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基本信息
书 名:走向“十五五”的中国经济
作 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书 号:978-7-5227-5690-5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开 本:16开
字 数:1365千字
版 次:2025年8月第1版
定 价:399.00元
内容简介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科学认识历史方位、准确把握阶段性特征、综合研判发展趋势、系统谋划发展举措,对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走向“十五五”的中国经济》(上、下卷)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重点聚焦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开展历史视野、比较视野、宏观视野、微观视野的多视域研究。
全书设立总论以及指导思想与经验启示、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城乡融合与区域协同、深化改革与激发活力、扩大开放与内外联动、民生福祉与社会保障等七篇77章,为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提供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支撑,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决策参考。
总 论(节选)
“十四五”时期,面对国际国内环境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聚力攻坚,“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即将高质量完成,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良好开局。“十五五”时期是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阶段,科学谋划和扎实实施“十五五”规划事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为科学谋划“十五五”规划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的阶段性要求,通盘考虑内外部风险挑战,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紧紧围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第一节 “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经济总量迈上新的大台阶,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不断增强,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显著,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改善,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良好开局。
第二节 习近平经济思想为谋划“十五五”规划提供科学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风险挑战,形成的宝贵思想结晶,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战略规划工作,围绕更好统筹国内和国际、当前和长远、全面和重点、经济和社会、战略和战术等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十五五”规划编制和实施提供了科学指引。
第三节 “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阶段性特征及主要目标
“十五五”时期是中国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五年,既肩负着巩固“十四五”发展成果、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重大使命,也是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攻坚阶段,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与此同时,美国对华遏制打压和“脱钩断链”持续升级,全球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国内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趋势加快,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多重挑战与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和时代主题,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夯实基础,在风高浪急中开辟发展新局、赢得战略主动。
第四节 “十五五”时期的主要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
“十五五”时期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的关键时期,也是塑造新型全球化的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深刻认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十五五”时期的阶段性要求,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适应形势变化,把握战略重点,紧紧围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坚持系统观念、战略思维和前瞻布局,逐领域、分层次科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精准提出切实可行的思路举措,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后 记(节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从1953年开始,我国已经编制实施了十四个五年规划(计划),其中改革开放以来编制实施九个,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实践证明,中长期发展规划既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编制和实施“十五五”规划,对于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为落实中国社会科学院“三个定位”,践行“三项共识”,院党组设立重大交办项目“走向‘十五五’的中国经济”(项目编号2025YZDJ005),由经济研究所承担。经济研究所组织全所力量,认真贯彻落实院党组要求,全面深入开展“十五五”规划研究,编撰《走向“十五五”的中国经济》(上、下卷),充分发挥经济研究所“学术积淀深厚、学科领域宽广、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实力较强”的优势,努力把经济研究所打造成为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学术重镇、引领中国学术发展方向的旗阵和新时代中国学术“走出去”的高端平台。
《走向“十五五”的中国经济》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旗帜和灵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传承弘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脉魂脉,主动对接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密切跟踪形势变化,开展历史视野、比较视野、宏观视野、微观视野的多视域研究,以理论构建、实践研究、案例分析等多元化研究范式,致力于做出有思想深度、战略高度、前瞻意义和指导价值的研究成果。
全书聚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结合经济研究所在经济学综合性、基础性、应用性领域的研究积累,设立总论、指导思想与经验启示、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城乡融合与区域协同、深化改革与激发活力、扩大开放与内外联动、民生福祉与社会保障等篇章。
