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
经济研究所2012年度科研工作总结

2017-07-16

调整字号:

2012年度,经济研究所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院各个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以实施创新工程为契机,全面落实年初院工作会议精神,狠抓全所9个创新项目和其他各类科研课题的研究,积极申报增加创新项目,制定全所创新工程学术期刊实施方案,争取扩大进岗人员比例。经全所干部职工共同努力,全年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再次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科研成果

全年共出版专著13, 418.6万字; 学术论文120, 129.887万字;研究报告16, 52.19万字;译著1部,31.9万字,一般文章9,11.96万字;编辑期刊28期,计1010万字。

其中主要成果简介如下:

1、《广东经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2020年的发展战略转移、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动力重构》(专著),作者:李扬、裴长洪。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3月出版。

广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者,这使得她的经济增长三十余年来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广东经济发展的突出特征是放手打破传统体制,激发基层微观经济主体的无限活力,通过积极引进和“干中学”,推动经济高速发展。国内理论界通常将此概括为“基层推进、非均衡增长”的广东发展模式。现在看来,这种模式得之微观活力无限,但往往失之宏观多重失衡。这种状况,使得迈向未来十年的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在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经济体制结构、经济发展方式、城乡关系、区域关系、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以及硬环境与软环境关系等许多重要方面面临较严重的失衡状态。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东省委和省政府较早认识到,广东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又处于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凸显期。因此,尽管广东过去三十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只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才能有效地越过“中等收入陷阱”,迈上新的台阶。基于这种清醒的认识,广东在国内较早开始了对新发展道路的积极探索。经过几年的摸索,广东已经初步形成了面向新时期的新的发展战略以及创新领域。

深入分析广东面临的全面失衡状态及其产生原因便不难看出,传统上的广东发展模式事实上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我国过去三十年发展的实践,即以“摸着石头过河”为基本路径的改革发展模式的所有主要特征;而如今广东对未来发展模式的新探索,也正是在有意识地解决这些问题。正因如此,广东的新探索便有了一定的全局性意义。

2、《新中国经济学史纲》(专著),作者:张卓元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8月出版。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已60多年。这60多年大概可以分为两大

阶段,一是从l949--1978年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即改革开放前阶段;二是从l979年到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即改革开放阶段。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就是在上述经济社会建设实践基础上开展并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进展的。新中国经济学研究也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即改革前后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实行的是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经济学领域占主流地位的是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提出了不少标新立异的观点,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起挑战,如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价值规律作用问题、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问题、物质利益原则问题、生产价格问题等,都贡献了具有远见卓识的观点和主张。这说明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学界亦有理论创新。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学界真正迎来了百家争鸣和理论创新的春天。中国经济学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理论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做出了一系列富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并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

本书的目的在于系统梳理新中国六十多年经济学研究的进展与成果,展现建国后随着经济建设与起飞取得让世人瞩目的奇迹,经济学研究也呈现出一片繁荣、百花争艳的景象。

3、《西方经济思想史导论》(专著),作者:郭冠清。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9月出版。

本书从大约1500年野蛮的伊利亚人征服世界开始,在第1章里对斯密以前的经济学给予了介绍,主要包括重商主义、威廉·配第爵士、配第以后的英国先驱和重农主义,重点关注他们对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搭建做出的贡献,也粗略地介绍了他们对后期经济学发展的影响。在接下来第2章里首先对让所有前辈们的初步努力立刻变得黯然失色的斯密这位苏格兰学者进行了介绍,对“斯密革命”本身进行了分析,对《国富论》进行了重新解读。

对于“边际革命”本身,本书进行了高度概括,对于门格尔与德国新历史学派的“方法论之争”和一般均衡体系进行了重点介绍。在边际革命后,毫无生气的马歇尔将边际革命的理论创见与古典主义深邃的思想结合起来,重构了经济学体系,而精通辩护的克拉克将边际革命的思想应用到了分配领域。在瓦尔拉斯和马歇尔非常卓越地完成了“无形之手”的论证和新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建立之后,永不服输的费雪和极富争议的威克塞尔建立了新古典货币理论。新古典经济学吸取古典学派和边际学派的“精华”,搭建价格由供给和需求“均衡”决定、收入按照“边际生产力”分配等的“智慧”,几乎征服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的所有经济学家。

由亚当·斯密建立起来的经济自由主义体系,经过李嘉图、萨伊和约翰·穆勒综合和论证,边际革命的修正和挽救,奥地利学派和马歇尔的提炼和发展,克拉克、费雪和威克塞尔的补充和完善,到20世纪20年代,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完全“话语权”的学说。

本书以斯密理论为逻辑基点,以斯密革命、边际革命和凯恩斯革命三次革命为核心,以对三次革命理论的补充、完善、挑战或反对为脉络,以人物而不是学派为主线,对经济学说进行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介绍,以期专业读者和普通读者都能够分享到学习经济思想史的快乐。

4、《劳动力结构转换与居民收入差距》(专著),作者:杨新铭。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5月出版。

该书运用教育年限、教育经费以及个人教育、医疗支出等数据,分别计算了教育年限基尼系数、教育经费基尼系数和人力资本支出基尼系数等指标,对我国劳动力质量结构进行了整体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城镇与农村内部无论哪个指标所揭示的劳动力结构变化过程都是一致的,即都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显然,我国劳动力质量结构正处于转换过程中。

劳动力结构转换过程会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但与成熟经济体不同,处于转型过程中的我国经济对于劳动力结构与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无疑更加复杂。因此,该书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结合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现状,依托劳动力异质假设将劳动力划分为非技能、半技能与技能三种类型,构建了劳动力结构转换与收入差距之间相互影响的理论模型。其中,人力资本投资与劳动力流动是促成城乡劳动力结构转换的主要途径。劳动力结构转换导致收入差距变化的内在机理是,劳动力结构转换改变不同质量劳动力稀缺程度,引起劳动力价格的变化,从而导致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

在运用分省面板数据对于农村内部、城乡之间以及城乡加总收入差距与劳动力结构转换的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收入差距与人力资本关系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基本吻合,人力资本与收入差距呈现出相互作用的关系,劳动力结构的负向转换会导致收入差距扩大,正向转换会缩小收入差距,收入差距的增加则有利于人力资本差距的缩小与劳动力结构的进一步正向转换。

为此,要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着力点应该是:合理利用收入差距,促进人力资本投资与劳动力结构正向转换;合理分摊人力资本投资成本,促进人力资本形成模式的创新;合理构建创新体系,促进与要素禀赋匹配的技术进步

5、《促进就业为取向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研究》(专著),作者:王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1月出版。

由于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的特殊背景,中国经济中的“无就业增长”与西方发达经济中此类现象有所不同。在城市中,就业微观基础的转变,并没有随着大规模国有企业改制从行政安置性就业转变为市场竞争性就业,而是转变为就业创造能力日益衰减的“改制扭曲性就业”。在农村,尽管通过政府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和“以工补农”、“以城补乡”措施的实施,农村就业得到程度不同的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选择面也大为扩宽,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国农村就业的微观基础仍然非常脆弱,甚至难以短期支撑占中国劳动力人口一半的农村劳动力就业。

