠本所的研究力量,加大专家外审的力度,逐步落实了匿名审稿制度,认真地把握好文章的质量关;规范编辑部的规章制度和各种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稿件是否采用,按规定在3个月内给作者以答复,尽量做好与作者的沟通与交流;不断提高编辑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敬业精神,加强编辑工作人员的学习,使编辑工作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力争成为既是出色的编辑,又是出色的科研工作者;编辑部认真主办的“中国经济史论坛”网站,其点击率在学术网站中是比较高的,受到学术界特别是经济史学界的好评与重视。本年度《中国经济史研究》刊登的论文转载率比较高,其中《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光明日报》等权威报刊转载了多篇由本刊刊登的论文。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年发表的论文中,既包括理论探讨、专业论文,还有诸如“三农问题研究”、“区域经济”、“企业史”、“工商业史研究”、“传统经济再评价”、“读史札记”、“青年论坛”、“论著评介”、“学术动态”等,在保证学术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刊物的信息量。 

  本年度《中国经济史研究》被评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优秀期刊。 

  本年度该刊发表的较有影响的文章主要有:经君健的《关于明清法典中“雇工人”律例的一些问题(上)》(4期);经君健的《关于明清法典中“雇工人”律例的一些问题(下)》(1期);张东刚的《食物结构和营养结构: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个中国国民生活的实证分析》(4期);方行的《对清代前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看法》(2期);杨乙丹、高德步的《农村高利贷及其治理的历史审视》(2期);魏金玉的《<高峰、发展与落后:清代前期封建经济发展的特点与水平>的补充》(3期)。 

 

  六、加强对外学术交流 

  1、本年度办理出国访问手续33批,42人次。接待来访21批,43人次。其中院协议项目出访3项,分别为我院与韩国庆北大学合作协议,与韩国学术振兴财团合作协议、中印社科研究理事会合作协议;承担院协议项目来访2项,分别为我院与匈牙利科学院合作协议、与俄罗斯科学院合作协议。 

  2、本年度我所自行组团出访3次。分别为:赴美国访问团。该团是应邀赴美参加2008年美国经济学会年会。同时还访问了布鲁金斯学会等单位,进一步了解了美国次贷危机的情况。赴俄访问团。该团在俄罗斯期间,主要围绕“中俄经济转型的挑战与前景”等问题与俄方学者进行了交流。赴拉美访问团。该团主要赴巴西、阿根廷和智利进行学术访问,考察巴西的增长潜能,考察阿根廷的经济发展,特别是金融开放与金融危机的关系,考察智利的自由化改革和经贸发展等。 

  3、本年度我所办理长期出国进修2项。其中1项为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项目,1项为我院中青年学者出国进修项目。此外,我所还安排了2人次参加院部组织的外语培训学习。 

 

  七、其他学术活动与科研辅助工作 

  1、研究生培养工作 

  本年度经济系圆满完成了全年教学、学位、招生及其管理工作,并圆满完成了庆祝研究生院建院30周年的有关工作和发展经济学博士点授权的申报工作。 

  首先,经济系为进一步建立、健全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继续推行了教学、学位、招生及其管理工作通报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完善了相关的规章制度。 

  其次,经济系新增聘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3名;共新录取博士生5名、硕士生8名;共有12名博士生完成了学业和学位论文答辩,并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共有8名硕士生(含在职申请硕士学位1名)完成了学业和学位论文答辩,并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 

  第三、左大培、杨春学教授分别获得了研究生院“2007—2008学年教学突出贡献奖”。王平同志被评为研究生院“2008年度优秀系秘书”。 

  经济系现有授权理论经济学学科博士点4个,专业为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现有授权理论经济学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为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现有授权应用经济学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为国民经济学。 

  经济系现有博士生导师25名、硕士生导师20名。 

  经济系现有在校学生共计52名,其中博士生33名(含外国留学生3名)、硕士生19名。 

 

  2、网络中心工作 

  本年度经济所网络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有: 

  第一、在继续办好经济所对外网站的同时,丰富了经济学术动态的内容,大量吸收外所稿件,对当前热点的国际经济形势进行报道和深度分析,使网站的受关注度大大提高,并提高了我院一些青年学者的知名度。 

  第二、    在继续办好经济所对内网站的同时,不断丰富本 

  所内部信息的发布平台内容。在做到满足工作实用性的同时,为我院我所内网信息功能的改革创新做好准备。 

  第三、    在继续办好经济片网络的同时,为保证经济片网 

  络正常平稳运行,更新了一些设备;完成了对经济片三所的日常网络技术支持工作和大量计算机技术支持。 

  第四、继续开发建设“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资料 

  数据库”、“中国经济史学数据库”,提供软件技术支持,增加了一些急需的功能。 

  第五、参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络运行十周年总结表彰 

  会”和一系列庆祝活动,我所网络中心获得了二等奖。 

 

  3、图书资料工作 

     1)日常工作 

      本年度图书馆共采购编目中文新书:2016种,2263册,预订新书为3250种左右;英文编目新书:252种,252册,预订新书520种;订阅外文报刊98种,港台报刊25种,中文报刊430余种。 

      报刊装订情况:共整理装订中文期刊403册,外文期刊73册,共476册。 

      典藏出纳情况:全年上架、整理书刊、光盘7239册(包括2000册日文旧书)。 

      读者服务方面:典藏出纳和阅览室接待读者1100多人次,典藏出纳借还书3321册。 

      2)重点工作 

      图书馆除了完成好日常的采访编目和借阅服务工作外,重点还开展了以下工作: 

      ①、电子阅览室建设 

      本年度根据馆舍条件开设了电子阅览室馆一间,可容纳电脑两台,并提供查询、检索、光盘阅览与复制、文献翻拍和扫描、复印等服务。今后将根据馆舍条件、经费和设备条件增加读者上网计算机台数,增加缩微胶片阅览等功能。此外还建成光盘文献库,已分类、著录和标引文献光盘545片,并收纳入光盘库。 

      ②、民国旧期刊和原始统计资料、光盘资料等的整理。民国时期旧期刊从2007年开始进行全面的整理,主要工作流程为重新登记、分类、编写标签、送装订厂修补和制作函套等工作,到200810月已全部完成登记、统计、分类等整理工作,共1597种,约20000册。其中,本年度整理737种,已装460函。 

      ③、图书馆书库调整与维护。图书馆书库经过装修,书库布局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今年继续进行收尾工作,将未编目的中日文旧书进行了整理,对其中2000多种日文旧书进行了重新分编排架。同时,典藏部加强了卫生安全管理,书库面貌保持了卫生、整洁;典藏部还改造了一楼和地下室的楼梯,设计安装了活动斜梯,便于藏书的运输,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④、正式开始使用ECO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开通编目模块。图书馆于20087月通过培训,开始应用ECO系统进行编目管理,并计划尽快开通借阅流通模块等。 

  ⑤图书馆网页的维护和更新。本年度图书馆网页发布新书通报5期、经济走势跟踪78期,电子资源信息数十篇。网页浏览量约2000人次。 

    ⑥、继续提供信息服务。“经济走势跟踪”课题今年继续被列为所重点课题。全年已编辑78期,约50万字。此外,还为我院国际合作局编辑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经济类推荐书目,共推荐图书20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