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学术刊物
  • 《中国经济史研究》
  • 编辑部地址:中国北京西城区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邮政编码:100836

    电话:(8610)68035007

    邮发代号:82-749

    E-mail: jjsbjb@126.com

    国内统一刊号:CH11-1082/F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8005

    单价:人民币20元

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

1.唐宋元海上丝绸之路和岭南、江南社会经济研究

……………………………………………………郑学檬

内容提要:唐五代广州呈现外需型(对外贸易)港口的某些特征,进出口货物带动了产业链延伸,促进了岭南、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宋元时期岭南、江南港口数量增加,供需系统的各条产业链纷纷启动,岭南、江南以及西南的外向型经济某些产业表现强劲。唐宋元海上丝绸之路航海技术的进步则会影响贸易方式的改变。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产业链;航海技术;贸易方式

 

2.明清两湖水域产权形态的变迁

……………………………………………………徐斌

内容提要:元末明初,两湖地区的水域因河泊所的设置而确立了渔户的捕捞权,随着明中期之后垸田修筑活动的逐渐兴盛,促进了人们占有水域的意识,并在水域上衍生出灌溉权、湖草收益权等新的权益形态。日后更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水面上的通行权、摆渡权,以及因莲藕、菱芡、芦苇等经济作物种植而出现的湖地所有权等权益形态得以产生并不断明晰。两湖地区的例子说明:水域上产权的获得是国家赋役制度运行的结果,必须在制度史背景下考虑产权形成过程中的国家因素,才能更为准确地把握中国的产权问题;导致该地区水域产权变化的因素,既有其自身的历史发展驱动,也有来自长江下游等其他地区的影响,这是长江流域日益整合的表现和结果。

关键词:明清;水权;两湖

 

3.论明清屯田的私有化历程

……………………………………………………毛亦可

内容提要:明清两代卫所屯田的所有权形态,以雍正五年(1727)至七年的屯田私有化政策为界,之前完全为国有制,之后转以私有制为主。在屯田国有制时期,以宣德十年(1435)至正统二年(1437)“诏免正粮上仓”为界,屯田经营方式可区分为领种制和租佃制两个阶段。在租佃制时期,屯军逐渐拥有屯田的永佃权、田面权,分割、削弱了国家的屯田所有权,对屯田走向私有化起到关键作用。雍正年间,清廷颁布屯田私有化政策,起初试图采用“赎买私有化”的办法,结果遭到各省官民抵制,不得不改为“无偿私有化”。该方案在清代归并州县的卫所屯田中切实推行,只有尚未裁撤的漕运卫所、新建卫所屯田仍然保持国有制属性,禁止买卖。福建省的屯田契约文书展示了屯田交易实态的变迁。

关键词:屯田;土地所有权;私有化;土地契约

 

4.清代祁门县王鼎盛户实征册研究

……………………………………………………马勇虎 李琳琦

内容提要:祁门县二十二都二图四甲王鼎盛户实征册始于雍正六年(1728),迄于咸丰九年(1859),系统完整,内容丰富。这批实征册详细记载了王鼎盛户业户在此期间的土地买卖、分家析产等土地推收活动,较为细致地展示出清代乡村地权分配的实际形态,反映出地权分配变化会导致乡村经济结构的变迁,揭示了土地买卖周期与土地市场供求、诸子均分与土地流向的关系。

关键词:清代;王鼎盛户实征册;地权分配;祁门县

 

5.土地权与人身权:清代广西土司地区土地文书研究

……………………………………………………杜树海

内容提要:清代之前,广西土司地区的土地、村落权属依靠历史、神话进行宣称,并且只是在土司阶层内部进行流动。进入清代,土地权属发生分化:土民掌握私造之田的土地权;膳田(“膳村”)的土地权仍然跟居住、耕种其上的民众没有关系,这种土地的交易意味着居住其上民众依附对象的转移。民国初年,当地民众运用订立契约、购买土地权的方式,在掌握土地权的同时建立国家层面认可的户籍与身份;役田的土地权性质介于造田、膳田之间,土民掌握“残缺的”土地权。有清一代,土民通过改变役田性质减轻劳役,逐渐掌握了役田的完整产权。清末民初,役田的劳役解除最终完成。土地权与人身权相辅相成的现象可以丰富中国契约、地权研究的总体理论。

关键词:土地权;人身权;土地文书;土司;初始产权

 

6.解放初期天津对外资企业的征税问题

……………………………………………………马振飞

内容提要:19491月天津解放,为解决自身财政问题和支持全国解放战争,政府旋即向天津市各行各业开征税款。这其中也包括在津的外资企业,也就是我们一般称作的外商或洋商。然而,对外商的征税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遇到了不少障碍,甚至出现了部分有组织的抗税行为,其中尤以“英商会”反应最为激烈。它们通过开会、下发通知、递交联合抗议书、联系津外英商、延期交款等方式,企图不交或缓交税款。对此,新生的中共税务部门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并最终基本完成了税收任务。

关键词:中共;外商;征税;天津

 