如何建立促进就业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呢?在财政政策方面,一是完善公共支出。二是健全税收政策。在货币政策方面,推动贷款抵押担保方式创新,信贷产品创新,鼓励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积极开展对各类教育和培训机构开展融资活动;对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劳动者开展融资服务;对符合条件的各类社会就业服务机构开展融资。在产业政策方面,关键是要寻找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及技术密集型产业之间的最佳平衡点,以充分发挥中国经济在就业机会创造方面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促进就业量的增长和就业品质的提升。在人力政策方面,人力政策主要从劳动力的供给调节方面采取政策措施。人力政策需要着力解决当前劳动力市场上具体存在失业与空位的并存,就业和空位信息不易获得,劳动力价格具有调整刚性,劳动力流动比资金流动的成本高,劳动力的闲置即失业问题加重等新问题。在社会保障政策方面,需要强调失业保险政策在促进就业上的作用。在对外经济贸易政策方面,需要充分利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就业对于中国经济和就业的拉动作用。要防止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进出口形势的不利影响,积极争取资源产品、高科技和专利产品和服务的进口,同时积极促进劳动密集、非“两高一资”的并且附加值更高的产品的出口。

6、《我国制成品出口规模的理论分析:1985-2030》(论文),作者:裴长洪、郑文。载《经济研究》2012年第11期。

现有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探讨了国际贸易的发生机制,但没有给出一国商品出口总量决定的有效方法。该文认为,研究商品出口必须注意区分商品结构,鉴于制成品出口在全球商品出口中占据最主要的地位,文章以制成品出口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衡量一国制成品出口规模的理论框架与实证模型,经大样本检验,得出结论:一国制成品出口的全球占比主要由人口规模、人口密集度、人口年龄结构、资本形成能力、经济发展模式、贸易成本比较与收益转换等六大因素共同决定。该文运用上述理论与模型,对中国1985-2010年制成品出口的规模形成进行了理论解释,并通过六种情景模拟出了中国2010-2030年的制成品出口增长态势,做出了如下预测:2010-2020年仍将是我国制成品出口快速增长的时期,2020-2030年期间我国制成品出口的全球占比将达到25%左右的历史峰值,并进入高位持续期;其后,主要受制于人口抚养比的大幅激升,我国制成品出口全球占比的长期增长趋势将终结,由此进入下降阶段,这将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

   7、《“结构性”减速下的中国宏观政策和制度机制选择》(论文)

作者:张平。载《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10期。

该文讨论了当前的经济减速,是一种 “周期性”特征,即受到自身政策调整或外部冲击的短期总量周期性波动,还是有着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即由于经济结构原因导致潜在增长率下降。论文第一部分回答了这次减速的特征是结构性,分析中国潜在增长率下降的原因,认为“结构性”减速带来的宏观不稳已经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当前的经济减速问题不能仅仅限于常规的稳定化政策。因为常规化的总量宏观政策已经无法对冲“结构性”减速的调整了,需要“结构性”的改革,建立新的体制机制,并配合宏观稳定政策才能应对当前的“结构性”减速挑战了。

论文第二部分进一步探索了“结构性”减速引起实体经济的通缩。“结构性”减速最大特征是增长的均值出现中长期的下降趋势,而不同于主动调整和外部短期冲击的“临时”影响,这一下降趋势已经在实体经济部门体现出“通缩”风险。从实体产出价格已经负增长入手,分析了实体在高利率下和增长不确定下的信用收缩,资本市场对实体通缩的预期和可能出现的负债表式通缩挑战,指出了风险加大。

第三部分讨论了中国式资产购买,梳理了中国进行资产购买的丰富经验。工业化过程中,银行采用了超贷(1995年前中国银行贷款大于存款,均技术性破产)的方式支持了工业化,1998年首先发行2700亿特别国债,中央政府对银行资产的购买进行坏账剥离,启动了中国银行改革和工业化加速;而后中国出口导向导致外汇储备成为世界第一,央行资产中80%以上的是外汇资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央行,2007年中央政府通过发特别国债1.55万亿购买外汇,建立中投公司进行国际化投资取得了国际化运作的经验。当前地方政府的负债中很多都是城市化发展所必须的长期限的基础设施资产,中央政府应该发行特别国债或其他债券形式3万亿以上购买“城市化长期限基础设施资产”,并可适当再冲抵部分坏账,按国债发行的资金成本可以压低到3%以下的水平,这样可以用更长期限,更低资金成本来置换短债务期限和高资金成本的地方负债,同时直接解除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稳定了金融,并通过资产购买加大对地方政府治理,有效地促进地方政府转型。

论文最后探讨了改革和政策取向。城市化和服务业的发展将开启经济“稳速增效”的第二增长阶段,以持续效率改进促进结构进一步优化是本阶段的主要特征。

8、《试论我国海运事业的发展和变迁(1949-2010)》(论文),作者:肜新春。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12年第2期。

海运业是国际贸易的桥梁和纽带,目前全球商品贸易货运量的90%以上是通过海运完成的,海洋运输是国际贸易中主要的运输方式,在国际贸易货物运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西方海权论学者马汉悉心研究世界发展史后得出:所有国家的兴衰,其决定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建立了海权强大-贸易发达-国家富强的发展战略模式,深刻地揭示了海洋问题的本质是经济利益。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海上贸易和运输日益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生命线,海运格局的变迁佐证了各国经济地位的更迭。几个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伴随着世界工厂地位确立的同时必然是海运大国的成长。

建国后,我国海运事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49-1978年,我国海运事业在面临经济封锁的情况下缓慢发展;1978-200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走向深入,中国海运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海运大国地位渐趋形成;2001年至今,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经济融入全球化的同时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我国海运事业也面临着深刻变革,从海运大国向海运强国转变。

随着世界贸易中心向亚洲转移,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对航运需求巨大,中国海外航运业务发展迅速。每年新增的海运量中,超过60%是中国的进出口货物,中国由海运大国向海运强国转换的时机已经成熟,当然,这一过程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是海运强国形成的重要基础。(二)中国海运面临的主要问题:1、在世界海运总运力中所占份额有待提升。2、中国海运无法有效满足国内需要。3、中国造船工业与欧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4、面临国际海事新规则的约束和挑战。5欧洲海运的传统优势还将持续。(三)在世界海运历史上,很多国家为了赢得或保证海运大国、强国的地位,都曾出台过不少政策和措施,从制度上进行保驾护航。因此我国必须形成一整套海运立法体系。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有望在2020年实现水运业的现代化,届时将实现我国由海洋大国、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的转变。

9对马歇尔和庞巴维克价值决定理论的比较研究》(论文),作者:王瑶载《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8期。

该文的主要创见在于澄清了经济思想史上的两种认识误区:一是将杰文斯和门格尔作为边际革命的发起者,简单地将这二者作为边际价值理论的独立发现者归为一类;二是当把庞巴维克表转换成马歇尔图示后,因主观价值函数呈现出阶梯形供求曲线形状而极易误导人们产生新古典主义和奥地利学派价格理论“本质雷同”的错误认识。

第一种误区的消除立足于杰文斯和门格尔二者所处国度的宗教传统差异以及他们各自作品的着眼点不同。英国的新教传统使杰文斯的劳动供给理论成为他对主流新古典经济学的最重要贡献,这一思想也直接影响了其后继者马歇尔。而奥地利的天主教哲学观使门格尔发动了包括否定劳动供给客观认定思想的最彻底的主观主义革命,其接班人庞巴维克完全继承了门格尔的主题思想。

