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裴长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来 源:《中国工业经济》2025年第3期
摘 要: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和建设,不能不考虑和探索中华文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扎根中国的重要意义。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并非一帆风顺,它能够在激荡的论争中得到迅速传播并最终占主导地位,让我们不能不思考中国文化土壤这一深层因素。同情劳苦大众和民惟邦本的政治主张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立场和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主义观点有共通之处;反对贫富分化的社会改革理想与马克思主义反对资本剥削劳动者的理论相通;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和远大志向与马克思主义解放全人类的远大抱负契合;反抗黑暗统治和压迫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马克思主义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思想也有关联;追求天下大同是中外文化共同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把这些美好的愿望从空想变成了科学。除了文化土壤条件,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理论能够在中国扎根,中国共产党人善于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理论与实践进行创造与创新发展更为关键。这包括:利用反抗外侮的民族传统发展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群众运动;唤醒中国农民伟力激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大动力;利用和节制民族资本创造“两个结合”新境界。
关键词:中华文明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文化传承 “第二个结合”
附 件:中华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编辑:熊晨玮、刘益建;审校:张佶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