本书撰写分工如下:总论,李雪松;第1章,龚云、孟虹;第2章,张弛;第3章,王瑶;第4章,缪德刚、张彩云;第5章,李天健;第6章,赵学军;第7章,王嘉乐;第8章,丰若非;第9章,马烈;第10章,沈博;第11章,宋泓;第12章,王宏淼;第13章,杨耀武;第14章,张自然、何竞;第15章,袁富华;第16章,楠玉;第17章,秦蒙、金岳;第18章,汤铎铎;第19章,张鹏;第20章,王佳;第21章,杨虎涛、胡乐明;第22章,陈颖;第23章,陈昌兵;第24章,郝大鹏;第25章,程锦锥;第26章,陈汉鹏;第27章,徐震寰;第28章,倪红福、储颖;第29章,杜创、刘宇洋;第30章,张磊;第31章,徐浩庆;第32章,王山;第33章,续继;第34章,张小溪、刘博;第35章,郭路、魏杨;第36章,隋福民;第37章,王梅梅;第38章,金成武;第39章,樊果;第40章,肜新春;第41章,刘学良;第42章,何伟;第43章,周慧珺;第44章,于文浩;第45章,郭冠清;第46章,张琦、王昆;第47章,宋笑敏;第48章,黄志钢;第49章,姜长青;第50章,贺颖;第51章,李成;第52章,欧阳耀福;第53章,胡岚曦;第54章,王于鹤;第55章,付敏杰;第56章,陈健;第57章,战相岑;第58章,彭磊;第59章,刘洪愧;第60章,谢谦;第61章,高晓彤;第62章,赵伟洪;第63章,叶磊;第64章,张莹;第65章,谢志刚;第66章,苏金花、蓝迪;第67章,王震;第68章,王琼;第69章,孙婧芳;第70章,邓曲恒;第71章,董丽霞;第72章,范建鏋;第73章,王姣娜;第74章,付明卫、蔡诗芬;第75章,丁兰琳;第76章,陈雪娟;第77章,王庆。
目 录
上卷
总 论 走向“十五五”的中国经济
第一篇 指导思想与经验启示
第一章 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推动“十五五”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二章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规划的重要论述
第三章 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
第四章 基于经济视角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
第五章 新时代以五年规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贡献与经验
第六章 总结新中国五年规划经验做好“十五五”规划工作
第七章 编制和实施“一五”计划的经验启示
第八章 完善调控放活平衡机制:经验与借鉴
第九章 新中国农村经济管理的历史镜鉴
第十章 中国式规划的国际比较与世界意义
第二篇 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
第十一章 “十五五”时期的国际贸易秩序
第十二章 促进开放型增长再平衡
第十三章 迈向高收入国家:“十五五”时期经济增长潜力、挑战与机遇
第十四章 以有效创新驱动经济增长
第十五章 以产业化和就业优先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十六章 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第十七章 以提高劳动者收入为导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第十八章 促进投资和消费协同驱动扩大内需
第十九章 把“投资于物”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起来
第二十章 完善宏观审慎政策
第三篇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第二十一章 促进创新性变革:新质生产力的破立之道
第二十二章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第二十三章 构建新型技术创新体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第二十四章 以科技金融和知识产权保护赋能企业创新发展
第二十五章 资本市场加快并购重组、服务产业升级
第二十六章 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攻关与产业升级
第二十七章 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
第二十八章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第二十九章 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
第三十章 大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第三十一章 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
第三十二章 加快建设高质量数据集
第三十三章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第三十四章 推动能源转型与产业协同
第三十五章 有序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加快建立新型碳财税体系
第四篇 城乡融合与区域协同
第三十六章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第三十七章 构建粮食安全的坚强保障
第三十八章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经验、理论与政策
第三十九章 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四十章 高质量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城市群建设
第四十一章 大力实施城市更新
第四十二章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第四十三章 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
第四十四章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下卷
第五篇 深化改革与激发活力
第四十五章 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十六章 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
第四十七章 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第四十八章 推动民营企业更好发展
第四十九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工作的成就与经验
第五十章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第五十一章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第五十二章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第五十三章 健全数据要素收益分配体制机制
第六篇 扩大开放与内外联动
第五十四章 科学应对全球化新变局
第五十五章 畅通经济循环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第五十六章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路径与方式
第五十七章 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区网络
第五十八章 立足对外贸易新优势,实现“十五五”外贸高质量发展
第五十九章 推动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
第六十章 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
第六十一章 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
第六十二章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第六十三章 面向“十五五”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
第六十四章 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第六十五章 抢占数字时代货币话语权高地
第六十六章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第七篇 民生福祉与社会保障
第六十七章 推动实现民生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
第六十八章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第六十九章 推动“零工经济”发展,增强劳动力市场韧性
第七十章 优化收入分配格局:五年回顾与展望
第七十一章 加大社会保障再分配调节力度,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第七十二章 优化财政民生支出结构,助力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
第七十三章 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第七十四章 完善分级诊疗体系
第七十五章 构建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
第七十六章 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
第七十七章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