第二种误区的消除在于细致区分马歇尔和庞巴维克在哲学预设和研究方法两个层面的分歧。哲学预设的分歧包括:(1)同一性vs. 异质性,(2)客观性vs. 主观性;研究方法的分歧包括:(1)状态性vs. 过程性,(2)连续性vs. 离散性。研究结果表明,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是通过寻找两种内在一致的不变价值尺度(不变的货币边际效用和恒定的劳动边际负效用)分别作为需求和供给的测量单位并借助于均衡分析而得出的预先价格决定论。庞巴维克的主观价值理论是通过异质性的买方和卖方进入和退出交易领域的双边竞争并借助于边际对偶而得出的因果价格生成论。

10、《中国主权资产负债表及其风险评估》(论文),作者:李扬 张晓晶 常欣 汤铎铎 李成。载《经济研究》2012年第67期。

国家资产负债表的主要功能,就是表列整个国家的“家底”,并揭示主要经济活动之间的对应关系。该文从国民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框架入手,运用现有数据并通过必要的估算,初步编制了2000-2010年的中国主权资产负债表。结果显示:

按宽口径匡算,2010年中国主权资产净值接近70万亿。按窄口径匡算(主要是考虑资产的变现能力和或有负债的发生概率),同年中国主权资产净值在20万亿左右。各年主权资产净额均为正且呈上升趋势,这表明政府拥有足够的主权资产来清理主权负债,几无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但是,包括养老金缺口在内的或有负债风险值得关注。

中国的国民资产负债表呈快速扩张之势。对外资产、基础设施以及房地产资产迅速积累,构成资产扩张的主导因素。这记载了出口导向发展战略之下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负债方,各级政府以及国有企业的负债以高于私人部门的增长率扩张。这凸显了政府主导经济活动的体制特征。

对总债务水平与全社会杠杆(即总债务/GDP的分析显示:中国的全社会杠杆率虽高于金砖国家,但远低于所有的发达经济体,总体上处在温和、可控的区间和阶段。但是,近年来该杠杆率的提高速度很快,必须引起关注。分部门的分析显示:居民负债率较低和企业负债率(GDP比重)很高,构成中国资产负债表的显著特色。特别是,中国企业部门债务占GDP比重已逾100%,超过了OECD国家90%的阈值,值得高度警惕。

中国主权资产负债表近期的风险点主要体现在房地产信贷与地方债务上,中长期风险则更多集中在对外资产负债表、企业债务与社保资金欠账上。这些风险大都是或有负债风险,且与过去的发展方式密切相关。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是应对主权债务风险的根本途径。

二、 课题立项、结项及进展情况

    1、课题立项

全所新立项课题5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后期资助、外文翻译出版)10项;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1项;创新工程“长城学者资助计划”3项;院重点课题5项;院国情调研重点课题6项; 院国情考察活动1项;院国情调研重大课题第2批乡镇调研(第三期)共5项;院交办课题6院青年启动基金课题3;研究室建设4项;所重点课题5项;。它们分别是:

1)国家社科基金(2个期刊、1个外文翻译出版)10

 

主持人

     

项 目

类 别

资助总额

(万元)

预计完成时间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研究

社科基金

重大项目

80

2015.12.

张晓晶

快速增长过程中的风险累积与防范:转变发展方式研究的存量视角

 

社科基金

重点项目

25

2015.12

董志凯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58-1965

社科基金

重点项目

25

2017

张自然

中国城市化模式、演进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

社科基金

重点项目

25

2013

刘剑雄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济学分析

社科基金

重点项目

25

2014

袁为鹏

商业账簿整理与清代至民国时期社会经济史研究

社科基金

一般项目

15

2015

 

非合理性行业收入差距的成因与测度研究

社科基金

青年项目

15

2014

裴长洪

《经济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第一批学术期刊资助项目

40

2013

刘兰兮

《中国经济史研究》

国家社科基

金第二批学术期刊资助项目

40

2013

于文浩

中国区域经济差距和区域开发政策的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25

2013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

 

主持人

     

项 目

类 别

资助总额

(万元)

预计完成时间

金成武

微观视角下我国公共养老金制度的性别影响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2

2015

 

3)创新工程“长城学者资助计划”项目3

 

主持人

     

项 目

类 别

资助总额

(万元)

预计完成时间

叶坦

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创新研究

长城学者资助计划项目

30

2016

胡家勇

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利益集团视角

长城学者资助计划项目

30

2016

左大培

企业理论:解释为什么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是资本雇佣劳动,解释许多人共同工作的企业形成的原因

长城学者资助计划项目

30

2016

 

3)院重点课题5

课题

主持人

       

项目

类别

资助总额

(万元)

预计完成

时间

安东建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制约下的农民自主

发展研究

院重点

9

201412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金融结构调整和金融宏观审慎监

管改革

院重点

4

201212

苏金花

西部绿洲传统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演

变的历史考察

院重点

5

201310

 

为何居民感受不到收入水平的提高

院重点

5

201212

陈昌兵

建立扩大内需长效机制-基于城市化发展方式分析

院重点

5

201212

 

4)院国情调研重点课题6

课题

主持人

       

项目

类别

资助总额

(万元)

预计完成

时间

姚宇

内蒙古牧区乡村的社会保障状况

国情调研重点项目

3

2012

 

李成

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文化产业发展以河南安阳为例

国情调研重点项目

3

2012

贾利

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调查山东省寿光市

国情调研重点项目

3

2012

  樊果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品供求研究以刘营村为例

国情调研重点项目

3

2012

封越建

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经济调查以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为个案

国情调研重点项目

3

2012

肜新春

中部崛起中的红色旅游、文化振兴与经济发展陕西省山阳县漫川关镇调研

国情调研重点项目

3

2012

 

5)院国情考察活动1

课题

主持人

       

项目

类别

资助总额

(万元)

预计完成

时间

裴长洪

河北省武安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考察

国情考察

活动

12

2012

 

9院国情调研重大课题第2批乡镇调研(第三期)5个项目

课题

主持人

        

项目

类别

资助总额

(万元)

预计完成

时间

杨新铭

大城市周边特色农业与农村经济组织发育——天津市蓟县出头岭镇经济发展调查

国情重大乡镇调研

7

2013

  程锦锥

贫困山区的脱贫之路贵州省威宁县麻乍乡调研

国情重大乡镇调研

7

2013

张自然

湖北省麻城市福田河镇国情调研

国情重大乡镇调研

7

2013

黄英伟

苏北蚕桑第一镇的发展之路:江苏省新沂市合沟镇经济社会调研

国情重大乡镇调研

7

2013

肜新春

《以工促农转型发展生态之路山东省5莲县松柏镇调研》

国情重大乡镇调研

7

2013

 

(12)院交办委托课题 6

课题

主持人

        

项目

类别

资助总额

(万元)

预计完成

时间

裴长洪

“十二五”时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挑战和对策建议

院交办项目

25

2012

裴长洪

全国领导干部选拔考试理论素养试题开发

院交办项目

18

2013

张平

“十二五”时期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

院交办项目

10

2012

张平

 

宏观经济跟踪分析

院交办项目

9

2012

张平

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研究

院交办项目

4

2012

杨春学

对西方社会新一轮资本主义反思的研究

院交办项目

72

2012

 

 

14)院青年启动基金课题3

课题

主持人

        

