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研究
《经济研究》目录及内容提要2024年第3期

2024-06-12

调整字号:

1.新质生产力研究专稿 科学认识与切实发展新质生产力

……………………………………………………刘伟(4)

内容提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的重大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习近平同志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论述,为我们探索这一重大问题提供了指引和遵循。从经济理论上来说,新质生产力在经济理论上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创新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发展经济学理论等各方面均体现出时代化、中国化的新拓展;从经济实践上来说,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点在于需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新质生产力的载体在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规律,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根本特征;必须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结构演进规律,新质生产力的体现是结构高度提升;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新质生产力的实现机制是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基础。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其中最根本的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其重中之重。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全要素生产率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驱动客观经济规律

 

2.生产力现代化转型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逻辑

……………………………………………………任保平(12)

内容提要: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现代化的本质一个不断由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动态发展过程,生产力的发展也是不断从传统生产力向现代生产力转型的过程。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现代化转型的最新体现,科学回答了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现代化转型的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中国之问。从生产力现代化转型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历史逻辑看,新质生产力是立足世界生产力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现代化转型的实践创新。从生产力现代化转型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来看,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从生产力现代化转型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实践逻辑来看,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遵循生产力现代化的规律和趋势,构建包括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绿色生产力体系和相应的生产关系体系在内的新质生产力体系。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生产力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

 

3.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新质生产力及其形成发展

……………………………………………………方敏杨虎涛(20)

内容提要: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范畴创新和术语革命。生产力是生产要素在一定生产关系下实现的物质生产力量,不能将其混同于劳动生产力或要素能力。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范畴不仅反映了生产的物质技术属性,而且还具有社会历史属性。生产力的发展包括质变和量变两个方面。生产力质变的本质在于通过要素及其组合的变化引起生产方式(劳动方式)发生根本改变,并推动和加快新的生产关系和生活方式的形成。技术史表明,新的通用技术和主导部门的形成是生产力质变的重要表征。新质生产力的顺利发展有赖于“创造性破坏”通过“创造性转型”实现“有序的撤退”。

关键词:生产力理论新质生产力创造性破坏

 

4.新质生产力论: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

……………………………………………………孟捷韩文龙(29)

内容提要:新质生产力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新质生产力不仅涉及生产力系统内部的革命,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经济内涵。新质生产力论系统回答了新发展阶段发展什么样的生产力、为什么发展和怎么发展等一系列问题,阐明了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的辩证关系,揭示了后发国家实现自身赶超的生产力发展规律,指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路径。深入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间的矛盾关系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各自内部的矛盾关系,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新质生产力论的方法论前提。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技术经济范式新型生产关系

 

5.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测度难题: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新方法与新发现

……………………………………………………金星晔左从江方明月李涛聂辉华(34)

内容提要:社会各界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已经基本达成共识,但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效果存在严重分歧。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现有研究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测度存在问题:一是测度对象不够统一明确,二是测度方法不够科学准确。这导致很多研究结论不可比较、难以复制和相互冲突。为了更好地处理上述难题,本文运用机器学习和大语言模型构造一套新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本文首先对2006—2020年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句子进行人工打标签,然后用标记结果训练和微调包括大语言模型在内的多个机器学习模型,选择其中分类效果最好的ERNIE模型作为句子分类模型来预测全部文本中句子的标签,最终构造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理论分析和数据交叉验证均表明,本文构建的指标相对已有方法更准确。在此基础上,本文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高财务绩效,其中,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云计算和物联网均有明显作用,但区块链并没有明显的作用;第二,只有在财务绩效较差的企业中,数字化转型才能够显著提高财务绩效;第三,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财务绩效的主要渠道包括改善效率和降低成本。本文研究对于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

 

6.客户企业数字化、供应商企业ESG表现与供应链可持续发展

……………………………………………………肖红军沈洪涛周艳坤(54)

