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史学刊
《经济思想史学刊》目录及内容提要 2024年第2期

2024-07-24

调整字号:

1.中国经济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广义政治经济学阐释

……………………………………………………向国成、刘晶晶、杨雨煊

摘要:中国经济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相统一原则,对其进行理论阐释既是政治要求,也是更高的科学要求。本文在厘清分工范畴基本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以劳动为起点范畴,以劳动分工为中心范畴,以生产方式演化亦即劳动分工组织演化为纲的马克思主义广义政治经济学逻辑主线,阐明了这一逻辑主线从高度抽象生产方式到相对具体生产方式,再到个别具体生产方式的三层解析逻辑。其中,相对具体生产方式即劳动分工生产方式的发展内生了分工发展与市场扩展循环累积、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一般机制;个别具体生产方式导致这一经济发展一般机制在不同社会形态中呈现特殊的经济运行与发展格局。本文沿着从生产方式到经济发展一般机制,再到经济运行与发展格局的演化主线,运用主要矛盾分析方法,对中国经济现代化进行马克思主义广义政治经济学阐释。经济上“组织起来”主要是马克思论述的团队化分工组织和市场化分工组织发展及其相互促进。“组织起来”(即其中的团队化分工组织发展)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动机,是历史逻辑起点,劳动分工是阐释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理论逻辑起点,两者具有同一性,从而实现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在起点上的统一。“组织起来”即“两类分工”发展及其相互促进又内生出了马克思恩格斯最早最完整论述的分工发展与市场扩展循环累积、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一般机制,推进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度与高质量发展。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广义政治经济学范式能够对中国经济现代化进行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相统一的阐释,组织起来既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动机,又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实现机制,中国共产党始终是组织起来的核心力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广义政治经济学、经济组织化、中国经济现代化

[作者简介]向国成,湖南工商大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经济与贸易学院,邮政编码:410205,电子信箱:466125939@qq.com;刘晶晶(通讯作者),湖南工商大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邮政编码:410205,电子信箱:674277196@qq.com;杨雨煊,湖南工商大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经济与贸易学院,邮政编码:410205,电子信箱:y1243998332@163.com

 

2.基于技能的异质性劳动理论的政治经济学审视:从人力资本、复杂劳动到组织整合

……………………………………………………高岭、钟劭之

摘要:技能是产业升级的关键,我国产业升级需要一个基于技能的异质性劳动理论作为指导。本文从技能-产业关系视角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人力资本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复杂劳动理论和演化经济学的组织整合理论等三种代表性技能理论进行了系统性的审视。研究发现,新古典经济学的人力资本理论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典型事实,但在理论框架和内在逻辑上存在重大的理论缺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复杂劳动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结构约束导致劳动力走向技能耗散的因果机制,但复杂劳动向简单劳动还原的定量技术研究路径遮蔽了马克思复杂劳动理论蕴含的异质性劳动互动、协作思想。人力资本理论和传统的复杂劳动理论都不能从根本上充分解释技术革新和生产组织更新导致的异质性劳动之间的互动与技能代谢问题,而演化经济学的组织整合理论则对这个问题提供了深刻的洞见。本文还从历史资本主义角度,结合马克思的复杂劳动理论和集体生产力思想,对不同历史阶段的技术革新和生产组织迭代及其导致的技能代谢进行了动态分析和政治经济学解释。本文的研究表明,把马克思的复杂劳动理论、集体生产力思想和演化经济学的组织整合理论进行综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异质性劳动理论的一个有前景的方向。本文的研究结果还对我国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产业升级需要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其技能体系基础是具有不同技能层次的异质性劳动之间互动产生的组织学习。

关键词:人力资本、复杂劳动、技能-产业关系、组织整合、历史资本主义

[作者简介]高岭,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邮政编码:361005,电子信箱:gyz_1217@126.com;钟劭之,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日本九州大学经济学院,邮政编码:100872(中国)819-0395(日本),电子信箱:zhongshaozhi@126.com

 

3.理解“资本主义”:马克思、松巴特、韦伯相关理论之比较

……………………………………………………姜宏

摘要: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是社会科学领域最重要的研究主题之一。作为一个思想概念的“资本主义”,主要源于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剖析。马克思的分析图式受到德国历史学派的影响,而这一点长期为学者所忽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观点,在《资本论》创作前后经历了一次转向,产生了两个用法。马克思之后,德国青年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松巴特和韦伯,依托历史学派的传统立场,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反方向分析资本主义的兴起,构建起了更复杂的“资本主义”学说。源于德国思想界的这些“资本主义”理论,比现代经济学更早地,某种程度也更深刻地触及了欧洲兴起这个主题。研究“资本主义”概念的构建、演化过程,不仅从理论上对于加深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我们理解现代化与建设自主的知识体系,也有着实践上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资本主义、卡尔·马克思、维尔纳·松巴特、马克斯·韦伯、德国历史学派

[作者简介]姜宏,海德堡大学马克斯·韦伯社会学研究所,电子信箱:hong.jiang@uni-heidelberg.de

 

4.琼·罗宾逊评卡尔·马克思:“他的现实感太强了”

……………………………………………………卡罗莱娜·阿尔维斯

摘要:本文回顾了琼·罗宾逊于1942年转向马克思经济学的动因,并考察了她如何尝试将马克思的经济学见解融入自己后续的研究工作中。同时,文章也评论了罗宾逊同时代的学者对罗宾逊与马克思思想交汇的看法。在20世纪30年代末,罗宾逊寻求发展一个更切合实际的利润率和收入分配理论,旨在阐明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充分就业概念和技术进步的本质,并在凯恩斯主义框架内构建一个长期理论体系。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罗宾逊开始尝试将正统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相结合,并在1942年出版了其重要著作《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本书奠定了罗宾逊对正统经济学长期挑战的基础,依靠马克思经济学的洞见摆脱了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正统思想,并推动了剥削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琼·罗宾逊、马克思主义、现代经济学

[作者简介]卡罗莱娜·阿尔维斯(CarolinaAlves),剑桥大学格顿学院,电子信箱:cca30@cam.ac.uk

[译者简介]刘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邮政编码:100836,电子信箱:liu_lei@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