项目

类别

资助总额

(万元)

预计完成

时间

郭路

不完全市场研究

青年启动

3

2013

王佳

利率市场化的影响研究

青年启动

2

2013

程蛟

服务外包产业升级与制造业转换的耦合效应研究

青年启动

1

2013

 

(15) 研究室建设4

课题

主持人

       

项目

类别

资助总额

(万元)

预计完成

时间

胡家勇

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研究室建设

11

2012

张晓晶

快速增长过程中的风险累积与防范:转变发展方式研究的存量视角

研究室建设

13

2012

朱恒鹏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演变研究

研究室建设

9

2012

吴裕宪

经济所网站信息组织管理

研究室建设

03

2012

 

16)所重点课题5

课题

主持人

        

资助总额(万元)

预计完成

时间

刘霞辉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64

2012

赵志

国际金融危机与货币政策

9

2012

张凡

博士后管理创新与人才培养

4.8

2012

裴长洪

当前宏观经济热点问题分析

14.3

2012

封越建

中国经济史学术史研究

24

2012

 

2、课题结项

今年我所共有51项课题通过验收并正式结项。它们分别是:

(1)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5

吴承明主持的《中国城乡市场长期发展研究》

林跃勤主持的《腐败治理与中介组织规范研究

袁富华主持的《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的动力、源泉与模式研究》

   陈树平主持(苏金花负责)的后期资助课题《明清农业史资料》

   杨春学主持的西藏项目课题《康藏地区公共服务供给与惠民政策对于减少极端贫困的作用》

2)院重大子课题1

杨春学主持的中国经济重大问题跟踪分析

3)院重大课题1

刘霞辉主持的院重大课题《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机制研究》

4)院青年启动基金项目7

《信贷条件变动的就业效应研究》

程锦锥主持的《基本药物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杜创主持的《声誉机制及其应用研究》

陈雪娟主持的《城乡统筹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机制研究》

何伟主持的《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女大学就业基于北京市的调研访谈》

李成主持的《汇率风险与国际贸易:以亚洲为例》

王瑶主持的《芝加哥学派眼中的“市场失灵”》

5院国情调研考察活动1

裴长洪主持的《河北省武安市经济社会发展考察报告》

6)院国情调研重大课题(乡镇调研第二批第一期)4

刘小玄主持的《浙江洛社镇》

朝富华主持的《山东菏泽市党集乡》

王砚峰主持的《浙江省上虞市崧厦镇》

隋福民主持的《辽宁省阜蒙县大巴镇》

10院国情调研重大课题(乡镇调研第二批第二期)4

陈雪娟主持的《城乡一体化与建制镇经济》

李群(数技经所)主持的《中国基层经济单位党的组织致富带富表率作用调研山东省典型乡镇跟踪调查》

李钢(工经所)主持的《大都市周边乡镇的发展之路北京市南磨乡调研》

香伶主持的《广东省河源市城区埔前镇调研》

11)院交办委托课题7

张平主持的《宏观形势跟踪分析与对策研究

裴长洪主持的《2011年经济基础理论研究报告

朱玲主持的《收入流动性研究

朱玲主持的《保障基本民生与促进市场化发展》

张晓晶主持的《全球新均衡的建立与中国的发展机遇

张晓晶主持的《中国国民资产负债表与主权风险研究

裴小革主持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再研究》

12)所重点课题21

胡家勇主持的《第十四届全国政治经济学研讨会》

钱津主持的《目前的财政支出问题研究》

汪利娜主持的《保障性住房融资机制探索》

王振中主持的《中国城市化问题探讨》

贾利主持的《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转变》

安东建主持的《农用土地用途管制研究》

张晓晶主持的《增长动力转换及其对宏观稳定影响》

朱恒鹏主持的《国有公用事业企业资产现状研究和国有

企业资产管理研究)

魏众主持的《中国营养发展的经济影响》

裴小革主持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刘霞辉主持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研究和十二五期间中国的

增长问题)》

魏明孔主持的《中国传统经济评价》

高超群主持的《中国经济史研究追踪》

董志凯主持的《我国投资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变迁的历史探索》

徐建青主持的《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前沿问题追踪》

郑红亮主持的《经济理论动态追踪》

裴长洪主持的《后危机时代国际资本流动新趋势研究》

周济主持的《2011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辑整理》

王砚峰主持的《国内外经济动态》

张凡主持的《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吴裕宪主持的《最新论文数据库与网上学术交流》

 

3、正在进行中的课题

目前我所正在研究并相继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课题共有47项。它们分别是:

(1)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9

裴长洪主持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研究》

陈昌兵主持的《城市化、积聚效应与可持续增长》

裴小革主持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劳动理论研究》

王震主持的《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与途径:个体决策与政策选择》

  叶坦主持的《中国经济理论发展史以传统经济范畴为中心》

李根蟠主持的《中国古代农业、农村与农民研究》

杨新铭主持的《城乡收入差距形成机制研究

史志宏主持的《十九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经济总量估值研究》

隋福民主持的《农村非农就业问题调查研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

邓曲恒主持的《劳动力市场表现、收入差距与贫困:对非正规就业的经验分析》

刘小玄主持的《寻找企业边界的均衡点:规模与效率》

3)院重大、院重点课题7

魏众主持的院重大课题《宏观分配格局的宏观和微观视角》

王洛林主持的院重大课题《中国近代经济史(1937-1949)》

刘国光董志凯主持的院重大课题《1966-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研究》

史志宏主持的院重点课题《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经济总量估值》

  赵学军主持的院重点课题《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金融研究》

  陈健主持的院重点课题《政府内部激励机制研究》

  魏明孔主持的院重点课题《中国传统经济转型研究》

4)院国情调研重大课题、重大(推荐)课题4

刘树成 吴太昌主持的国情重大课题《中国乡镇调研》

左大培 钟宏武主持的国情重大课题《国有资产现状与问题调研》

刘兰兮赵学军主持的国情重大课题《无锡、保定农村调查:1998-2010年农业收支状况》

国情重大(推荐)课题《沙洲坝村、叶坪村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与农村经济结构更新:基于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考察》