内容提要:数字技术的快速兴起和广泛渗透深入推动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为构建可持续供应链提供了机遇。本文利用2013—2021年A股上市公司及其供应商数据,从数字化赋能的角度探讨客户企业数字化对供应商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客户企业数字化对供应商企业的ESG表现具有增进效应,即数字化对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具有赋能效应,且这一效应具有非对称性,在客户企业数字化程度高于供应商企业数字化程度的条件下更显著。机制检验显示,客户企业数字化增进供应商企业ESG表现主要通过结构赋能效应(即提升供应链协同水平)和资源赋能效应(即缓解供应商要素约束)来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当客户企业所在城市的政府环境关注度高于供应商企业所在城市的政府环境关注度,以及客户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之间的关系更紧密时,客户企业数字化对供应商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效果检验表明,客户企业数字化促进供应商企业ESG表现有助于增强供应链韧性。本文丰富了可持续供应链的影响因素与实现机制研究,拓宽了企业数字化和供应链韧性研究边界,对推动我国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提升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数字化ESG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供应链韧性

 

7.非正规就业与工资差距——来自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调查的证据

……………………………………………………邢春冰邱康权(74)

内容提要:本文使用2020年和2021年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调查数据,考察了企业非正规就业对工资水平和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个人特征和企业固定效应后,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工资水平较正规就业人员低6.4%。异质性分析表明,非正规就业在降低中低收入人群工资的同时,增加了高收入人群的工资。机制分析表明,非正规就业人员较低的基本工资以及对工作灵活性的追求,是导致其工资水平更低的重要原因,较高的技能回报则使一部分非正规就业人员获得了超过正规就业人员的工资水平。反事实分析表明,非正规就业拉大了城镇地区的工资差距。如果没有非正规就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员工小时工资对数方差将下降4%;而如果所有员工都属于非正规就业,小时工资对数方差将上升近32%,该工资差距的上升将主要体现为中高收入组间差距的拉大。此外,企业提供缺乏劳动合同保障、工作稳定性差的非正规就业岗位也将导致更高的工资差距。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企业非正规就业工资差距反事实分析

 

8.资本异常流动、风险传染网络与金融系统稳定

……………………………………………………刘晓星汤淳张颖(93)

内容提要:值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跨境资本异常流动已成为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威胁一国金融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TVP-FAVAR),拓展已有的风险传染分析框架,提取风险接受度指标,构建跨境资本异常流动冲击下的风险传染网络,从规模和结构两个维度揭示资本异常流动影响金融系统稳定的作用机理,解析风险传染的共性特征。研究发现,针对不同类型跨境资本异常流动,全球金融系统稳定对不同方向上的资本异常流动呈现非对称敏感性;资本外逃和撤回影响金融系统稳定最为显著,这种影响主要通过强化金融系统内部的风险传染程度和改变风险传导结构实现,同时资本外逃的负面影响会因前期持续的资本流入激增而加剧;在资本异常流动冲击形成的风险传染网络中,市场情绪是风险传染的重要驱动因素,外汇市场是风险的主要净接受方;严格的跨境资本流动管制以及央行对外汇市场的适时干预,有助于防范化解资本异常流动对金融系统稳定的冲击影响。本文建议重点监控流出方向上的资本异常流动,增强资本管制的有效性,提升外汇市场抗风险能力,维护金融系统稳定。

关键词:资本异常流动风险传染网络金融系统稳定

 

9.环境规制、短期失败容忍与企业绿色创新——来自绿色信贷政策实践的证据

……………………………………………………郭俊杰方颖郭晔(112)

内容提要:已有文献大多支持环境规制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论断。本文基于中国绿色信贷政策的实践,发现当绿色信贷政策缺乏短期失败容忍时,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将对企业的绿色创新产生负面影响。具体而言,当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短期创新失败缺乏足够容忍时,政策的实施不仅未能激励污染企业增加绿色创新,反而导致了创新抑制效应,且政策短期失败容忍越低,对污染企业的绿色创新抑制作用则越强。值得注意的是,提高专利保护执法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这种负面影响。此外,环境规制对企业短期创新失败的容忍会对企业的环境行为选择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对不同影响机制的作用产生影响。由于对企业短期创新失败的容忍不足,中国绿色信贷政策通过“挤出”效应和资源约束效应抑制了污染企业的绿色创新投入。研究结果表明,对企业短期创新失败的容忍是环境规制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绿色创新绿色信贷短期失败容忍环境投资

 

10.机会公平环境的微观收入效应——来自人口迁移行为的证据

……………………………………………………王伟同徐溶壑张妍彦(130)