7.清末时期的过炉银危机与制度调整

……………………………………………………燕红忠 高 宇

内容提要:营口“过炉银”这一货币制度大体形成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并在世纪末之前维持了稳定运行。由于营口是晚清时期东北贸易的主要港口,因此过炉银也成为当时东北的主要贸易货币,它不仅很好地适应了东北地区季节性极强的贸易特点,也为以营口港为核心的东北贸易提供了良好的货币市场基础。但进入20世纪,随着日俄军事和金融势力的侵入,以及官方的介入和干预,东北经济和贸易遭受了一系列外部冲击和商业危机,营口过炉银在应对外部冲击和信用危机的过程中,经历了从过炉现银制度、“卯色”交易到支票转账制度;从中断决算、不完全决算到公定价决算、“卯色”决算;从宝银、小洋、上海汇水到各种纸币的定价。过炉银的经营也从完全依附于商业贸易的商号,逐渐转变为具有近代商业银行性质的金融机构。清末时期,既是过炉银危机频发和发展的转折时期,也是其制度设计最为复杂,运行机能和市场覆盖范围最为兴盛的一个历史时期。

关键词:清末民初;过炉银;定价与决算;货币制度

 

8.黑水城出土西夏文草书借贷契长卷(7741号)研究

……………………………………………………赵天英

内容提要: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借贷契长卷(7741号)为草书写本,包含普渡寺出贷粮食契约20件,是西夏社会经济研究的珍贵原始资料。本文将西夏文草书转录成楷书,译为汉文,并进行初步研究。7741号各契约形制规范,清楚记录了出贷人、贷粮种类与数量、利率、借贷期限、违约赔付、借贷人和证人等信息,反映出西夏粮食借贷以家庭为主,契约中必须有担保人;西夏寺院的粮食借贷利率偏高,违约惩罚力度大;契约中出现的人名较多,折射出西夏的民族组成情况和西夏人的姓名取向。

关键词:西夏;西夏文草书;借贷契约;黑水城文献

 

9.家族财产继承方式与近代工商企业关系研究

……………………………………………………杨在军

内容提要:近代以来,家族财产继承方式与工商企业关系的论述存在明显空间差异。传统以集中继承为主的西方,理论和实践却均倾向于分散继承;传统以分散继承制为典型的中国,理论界却对分散继承更多持否定态度。对近代以来中外工商业家族财产继承史实的梳理发现,工商业家族普遍倾向于分散继承。因此,就分散继承与工商企业发展持消极态度的传统观点值得进一步商榷。

关键词:近代;家产继承;工商企业;理论与实践

 

10.上海法租界早期土地交易、地价及其内在机理(18521872

……………………………………………………牟振宇

内容提要:本文利用法国外交部档案馆珍藏的法国领事馆契及相关土地资料,对上海法租界早期土地交易基本特征、时空变迁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揭示了土地交易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法租界前二十年土地交易呈M曲线变化特征,小刀会起义和太平天国战事促成了两个高峰期的出现,而战争结束后难民返乡又使土地交易陷入低谷。除战争外,土地价格还受地理区位、交通、基础设施等因素影响,并呈现从小东门、从外滩向租界内部逐步递减的变化趋势。从交易方式来看,1863年之前,以洋商大规模低价抢购华人地产为主,之后则以洋商之间土地交易为主。从盈利方式来看,早期土地交易以“专作买卖”为主,随着界内土地全部被洋商抢购,“租地造房”逐渐成为主要赢利方式,并促成了法租界高密度的城市空间模式。

关键词:法公馆契;法租界;土地交易;地价;永租

 

11.商品流通的“心脏”:民国时期的汉口堆栈业(19121937

……………………………………………………井园园

内容提要:民国时期,汉口的堆栈业极为繁荣,并且已经成为具有多种职能的综合性服务行业。客商业务的需要以及汉口商业环境的变迁都促使客商对堆栈业产生强烈的依赖性,特别是在1927年以后,堆栈业与银行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客商资金周转的困难。堆栈业逐渐成为汉口商业运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客商贩运货物到汉,均先将货物存入堆栈,遂形成了一种“客商—堆栈”模式。堆栈业在汉口商品流通和金融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的繁荣与否直接决定着一个商业中心城市辐射能力的强弱,因此“客商—堆栈”这一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对加强汉口与腹地的联系和扩大汉口商业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汉口;堆栈业;客商;商业

 

12.抗战前后陕西农田水利建设研究

……………………………………………………石涛

内容提要:20世纪30年代初,在救济旱灾和开发西北的背景下,陕西省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抗战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对大后方建设的重视,陕西农田水利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抗战前后十余年间,陕西建成了一批新式的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大量的小型灌溉设施,并在灌溉管理方面建立了官民合作的现代管理制度。陕西农田水利建设的规模在当时全国首屈一指,在近代中国水利史上也具有重要位置。农田水利建设对于促进陕西农业生产,复苏和发展农村社会经济,支撑长期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抗日战争;陕西;农田水利;农村经济

 

13.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农药污染防治

……………………………………………………张连辉

内容提要: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大规模使用化学农药之初,即开始积极探索农药污染的防治。因受到各种历史条件的制约,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农药污染防治工作是在生产安全和劳动卫生理念下,围绕防治农药急性和亚急性中毒展开的,从而表现出明显的前现代性特征。这一时期的探索,为此后中国现代农药污染防治工作的起步,奠定了重要知识、技术和制度基础。这些探索的内容、特征与绩效,主要是由农业植保方针、农业发展政策、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水平等经济因素决定的。

关键词:中国;植物保护;农药污染;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版权所有 © 2003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E-mail:wlzx_jjs@yahoo.com.cn    wlzx_jjs@cass.org.cn