5)院国情调研重点课题1

谢志刚、王瑶主持的《“腾笼换鸟”战略与内地县域企业演化江西省

泰和县工业园区考察》

6)院青年启动基金项目1

樊果主持的《地方公共品供给机制研究及中外实践经验对比》

7)院基础研究课题4

赵农主持的《企业权威关系研究》

赵志君主持的《经济增长与和谐社会的国民福利》

封越建主持的《中国近代合伙企业研究》

王小嘉主持的《中国企业劳动管理制度研究:由传统向现代的演化》

 8)院青年学者发展基金资助课题3

谢志刚主持的《现代奥地利学派企业组织演化理论研究》

杨新铭主持的《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代际传递机制研究》

王震主持的《我国社会医疗保险改革及其对居民健康行为的影响研究》

9)参加工业所、农发所国情调研重大课题5

   吴延兵主持的《青岛港创新发展与公司战略调研报告

剧锦文主持的《江苏靖江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的治理与发展》

   隋福民主持的《辽宁省阜蒙县平安地镇干沟子村国情调研》

苏金花主持的《兰州市雁滩张苏滩村调研西部地区农村城市化个案研究》

林刚主持的《湖南省遂宁县动雷村国情调研》

10)院交办委托课题3

王振中主持的《经济学名词审定》

刘国光董志凯主持的《1966-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研究》

张晓晶主持的《从经济理论到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学研究

11)院学术名刊建设3

王诚主持的《经济研究名刊建设

周学主持的《经济学动态名刊建设

封越建主持的《中国经济史研究名刊建设》

12)重点学科建设5

胡家勇主持的《政治经济学学科

张晓晶主持的《宏观经济学学科

魏众主持的《发展经济学学科》

魏明孔主持的《中国经济史学科》

徐建青主持的《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

 三、科研成果获奖

1、           第八届经济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评选

按照《2012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评奖活动的通知》要求,我所对全体研究人员(含离退休人员)在2007年至2009年期间发表的重要成果进行了评选。经过科研人员推荐、所学术委员会确定侯选评奖成果、院外专家评议、公示侯选成果征求异议和所评奖委员会审议后,共评选出29项优秀科研成果。其中一等奖13项,优秀奖16项。获得一等奖的优秀成果分别是:专著类:裴长洪主编的《共和国对外贸易60年》;张平、刘霞辉主编的《中国经济增长前沿》;刘小玄著的《奠定中国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赵学军著的《中国商业信用的发展与变迁》;刘剑雄著的《财政分权、政府竞争与政府治理》。论文类:杨春学的《和谐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基础》;刘克祥的《近代农村钱庄的资本经营及其特征——近代农村钱庄探索之二》;赵人伟的《中国渐进式经济改革的成效与挑战》;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执笔人:陈昌兵、张平、刘霞辉、张自然)的《城市化、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赵志君、陈增敬的《大国模型与人民币汇率评估》;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执笔人:张晓晶、汤铎铎、林跃勤)的《全球失衡、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的复苏》;朱恒鹏的《医疗体制弊端与药品定价扭曲》。 学术资料类:经济研究所主编(封越建、王砚峰主持)的《清代道光至宣统间粮价表》。

22012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信息成果奖

本年度,经院有关部门评选,经济所共有8篇研究报告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对策研究成果奖。其中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获得二等奖的分别是:裴长洪、杨春学、刘剑雄、杨新铭的《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认识偏差的原因和对策》;朱玲的《创新扶贫方式,清除极端贫困人口的边缘化》、《关于强化粮食生产与食品保障的建议》、《食物价格异变的原因及其干预方式》和张晓晶的《当代我国发生滞胀的可能性很小》、《下阶段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风险与对策》。获得三等奖的是:裴长洪的《关于加快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若干建议》;朱恒鹏的《药品回扣的根源及对策》。

3、        其他获奖情况

经过国家民族事物委员会组织的专家评选,获得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励的还有,朱玲等著的《如何突破贫困陷阱滇青甘农牧藏区案例研究》一书获得民族问题研究著作类二等奖。

四、创新工程取得新的进展

1、           签定创新工程进岗人员协议书

按照院创新办公室的通知,我所申报进入2012年创新工程的9个创新项目通过评审,40位不同层级的拟进岗人员获得院有关部门批准。根据我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人事管理办法,所有进岗人员在今年全所暑期工作会议上,分别同首席管理和首席研究员签署了聘任协议书。聘任协议书有效期一年。聘任协议书的签订,标志着我所正式进入创新工程。

2、           创新项目研究收获阶段性成果

我所在本年度获得批准立项的9个创新项目,已经从最初的集体或个人学习讨论、资料收集、明确分工、细化创新项目内容等转向创新项目的实质性研究,有的项目组已经产生出了阶段性成果。其中有的成果已在国内相关杂志上发表,有的成果已进入我院数据中心报告库,并择优印发成数据分析报告的纸质版,有的成果已经提供给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

本年度,已经正式出版和发表的主要成果有专著2部,即由刘小玄等著的《金融市场化的演进》和程锦锥等著的《中国药品市场报告》,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论文20余篇。其中,杨新铭和杨春学的《对中国经济所有制结构的定量估计》张晓晶等的《中国主权资产负债表及其风险评估()、(下)》;陈昌兵的《总量调控还是结构调控?-基于城市化、工业化和内外再平衡分析》;袁富华的《长期增长过程的“结构性加速”与“结构性减速”:一种解释》袁富华等的《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路径、效率与潜在增长水平》;谢志刚的《资本主义多样性与制度动态演化:比较政治经济学的新进展》分别在《经济研究》和《经济学动态》上发表。

《要报》4篇。分别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分析课题组(执笔人;张平、张晓晶)报送的《2012年第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和《2012年第二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国社科院“中国村医生存状况调查”课题组(执笔人:朱恒鹏、杜创、姚宇、杨丽霞)报送的《关于提高乡村医生服务能力的政策建议》;张晓晶报送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分析报告》。

3、创新学科体系

我所在继续加强原有学科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展新型学科的研究。

1)公共经济学

依托在微观经济学研究室的公共经济学研究,是以公共产品提供及公共政策评估体系的建立为契机,加强公共产品基础理论的研究、总结和梳理,运用理论成果指导我国的公用事业改革实践及政策评估。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公共事业领域的发展相对落后,已成为各种矛盾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因此,当前加强公共产品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从理论上厘清哪些领域政府应退出、哪些领域政府应介入、以何种方式退出或介入等问题,是解决民生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对于学术界而言,如何对公共产品的提供进行评价是个急迫而重要的课题: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社会保障的不断完善,以及关于安全、环境保护、事业机构改革等议题的提出,我国社会事业建设将进入高速发展和深度调整时期。建设什么样的服务型政府、如何构建服务型政府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研究重点,而如何评价各种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结构特征是这些问题的核心。评价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可以通过指标体系引导或督促各提供主体的行为方向,及时反馈供给行为的效率与效果。

公共产品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可以指导现实和政策取向,还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在廓清公共产品的范畴中,技术进步、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如何影响公共产品的内涵与外延,涉及到公共产品和非公共产品的双向转化问题;在引进自治组织和自愿组织参与提供公共产品时,涉及到非盈利机构的法人治理问题;在引入市场机制提供公共产品时,需要讨论市场与政府的边界问题;在完善公共产品的保障机制时,牵涉到政府治理问题。上述问题都是公共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中的基础性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2)    行为经济学

近些年来,国外学者己经将行为经济学和社会心理学运用于经济学研究当中,这与传统的经济学中的把人定义为“纯理性”的经济人是背道而驰的。美国已经开始把行为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相结合,研究人的心理因素在投资者决策中的作用,普林斯顿大学的卡尼曼教授和史密斯教授作为行为经济学代表于2002年获得诺贝尔奖,他们不仅把心理学融入经济学,更诠释了不确定条件下得决策问题。从此以后,行为经济学作为正式学科面向大众。金融界、营销市场、等各行各业都涉及到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行为经济学甚至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目前房地产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甚至现实点儿的解决社会的就业难问题,和法律领域,电力系统领域等,基本只要有人参与的都会看到行为经济学的身影。行为经济学开始用人们生活中比比皆是的决策例子作为实验内容,直接挑战传统经济学的几个关键假设。

然而相比较其他国家,我国在行为经济学领域起步还比较晚。经济所拟在行为经济学方面开展研究,第一步从建设行为经济学实验室着手,首先在对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树立对心理学应用于经济学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行为经济学的概念。接着将在博弈论的有关论证与模型建立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积极申报2013年创新项目,扩大全所进岗人员比例