内容提要:本文从代际流动视角探究了机会公平环境对居民收入的微观影响。通过匹配城市代际流动数据与微观人口数据,本文构造了反映人口在不同机会公平地区迁移状况的微观数据集,并基于人口迁移的因果识别策略,探讨了机会公平环境对个体收入的年均接触效应。结果表明,在机会公平程度高1个单位的城市每多驻留1年,个体收入排位将提高0.0408个百分位,且不同驻留年限的年均接触效应具有持续性和同质性。异质性分析表明,迁往机会更公平地区的个体存在显著的正向接触效应,迁往机会更不公平地区的个体则存在显著的负向接触效应,同时这种机会公平的正向接触效应更多存在于青年、高学历、城市户籍、高技能行业与非国有部门的个体中。机制分析显示,机会公平环境会显著促进个体融入,使用工单位更少排斥外来移民,提升了求职渠道市场化程度,进而带来正向接触效应。本文结论表明,构建机会公平的城市环境不仅有利于公平正义,也是优化城市人力资本配置、提升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机会公平移民识别策略代际流动居民收入

 

11.大数据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来自数字社会信用平台的证据

……………………………………………………佘楷文申宇赵绍阳(147)

内容提要:随着中国数字经济的深入推进,城市数字社会信用平台集成了多维度的大数据,其经济效应卓有成效。本文将数据要素纳入银企信息不对称的分析框架中,基于银行逐笔信贷数据,利用城市数字社会信用平台建立的准实验,实证考察了大数据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社会信用平台建设显著降低了信贷违约风险。机制分析证实,数字信用平台建设降低了借款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提高了银行的违约预测能力,通过改变银企匹配结构,降低了信贷违约风险。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数字社会信用平台对税款逾期的借款企业实施了有效的联合惩戒,降低了信用贷款的概率,提高了担保物要求。此外,数字社会信用平台对贷款金额和利率的影响与借款企业规模及银行的数据处理能力有关:企业规模越小,越难从信用平台中获益;银行的数据处理能力越强,越容易借助信用平台差异化利率定价。本文研究表明,大数据的运用能显著加强银行对违约风险的识别和监测;不同的企业规模、差异化的数据分析能力会导致贷款企业福利损失。上述发现为更好地发挥数据要素在信贷市场中的作用提供了事实依据。

关键词:数字经济数据要素社会信用平台银行信贷

 

12.深度区域贸易协定的第三方效应与企业出口存续:信息成本的视角

……………………………………………………韩剑刘逸群郑航(166)

内容提要:本文基于企业维度数据研究区域贸易协定(RTA)对非成员国企业出口存续的第三方效应,并从信息成本视角揭示了第三方效应的来源。与传统的贸易转移观点不同,本文使用2000—2016年中国企业海关数据库以及深度贸易协定数据库研究发现,深度RTA对第三国企业具有积极的溢出效应:新老出口目的国之间签署RTA以及RTA深度的提高均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的出口存续概率,这一结论在多个维度的稳健性检验下保持一致。基于条款分类的初步研究表明,WTO-Plus条款、WTO-X条款以及非歧视条款深度的提高均产生了显著的第三方效应,特惠条款深度的影响则相反。机制分析发现,信息成本下降是第三方效应的主要来源,本文从不完全合约以及标准协同等两个视角为这一结论提供了佐证。最后,本文进一步证明,中国与缔约国之间的RTA深化具有类似的第三方效应,即当企业出口到与中国的缔约国存在RTA以及拥有共同语言的国家时,中国与缔约国之间的RTA深化有助于提高其出口存续概率。本文研究结论为中国企业出口关系的多元稳定提供了微观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

关键词:区域贸易协定第三方效应信息成本出口存续

 

13.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分析性之辨——兼谈以“第二个结合”推进中国经济学构建

……………………………………………………程霖周瑞陈旭东(185)

内容提要: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是否有分析性,是关系到对其理论价值与历史地位进行客观评价,对其光辉成就和历史遗产进行系统总结及传承创新的重要问题。以熊彼特、泰勒为代表的怀疑论者认为,中国古代似无可与古希腊、中世纪西方相比拟的经济分析。主流经济学基于市场交换的经济分析概念界定过于狭隘,忽视了基于国家管理的经济分析类型。通过对孟子、《管子》、司马迁等的经济思想分析成就加以深入考证辨析和中西比较分析发现,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中不仅存在熊彼特意义上的经济分析成分,而且存在更为多样的经济分析成分,其分析性和体系性已达到较高水平。新时期以“第二个结合”推进中国经济学构建,应该而且可以从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分析体系建构中汲取经验。

关键词: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分析性第二个结合中国经济学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