今年上半年,我院召开了关于创新试点单位2013年扩大进岗比例、编制创新方案的会议。按照会议要求,我所很快召开了所长办公会和所务会,讨论并作出部署,根据《经济研究所创新工程方案》的统一安排,经所学术委员会投票,全所总共申报了5个创新项目。每个项目分别编制了总额拨付研究经费支持的项目论证书。每份项目论证书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项目提出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和基础、目标任务和2013年的主要产出、研究进度、创新岗位设置、项目经费预算与2013年经费安排等内容。同时还按照要求,编制了《经济研究所创新工程方案简本(2013年)》。

我所申报2013年的5个创新项目具体情况是:

1)、朱玲担任首席研究员的《公有企业收益共享机制的国际比较》。项目组成员共5人。研究时间5年,预计201712月完成。项目申请研究总经费75万元。其中申请2013年的研究经费为15万元。

2)、徐建生担任首席研究员的《我国初期工业化模式形成与路径探索:观念和探索》。项目组成员共4人。研究时间5年,预计201712月完成。项目申请研究总经费60万元。其中申请2013年的研究经费为12万元。

3)、裴小革担任首席研究员的《经济危机相关理论及其历史作用研究》。项目组成员共4人。研究时间5年,预计201712月完成。项目申请研究总经费60万元。其中申请2013年的研究经费为12万元。

4)、魏明孔担任首席研究员的《中国传统经济再研究:以制度转型为视角》。项目组成员共4人。研究时间5年,预计201712月完成。项目申请研究总经费60万元。其中申请2013年的研究经费为12万元。

5)、《再分配与公共福利的政治经济学》。项目组成员共7人,其中编制外人员2人。研究时间4年,预计201612月完成。项目申请研究总经费60万元。其中申请2013年的研究经费为12万元。

我所2013年拟进入创新岗位的人数及结构说明

人数:我所2013年拟进入创新岗位的人数总计77人。其中,编制内人员63人,含2012年已经进入的41人;编制外人员14人,含2012年已聘请的12人。

结构:在2013年拟进入创新岗位的编制内的63人中,除首席管理由院聘任外,拟聘任首席研究员14人,执行研究员30人,研究助理18人。在编制外的14人中,拟聘任执行研究员5人,研究助理9人。

我所按院核定的编制人数为155人,目前在编实有人数为132人(填表时的统计)。其中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数为80人。创新岗位占在编实有人员比例为49%,首席研究员占副高以上人员比例为18%。完全符合我院创新工程有关人事管理文件的规定。

5、           制定全所创新工程学术期刊实施方案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期刊试点实施办法(试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期刊试点实施细则》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期刊经费管理办法》三个文件通知精神,结合王伟光副院长、李扬副院长在全院创新工程学术期刊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求,经济研究所对本所主办的《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和《中国经济史研究》三个学术期刊进入创新工程作出了统筹安排。

由于《经济研究》编辑部已于2012年同全所其他8个项目组一起进入了我院创新工程。在获得批准的9个创新研究项目中,《经济研究》编辑部承担了《经济学理论前沿问题跟踪研究》。为此成立的项目组成员囊括了该编辑部的大部分工作人员。此外,《经济研究》杂志在2012年还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根据我院创新工程学术期刊试点实施办法,《经济研究》编辑部以研究项目的形式进入创新工程的现实状况同学术期刊进入创新工程试点的要求产生了冲突。为创新期刊管理体制机制,整合资源、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改进服务、提高效益,实现全院期刊管理的“五个统一”,经协商后决定,《经济研究》编辑部撤消《经济学理论前沿问题跟踪研究》项目,项目组全体成员退出已进入的创新岗位,申请进入我院2013年创新工程学术期刊首批试点。《经济学动态》和《中国经济史研究》争取在2014年之前先后进入。同时按照这一总体安排,编制了全所创新工程学术期刊具体实施方案,填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期刊试点申报书》,递交了关于《经济研究》编辑部退出创新项目研究,进入期刊创新工程的申请报告。

五、    继续推动科研管理创新

1、           建立规章制度,对创新项目的研究进行跟踪管理。

今年是我所进入创新工程的第一年,为加强对创新项目研究的管理,探索方法,积累经验,我所有针对性地制定和修改了多项管理规定。其中主要有:《经济研究所创新项目月度进展情况调查表》、《经济研究所创新项目月度进展情况统计表》、《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年度考核标准》、《经济研究所关于加强业务学习和规范科研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以及《经济研究所财务管理规定》等等。

2、           继续办好《科研与管理简报》和《所内工作通讯》。

为及时、全面地反映我所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在各个研究室、编辑部、图书馆和职能处室的大力支持下,2012年继续编发《科研与管理简报》和《所内工作通讯》。同去年相比,这两份所内刊物有一些不同之处,一是对全所的工作重点以及某些工作重心的变化,及时做出了报道和反映。二是刊物的信息量有了较大幅度地增加。全年共计编发《科研与管理简报》24期,每月两期。《所内工作通讯》12期,每月1期。

3、           精心组织国情考察活动

本年度,我所在加强国情调研项目管理的同时,也对国情考察活动进行创新尝试。5月初,所党委书记、所长裴长洪亲自带领经济研究所国情考察团赴河北省武安市进行国情考察。此次经济所国情考察活动改变了原来的模式,尽可能安排全所科研管理及辅助人员全部参加。通过考察,一方面可以熟悉社会、熟悉群众,进一步了解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另一方面,有利于大家理论联系实际、把握中央精神,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加强和提升科研管理水平。此次国情考察活动坚持“走下去、走得值”的原则。即有针对性的深入最基层,扎扎实实地体验基层政府、企业的发展现状,体验老百姓和基层干部的实际感受。完全摆脱了走马观花,仅看表面现象的形式,了解和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的信息和资料。为了做到“走得值”,所领导明确要求在今后的国情考察活动结束后,每一位考察团成员,都要结合自己的知识点,就考察地点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写出调研心得,借此逐步培养大家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真正达到国情考察的目的。   

 

 六、主要学术活动

1、“中国政治经济学论坛第十四届年会”。由我所与山西大学联合主办。会议的主题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研讨的主要内容有: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转换经济发展方式、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和公平发展、政府职能转换、构建和谐劳资关系、资源型经济转型以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经验等问题。

2、“第六届中国济增长与周期国际高峰论坛”。由我所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研究》杂志社、《经济学动态》杂志社、香港经济导报社、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主办。论坛的主题为:稳定宏观经济、推进结构性改革。研讨的主要内容有:我国宏观经济低位运行的现状、原因以及未来几年的经济走势;如何推进结构性调整与经济转型,以及加强政府职能;经济稳定与增长速度的高低及其路径问题等

3、“第二届宏观经济与房地产市场研讨会”。由我所《经济学动态》杂志社和北京大学中国都市经济研究基地联合主办。会议的主题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预期与经济增长及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影响。研讨的主要内容有:我国宏观经济的新特点、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近几年的宏观调控走势、宏观经济政策预期、宏观经济供给管理政策、房地产市场限购限价等。

4、“转型时期公共政策与收入分配:政策选择与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

由我所《经济学动态》杂志社和安徽财经大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主办。会议的主题为:收入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应对收入差距的相关财税政策。研讨的主要内容有:转型期收入差距的特点、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抑制收入差距的财税政策等。

5、“2012产业经济与公共政策论坛”。由《经济研究》编辑部和西南财经大学联合主办。论坛的主题为:经济转型下的产业经济与公共政策。研讨的主要内容有:经济转型与良性创新、市场竞争与定价机制、产业政策与产业经济、房地产行业与政府及企业行为、食品安全与质量标准、公共政策与市场效率等。

6、“经济增长转型与资本市场发展研讨会”。由《经济研究》编辑部和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 管理学院共同主办。会议的主题为:经济增长转型和资本市场发展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研讨的主要内容有: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区域经济与资本市场、公司治理与投融资、证券投资与金融市场等。

7、“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由《经济研究》编辑部和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中心)、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主办。论坛的主题为:法经济学研究与转型时期的中国体制改革。研讨的主要内容有:法经济学的理论与历史、财产与合同、侵权与犯罪、公司与金融、政府与规制等。

8、“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由《经济研究》编辑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联合主办。论坛的主题为:现代经济学研究范式和中国现实经济问题。研讨的主要内容有: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微观经济理论的发展和应用、金融理论与实践以及中国经济问题等。

 9、继续坚持不定期召开所内“午餐学术研讨会”、“读书报告会”并编辑印刷研讨会论文集。全年共举办28场次。

七、    期刊管理

1、《经济研究》(月刊),主编:裴长洪。

该刊编辑部本年度在继续大力开展学术研究促进活动、不断完善和充实编辑部人力资源、解决来稿用稿中面临的新问题的同时,积极准备进入我院首批创新工程学术期刊试点。首批学术期刊试点是以我院25家(全国100家)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首次资助期刊为对象,以参加院期刊创新工程试点为要求,以实行全部期刊的“统一管理、统一经费、统一印制、统一发行、统一入库”为实施办法,以实行“学术与经营相分离”的期刊运行机制为原则,力求实现全院期刊的集团化、集约化、电子化。目前,编辑部针对该创新项目已经进行的工作有,在统一管理方面,服从院里统一安排,同时研究和反映编辑部的第一个创新项目的特殊性,希望院所两级相关部门和领导批准编辑部在完成第一个创新项目以后,再加入第二个创新项目,以避免两个创新项目同时实施所带来的矛盾和冲突;在统一经费方面,积极准备院里要求的“收支两条线”前期工作,在规范收入项目的同时,厘清编辑部的各项支出项目;在统一印制方面,编辑部依据多年来与各家印刷厂打交道的经验,积极准备应对在印刷厂转换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争取向有关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在统一发行方面,编辑部一直积极关注印刷刊发行的逐步下降和电子刊发行的明显上升的大趋势,在编辑部网站上积极推出“工作论文”作为未来网刊的试点,在统一发行上先行一步;在统一入库方面,编辑部历来重视期刊的数据库建设,已经发行1955-2000年期刊光盘版数据库,2001-2010年期刊光盘版数据库,编辑部的网站注册的是“中国经济学学术资源网”。

2012年该刊发表的有代表性的文章主要有:谢康的《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质量:理论与实证》(第1期);白重恩等的《医疗保险与消费:来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证据》(第2期);李扬等的《中国主权资产负债表及其风险评估》(第6期、第7期);陈诗一等的《中国各地低碳经济转型进程评估》(第8期);龚刚等的《储备型汇率制度:发行非国货币的发展中国家之选择》(第9期)。

2、《经济学动态》(月刊),主编:杨春学。

2012年,该刊为提高刊物质量,增强学术性,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活动。首先在编辑方针上,加强对来稿的审读,坚持以来稿为主方针,特别是要作者反复修改,将文章提高到较高水平;其次是加大了学术的争鸣强度,如开展了判断社会制度和工作好坏的标准是生产力标准为唯一标准,还是加上价值标准,发表了著名经济学家卫兴华、汪海波、胡钧等人的争论文章,引起了经济学界的浓厚兴趣和较大反响。

在当前的经济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上,针对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关键时期,为遏制通货膨胀又防止经济过度下滑,该刊发表了刘伟、陈东琪、社科院经济所课题组、张平等人的文章,对某些学者一味强调过度紧缩的观点进行了批评,为政府采取恰当的财政货币政策提供了较有远见的建议,获得了社会的好评。在消费、金融、国企改革、证券市场等经济领域,也发表了一批较有分量有深度的学术文章。在国外经济理论方面,该刊加大了与国外学者的联系,增设了一些新栏目,办得比以前更加新颖、活泼、生动,获得了读者和社会的欢迎。

除此之外,该刊在本年度建立了《经济学动态》网站。动态性刊物网站是传递教学和科学研究信息的载体,也是学术交流的桥梁。网站将逐步实现信息发布、资料下载、刊目检索、稿件查询等项服务功能,使作者、读者更方便、及时地了解刊物,更方便他们的投稿,也有利于提高刊物的质量和扩大学术影响。

2012年该刊发表的有代表性的文章主要有:刘树成的《不可忽视GDP——当前中国经济走势分析》(第7期);刘伟的《我国现阶段财政与货币政策组合的成因、特点及效应》(第7期);邓子基等的《政府公共支出的经济稳定效应研究》(第7期);张车伟的《中国劳动报酬份额变动与总体工资水平估算及分析》(第8期);张平的《“结构性”减速下的中国宏观政策与制度机制选择》(第10期)。

3、《中国经济史研究》(季刊),主编:刘兰兮。

2012年,《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认真贯彻执行党和政府及院、所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坚持把握好政治观、民族观、统一观、宗教观,确保在政治上不出问题,不犯错误。

2011年开始,《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以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审稿过程的公正性,以提升杂志的学术质量。今年我们继续实行这一制度,并加以完善。去年由于经费限制,并且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刚开始实行,经验不足,每一篇稿件只请一位外审专家审阅。从今年开始,逐步仿照国际学术界通行的做法,部分来稿请两位外审专家审阅,以后计划将来所有外审的稿件都请两位外审专家审阅。同时,坚持去年开始实行的会稿制度和发稿制度。

从目前来看,定期会稿制度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运转比较平稳,效果较好,稿件的选用、刊发都有较为严格的制度,减少了随意性,实行以来没有出现过人情稿、关系稿的情况。双向匿名审稿制度成为抵制人情稿的有效防火墙。同时由于选择的审稿专家研究领域基本上与来稿内容接近,这个制度也提高了对稿件质量的判断,有助于提高杂志发稿质量。本刊编辑部的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得到了经济史同行的赞同和支持。

本年度该刊在栏目设置上做了一些改变,除每期首栏重点论文外,减少原有的各种专题栏目,归并为“专题论文”栏,但保留了“青年论坛”、“读史札记”、“学术综述”、“书评”等栏目。

2012年该刊发表的有代表性的文章主要有:方行的《清代前期经济运行概述》(第1期);吴成明的《关于传统经济的通信》(第2期);史志宏的《十九时期上半期的中国粮食亩产及总产量再估计》(第3期);范金民的《明代嘉靖年间日本贡使的经营活动》(第4期)。

八、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1、出访情况

本年度我所出访约为38批,66人次,其中院级协议项目4项,跟随院团组出访2项,所级协议项目及所组团出访7项,创新工程出访3项,其余为学者个人进行学术访问、参加国际会议、研讨会及参与合作研究等。我所学者主要赴日本、南非、台湾、美国、加纳、西班牙、澳门、韩国、瑞士、德国、英国、芬兰、津巴布韦、新西兰、匈牙利、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

在所组团出访活动中,由裴长洪所长为团长的一行4人访问匈牙利,首次执行我所与匈牙利Századvég经济研究公司签署的合作协议。在匈方组织的研讨会上,裴长洪所长就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问题进行了发言,魏众、常欣和王震分别就中国的农业、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及规则环境的变化以及中国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交流。

2、接待情况

本年度我所接待外国和境外客人约24批,78人次,其中院级协议来访2项,创新工程项目来访1项,其余主要为受邀来我所作学术报告、院内外有关单位接待的外宾来我所座谈以及媒体采访、使馆来访等。接待的客人主要来自韩国、日本、越南、英国、匈牙利、香港、新西兰、荷兰、朝鲜、英国、德国、罗马尼亚、美国、台湾、俄罗斯、芬兰、秘鲁等国家和地区。

除此之外,政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胡家勇研究员受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国际交流中心的邀请,前往中联部万寿宾馆给来自多个国家的客人集体讲课,主题为“中国促进多种经济成分健康发展的做法和经验”。

3、院创新工程经费资助情况

本年度我所作为全院创新工程试点单位,有3个创新项目得到了我院外事专项经费不同程度的资助。它们分别是:《经济制度比较研究》项目组派人前往我国台湾地区有关机构进行“对我国台湾地区土地制度改革”的短期学术访问,收集台湾地区土地改革与管理的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该创新项目2013 “农村土地制度比较研究”的研究工作;《市场结构与企业创新》项目组派人赴美国波士顿大学访问。此次出访是该项目的一个相关研究访问,也是过去长期合作的持续。通过此次访问,项目组希望能够取得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中国收入分配与制度研究设计》项目组邀请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和该院大陆经济所所长一行来我所交流访问。期间,在学部委员朱玲等经济所相关人员陪同下,赴河北易县进行考察,访问了当地中心小学并走访农户。考察结束后大陆所所长在我所做了两场讲座,题目分别为“市场机能与所有制的动态运行模型——运用流量(flow)与存量(stock)概念”和“学术研究与政策规划”。

九、    其他科研辅助工作

1、           研究生培养

经济系在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建立健全了教学规章制度,并继续坚持从严治学、管理强系的理念圆满完成了2012年教学、招生以及研究生管理等工作。2012年,经济系新增聘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8名。录取博士生12名、硕士生7名;港澳台学生13人。学科涉及政治经济学、中国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经济史学、发展经济学5大类,共30多个研究方向。全年有10名博士生完成了学业学位论文答辩,顺利毕业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8名硕士生完成了学业和学位论文答辩,顺利毕业并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经济系现有授权理论经济学学科博士点5个,专业为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现有授权理论经济学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为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现有授权应用经济学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为国民经济学。经济系现有博士生导师32名、硕士生导师40名。现有在校学生共计60名,其中博士生36名 、硕士生24名。

2、           图书馆工作

1日常工作

中外文图书:今年已采编中文新书2780种;外文新书1538种;订阅外文报刊106种,中文期刊377种。中外文报纸58种;报刊装订整理情况:共装订中外文期刊合订本868册。

典藏出纳情况:全年借还各类文种图书3190册,光盘80种。上架和整理图书:40000余册读者服务方面: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约2393人次(书库:1193人次、阅览室及参考咨询:约1200余人次)图书馆网页点击率达2901人次。

2)科研服务和信息研究工作

除了完成好日常的采访编目工借阅服务工作外,主要还开展了以下工作:

综合文献服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阅览、网上电子资源查询、电子资源导航、综合参考咨询服务已经常态化,图书馆通过引进、自编、资源导航等方式加强专业文献信息资源的服务和宣传,在研究人员中开展电子数据库应用宣传与介绍,今年到目前为止,已向全所读者发送经济类信息资料和数据库类电子信息200余份。图书馆《宏观经济与政策跟踪》课题组今年继续跟踪国内外经济动向、政策和理论发展的情报信息,加强了内容和编辑,紧抓热点,加强学科理论深度,满足科研需求。2012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部分成果如绿色信贷和专题医改专题等受到环保部、共青团中央下属刊物所关注并约稿。

图书馆专项图书文献整理根据院图书馆的安排,经济所图书馆自20116月开始古籍修复整理的工作,该项目得到了院图书馆的经费资助和经济所领导的全力支持。估计修复整理主要工作从2012年正式开始。根据具体情况,将古籍分为三类进行函套更新、书签题写和线装书合订本改订等工作。该项工作工作量大,程序繁杂,责任性强。经过近1年的努力,已将馆藏9700多函古籍装上了新函套,全部古籍数量约为13000函。在这项工作中,除少部分馆藏古籍为更换旧函套外,大部分要更换原有的期刊合订本形式装订封皮(古籍一般应为六面函套装),并重新将每册古籍加装封面。图书馆对此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每个环节都做了精细的流程设计和实验,组织人力将地下室古籍书库的6800多册的合订本装订形式的古籍打包成800多捆,在进行了严格的登记、拍照等统计审核环节后,将这批古籍从地下书库搬运至专业古籍加工工厂,工厂去掉原有装帧,将书改为线装,同时改做新函套。图书馆在改装过程中定期去工厂检查,保证古籍装订、修复工作安全,顺利完成。目前古籍和函套都已运回图书馆,经过严格清点,全部古籍无损无缺。目前,图书馆正在为古籍更换函套、书写并粘贴新标签,已基本上完成了更换函套(即对应的将大小不一、册数多少各异的古籍装入函套并插上封签)的工作,书名标签的书写工作也已基本完成。这一工作将大大有利于馆藏古籍的保存,也为即将开展的古籍普查、编目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012年,图书馆参加了全院古籍普查工作。图书馆三位同志参加了全院古籍普查与数字化工程培训研讨班,其后又有部分同志参加了古籍鉴定培训。到目前为止,图书馆对馆藏古籍进行了全馆人员普查鉴定实践培训,已符合院古籍普查工作要求,将按要求开展普查。

    3)图书馆专项设备引进

    2012年,经济所申报的经济所珍稀文献抢救与整理项目获得财政部专项经费支持,图书馆参与了该项目的设计和申报、采购文献复制扫描仪和胶片扫描仪设备采购方案,并组织了专家评议、财政部审批和网上公示等环节,10月上旬,这两台设备正式完成采购,目前安置在图书馆进行调试和培训。

    项目采购的德国赛数OS12000文献复制扫描仪和日本柯尼卡美能达缩微胶片扫描仪,技术领先、复制精度高,功能强,将用于图书馆古籍真善本和缩微胶片的复制还原,也可承担各研究室的文献扫描等工作。

    这两种设备的配备,将极大地推进经济所及图书馆、各相关研究室的文献数字化进程,提高文献数字化水平,有力地促进经济学学科的基础设施建设。

3、           网络中心工作

   经济研究所网站作为经济所一个重要的对外交流平台,在保持正常运行的前提下,继续多方解决网络拥堵与网络秩序问题,保证了各所、各部门的安全用网,同时加强了技术服务和加班服务。此外,经济所网站还担负着我所学术成果和学术动态的发布,全年共发稿百余篇,并对已有的三个论文文献数据库进行数据更新和数据整合。并积极参加院网络中心对新网络平台的技术论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